一种汽车起动机控制电路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29579阅读:44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汽车起动机控制电路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控制电路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汽车起动机控制电路装置。
背景技术
汽车的起动电流非常大,通常,起动机的电源线直接连接到车辆的电源总开关上,只要打开电源总开关,起动电源线就会一直处于通电状态,一旦起动机电源线磨损时,很容易出现打火现象,这就会给车辆带来火灾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起动机控制电路装置,以使汽车只有在起动时,才将起动机电源线与车辆主电源接通,其它的时间里处于悬空断开状态,以从根本上消除起动电源线带来的火灾隐患。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在于采用了一种汽车起动机控制电路装置,起动机的起动机控制线上串接有起动继电器的控制触头,在起动机电源线上还串装有电磁开关的控制触头并通过该控制触头与主车电源总开关连接,起动继电器的控制线和电磁开关的控制线分别与一驱动控制器的输出端口连接,驱动控制器的输入端口与主车信号线连接。
所述的起动继电器和电磁开关的控制触头均为动合触头。
所述的驱动控制器为微电脑式时序保护驱动控制器,起动过程中,主车信号线加电信号有效后,驱动控制器的输出端口一先一后给控制线3、控制线4加电,启动完毕,主车信号线撤电后,驱动控制器的输出端口反时序一先一后将控制线4、控制线3切电。
所述的驱动控制器主要由时序控制单片机U1(PIC12C508)和端电子开关U2组成,电阻R和稳压管DW1构成稳压电路,为单片机提供电源,主车起动信号经电阻R2和电阻R3分压后送到单片机U1(PIC12 C 508)的输入/输出端口P1,利用单片机U1(PIC12 C 508)的两个输入/输出端口P4、P5控制电子开关U2的两路输出,这两路输出分别与控制线3和控制线4连接。
所述的电子开关U2由双路高端电子开关MC33486构成,该电子开关的电源与主车电源开关相连,其两路控制输入in1和in2分别与单片机U1的两个输入/输出端口P4,P5相连,其两路输出out1、out2分别与控制线3和控制线4相连。
所述的电子开关U2由两只功率场效应管T1、T2构成,两只功率场效应管的G极分别与单片机U1的两个输入/输出端口P4,P5相连,两只功率场效应管的D极分别与控制线3和控制线4相连。
由于本实用新型在起动机电源线上还串装有电磁开关的控制触头并通过该控制触头与主车电源总开关连接,电磁开关的吸合动作受驱动控制器的控制,使得起动机电源线受控只在起动过程中主车发出起动信号的时间段才带电工作,其余时间电源被切断,起动机的电源与主机总电源断开,从而保证车辆在运行过程中的安全,避免了因起动机电源线搭铁等原因造成的短路起为和汽车自燃现象的发生。另外,由于电磁开关和起动继电器的线圈的动作分别通过一驱动控制器控制,起动时电磁开关先吸合起动继电器后吸合,避免了电磁开关带负荷启动,起动后起动继电器先释放而电磁开关后释放,又避免了电磁开关带负荷开断,可降低电磁开关的开断能力的要求和配套成本,同时对电磁开关有一定的保护作用,有利于延长电磁开关的使用寿命。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电路原理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种实施方式的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汽车起动机控制电路装置,起动机的起动机控制线上串接有起动继电器8的控制触头,在起动机电源线7上还串装有电磁开关6的控制触头并通过该控制触头与主车电源总开关连接,起动继电器8的控制线4和电磁开关6的控制线3分别与一驱动控制器2的输出端口连接,驱动控制器2的输入端口与主车信号线1连接,起动继电器8和电磁开关6的控制触头均为动合触头,驱动控制器2为微电脑式时序保护驱动控制器,起动过程中,主车信号线1加电信号有效后,驱动控制器2的输出端口一先一后给控制线3、控制线4加电,起动机得电起动发动机,启动完毕,主车信号线1撤电后,驱动控制器2的输出端口反时序一先一后将控制线4、控制线3切电,驱动控制器主要由时序控制单片机U1(PIC12C508)和端电子开关U2组成,电阻R1和稳压管DW1构成稳压电路,为单片机提供电源,主车起动信号1经电阻R2和电阻R3分压后送到单片机U1(PIC12C 508)的输入/输出端口P1,利用单片机U1(PIC12C 508)的两个输入/输出端口P4、P5控制电子开关U2的两路输出,这两路输出分别与控制线3和控制线4连接,电子开关U2由双路高端电子开关(MC33486)构成,该电子开关的电源与主车电源开关相连,其两路控制输入in1和in2分别与单片机U1的两个输入/输出端口P4,P5相连,其两路输出out1、out2分别与控制线3和控制线4相连。车辆主电源电源接通后,驱动控制器2的电磁开关控制线3和起动继电器控制线4都处于断电状态,并不停地探测主车信号线1的状态,此时电磁开关6和起动继电器8都处于断开状态,起动机电源线7和主车电源总开关到起动电磁开关的电源线5不连接;如果驱动控制器2探测到有效的起动信号,则马上以一定的时序先后使电磁开关控制线3和起动继电器控制线4通电,电磁开关和起动继电器先后吸合,接通电源总开关到起动电磁开关的电源线5和起动机电源线7,并使起动机控制线9有效,起动机工作;主车起动信号有效期间,控制器输出维持通电状态不变。发动机起动之后,如果驱动控制器2探测起动信号撤除,则驱动控制器2又以一定的时序将起动继电器控制线4和电磁开关控制线3断电,起动继电器8和电磁开关6断开,起动机电源线7和控制线9与主车电源隔离,驱动控制器2的主要作用是提供必要的延时,保证电磁开关和起动继电器在起动时和起动后以适当时序动作。单片机上电后使P4、P5输出低电平,并不断地检测P1口的状态。当检测到有效的起动信号后,立即在使P4口输出高电平,使电磁开关吸合,接通起动机电源;为保护电磁开关,使电磁开关完全吸合后才起动,P5口延时1-2秒后才输出高电平使起动机工作。单片机检测到起动信号撤除后,立即拉低P5口的电平,使起动机停止工作;同样为保护电磁开关,延时1-2秒后,使P4口的电平变低,断开起动机电源。
实施例2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主要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的电子开关U2由两只功率场效应管T1、T2构成,两只功率场效应管的G极分别与单片机U1的两个输入/输出端口P4,P5相连,两只功率场效应管的D极分别与控制线3和控制线4相连。电磁开关6和起动继电器8采用负控方式。起动控制器中用两只功率场效应管T1、T2代替电子开关MC33486,以满足负控的要求。
当然,本实用新型也可以采用传统的中间继电器,时间继电器及其动合、延时吸合及延时断开触点等的相互连接和控制实现控制要求,达到电磁开关和起动继电器的时序动作效果,完成对起动机电源的安全控制。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汽车起动机控制电路装置,起动机的起动机控制线上串接有起动继电器(8)的控制触头,其特征在于在起动机电源线(7)上还串装有电磁开关(6)的控制触头并通过该控制触头与主车电源总开关连接,起动继电器(8)的控制线和电磁开关(6)的控制线(3)分别与一驱动控制器(2)的输出端口连接,驱动控制器(2)的输入端口与主车信号线(1)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起动机控制电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起动继电器和电磁开关的控制触头均为动合触头。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汽车起动机控制电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驱动控制器(2)为微电脑式时序保护驱动控制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起动机控制电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驱动控制器主要由时序控制单片机U1PIC12C508和端电子开关U2组成,电阻R和稳压管DW1构成稳压电路,为单片机提供电源,主车起动信号(1)经电阻R2和电阻R3分压后送到单片机U1PIC12C508的输入/输出端口P1,利用单片机U1PIC12C508的两个输入/输出端口P4、P5控制电子开关U2的两路输出,这两路输出分别与控制线(3)和控制线(4)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汽车起动机控制电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子开关U2由双路高端电子开关MC33486构成,该电子开关的电源与主车电源开关相连,其两路控制输入in1和in2分别与单片机U1的两个输入/输出端口P4,P5相连,其两路输出out1、out2分别与控制线(3)和控制线(4)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汽车起动机控制电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子开关U2由两只功率场效应管T1、T2构成,两只功率场效应管的G极分别与单片机U1的两个输入/输出端口P4,P5相连,两只功率场效应管的D极分别与控制线(3)和控制线(4)相连。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起动机控制电路装置,起动机的起动机控制线上串接有起动继电器(8)的控制触头,在起动机电源线(7)上还串装有电磁开关(6)的控制触头并通过该控制触头与主车电源总开关连接,起动继电器(8)的控制线和电磁开关(6)的控制线(3)分别与一驱动控制器(2)的输出端口连接,驱动控制器(2)的输入端口与主车信号线(1)连接。电磁开关的吸合动作受驱动控制器的控制,使得起动机电源线受控只在起动过程中主车发出起动信号的时间段才带电工作,其余时间电源被切断,起动机的电源与主机总电源断开,从而保证车辆在运行过程中的安全,避免了因起动机电源线搭铁等原因造成的短路引起的汽车自燃现象的发生。
文档编号F02N11/08GK2844471SQ20052003139
公开日2006年12月6日 申请日期2005年7月29日 优先权日2005年7月29日
发明者卢长军, 段海燕, 杨志兵, 彭亚敏 申请人: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