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厂滤汁上浮清净的方法

文档序号:441157阅读:76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糖厂滤汁上浮清净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糖厂滤汁上浮清净的方法。
背景技术
在美国、澳大利亚和中南美等地的多个炼糖厂中,早已将气浮清净技术应用于处理原糖回溶糖浆;20世纪70年代,英国Tate&Lyle公司首将高分子量的絮凝剂聚丙烯酰胺用于制糖工业,促进了糖浆气浮清净技术的发展;80年代,该公司又成功的将气浮技术用于滤汁(经无滤布真空吸滤机处理的后的糖汁,以下简称滤汁)清净工艺中,将吸滤汁和蒸发糖浆磷浮的浮渣混合,再加入磷酸、充气和絮凝剂进行磷浮,得到的清汁直接入蒸发罐,不用再回流,形成的浮渣则与沉淀器泥汁混合一起过吸滤机。这种方法明显提高了成品糖的质量和产量。此外,中南美国家的不少原糖厂将原来的石灰法工艺改为低硫熏法(即Blenco-directo法),生产出质量较好的白糖。随后又发展到使用季胺盐作为脱色剂,与上述的磷浮法相结合(即Talofloc法),脱色效果有较大提高,加入量为数百mg/kg时,脱色率可达50%以上,但产品的成本也随之提高。
从80年代初期开始,我国广东等地也开始了糖浆上浮技术的试验研究,并取得了良好效果,明显降低了白糖的含硫量。华南理工大学成功开发的无机高离子澄清剂G409也应用到上浮工艺中,提高了糖浆上浮的脱色效果。近年,由我国自行研究开发的低温磷浮技术也得到了应用,不仅提高了产品质量,还为碳法糖厂降低滤泥排放量和减少环境污染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这些上浮技术还是有其不足之处,如打泡充气器打出来的气泡虽然数量多,但不够微细、均匀;上浮系统中的自动控制不够协调,导致工艺指标及液位控制等参数不稳定;使用的絮凝剂分子量较低,上浮效果不好;还需加入石灰和磷酸,运行成本较高,稳定性较差,对均衡生产影响较大。最近出现的用沉降分离处理滤汁的技术、如聚铝快速平流沉降分离,虽也有一定效果,但还是存在生产稳定性欠佳或运行成本较高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清净效果稳定、提高糖分回收率、运行成本低的糖厂滤汁上浮清净的方法。
本发明以如下技术方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取占浮清汁体积总量5~20%的浮清汁经释气系统进行压力溶气,压力控制为0.2~0.8Mpa,然后与加入了絮凝剂和澄清剂、并经机械打泡的滤汁混合,一起进入上浮器主体。
在上浮器内装有1~8个压力分配器。
上浮器内的清汁管与上浮器底部应保持200~350厘米距离,内筒上部为喇叭口形状,刮渣装置的电机可调速,刮渣板与旋转的切线方向夹角范围是30~70度,沿上浮器主体周向开2~6个排渣口,排渣管直径为150~300厘米。
絮凝剂是分子量为800~2000万的聚丙烯酰胺,其在滤汁中的浓度为1.5~8ppm。
滤汁不经加热装置,也不用添加磷酸和石灰,直接进入上浮清净系统处理。
使用本发明的糖厂滤汁上浮清净的方法,采用双制泡系统,并辅助使用压力分配装置,清净效果稳定;与传统技术相比,本发明无需添加石灰和磷酸,滤汁无需加热,仅添加适量絮凝剂即可除去滤汁中大量非糖分物质和色素,并达到生产要求;在此基础上若添加适量助浮剂,则出汁质量会更好;且滤汁无需回流处理,直接进入蒸发浓缩,大大缩短了物料停留时间,提高了糖分回收率,运行成本低。


图1是本发明的糖厂滤汁上浮清净的方法的工艺流程框图。
图2是本发明的糖厂滤汁上浮清净的方法的设备流程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主要工艺过程是脱色剂从脱色剂罐①进入反应箱③,絮凝剂聚丙烯酰胺从絮凝剂罐组②加入上浮器④的入汁管,使其在浮清汁中的浓度为1.5~8ppm。再取占浮清汁体积总量5~20%的浮清汁进入溶气罐⑤进行压力溶气,溶气罐由储气罐⑥供气,溶气罐的压力控制为0.2~0.8Mpa,溶气罐内液位控制为30~70%罐身高度。上浮器内除送压力溶气外的浮清汁经控制台后经阀⑨或阀⑩分别去蒸发器或泥汁箱。泥汁⑦进入反应箱③,反应箱内的机械制泡器打泡盘转速可在1000~2000转/分范围内调节。在上浮器内筒底部,错层安装1~8个空气压力分配混溶器,亦称压力分配器,除一个分配器作调节外,其余分配器固定开度。阀(11)供排底用。从上浮器出来的浮渣⑧进入无滤布真空吸滤机吸滤。
对部分浮清汁再进行压力溶气的作用是亨利定律已证明空气在气体中的溶解度与施加的压力成正比。将浮清汁和空气一起压入“溶气罐”中,空气就逐渐溶解于浮清汁中;当这些浮清汁一处于常压之下,其溶解的空气就复析出来形成大量均匀细微的气泡。当浮清汁从压力溶气罐出来后,环境压力骤然下降,其在高压状态下溶解的空气会急剧释放出来。因此,将压力溶气罐的终端出口设在上浮器内筒中下部、并在出口安装压力分配器,从而形成压力溶气/释气系统,起到提高和稳定上浮清净效果的作用。
生产过程中,pH值控制在6.8~7.2范围内。
为保证上浮器的生产运行更平稳,上浮器内的清汁管与上浮器底部应保持200~350厘米距离,内筒上部为喇叭口形状,刮渣装置的电机可调速,刮渣板与旋转的切线方向夹角范围是30~70度,沿上浮器主体周向开2~6个排渣口,排渣管直径为150~300厘米。
实施例1糖厂生产规模为10000吨/天,工艺参数为1、pH值控制6.9~7.1;2、滤汁温度经吸滤机出来后无需加热,直接进入上浮系统;3、添加聚丙烯酰胺絮凝剂,分子量1200万;加入位置滤汁进入上浮器之前;用量5ppm;4、进行压力溶气的浮清汁占浮清汁总量10%;5、机械制泡器打泡盘转速1800转/分;6、溶气罐压力控制0.3~0.5Mpa;7、溶气罐内液位控制40~50%罐身高度;8、压力分配器个数及安装位置(1)分配器个数3个;
(2)分配器安装位置上浮器内筒底部,错层安装。
10、分配器的调节留一个分配器作调节,其余分配器固定开度;11、助浮剂为聚合氯化铝,用量为15ppm。
试验结果为

实施例2糖厂生产规模为6000吨/天,工艺参数为1、pH值控制6.8~7.0;1、滤汁温度经吸滤机出来后无需加热,直接进入上浮系统;3、添加聚丙烯酰胺絮凝剂,分子量1000万;位置滤汁进入上浮器之前;用量2ppm;4、进行压力溶气的浮清汁占浮清汁总量20%;5、机械制泡器打泡盘转速1600转/分;6、溶气罐压力控制0.65~0.75Mpa;7、溶气罐内液位控制30~40%罐身高度;8、压力分配器个数及安装位置(1)分配器个数7个;(2)分配器安装位置上浮器内筒底部,错层安装。
10、压力分配器的调节留一个分配器作调节,其余分配器固定开度。
11、不添加助浮剂。
试验结果如下

实施例3糖厂生产规模为2000吨/天,工艺参数1、pH值控制6.8~7.0;2、滤汁温度经吸滤机出来后无需加热,直接进入上浮系统;3、添加聚丙烯酰胺絮凝剂,分子量2000万,位置滤汁进入上浮器之前;用量1.5ppm4、进行压力溶气的浮清汁占浮清汁总量为5%;5、机械制泡器打泡盘转速1200转/分;6、溶气罐压力控制0.2~0.3Mpa;7、溶气罐内液位控制60~70%罐身高度。
8、压力分配器个数及安装位置(1)分配器个数2个(2)分配器安装位置上浮器内筒底部,错层安装。
10、压力分配器的调节留一个分配器作调节,其余分配器固定开度。
11、助浮剂为聚合氯化铝,用量为10ppm。
试验结果如下

权利要求
1.一种糖厂滤汁上浮清净的方法,其特征是取占浮清汁体积总量5~20%的浮清汁经释气系统进行压力溶气,压力控制为0.2~0.8Mpa,然后与加入了絮凝剂和澄清剂、并经机械打泡的滤汁混合,一起进入上浮器主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糖厂滤汁上浮清净的方法,其特征是压力溶气罐的终端出口设在上浮器内筒中下部,并在出口安装1~8个压力分配器。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糖厂滤汁上浮清净的方法,其特征是上浮器内的清汁管与上浮器底部应保持200~350厘米距离,内筒上部为喇叭口形状,刮渣装置的电机可调速,刮渣板与旋转的切线方向夹角范围是30~70度,沿上浮器主体周向开2~6个排渣口,排渣管直径为150~300厘米。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糖厂滤汁上浮清净的方法,其特征是絮凝剂是分子量为800~2000万的聚丙烯酰胺,其在滤汁中的浓度为1.5~8ppm。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糖厂滤汁上浮清净的方法,其特征是滤汁不经加热装置,也不用添加磷酸和石灰,直接进入上浮清净系统处理。
全文摘要
一种糖厂滤汁上浮清净的方法,取占浮清汁体积总量5~20%的浮清汁再进行压力溶气,压力控制为0.2~0.8MPa;在上浮器内装有1~8个压力分配器;絮凝剂是分子量为800~2000万的聚丙烯酰胺,其在滤汁中的浓度为1.5~8ppm。本发明的糖厂滤汁上浮清净的方法,采用了双制泡系统,并辅助使用压力分配装置,清净效果稳定;仅添加适量絮凝剂即可除去滤汁中大量非糖分物质和色素,并达到生产要求;在此基础上若添加适量助浮剂,则出汁质量会更好;且滤汁无需回流处理,直接进入蒸发浓缩,缩短了物料停留时间,提高了糖分回收率,运行成本低。
文档编号C13B20/00GK1865453SQ200610019340
公开日2006年11月22日 申请日期2006年6月10日 优先权日2006年6月10日
发明者严明奕, 何基讯, 陆正尤, 梁锦朋, 谭玉炼, 秦嘉耘 申请人:广西轻工业科学技术研究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