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树莓果制备天然液体食用红色素的方法

文档序号:590269阅读:78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红树莓果制备天然液体食用红色素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食用色素的制备领域。特别涉及利用红树莓果制备天然液体红食用色素的方法。
背景技术
红树莓是蔷薇科悬钩子属的浆果类经济果树植物,红树莓聚合果成熟时与花托分离,红树莓果实为柔嫩多汁的浆果、晶莹剔透、果味酸甜爽口、芳香四溢,在众多水果中别具一格,有着较高的经济价值和营养价值,红树莓果中的无糖浸出物11%左右,大部分为红色素,红树莓果含总糖8~15%、有机酸1.5~3.0%、维生素E2.2mg/100g,是天然食用红色素的最佳原料。
食用色素是以食品着色为目的的食品添加剂,按其来源分为合成和天然两大类,目前,国内外用于红酒、红葡萄酒、食品、饮料的染色剂大部分是利用合成色素作为染色剂,合成色素价格较低,色调较强,但毒性较大,目前食品工业上广泛应用的胭脂红等色素,不仅毫无营养价值,而且合成工艺中可能带来有毒物质,危害人身健康,研究者认为它能导致先天缺陷,胎儿自然流产及可能致癌,颜色也很难保持稳定,预光退色是合成色素和焦糖色素的最大缺点。用天然色素逐渐取代合成色素是必然趋势。用红树莓果加工生产的天然液体红色素为深红色,澄清、透明,长时间光照不退色,质量稳定又富含营养,可广泛用于食品工业的各个领域。
本发明人于2003年5月13日申请了“黑莓果天然黑红色素及制法”2005年12月14日授权。其生产工艺主要为黑莓的分选、破碎、生物酶解、灭酶与冷却、果汁的澄清、果汁的浓缩、添加色素保护剂及色素的灌装等工艺,在红树莓果制备天然食用红色素时,由于红树莓果与黑莓果的化学结构不同,所含成分大不一样,采用黑莓果天然黑红色素的制备方法不适用生产红树莓色素的生产。本发明方法仅适合红树莓液体色素的生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指在克服合成色素的毒性危害,挖掘天然食用色素资源,提供一种利用现代技术,将红树莓采摘后速冻,集中一定数量后进行色素生产加工,首先将冷冻的红树莓解冻,解冻后放入高速离心机中离心,得到红树莓原汁,再经过滤、浓缩、添加适量的保护剂或食用酒精浸制等工艺,制备天然食用红色素的新方法。本发明的产品为液态色素,色素含量高,色泽自然而富有营养,在常温状态下长期存放不变质,可以广泛应用于饮料、葡萄酒、果酒、糖果、肉制品和医药等领域。
本发明的方法可以通过下列措施来达到,由于红树莓果采摘时间长,当天采摘的红树莓果不够加工生产,必须集中够一定数量后,才能批量生产。首先将采摘的红树莓果速冻,集中够一定数量后将速冻果解冻,解冻后放入高速离心机中离心,得到红树莓原汁,再经过滤、减压低温浓缩,浓缩到糖度60BX至75BX后,添加适量的保护剂或食用酒精浸制等工艺,制备天然食用红色素的新方法。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1、红树莓果速冻采摘后的红树莓果放在速冻盘中,将速冻盘分别摆放在速冻架上,将速冻间温度迅速降至零下10℃至零下45℃速冻。
2、红树莓果解冻将速冻后的红树莓果从冷库中取出,放在解冻盘中解冻,解冻温度控制在10℃至35℃之间。
3、分离红树莓果汁将解冻好的红树莓果投入高速离心机中,开启离心机,进行渣、汁分离。
4、果汁的澄清分离后的红树莓果汁经过滤机过滤,达到澄清目的。
5、果汁的浓缩果汁浓缩采用三效真空蒸发器即可,由一、二、三效加热器,一、二、三效蒸发器、预热器、冷凝器和热压泵组成,由于红树莓果浓缩的比重大,用降膜式蒸发器,采用波纹板片或管式换热面,使粘度较大的料液容易流动蒸发,浓缩时间短。浓缩后的可溶性固形物达到60至75BX。
6、添加色素保护剂及色素的灌装由于浓缩后的红树莓果汁含有较高的糖份,一般在60BX~75BX之间,无法干燥制成粉剂,所以要添加食品添加剂进行红树莓色素的保护,防止微生物所引起的腐败变质,所添加的保护剂分别为苯甲酸及其钠盐;山梨酸及其钾盐;二氧化硫;丙酸钙和丙酸钠用量为5~10/万;脱臭酒精用重量为10~15%。
浓缩汁浓度达到规定标准后泵入浓汁贮罐内,添加色素保护剂,搅拌均匀,经检验合格、即可灌装包装,包装物可采用塑料桶、聚酯瓶、玻璃瓶或软包装。
罐装时可以采用热灌装方式,灌装温度在70-85℃之间。此产品可以在常温条件下运输、贮存,产品不会出现变质的质量问题。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就结合对本发明实施例作详细说明实施例1采摘后的红树莓果放在速冻盘中,将速冻盘分别摆放在速冻架上,将速冻间温度迅速降至零下10℃速冻;取速冻后的红树莓果10吨10℃温度解冻,解冻后放入高速离心机中离心,得到6吨红树莓果汁,将分离后的红树莓果汁用硅藻土过滤机过滤。再将红树莓果汁泵入SJZ1000-1000降膜式三效真空蒸发器的暂存罐中,使蒸发器温度控制在80℃(一效)、70℃(二效)、60℃(三效),真空度控制在0.03(一效)、0.05(二效)、0.08(三效),浓缩汁出口采用计算机自动控制,将浓缩果汁达到70BX,浓度达不到自动返回一效蒸发器中继续蒸发,浓缩到70BX的红树莓浓缩汁泵入浓汁贮罐内(5吨贮罐有效容积的百分之八十),然后调入95%食用酒精500公斤,使浓缩汁含酒精10%,灌装即得天然红树莓红色素。此色素可用于酒类食品的添加,此色素在常温状态下存放一年而不变质。
实施例2采摘后的红树莓果放在速冻盘中,将速冻盘分别摆放在速冻架上,将速冻间温度迅速降至零下20℃速冻;取速冻后的红树莓果20吨20℃解冻,解冻后放入高速离心机中离心,得到12吨红树莓果汁,将分离后的红树莓果汁用硅藻土过滤机过滤。再将黑莓汁泵入SJZ1000-1000降膜式三效真空蒸发器的暂存罐中,使蒸发器温度控制在80℃(一效)、70℃(二效)、60℃(三效),真空度控制在0.03(一效)、0.05(二效)、0.08(三效),浓缩汁出口采用计算机自动控制,将浓缩果汁达到60BX,浓度达不到自动返回一效蒸发器中继续蒸发,浓缩到60BX的红树莓浓缩汁泵入浓汁贮罐内(5吨贮罐有效容积的百分之八十),添加二氧化硫(偏重亚硫酸钠),用量为2.25公斤,使浓缩汁含偏重亚硫酸的量为5/万,搅拌均匀灌装即得天然红树莓红色素,此色素可用于酒类食品的添加,此色素在常温状态下存放一年而不变质。
实施例3采摘后的红树莓果放在速冻盘中,将速冻盘分别摆放在速冻架上,将速冻间温度迅速降至零下30℃速冻;取速冻后的红树莓果20吨30℃解冻,解冻后放入高速离心机中离心,得到12吨红树莓果汁,将分离后的红树莓果汁用硅藻土过滤机过滤。再将红树莓果汁泵入SJZ1000-1000降膜式三效真空蒸发器的暂存罐中,使蒸发器温度控制在80℃(一效)、70℃(二效)、60℃(三效),真空度控制在0.03(一效)、0.05(二效)、0.08(三效),浓缩汁出口采用计算机自动控制,将浓缩果汁达到75BX,浓度达不到自动返回一效蒸发器中继续蒸发,浓缩到75BX的红树莓浓缩汁泵入浓汁贮罐内(5吨贮罐有效容积的百分之八十),将3.6公斤苯甲酸溶解在15公斤水中,添加到4.5吨浓缩汁中,使浓缩汁含苯甲酸的量为8/万,搅拌均匀灌装即得天然红树莓红色素,此色素可用于酒类和饮料的添加,此色素在常温状态下存放一年而不变质。
实施例4本方法与实施例3相同,只是浓缩汁添加保护剂由苯甲酸改为苯甲酸钠,用量与苯甲酸相同。
实施例5采摘后的红树莓果放在速冻盘中,将速冻盘分别摆放在速冻架上,将速冻间温度迅速降至零下45℃速冻;取速冻后的红树莓果10吨35℃解冻,解冻后放入高速离心机中离心,得到6吨红树莓果汁,将分离后的红树莓果汁用硅藻土过滤机过滤。再将红树莓果汁泵入SJZ1000-1000降膜式三效真空蒸发器的暂存罐中,使蒸发器温度控制在80℃(一效)、70℃(二效)、60℃(三效),真空度控制在0.03(一效)、0.05(二效)、0.08(三效),浓缩汁出口采用计算机自动控制,将浓缩果汁达到70BX,浓度达不到自动返回一效蒸发器中继续蒸发,浓缩到70BX的黑莓浓缩汁泵入浓汁贮罐内(5吨贮罐有效容积的百分之八十),然后调人山梨酸2.7公斤,使浓缩汁含山梨酸6/万,灌装即得天然红树莓红色素。此色素可用于酒类饮料和食品的添加,此色素在常温状态下存放一年而不变质。
实施例6本方法与实施例5相同,只是浓缩汁添加保护剂由山梨酸改为山梨酸钾,用量与山梨酸相同。
权利要求
1.利用红树莓果制备天然液体食用红色素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采摘后的红树莓果放在速冻盘中,将速冻盘分别摆放在速冻架上,将速冻间温度迅速降至零下10℃至零下45℃速冻;将速冻后的红树莓果从冷库中取出,放在解冻盘中解冻,解冻温度控制在10℃至35℃之间;将解冻好的红树莓果投入高速离心机中,开启离心机,进行渣、汁分离;分离后的红树莓果汁经过滤机过滤,达到澄清明亮;澄清后的果汁用减压蒸馏设备进行浓缩;浓缩后的可溶性固形物达到60BX至75BX;添加色素保护剂及色素的灌装,制成红树莓天然液体食用红色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制法,其特征在于所添加的色素保护剂为苯甲酸及其钠盐;山梨酸及其钾盐;二氧化硫;脱臭酒精中的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制法,其特征在于苯甲酸及其钠盐、山梨酸及其钾盐、二氧化硫的用量为以重量计为5-10/万;脱臭酒精的量为红树莓红色素所含酒精的体积比为10-15%。
全文摘要
本发明利用红树莓果制备天然液体食用红色素的方法,目的指在克服合成色素的毒性危害,挖掘天然食用色素资源,提供一种利用现代技术,制备天然红树莓液体红食用色素的新方法。本发明的产品为液态色素,色素含量高,色泽自然而富有营养,在常温状态下长期存放不变质,可以广泛应用于饮料、葡萄酒、果酒、糖果、肉制品和医药等领域。
文档编号A23L1/27GK101033340SQ200710010838
公开日2007年9月12日 申请日期2007年4月4日 优先权日2007年4月4日
发明者孙尤海, 冯嵩沅, 杨端丰 申请人:大连轻工业学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