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莓叶茶饮料的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593950阅读:97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树莓叶茶饮料的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茶饮料及其制备方法,特别涉及利用树莓叶制备树莓茶饮料以 及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树莓分为红莓、黑莓、黄莓,是蔷薇科悬钩子属的桨果类经济果树植物,树莓的栽培起源于欧洲,16世纪形成产业,已有数百年历史,目前世界各国树 莓栽培状况是亚洲落后于欧洲、北美。20世纪90年代末,世界树莓产量已达到 35640多吨,排在前十位的分别是俄罗斯9500吨;南斯拉夫5601吨;波兰 4484吨;美国3724吨;德国2990吨;匈牙利2000吨;乌克兰1865吨;加拿 大1494吨;英国950吨;法国683吨。树莓的浆果皮薄多汁,采摘时容易碰破 果皮发生霉烂,树莓鲜果常温保存一般达不到24小时,极不耐贮运、贮藏,因 此,在大面积种植树莓的地区,必须建有加工厂,保证当天采摘的鲜果能加工 处理。同时每年采摘完后产生大量树莓叶和杆,为了减少环境污染、增加农民 收入、提高农民种植树莓积极性、增加工厂效益、减少农产品加工企业歇业时 间,必需有较先进的深加工技术进行加工;以利于树莓的综合加工形成工业化 规模,保证农业产业化的正常进行,保护农民种植树莓的积极性。申请号为200510060120.1,发明名称为"一种北方代茶树的覆盆子植物原料 及其保健养生茶的生产方法"公开了用植物的叶、茎、青绿果、红熟果制备保健 养生茶的方法,该方法采用传统的茶生产技术,将红树莓叶经高温杀青、揉捻、 定形、烘焙、增香、制成圆团形或条形制作红树莓茶叶的方法;申请号为03145930.7 发明名称为"树莓原汁泡腾片及其制备工艺",公开了用红树莓果、蔗糖、柠檬 酸等原料制作红树莓茶饮料的方法,该方法添加^:量的化学物质,不可谓是天然 食品;申请号为03153682.4,发明名称为"树莓粉及其制品的制作方法"公开了 利用树莓果实、枝叶通过切碎、磨粉、过筛的方法制作树莓茶粉,由于在高温状 态下进行,树莓叶中的有效营养成份有所破坏,所以,此方法存在一定缺点。以 上三种方法都是把树莓果及其叶片制备成茶,生产工艺基本是茶的生产工艺。
检索时还可以检索出相类似的树莓制造叶茶的专利,但这些专利所用工艺都是要经过高温杀青工艺(130。C 150。C高温或更高温度),或者经过高温烘干 工艺。这些工艺都基于传统的制茶工艺,由于经过高温处理,树莓中的大量有 效成分产生变性,丧失了原有的功效。而本发明的特点是工艺中采用了低温速 冻、真空低温浸提工艺。在此种条件下进行活性成份浸提,树莓叶中的有效营 养成份几乎不被破坏,此工艺方法有很好的工业化生产前景。根据此工艺生产 的树莓叶茶饮料已通过国家QS认证并上市销售。目前国内外一般把树莓加工成果酒、果酱、果汁饮料、糖果、冰激凌、夹 心糕点等产品。但还没有人将树莓叶制成树莓茶饮料成品的报道。发明内容本发明的产品原料采用保健价值高,无毒,对人体无任何副作用的树莓叶、 蔗糖、柠檬酸等原料,经过采摘生长90天以上树莓叶,清洗,浸泡(无菌水常 温无菌条件下浸泡l小时),速冻(—25°C, 2小时),粉碎(环境温度一6'C), 冷藏(一18。C),真空低温浸提(真空度0.092MPa,温度45。C, 4小时),冷冻(3°C, 4小时),过滤,调配,瞬时杀菌(120°C, 4秒),无菌罐装(40°C), 贴标入库,存放7天后质检合格出厂销售。原料中的营养和有效活性物质几乎 不被破坏,具有一定的保健功能,本发明的树莓叶茶粉及茶饮料所用主要原料 树莓叶树莓分为红莓、黑莓、黄莓,是蔷薇科悬钩子属的浆果类经济果树植物,树莓叶含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营养价值,树莓叶含有大量黄酮类物质,树莓鲜 叶总黄酮含量在278 mg/100克左右,干样中533mg/100克左右。现代医学研究 表明,黄酮类物质具有降血糖、降血脂、抗心律失常等40多种生理活性。此外, 黄酮类物质作为抗氧化剂还广泛应用于食品中。曰本熊本县立大学的专家最近
发现,树莓酮能促进人体基础代谢具有降低体内脂肪含量的作用,将有助于治 疗因肥胖导致的疾病。此外,抽血化验肝功能显示,接受实验的女性,其各项 检测指标均没有出现异常。植物黄酮类化合物在人体中的作用,主要是增强血 管张力、扩张冠状动脉,软化血管、改善血管通透性,降低血压、降低血脂及 胆固醇,抗血小板凝集、减少血栓形成,降低血管内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甘油三酯,从而达到降血压、降血脂、降血粘的功效。天然黄酮类化合物是植物体多酚类的内信号分子及中间体或代谢物,包括黄酮(flavone)、异黄酮 (isof lavone)黄酮醇(f lavonol)异黄酮醇(isof lavonon)、黄烷酮(f lavanoe)、 异黄烷酮(isoflavanone)、查耳酮(chalcone)等,广泛存在于药用植物、水果 和蔬菜中。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该类化学物质在心血管系统、内分泌系统和抗肿瘤方 面具有明显的药理作用。特别是黄酮类化合物的抗氧化性质,引起学者们的广 泛关注,对其构效与氧化能力的关系进行深入研究,现己基本明确其机理。许 多以黄酮类成分为主的制剂己作为成药上市。本发明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所用原料是纯天然的树莓叶,经此经清洗, 浸泡,速冻,粉碎,冷藏,真空低温浸提,冷冻,过滤,调配,瞬时杀菌,无 菌罐装等工艺过程而成,此保健食品无毒,无任何副作用,经常食用,可以提 高人体免疫力,增加人体营养,强身健体,延缓衰老。亦对身体有调节机体的 新陈代谢,降低体内胆固醇,防止动脉粥样硬化,预防心脏疾病和肿瘤。还有 助消化,增进食欲等作用,男女老幼都可以服用,人体吸收率高,食用方便等 特点。本技术最大限度地保存了原料有效成分及其活性和原料原有的色香味。制作工艺流程为采摘树莓叶一清洗,浸泡一速冻一粉碎一冷藏一真空低温浸提—树莓叶原液
冷冻及过滤一调配一过滤一瞬时杀菌一无菌罐装 1、采摘树莓叶采摘生长90天以上树莓叶,带叶柄采摘,睛天采摘为佳。2、 清洗,浸泡(无菌水)采摘后,立刻用处理过的符合饮用水标准的清水进行清洗,最好采用流动 清水进行清洗;无菌水常温(25°C)无菌条件下浸泡1小时,由于红树莓鲜叶 含水率在67%,叶片宽且薄,易于吸水,浸泡1小时后,就可以让新鲜红树莓 叶含水率在90%左右,宜于速冻破坏红树莓鲜叶的细胞结构,便于真空低温浸 提时更多溶出有效成份。3、 速冻(一25°C, 2小时)浸泡吸水完后迅速送入速冻间进行速冻,一25'C, 2小时。4、 粉碎环境温度控制在一6'C,既利于工人操作,也有效保护了红树莓速冻叶不 解冻氧化。5、 冷藏(一18。C)为了有效保护了红树莓速冻叶不解冻氧化,不会造成有效成份的损失,易 于工业化加工。6、 真空低温浸提真空度0.092MPa,温度45t:, 4小时。真空低温浸提的目的是最大限度保 护活性成份不损失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对叶粉内水溶性有效成份的提取,如水 溶性酮类、水溶性维生素、水溶性色素及水溶性红树莓茶特有的滋味物质。温 度和时间的选择对浸出速度、浸出率有重要影响,考虑到从节约能源和生产效 率两方面的平衡关系,经过反复对比实验得出45°C、 4小时可以得到最佳的浸 出速度和浸出率。7、 树莓叶原液提取物的冷冻和低温过滤树莓叶茶饮料作为一种需长期贮存的饮品,其状态的稳定性也是质量指标 之一,同时经过冷冻处理也除去了不耐低温和过多的苦涩等邪杂物质。茶的冰 点在0r左右,冷冻处理需控温在1 — 3°C,恒温静置3 — 5小时,低温过滤备用。8、 树莓叶茶饮料的调配树莓叶茶饮料配方一的重量份为a、 树莓果汁 3—5b、 树莓叶原液 80—90c、 蔗糖 5 — 10d、 柠檬酸 0. 1—0.3树莓叶茶饮料配方二的重量份为a、 树莓叶原液 85—95b、 蔗糖 5 — 10c、 柠檬酸 0.1—0.39、树莓叶茶的过滤采用硅藻土过滤机乘冷粗滤后,再用精滤机精滤。 10、红树莓茶的瞬时杀菌(120°C, 4秒)、无菌罐装(40°C)采用120°C, 4秒杀菌及无菌罐装(40°C),让瓶所带的热量蒸发掉瓶盖和 瓶身的水份,以防止瓶盖生锈、长菌。最大限度地保存了红树莓叶中的活性有 效成份。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采摘6月末的红树莓叶片;清洗,浸泡(无菌水常温无菌条件下浸泡1小时),速冻(一25'C, 2小时),粉碎(环境温度一6。C),冷藏(一18°C),称取 经速冻粉碎后的红树莓叶1公斤,加入90公斤水,在浸提罐中加热至6(TC;控 制真空度在0.08MP,回流30分钟进行提取;提取后的红树莓叶原液泵入冷库, rC贮存3小时后过滤;取经冷冻后的红树莓原液87公斤,取红树莓果汁3公 斤;柠檬酸0.1公斤,调配成红树莓叶茶饮料,经粗滤、精滤;120'C瞬时杀菌,无菌罐装(4(TC);贴标;装箱即为成品。此方法也可以用于黑莓、黄莓叶茶的生产。 实施例二采摘9月末的黑莓叶片;清洗,浸泡(无菌水常温无菌条件下浸泡1小时),速冻(一25。C, 2小时),粉碎(环境温度一6。C),冷藏(一18。C);称取经速冻 粉碎后的黑莓叶10公斤,加入1100公斤水,在浸提罐中加热至8(TC;控制真 空度在0.054MP,回流20分钟进行提取;提取后的黑莓叶原液泵入冷库,3'C贮 存5小时后过滤;取经冷冻后的黑莓原液850公斤,取黑莓果汁50公斤;柠檬 酸3公斤,调配成黑莓叶茶饮料,经粗滤、精滤;12(TC瞬时杀菌,无菌罐装(40。C);贴标;装箱即为成品。此方法也可以用于红树莓、黄莓叶茶的生产。
权利要求
1、树莓叶茶饮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包括如下步骤a、采摘树莓叶采摘生长6月末至9月末,90天以上树莓叶,晴天采摘。b、清洗,浸泡(无菌水)采摘后,立刻用处理过的符合饮用水标准的清水进行清洗,最好采用流动清水进行清洗;无菌水常温(25℃)无菌条件下浸泡1小时,由于红树莓鲜叶含水率在67%,叶片宽且薄,易于吸水,浸泡1小时后,就可以让新鲜红树莓叶含水率在90%左右,宜于速冻破坏红树莓鲜叶的细胞结构,便于真空低温浸提时更多溶出有效成份。c、速冻(-25℃,2小时)浸泡吸水完后迅速送入速冻间进行速冻,-25℃,2小时。d、粉碎环境温度控制在-6℃,既利于工人操作,也有效保护了红树莓速冻叶不解冻氧化。e、冷藏(-18℃)为了有效保护了红树莓速冻叶不解冻氧化,不会造成有效成份的损失,易于工业化加工。f、真空低温浸提真空度0.092MPa,温度45℃,4小时。真空低温浸提的目的是最大限度保护活性成份不损失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对叶粉内水溶性有效成份的提取,如水溶性酮类、水溶性维生素、水溶性色素及水溶性红树莓茶特有的滋味物质。温度和时间的选择对浸出速度、浸出率有重要影响,考虑到从节约能源和生产效率两方面的平衡关系,经过反复对比实验得出45℃、4小时可以得到最佳的浸出速度和浸出率。g、树莓叶原液提取物的冷冻和低温过滤将树莓叶原液提取物冷冻处理,控温品温在1-3℃,恒温静置3-5小时,低温过滤后备用。h、树莓叶茶饮料的调配树莓叶茶饮料配方-的重量份为a、树莓果汁 3-5b、树莓叶原液80-90c、蔗糖 5-10d、柠檬酸0.1-0.3树莓叶茶饮料配方二的重量份为a、树莓叶原液85-95b、蔗糖 5-10c、柠檬酸0.1-0.3i、树莓叶茶的过滤经调配后的树莓叶茶采用硅藻土过滤机乘冷粗滤后,再用精滤机精滤。j、红树莓茶的瞬时杀菌(120℃,4秒)、无菌罐装(40℃)采用120℃,4秒杀菌及无菌罐装(40℃),让瓶所带的热量蒸发掉瓶盖和瓶身的水份,以防止瓶盖生锈、长菌。最大限度地保存了红树莓叶中的活性有效成份。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利用树莓叶为主要原料,制备具有保健功能的树莓叶茶饮料及其制备方法。树莓叶含有大量黄酮类物质,树莓鲜叶总黄酮含量在278mg/100克左右,干样中533mg/100克左右。黄酮类物质具有降血糖、降血脂、抗心律失常等40多种生理活性,制备方法为采摘生长90天以上红树莓叶,清洗,浸泡(无菌水常温无菌条件下浸泡1小时),速冻(-25℃,2小时),粉碎(环境温度-6℃),冷藏(-18℃),真空低温浸提(真空度0.092MPa,温度45℃,4小时),冷冻(3℃,4小时),过滤,调配,瞬时杀菌(120℃,4秒),无菌罐装(40℃),贴标入库,存放7天后质检合格出厂销售。
文档编号A23F3/00GK101133771SQ20071015738
公开日2008年3月5日 申请日期2007年10月10日 优先权日2007年10月10日
发明者冯松元, 焱 崔 申请人:辽宁今日农业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