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百合的脱毒快繁技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96369阅读:29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食用百合的脱毒快繁技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食用百合的脱毒快繁技术,尤其是一种针对宜兴 百合,具有高脱毒效率和快速繁殖效率的组培快繁技术。
背景技术
百合病毒病分布广,危害大,是食用百合生产和鲜切花生产中的 主要病害之一,受到全世界的重视。近年来,随着我国百合引种数量 和种植面积的迅速增加,以及不规范的种球自繁自用,病毒病开始在我国各百合种植区流行, 一般发病率在40~50%, 二代种球的带毒率 在90%以上。百合感染病毒后,终身带毒,长期受害,破坏植株正常 的生理机能,主要表现为生长势下降,黄化、花叶等病毒症状;通过 虫牙虫等昆虫介体传播,扩大了病毒的危害范围;由于病毒危害,使食 用百合产量下降,品质变劣,观赏百合的商品花降级;病毒尚难以用 化学药剂或生物制剂进行直接有效防治。因此,防止百合感染病毒病 的应对策略是采用脱毒培养技术获得脱毒苗,隔离繁殖、生产健康种 球,并在各个生产环节进行严格的病毒检测。百合品种繁多,根据用途可分为药用百合、食用百合和观赏百合, 此前诱导百合进行快繁的工艺主要集中在对培养基的选择上。专利申请号200710068034.4公开了一种对观赏型杂交百合的脱 毒快繁方法,诱导培养基为MS + 6BA 1.0~2.0 mg/L + IBA 0.1 0.5 mg/L+AC 1.0 3.0 mg/L,而增殖培养基为MS + 6BA 0.2 1.0mg/L + IBA 0.1~0.5 mg/L。但是观赏百合与食用百合的表征差别迥异,因此用于快繁技术的培养基也因品种而异。食用百合作为保健药用特种蔬菜深受消费者的喜爱,随着人们消 费水平的提高,生产和消费量逐年递增。宜兴百合、兰州百合、龙牙 百合是为三大食用百合,其中又以宜兴百合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高, 其有味苦而甘的特殊风味,鳞茎富含淀粉、蛋白质、脂肪、矿质等营 养成份,并有补中益气、理脾健胃、宁心安神等多种药用功能,被称 为补品药百合,历史上就享有"太湖之参"的美称。常用于与银耳、绿 豆、苡米、莲心等制作清热甜品等。常规百合繁殖方法为小鳞茎繁殖, 繁殖系数低,易感染病毒,影响其经济价值。安徽霍山县农民在宜兴 百合种植过程中由于病毒感染产量下降,栽培面积达几万亩的种球需 要更换为脱毒的优良种球。专利号ZL03135142.5公开了食用百合中兰州百合的快速繁殖方 法,其鳞片不定芽的诱导和快繁培养基为MS+BA2mg/L+NAA0.2 mg/L。但该发明主要集中在快繁工艺上,本发明是对食用百合脱毒 组培苗进行快繁,繁殖系数达15倍以上,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发明内容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食用百合脱毒快繁技 术,在获得脱毒组培苗的同时进行快速繁殖,迅速建立基数极大的脱 毒无性系。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食用百合脱 毒快繁技术,依序包括取食用百合茎尖经启动、继代壮苗,获得脱 毒百合组培苗,经检测为无病毒后,通过壮苗诱导再生鳞球,再生鳞 球片诱导丛生芽或不定芽,丛生芽或不定芽继代、壮苗后再诱导再生 鳞球,再生鳞球片再诱导丛生芽或不定芽,如此交替循环,进行批量扩繁,其中,所述的脱毒百合组培苗培养步骤包括第一步,取食用百合种球经过沙培7 10天,剥去外层鳞片,清洗消毒后,在解剖镜下剥生长点,剖取0.1 0.2mm大小的茎尖作为扩繁 起始材料;第二步,微茎尖接种在启动培养基MS + 6BA 0.5 2.5 mg/L+NAA 0.1~0.5 mg/L上培养,暗培养3~4天后转光培养获得脱毒百合组培苗, 其中,培养温度均为24±2°C ,光照强度2000 3000 Lx,光照时间12~14 小时/天。本发明所述的扩繁起始材料为食用百合微茎尖,微茎尖经上述培 养获得脱毒百合组培苗,经检测无病毒后扩繁。在上述方案基础上,所述的继代壮苗是将脱毒百合组培苗在继代 壮苗培养基MS + 6BA0 2.5 mg/L+NAA 0.1-0.5 mg/L上继代、壮苗, 培养温度为24士2。C,光照强度2000 3000Lx,光照时间12~14小时/ 天。 .所述的诱导再生鳞球是将所述继代壮苗后的成苗在诱导再生鳞 球和生根培养基1/2MS + 6BA 0 1.0 mg/L+NAA 0 0.5 mg/L上诱导 再生鳞球,培养条件为温度24士2t:,光照强度2000 3000 Lx,光照 时间12~14小时/天,生长30 60天可获得脱毒食用百合组培种球。所述的诱导不定芽是将脱毒食用百合组培种球鳞片植于启动培 养基上诱导不定芽,培养条件为温度24±2°C,光照强度2000 3000 Lx,光照时间12~14小时/天。本发明研究了鳞片诱导不定芽、丛生芽增殖、叶片切块诱导不定 芽、鳞片诱导鳞球四种增殖方式,并进行比较,其中,(1)鳞片诱导不定芽将百合鳞片横切成两段,基端基部接种,尖 端切口接种在培养基上诱导不定芽。(2) 叶片切块诱导新生芽百合组培无菌苗叶片切成0.5cm左右的小段,在培养基上诱导不定芽,比较叶片不同部位发生不定芽的能力, 结果以叶片基部不定芽诱导率最高。(3) 丛生芽增殖在不同培养基上诱导丛生芽增殖。(4) 鳞片诱导鳞球取百合鳞片直接诱导鳞球,通过鳞球直接增殖 的方式进行扩繁。结论是鳞片诱导不定芽繁殖率最高,繁殖速度最快。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的食用百合微茎尖经启动、继代壮苗 后获得脱毒百合组培苗,经检测为无病毒后,通过壮苗诱导再生鳞球、 再生鳞球片诱导丛生芽或不定芽,丛生芽或不定芽继代、壮苗后再诱 导再生鳞球、再生鳞球片再诱导丛生芽或不定芽,如此交替循环,进 行批量扩繁。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突破了以往的百合脱毒快繁工艺,选取0.1~0.2 mm大小 的百合茎尖培养,由微生长点培养成活、启动增殖、繁殖成无性系, 经检测,病毒检测无病毒率高达100%,并在高脱毒成功率的同时实 现百合的工厂化组培快繁。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食用百合脱毒快繁技术,依序包括取食用百合微茎尖经启动、继代壮苗后获得脱毒百合组培苗,经检测为无病毒后,通过壮苗 诱导再生鳞球,再生鳞球片诱导丛生芽,丛生芽继代、壮苗后再诱导 再生鳞球、再生鳞球片再诱导不定芽,如此交替循环,进行批量扩繁,其中,所述的脱毒百合组培苗培养包括下述步骤第一步,取食用百合种球经过沙培7 10天,剥去外层鳞片,清洗消毒后,在解剖镜下剥生长点,切取0.1-0.2 mm大小的茎尖;第二步,微茎尖接种在启动培养基MS + 6BA1.0mg/L+NAA0.1 mg/L上培养,暗培养3 4天后转光培养,培养温度均为24士2。C,光 培养的光照强度为2000~3000 Lx,光照时间为12~14小时/天。在上 述条件下培养,微茎尖培养成活率达58.9%,所得组培苗病毒检测无 病毒率达100%。在继代壮苗培养基MS + 6BA 0.8 mg/L+NAA 0.1 mg/L继代、壮 苗,培养温度为24士2。C,光照强度2000~3000 Lx,光照时间12~14 小时/天。将所述继代壮苗后的成苗在诱导再生鳞球和生根培养基1/2MS + 6BA0 mg/L+NAA0.1 mg/L上诱导再生鳞球,培养温度为24±2°C, 光照强度2000 3000Lx,光照时间12 14小时/天,生长45天可获得 脱毒食用百合组培种球。将食用百合组培种球鳞片植于启动培养基MS + 6BA 0.8 mg/L + NAA 0.1 mg/L上诱导丛生芽,培养温度为24±2°C ,光照强度 2000~3000 Lx,光照时间12 14小时/天。丛生芽经继代成苗后又可 诱导再生鳞球,如此交替循环,可进行大批量扩繁,其扩繁系数可达 15倍以上。--种食用百合脱毒快繁技术,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再生鳞球片诱导不定芽,依序包括取食用百合微茎尖经启动、继代壮苗后获得 脱毒百合组培苗,经检测为无病毒后,通过壮苗诱导再生鳞球,再生 鳞球片诱导不定芽,不定芽继代、壮苗后再诱导再生鳞球、再生鳞球 片再诱导不定芽,如此交替循环,进行批量扩繁,其中,所述的脱毒百合组培苗培养步骤包括第一步,取食用百合种球经过沙培7 10天,剥去外层鳞片,清洗消毒后,在解剖镜下剥生长点,剖取0.1 0.2mm大小的茎尖作为扩繁 起始材料;第二步,微茎尖接种在启动培养基MS + 6BA 1.5 mg/L+NAA 0.1 mg/L上培养,暗培养3 4天后转光培养获得脱毒百合组培苗,其中, 培养温度均为24士2。C,光照强度2000~3000 Lx,光照时间12~14小 时/天,可得脱毒百合组培苗。将脱毒百合组培苗在继代壮苗培养基MS + 6BA 2.5 mg/L+NAA 0.1mg/L上继代、壮苗,培养温度为24士2。C,光照强度2000~3000Lx, 光照时间12~14小时/天。将所述继代壮苗后的成苗在诱导再生鳞球和生根培养基1/2MS + 6BA 0 mg/L+NAA 0.5 mg/L上诱导再生鳞球,培养条件为温度 24士2。C,光照强度2000 3000Lx,光照时间12 14小时/天,生长35 天可获得脱毒食用百合组培种球。将脱毒食用百合组培种球鳞片植于启动培养基MS + 6BA 0.5 mg/L+NAA 0.5 mg/L上诱导不定芽,培养条件为在光培养温度为 24±2°C,光照强度2000 3000 Lx,光照时间12 14小时/天。不定芽 经继代成苗后又可诱导再生鳞球,如此交替循环,可进行大批量扩繁。
权利要求
1、一种食用百合的脱毒快繁技术,依序包括取食用百合茎尖经启动、继代壮苗,获得脱毒百合组培苗,经检测为无病毒后,通过壮苗诱导再生鳞球,再生鳞球片诱导丛生芽或不定芽,丛生芽或不定芽继代、壮苗后再诱导再生鳞球,再生鳞球片再诱导丛生芽或不定芽,如此交替循环,进行批量扩繁,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脱毒百合组培苗培养步骤包括第一步,取食用百合种球经过沙培7~10天,剥去外层鳞片,清洗消毒后,在解剖镜下剥生长点,剖取0.1~0.2mm大小的茎尖作为扩繁起始材料;第二步,微茎尖接种在启动培养基MS+6BA 0.5~2.5mg/L+NAA0.1~0.5mg/L上培养,暗培养3~4天后转光培养获得脱毒百合组培苗,其中,培养温度均为24±2℃,光照强度2000~3000Lx,光照时间12~14小时/天。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食用百合的脱毒快繁技术,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继代壮苗是将脱毒百合组培苗在继代壮苗培养基MS + 6BA 0 2.5 mg/L+NAA 0.1~0.5 mg/L上继代、壮苗,培养温度为24士2。C , 光照强度2000 3000 Lx,光照时间12 14小时/天。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食用百合的脱毒快繁技术,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诱导再生鳞球是将所述继代壮苗后的成苗在诱导再生鳞球和 生根培养基1/2MS + 6BA 0~1.0 mg/L+NAA 0 0.5 mg/L上诱导再生 鳞球,培养条件为温度24士2。C,光照强度2000-3000 Lx,光照时间 12 14小时/天,生长30 60天可获得脱毒食用百合组培种球。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食用百合的脱毒快繁技术,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再生鳞球片诱导不定芽是将脱毒的食用百合组培种球鳞片植于启动培养基上诱导丛生芽,培养条件为温度24士2。C,光照强度2000 3000Lx,光照时间12 14小时/天。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食用百合的脱毒快繁技术,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扩繁起始材料为食用百合微茎尖。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食用百合的脱毒快繁技术,依序包括取食用百合茎尖经启动、继代壮苗,获得脱毒百合组培苗,通过壮苗诱导再生鳞球,再生鳞球片诱导丛生芽或不定芽,丛生芽或不定芽继代、壮苗后再诱导再生鳞球,再生鳞球片再诱导丛生芽或不定芽,如此交替循环,进行批量扩繁,所述的脱毒百合组培苗培养步骤包括取食用百合种球经过沙培7~10天,剥去外层鳞片,清洗消毒后,在解剖镜下剥生长点,剖取0.1~0.2mm大小的茎尖作为扩繁起始材料;微茎尖接种在启动培养基MS+6BA 0.5~2.5mg/L+NAA 0.1~0.5mg/L上培养,暗培养3~4天后转光培养获得的脱毒百合组培苗病毒检测病毒率高达100%,可实现工厂化组培快繁。
文档编号C12N5/04GK101233826SQ20081003418
公开日2008年8月6日 申请日期2008年3月3日 优先权日2008年3月3日
发明者寅 唐, 宋学孟, 张承妹, 章振华, 丽 陈, 陈明亮 申请人:上海光兆植物速生技术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