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茶叶食用油及其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555522阅读:35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茶叶食用油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茶叶食用油及其制造方法,尤其是一种包含茶叶萃取物的茶叶食 用油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茶叶(tea leaves)为茶树(Thea sinensis L. = Camellia sinensis)或其栽 培变种的叶子,是产自中国、日本、斯里兰卡、爪哇、台湾及韩国等地的茶原料的一种。绿茶 是对采摘的茶叶未经发酵直接进行加热干燥而成的,以用高温或蒸汽使茶叶中的氧化酶钝 化。与绿茶不同,红茶是对采摘的茶叶进行发酵之后加热干燥而成的,而乌龙茶是半发酵 茶,属于绿茶和红茶之间的茶品。从公元前开始,绿茶即作为休闲饮品广为饮用。最近,绿茶因为包含于茶叶中的 各种成分的药效,作为健康食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绿茶因为是对采摘的茶叶未经发 酵直接进行加热干燥而成的,因此包含于茶叶中的各种儿茶素单体未遭到破坏。其中,含 量最高的(-)_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及(-)_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其涩味重,以与 蛋白质的结合为指标的活性值大,属于茶单宁酸中的主要成分。此外,还含有(-)_表没食 子儿茶素、(-)_表儿茶精等。红茶中含有绿茶中的各种儿茶素相浓缩而成的结晶型红色素 theaflavin及浓缩型单宁酸thearubigin等。茶叶中除了上述儿各种茶素之外,还含有大 量脂溶性维生素E(生育酚)。近来,逐渐查明茶叶所包含各种成分的药理学机理。现在表明,茶叶中所含的 儿茶素成分,具有抗癌、降低胆固醇、抑制动脉硬化、降低血液及肝脏脂质、降低过氧化脂 质、抑制血压上升、解毒、消炎、预防龋齿、抗氧化等益于健康的各种功效。另外,茶叶中 所含的儿茶素成分,具有明显的减肥效果(Yung-hsi Kao et al.,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on,Vol. 72,No. 5,1232-1233)。茶叶中所包含的脂溶性维生素E不仅具 有抗氧化作用(M.J. FRYER, The antioxidant effecs of thylakoid Vitamin E, Plant, Cell&Environment, Volume 15Issue 4,381 392 页,韩国专利公开 2000-49491,韩国专利 公开2004-0031398),还具有强化干细胞和神经细胞,促进新陈代谢的作用。因此,除单纯地 作为饮品利用茶叶之外,还开发出利用茶叶的其他各种方法。韩国专利公开2006-0056480,提供一种利用茶叶制造食用油的方法。在上述专利 文献中,提供一中制造绿茶食用油的方法,包括将粉碎成细块的绿茶叶和水投入浓缩槽中 浓缩约24小时之后,用冷却干燥机进行喷雾,制造快速冷冻绿茶粉末的步骤;混合上述绿 茶粉末和食用油,在60 70°C条件下熟成12小时的步骤;将熟成的绿茶粉末和食用油的 混合物投入离心分离机,除去绿茶粉末获得绿茶食用油的步骤。上述绿茶食用油制造方法, 从绿茶萃取物的制造到制成绿茶食用油,需经过多个步骤,其制造过程需花费很多精力、时 间及费用。另外,在上述方法中,因使用快速冷冻绿茶萃取物制得的绿茶粉末,很难萃取维 生素E等绿茶的脂溶性成分。另外,在上述方法中,因干燥绿茶萃取物制得的绿茶萃取粉末 具有亲水性,在与食用油混合时不容易混合均勻,因此需在熟成后再经过另外的去除绿茶萃取物的步骤。韩国专利公开2005-0013352,提供一种绿茶萃取物制造方法,其特征是,在31 90°C,71 800大气压条的超临界流体条件下,利用二氧化碳从粉碎的绿茶叶萃取绿茶萃 取物。在此,从绿茶叶萃取超临界流体时,助溶剂使用甲醇、乙醇、乙二醇、丙二醇、1,3-丁二 醇、甘油、植物鲨烯或其混合物。在上述专利文献中,只提出利用超临界流体萃取法制造的 绿茶萃取物,可作为化妆品的原料,但未提及可作为食用。而且,未提出或暗示可将上述绿 茶超临界流体萃取物添加至食用油制造绿茶食用油。

发明内容
为此,本发明人对一种茶叶食用油制造方法进行了研究,无需包括绿茶萃取物制 造步骤、绿茶萃取物冷冻粉末化步骤、熟成上述绿茶萃取物粉末和食用油的步骤及去除上 述绿茶萃取物粉末步骤等复杂的过程,可通过非常简单的方法制造的同时,可包括高比例 茶叶活性成分于其中。结果发现,若将以食用油为介质获得的茶叶萃取物包含于食用油,可 在包括高比例茶叶脂溶性成分的同时,通过非常简单的方法制造茶叶食用油,从而完成本 发明。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茶叶食用油,在取得高比例茶叶萃取物,大量 含有茶叶活性成分的同时,通过简单的方法制造。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茶叶食用油制造方法,制造上述茶叶食用油。本发明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减肥食品,包含上述茶叶食用油。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茶叶食用油,包含以食用油为介质萃取的茶 叶萃取物。另有,本发明提供一种茶叶食用油制造方法,制造上述本发明茶叶食用油,包括 茶叶超临界流体萃取物生成步骤,以二氧化碳为溶剂,食用油为助溶剂,在31 70°C,25 35mpa条件下,萃取茶叶超临界流体;茶叶食用油制造步骤,混合上述生成的超临界流体萃 取物和食用油。与此同时,本发明提供一种减肥食品,包含上述本发明茶叶食用油。下面,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本发明人为开发出一种新型食用油而进行了研究,简单制造包含绿茶等茶叶成分 的同时,可高比例包含茶叶成分的食用油。结果,开发出一种食用油制造方法,无需像现有 技术中一样,利用热液萃取茶叶,将上述热液萃取物粉末化并混合于食用油的过程,而直接 将以食用油为介质萃取的茶叶萃取物包含于食用油。若以食用油为介质萃取茶叶萃取物, 可高比例萃取茶叶脂溶性成分,而且因茶叶萃取物本身与食用油的溶混性好,可单纯地与 食用油混合,即可制得茶叶食用油。因此,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茶叶食用油,包含以食用油为介质萃取的 茶叶萃取物。上述茶叶为绿茶、红茶或乌龙茶等经过加工的茶叶,但也可使用从茶树上刚采摘 的生茶叶。较佳地,上述茶叶选用绿茶。以食用油为介质萃取的茶叶萃取物,可为以食用油为介质通过任意方法从茶叶萃 取的萃取物,例如,粉碎茶叶之后添加食用油,再高温处理一定时间制得。较佳地,上述茶叶脂溶性萃取物,通过超临界流体萃取法萃取。超临界流体是指处于临界点以上温度和压力条件下的非压缩性流体,具有现有有 机溶剂所不具有的独特的特征,例如,接近于液体的密度、接近于气体的粘度和高扩散系 数、很高的表面张力等优秀的物性。尤其是,超临界流体可从接近于理性气体的稀薄状态到 接近于液体密度的高密度状态连续变化,从而可调节流体的平衡物性(溶解度)、传递物性 (粘度、扩散系数、导热率)、聚类(clustering)状态等。超临界流体不仅具有类似于液体 的密度,还具有类似于气体的扩散性(渗透性),因此若作为萃取溶剂,可提高萃取收益。尤其是,超临界状态的二氧化碳,不仅具有作为溶剂的优秀特性,无毒安全,而且 在常温常压下,二氧化碳可挥发为气体,从而不会残留于萃取后的萃取物中。另外,二氧化 碳的临界温度为3rc,接近于常温,从而以二氧化碳作为超临界流体,通过超临界流体萃取 法萃取绿茶时,可防止绿茶萃取物中的抗氧化成分儿茶素变性。利用上述超临界流体法萃 取植物生药的方法,是本技术领域已广为利用的公开技术。较佳地,在上述超临界流体萃取法中,利用二氧化碳作为超临界流体,而助溶剂选 用与上述茶叶食用油相同的食用油。因为选用与所要制造的食用油相同的食用油作为助溶 剂,从而可制得在纯粹的食用油中只包含茶叶萃取物,而不包含其他种类食用油或杂质的 茶叶食用油。上述食用油可使用人可食用的任意食用油,较佳地,可利用玉米胚芽油、豆油、葡 萄籽油、橄榄油、棉籽油或葵花油,但不限定于此。本发明茶叶食用油,包含以食用油为介质萃取的茶叶萃取物,从而可含有大量脂 溶性成分维生素E。因此,通过维生素E的抗氧化效果,对酸化表现出相对稳定的特性,有利 于长期保存。尤其是,虽然茶叶中最具代表性的活性成分儿茶素具有亲水性,但可通过超临 界流体萃取法,与脂溶性成分一起被萃取,从而本发明茶叶食用油可具有与茶叶儿茶素相 关的有益活性。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制造上述本发明茶叶食用油的方法,具体而 言,包括茶叶超临界流体萃取物生成步骤,以二氧化碳为溶剂,食用油为助溶剂,在31 70°C,25 35mpa条件下,萃取茶叶超临界流体;茶叶食用油制造步骤,混合上述生成的超 临界流体萃取物和食用油。在上述茶叶超临界流体萃取物生成步骤,对茶叶和食用油的比例没有特别的限 制,可为1 0. 5 1 15。上述茶叶超临界流体萃取物的制造,可利用本技术领域已公开的任意超临界流体 萃取物制造方法,但考虑到利用茶叶,食用油作为助溶剂,需选择适合的超临界流体萃取 机。上述茶叶超临界流体萃取物生成步骤的一较佳实现例具体如下向超临界流体萃取 槽投入粉碎的茶叶及助溶剂食用油并供应超临界流体之后,将萃取槽的压力设置为25 35mpa,萃取槽内部温度设置为31 70°C并维持约30 120分钟萃取茶叶萃取物,分离、冷 却萃取物,获得超临界流体萃取物。较佳地,可包括提炼所获得的茶叶超临界流体萃取物的 过程。在超临界流体萃取物生成步骤中,茶叶和食用油的比例,可根据所要制造的茶叶萃取 物浓度有所不同,虽然没有特别限制,可取1 0.5 1 15的比例。上述茶叶超临界流 体萃取物的制造,已在商业中运营,可利用完成上述超临界流体萃取法的任意超临界流体 萃取机。这种商业销售的任意超临界流体萃取机有HA630-40-150型(华安超临界萃取有限公司,中国)等。接着,执行茶叶食用油制造步骤,混合上述生成的超临界流体萃取物和食用油。因 上述生成的超临界流体萃取物,以食用油作为助溶剂,所获得的萃取物为含有茶叶脂溶性 萃取物的食用油,因此很容易与食用油混合。因此,只要将上述所获得的超临界流体萃取 物混合于食用油中,即可制造作为最终目的的茶叶食用油。上述茶叶超临界流体萃取物和 食用油的混合比例,可根据所要制作的茶叶食用油的用途或味道有所不同,例如,可含有 0. 4 1. 2重量比的茶叶超临界流体萃取物。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减肥食品,包含上述本发明茶叶食用油。因上述本发明茶叶食用油包含茶叶萃取物,从而可视为具有茶叶公认减肥效果的 食用油。因此,若在用食用油制作食品时,利用本发明茶叶食用油,即可制作具有减肥效果 的食品。另外,利用本发明食用油制作的食品,通过维生素E的作用延缓食用油的酸化,从 而可延长保管时间。使用食用油烹调,包含食用油成分的食品,每lg脂肪含有9Kcal的热量,不利于减 肥。因此,减肥时要尽量避免包含食用油的食品,因此决心减肥的人需克服味道鲜美的油炸 食品或油煎食品所带来的诱惑。但是,本发明茶叶食用油,因茶叶已公认的减肥效果(韩国 专利公开2000-49491、2004-0031398),很大程度上减少食用油所带来的体重增加。因此,上述减肥食品没有特别的限定,只要使用本发明茶叶食用油所制作的任何 食品,都可视为上述减肥食品。具有代表性的上述减肥食品有色拉调味料、炸鸡、炸薯条、油 炸食品或饼等,但不限定于此。上述减肥食品通过本技术领域已公开的通常方法制作,只是 用本发明茶叶食用油替代现有普通食用油。如前所述,本发明首先采用将以食用油作为助溶剂的茶叶萃取物混合于食用油的 食用油制作方法,可制作出茶叶食用油,包含高比例茶叶脂溶性成分的同时,通过非常简单 地方法制作而成。本发明茶叶食用油,含有大量脂溶性维生素E,通过维生素E的抗氧化效 果,延缓食用油的酸化,保管安全性高。另外,本发明茶叶食用油,因包含茶叶的儿茶素,可 用作强化减肥效果的食用油。不仅如此,通过使用本发明茶叶食用油,可将含有食用油的食 品制作成减肥食品。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更详细的说明。实施例1 脂溶性绿茶萃取物及绿茶豆油的制作将绿茶(将茶田中采摘的绿茶叶,在进行发酵之前,挑选_蒸煮-冷却_初揉_揉 捻-重揉-重干-干燥_精选而得)7kg投入超临界流体萃取机(HA630-40-150型,华安超 临界萃取公司,中国)的萃取槽。然后,结合萃取槽和分离槽。在助溶剂移送槽中,作为助 溶剂添加玉米胚芽油1L。接着,与C02高压槽连接并启动压缩泵,向萃取槽供应C02提高压 力。压缩泵压缩机的压力设置为27mpa,而萃取槽的压力设置为27mpa。萃取槽的萃取温度 设置为50°C。然后,维持约30分钟的时间,萃取绿茶的脂溶性物质。接着,利用分离机分离 萃取物。利用冷却机冷却上述萃取物。将上述制得的绿茶超临界流体萃取物3ml,混合至豆油497ml之后摇勻,制得绿茶豆油。
实施例2 脂溶性绿茶萃取物及绿茶葵花油的制造用除以葵花油替代豆油之外,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制造脂溶性绿茶萃取物及 绿茶葵花油。实施例3 脂溶性绿茶萃取物及绿茶葡萄籽油的制造用除以葡萄籽油替代豆油之外,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制造脂溶性绿茶萃取物 及绿茶葡萄籽油。实施例4 脂溶性绿茶萃取物及绿茶橄榄油的制造用除以橄榄油替代豆油之外,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制造脂溶性绿茶萃取物及 绿茶橄榄油。实施例5 脂溶性乌龙茶萃取物及乌龙茶食用油的制造用除以乌龙茶(中国产)替代绿茶之外,与实施例1 4相同的方法,各制造实施 例5 (乌龙茶豆油)、实施例6 (乌龙茶葵花油)、实施例7 (乌龙茶葡萄籽油)及实施例8 (乌 龙茶橄榄油)。实施例9 12 脂溶性红茶萃取物及红茶食用油的制造用除以红茶(中国产)替代绿茶之外,与实施例1 4相同的方法,各制造实施例 9 (红茶豆油)、实施例10 (红茶葵花油)、实施例11 (红茶葡萄籽油)及实施例12 (红茶橄 榄油)。比较例1 包含绿茶叶粉末水溶性萃取物的绿茶油的制造利用韩国专利公开2006-0056480的实施例1所提供的方法制造绿茶油。制造绿 茶油的具体方法如下利用粉碎装置将绿茶叶(记载供应源)粉碎成粉末之后,将上述粉末30重量比和 水70重量比投入浓缩槽,经约24小时进行浓缩。之后,将上述浓缩混合物投入喷雾装置之 后,以雾状向零下60°C的冷却干燥机喷射,进行快速冷冻制得绿茶粉末。然后,将上述绿茶粉末1重量比和豆油99重量比投入搅拌机,进行混合搅拌。此 时,考虑到混合食用油和非油性成分时不易被混合的特点,在搅拌机中混合约10分钟,以 求充分被搅拌。之后,为使绿茶成分充分溶解至食用油中,将上述经搅拌的混合物投入约70°C的 熟成槽,熟成约12小时。然后,将上述经熟成的混合物投入离心分离机高速旋转,分离包含 于食用油中的残渣,制得添加绿茶的食用油。实施例1-1 减肥色拉调味料的制造(1)利用上述实施例所制得的绿茶豆油制造色拉调味料。组合下表1所示的所有成分 并激烈搅拌,制得色拉调味料。[表1]减肥色拉调味料的构成 实施例2-1 12-1 减肥色拉调味料的制造⑵ (12)用除以实施例2 12制得的各茶叶食用油替代实施例1-1制得的绿茶豆油之外, 与上述实施例1-1相同的方法,制造利用各茶叶食用油的色拉调味料(实施例2-1 绿茶 葵花油、实施例3-1 绿茶葡萄籽油、实施例4-1 绿茶橄榄油、实施例5-1 乌龙茶玉米胚芽 油、实施例6-1 乌龙茶葵花油、实施例7-1 乌龙茶葡萄籽油、实施例8-1 乌龙茶橄榄油、 实施例9-1 红茶玉米胚芽油、实施例10-1 红茶葵花油、实施例11-1 红茶葡萄籽油、实施 例12-1:红茶橄榄油)。比较例1-1 减肥色拉调味料的制造用除以比较例1制得的绿茶食用油替代绿茶豆油之外,与上述实施例1-1相同的 方法,制造色拉调味料实验例1 绿茶豆油的试验成绩利用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通常的检测方法,检测上述实施例1制得的绿茶豆 油的酸价、碘价、焦油颜色、苯并芘、儿茶素、维生素E、烟点等。其结果如下表2所示[表 2] 在上述表2可知,实施例1制得绿茶油的维生素E含量明显高,而酸价远低于标准 值。这是因为包含以食用油为助溶剂获得的绿茶超临界流体萃取物,因此绿茶中所含脂溶 性维生素E大量溶解于油中。因此,较之现有利用绿茶亲水性萃取物所制造的绿茶油,本发 明绿茶食用油酸化稳定性明显高,而且因为维生素E的强化,可视为添加维生素E营养的食用油。另外,还可确认萃取出绿茶减肥有效成分儿茶素,不仅含有大量维生素E,还含有绿茶 儿茶素成分,因此具有减肥效果。实验例2 感官试验对上述实施例1-1制得的色拉调味料及比较例1-1制得的色拉调味料,检测绿茶 味、绿茶香及味道进行感官检查(30名调查对象、5分评分法),其结果如下表3所示[表 3] *0 无;1 很不好;2 不好;3 一般;4 好;5 很好结果表明,利用上述实施例1制得的绿茶豆油制造的色拉调味料,在绿茶香、绿茶 味方面明显优于对手,在整个味道方面的表现也很好。从上述试验结果可知,较之利用现有方法制造的绿茶油,本发明绿茶油维生素E 含量高,制作简单,而且在绿茶香、绿茶味及整个味道方面,也明显优于对手。
权利要求
一种茶叶食用油,包含以食用油为介质萃取的茶叶萃取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茶叶食用油,其特征在于上述茶叶为绿茶、红茶或乌龙茶的 叶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茶叶食用油,其特征在于上述茶叶萃取物为通过超临界流 体萃取法萃取的萃取物。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茶叶食用油,其特征在于上述超临界流体萃取法,以二氧化 碳作为溶剂,以与茶叶食用油相同的食用油作为助溶剂。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茶叶食用油,其特征在于上述食用油为玉米胚芽油、豆油、 葡萄籽油、橄榄油、棉籽油或葵花油。
6.一种茶叶食用油制造方法,制造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茶叶食用油,包 括茶叶超临界流体萃取物生成步骤,以二氧化碳为溶剂,食用油为助溶剂,在31 70°C, 25 35mpa条件下,通过超临界流体萃取法萃取茶叶;茶叶食用油制造步骤,混合上述生成 的超临界流体萃取物和食用油。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茶叶食用油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上述茶叶超临界流体 萃取物生成步骤,茶叶和食用油的比例为1 0.5 1 15。
8.—种减肥食品,包含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茶叶食用油。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减肥食品,其特征在于为色拉调味料、炸鸡、炸薯条、油炸食 品或饼。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茶叶食用油及其制造方法,所述茶叶食用油包含以食用油为介质萃取的茶叶萃取物的茶叶食用油,该茶叶食用油的制造方法及包含该茶叶食用油的减肥食品。本发明茶叶食用油包含高比例的茶叶脂溶性成分,尤其是生育酚,味道好的同时,不仅可通过非常简单的方法制造,而且可将含有该食用油的食品,作为减肥食品。
文档编号A23D9/04GK101874530SQ200910164168
公开日2010年11月3日 申请日期2009年8月10日 优先权日2009年4月29日
发明者林和春 申请人:(株)宝城绿茶技术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