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耳烘干工艺及其烘干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76939阅读:27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银耳烘干工艺及其烘干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银耳烘干工艺及其烘干装置。
背景技术
福建省古田县是驰名中外的“中国食用菌之乡”。1995、1997两年度被国务院发展 中心、农业部等单位授予“食用菌之乡”的光荣称号。食用菌年总产量34万吨鲜品,居全国 第一,其中银耳占50% (产销量均居世界第一),香菇占25%,其他菌类占25%。古田县香 菇、竹荪、银耳荣获一、二届中国农业博览会金奖。1999年“古田银耳”又被"99中国国际 农业博览会认定为名牌产品,2000年被福建省政府评为名牌农产品。银耳干制工艺有别于其他食品与药品。一般应选择直径达到8-12cm,鲜重 100-200克重的鲜银耳,一朵-朵排列在烘筛上,不可重叠以免粘连,在干制过程温度应控 制在70°C -80°C之间,同时加强排湿,其根部较难干,整朵干燥至含水率低于8%需保持 8-10小时。现有广泛用于其他食品与药品的真空干燥与真空冷冻干燥,未经改造直接应用 于银耳干燥,难于克服干燥时间较长、因装机功率较大,能耗较高的缺点。古田现有占主流的银耳干燥方法,是以干燥银耳为主的食用菌作坊式烘干房,,其 结构为砖体蒸笼式单间烘干室2m高、Im长、0. 8m宽内置多层筛盘(80cmX 100cm),再每 10-15间组成1排烘干房;配置加热器与热风道通至烘干室底部,在筛盘下安装轴流式风机 (电机功率一般1. Okw)上吹式通风,排气采用自然上排法。其烘干成品朵型较好。但也存 在产量低,干燥时间较长能耗大,产品干燥不均的缺陷原因是垂直热风穿透性差,对多层 高含水率厚实堆放的银耳干燥造成自下而上较大的水分梯度与温度梯度。热风初始温度保 持80°C时,6-8小时下层已烘到含水率低于8%,最上层温度仍低于50-60°C,含水率仍高达 50%以上。因此,需要人工将最下2层翻转并架,并将上层逐层调低,在最高层再放入新物 料。不仅全程烘干周期较长,而且调架工作量和热量损失大,有1.5-2%的破损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银耳烘干工艺,该工艺为一种低温干燥银耳的清洁生 产工艺,易实现无毒无菌化生产,降低人工接触破损率与污染,与传统食用菌作坊式烘干房 相比,在相同能耗下,提高产能100%、节约占地与降低物能耗50%以上,尤其适用于银耳 工业化规模干燥生产。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在于1、一种银耳烘干工艺,其特征在于按以下步骤进行1)将银耳清洗干净,装盘浙干水后,由烘干箱的前端侧面门送入烘干机中的吊笼, 每个吊笼装若干盘银耳;2)吊笼由双根链式输送机输送,先由侧门处被提升至第一层链条处,然后依次沿 链式输送机向下回转输送,在输送的过程中位于链条上侧或下侧的热风管吹风对银耳进行 干燥,干燥时热风管的出风温度保持为80°C,其与物料呈垂直气流吹干,每盘银耳送入烘干 机到将其烘干至含水率< 8%为一个周期,干燥过程由PLC程序控制,同时监控干湿球计的温度与湿度,通过调节链条的运行速度控制干燥过程;3)出炉由前端侧面门一边卸出干银耳,同时装入鲜银耳,开始另一周期的干燥过 程;4)成品送入车间检验、分等、包装。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一种银耳烘干装置,该装置结构简单合理,摒弃人工翻堆 工序,可有效提高银耳的烘干效率。本发明的另一技术方案在于一种银耳烘干装置,包括烘干箱体,其特征在于所 述烘干箱体内设置有银耳烘干层架,所述烘干箱内还设有作用于银耳的可自上而下吹热气 的热风管以及可自下而上吹热气的热风管,所述烘干箱上侧设有排湿口。所述银耳烘干层架包括链式输送机构和用于传动并支撑链条的导轮,所述链式输 送机构具有自上而下依次回转连接且相平行的若干排链条并经导轮形成闭合的输送传动 链机构,所述链条为双根同步输送链条,两根链条之间设有吊装横杆,所述吊装横杆上吊有 用于放置银耳的吊框。
所述链式输送机构设为6层,自上而下第二层链条以及第四层链条上方设有向上 吹热气的热风管,自上而下第五层链条的上方设有向下吹热气的热风管。所述转向导轮中的一个或若干个由电机带动减速器驱动使之成为主动轮,其余为 被动轮。本发明的优点在于1、本发明所述的银耳烘干工艺易实现无毒无菌化生产,降低 人工接触破损率与污染,与传统食用菌作坊式烘干房相比,在相同能耗下,提高产能100%、 节约占地与降低物能耗50%以上,尤其适用于银耳工业化规模干燥生产;2、本发明所述的银耳烘干装置,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可有效提高银耳的烘干效率。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的双根链条传动示意图。图3为图2的A-A剖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一种银耳烘干工艺,其特征在于按以下步骤进行1)将银耳清洗干净,装盘浙干水后,由烘干箱的前端侧面门送入烘干机中的吊笼, 每个吊笼装若干盘银耳;2)吊笼由双根链式输送机输送,先由侧门处被提升至第一层链条处,然后依次沿 链式输送机向下回转输送,在输送的过程中位于链条上侧或下侧的热风管吹风对银耳进行 干燥,干燥时热风管的出风温度保持为80°C,其与物料呈垂直气流吹干,每盘银耳送入烘干 机到将其烘干至含水率< 8%为一个周期,干燥过程由PLC程序控制,同时监控干湿球计的 温度与湿度,通过调节链条的运行速度控制干燥过程;3)出炉由前端侧面门一边卸出干银耳,同时装入鲜银耳,开始另一周期的干燥过 程;
4)成品送入车间检验、分等、包装。 在银耳烘干的工艺过程中,吊笼悬挂与双根同步输送链条之间,以每分钟0.6 米-0. 8米的速度在烘干机内自上而下回转,烘干机内一般设置6-8层链条,以6层为例总 高度为4米,根输送链总长250米-300米,每间隔0. 83-0. 85米悬挂一个吊笼,全长约悬挂 300-360个吊笼。在吊笼位于第一层和第三层运输时,热风管对准银耳的根部从下向上吹热 风,可使摊开的鲜银耳向上展开形成朵型,在吊笼位于第五层运输时,热风管对准银耳的顶 部从上向下吹热风,进一步将银耳完全干燥,采用这样的工艺过程可有效确保银耳朵型完 整,成朵率高,可将难以干燥的根部完全烘干。—种食用菌烘干装置,包括烘干箱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烘干箱体内设置有食用 菌烘干层架2,所述烘干箱内还设有作用于食用菌的可自上而下吹热气的热风管3以及可 自下而上吹热气的热风管4,所述烘干箱上侧设有排湿口 5。所述食用菌烘干层架包括链式输送机构和用于传动并支撑链条的链轮6,所述链 式输送机构具有自上而下依次回转连接且相平行的若干排链条并经链轮形成闭合的输送 传动链机构,所述链条为双根同步输送链条7,两根链条之间设有吊装横杆9,所述吊装横 杆上吊有用于放置食用菌的吊框8。所述链式输送机构设为六层,自上而下第二层链条以及第四层链条上方设有向上 吹热气的热风管,自上而下第五层链条的上方设有向下吹热气的热风管。所述转向链轮中的一个或若干个由电机10带动减速器驱动使之成为主动轮,其 余为被动轮。本发明也可根据实际需要,设置为八层链条。采用上述装置可有效确保实现本发 明所述的银耳烘干工艺,确保生产出朵型好,水分含量低的合格产品,同时可提高产能,节 约占地与降低物能耗,尤其适用于银耳工业化规模干燥生产。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所做的均等变化与 修饰,皆应属本发明的涵盖范围。
权利要求
一种银耳烘干工艺,其特征在于按以下步骤进行1)将银耳清洗干净,装盘沥干水后,由烘干箱的前端侧面门送入烘干机中的吊笼,每个吊笼装若干盘银耳;2)吊笼由双根链式输送机输送,先由侧门处被提升至第一层链条处,然后依次沿链式输送机向下回转输送,在输送的过程中位于链条上侧或下侧的热风管吹风对银耳进行干燥,干燥时热风管的出风温度保持为80-85℃,其与物料呈垂直气流吹干,每盘银耳送入烘干机到将其烘干至含水率≤8%为一个周期,干燥过程由PLC程序控制,同时监控干湿球计的温度与湿度,通过调节链条的运行速度控制干燥过程;3)出炉由前端侧面门一边卸出干银耳,同时装入鲜银耳,开始另一周期的干燥过程;4)成品送入车间检验、分等、包装。
2.一种银耳烘干装置,包括烘干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烘干箱体内设置有银耳烘干 层架,所述烘干箱内还设有作用于银耳的可自上而下吹热气的热风管以及可自下而上吹热 气的热风管,所述烘干箱上侧设有排湿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银耳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银耳烘干层架包括链式输 送机构和用于传动并支撑链条的导轮,所述链式输送机构具有自上而下依次回转连接且相 平行的若干排链条并经导轮形成闭合的输送传动链机构,所述链条为双根同步输送链条, 两根链条之间设有吊装横杆,所述吊装横杆上吊有用于放置银耳的吊框。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银耳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链式输送机构设为6 层,自上而下第二层链条以及第四层链条上方设有向上吹热气的热风管,自上而下第五层 链条的上方设有向下吹热气的热风管。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银耳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导轮中的一个或若干 个由电机经减速器驱动使之成为主动轮,其余为被动轮。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银耳烘干工艺,其特征在于按以下步骤进行1)将银耳清洗干净,装盘沥干水后,由烘干箱的前端侧面门送入烘干机中的吊笼,每个吊笼装若干盘银耳;2)吊笼由双根链式输送机输送,干燥时热风管的出风温度保持为80℃,其与物料呈垂直气流吹干,每盘银耳送入烘干机到将其烘干至含水率≤8%为一个周期,干燥过程由PLC程序控制,同时监控干湿球计的温度与湿度,通过调节链条的运行速度控制干燥过程;3)出炉由前端侧面门一边卸出干银耳,同时装入鲜银耳,开始另一周期的干燥过程;4)成品送入车间检验、分等、包装;该工艺过程易实现无毒无菌化生产,降低人工接触破损率与污染,能有效提高银耳产量,节约占地面积降低能耗。
文档编号A23B7/005GK101816321SQ20091026629
公开日2010年9月1日 申请日期2009年12月25日 优先权日2009年12月25日
发明者王传耀, 苏朝中 申请人:王传耀;苏朝中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