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管式液体菌种培养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77806阅读:26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盘管式液体菌种培养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设备,特别是一种盘管式液体菌种培养器。
背景技术
现有液体菌种培养器的整个罐体主要由内夹层、外夹层、冷却装置组成。夹层浪 费了原材料,增加了生产成本,含有冷却装置的夹层其一侧暴露在空气中,导致冷却速度缓 慢,能源浪费大。培养器顶部是封死的,不容易清洗,容易造成死角,灭菌困难。采用蒸气消 毒的过滤器为外置式,多次使用会影响滤芯的质量,縮短过滤器的使用寿命,且灭菌操作繁 琐,容易污染。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操作简便、不易染菌的盘管式液体菌种培养器。
本实用新型可通过如下方式来实现罐体顶盖设有进料口 、排气阀、安全阀和压力 表,罐体上设有可视窗,罐体侧面设有温度探测棒,罐体底部设有出料口 ,所述的罐体顶盖 与罐体分离,罐体顶盖上设有螺栓,进气口与罐体空气过滤器连接,罐体内安装有隔板,罐 体内设有加热棒和盘管,进水口与加热棒连接,加热棒与盘管连接。
罐体底部设有滑轮;罐体顶盖上设有提手。 本实用新型罐体顶盖与罐体分离,罐体顶盖可以打开,方便清洗,灭菌无死角;由 于盘管设在罐体内部,升温降温迅速并节省能源;具有操作方便、不易染菌、灵活移动、安全 性好、体积小、造价低的特点,特别适用于食用菌液体菌种的培养。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在图中提手1,压力表2,进料口3,安全阀4,排气阀5,螺栓6,进气管7,空气过滤 器8,可视窗9,导管10,隔板ll,温度探测棒12,出水口 13,进水口 14,加热棒15,盘管16, 滑轮17,出料口 18。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但其不代表为本实用新型的唯一 实施方式。 请阅图l,罐体顶盖设有进料口 3、排气阀5、安全阀4和压力表2,罐体顶盖可与罐 体分离,罐体顶盖的边缘设计了九个等距离的螺栓6,可与罐体顶盖边缘吻合密封;罐体内 安装有加热棒15和盘管16,罐体外的进水口 14与加热棒15连接,加热棒15与盘管16连 接,加热棒15为套管,夹层可通水,中间芯为加热器,水从夹层通过,经盘管16螺旋上升由 出水口 13排出;罐体内部安装有两个空气过滤器8,罐体外部的进气口 7与罐体内部第一 个空气过滤器连接,气体从第一个空气过滤器进入第二个空气过滤器,再通过导管10进入罐体底部,罐体同空气过滤器一同灭菌,提高空气过滤器8的使用寿命,防止染菌,能有效 的过滤空气;罐体内部安装有隔板固定架,可将隔板11固定于罐体中上层,隔板11形似斗 笠,中间高,边缘低,料液可迅速沿隔板11边缘流到盘管16区域;罐体中上部、中下部均设 有可视窗9,便于观察罐体内部培养液体菌种的状况;罐体侧面安装有两个温度探测棒12, 罐体底部设有出料口 18和滑轮17,罐体顶盖上设有提手l,方便移动使用培养器。 本实用新型在培养液体菌种前,无菌的高温蒸汽经过出料口 18进入罐内,将罐体 内进行彻底灭菌,防止染菌。当用于培养液体菌种时,液体菌种从进料口 3进入罐体内,空 气泵将空气经进气管7进入内置的空气过滤器8,气体经导管10鼓入罐体中,气泡经隔板 11阻挡均匀散开。温度探测棒12用来监控所培养液体菌种的温度。当发酵温度过高时,冷 却水经进水口 14进入盘管16,可使盘管16周围的料液快速降温,而且冷却水与料液分开, 不会造成污染,实现快速冷却的目的;当发酵温度过低时,加热棒15开始工作,使罐体内保 持适宜的温度。培养好的液体菌种通过出料口 18放出。
权利要求一种盘管式液体菌种培养器,罐体顶盖设有进料口(3)、排气阀(5)、安全阀(4)和压力表(2),罐体上设有可视窗(9),罐体侧面设有温度探测棒(12),罐体底部设有出料口(18),其特征在于罐体顶盖与罐体分离,罐体顶盖上设有螺栓(6),进气口(7)与罐体空气过滤器(8)连接,罐体内安装有隔板(11),罐体内设有加热棒(15)和盘管(16),进水口(14)与加热棒(15)连接,加热棒(15)与盘管(16)连接。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盘管式液体菌种培养器,其特征在于罐体底部设有滑轮 (17)。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盘管式液体菌种培养器,其特征在于罐体顶盖上设有提手(1)。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盘管式液体菌种培养器,罐体顶盖设有进料口、排气阀、安全阀和压力表,罐体上设有可视窗,罐体侧面设有温度探测棒,罐体底部设有出料口,所述的罐体顶盖与罐体分离,罐体顶盖上设有螺栓,进气口与罐体空气过滤器连接,罐体内安装有隔板,罐体内设有加热棒和盘管,进水口与加热棒连接,加热棒与盘管连接。本实用新型罐体顶盖与罐体分离,罐体顶盖可以打开,方便清洗,灭菌无死角;由于盘管设在罐体内部,升温降温迅速并节省能源;具有操作方便、不易染菌、灵活移动、安全性好、体积小、造价低的特点,特别适用于食用菌液体菌种的培养。
文档编号C12M1/02GK201459141SQ2009200600
公开日2010年5月12日 申请日期2009年7月3日 优先权日2009年7月3日
发明者刘遐, 吴献光, 李泰辉, 罗连富 申请人: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大连市西岗区富森科技中心;广东穗光食品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