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油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439185阅读:50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食用油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食用油的制造方法,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调和了软质棕榈油与除棕榈类油之外的植物油而成的食用油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棕榈油价格便宜,而且可以稳定地供给,因此,近年来,人们期待着将其用于各种 商品。特别是,分级了精制棕榈油后的软质棕榈油为液状组分(fraction),且具有清淡的风 味和高氧化稳定性,因此,可谓利用价值很高。然而,棕榈油等植物油根据其种类不同有不同特点,有时,可组合多种植物油来获 得具有更加优良特性的食用油。使用了这种性质的食用油是调和油。但是,在混合了软质 棕榈油和其他液状油的调和油中,由于来自软质棕榈油的成分造成浑浊和析出结晶,所以 只能含有少量软质棕榈油,其结果,难以在调和油中有效使用软质棕榈油的特性。因此,近 来,正在尝试抑制生成这样的结晶。例如,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如下方法通过添加特定的聚甘油脂肪酸酯,来抑制含 有来自棕榈油的油脂的液体油脂中的晶体生长。根据上述方法,虽然可以抑制低温保存下 的结晶析出,但抑制效果根据液状油脂的不同而不同。专利文献1 日本专利特开2004-189965号公报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情况,本发明的目的是制造一种食用油,该食用油是含有软质棕榈油的 食用油,其耐冷性良好,即使在低温下保存也不易发生浑浊和析出结晶,而且,还具有新鲜 的风味。为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发明者们反复进行研究,发现如下情况通常,软质棕 榈油的3种成分脂肪酸(constituent fatty acid)中,有一种大量含有作为软脂酸(棕榈 酸)的三酰甘油,而且一旦实施除臭处理,则发生分子间酯交换,并且产生了 3种成分脂肪 酸全部为软脂酸的三软脂酰甘油(tripalmitoylglycerol)(以下,简称为PPP)。PPP量的 增加导致浑浊和结晶析出,并使食用油的商品价值降低,因此不优选。在此基础上,本发明的发明者们进行进一步研究,并发现如下情况对混合了分级 后未实施除臭处理的软质棕榈油和除棕榈类油之外的液状的植物油的调和油实施了除臭 处理的食用油,与混合了在分级前实施了除臭处理的软质棕榈油和除实施了除臭处理的棕 榈类油之外的液状植物油的食用油相比,在低温下不易产生浑浊和结晶析出,至此完成了 本发明。具体来说,本发明提供以下的内容。(1) 一种食用油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对将分级后未实施除臭处理的软质棕榈 油和成分脂肪酸中的饱和脂肪酸含量为1质量% 25质量%的除棕榈类油之外的植物油 以15 85 55 45的比例混合从而得到调和油,在230°C 260°C的温度条件下实施除
臭处理。
(2)根据(1)所述的食用油的制造方法,其中,上述成分脂肪酸中的饱和脂肪酸含
量为1质量% 17质量%。 (3)根据(1)或(2)所述的食用油的制造方法,其中,除上述棕榈类油之外的植物 油是选自由大豆油和菜籽油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4)根据⑴ (3)中任一项所述的食用油的制造方法,其中,除上述棕榈类油之 外的植物油是未实施除臭处理的植物油。(5)根据⑴ (4)中任一项所述的食用油的制造方法,其中,上述软质棕榈油的 碘价为62 75。根据本发明,可以制造一种食用油,该食用油尽管大量含有软质棕榈油,仍具有良 好的耐冷性,即使在低温下保存也不易发生浑浊和结晶析出,而且,具有良好的新鲜风味, 商品价值高。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就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具体地说明。植物油的精制(refining)方法中,有化学精制(chemical refining)和物理精制 (physical refining)两种。前者化学精制是在植物油的精制中通常使用的方法,对作为原 料的植物进行压榨及提取后得到的原油,通过脱胶处理、脱氧处理、脱色处理、脱蜡处理、除 臭处理进行精制,成为精制油。与此相对,后者物理精制是在精制棕榈油和椰子油上常用的 方法,对作为原料的棕榈果和椰子等进行压榨后得到的原油,通过脱胶处理、脱色处理、脱 氧及除臭处理进行精制,成为精制油。一般来说,调和油是混合2种以上经过了上述精制方法中的最终工序除臭处理的 精制油而成,但在本发明中,为得到具有良好耐冷性和新鲜风味的食用油,对将分级后未实 施除臭处理的软质棕榈油(棕榈油)与成分脂肪酸中的饱和脂肪酸的含量为1质量% 25 质量%的除棕榈类油之外的植物油以15 85 55 45的比例混合而得到的调和油在 230°C 260°C的温度条件下实施除臭处理。[软质棕榈油]一旦在高温下对软质棕榈油实施除臭处理,三软脂酰甘油(以下,简称为PPP)的 量就会增加。由于PPP是固态成分,它的增加导致油中产生浑浊和结晶析出。而且,对耐冷 性也产生影响。本发明中,为降低最终得到的食用油中的PPP量,使用分级(分选)后未实 施除臭处理的软质棕榈油作为原料。在此,所谓分级后未经除臭处理的软质棕榈油,是指作 为软质棕榈油未实施除臭处理,如果是分级前则可以实施除臭处理,并且也可以实施脱胶 处理、脱色处理等其他的精制处理方法。另外,也可以是不精制而分级后的软质棕榈油。而 且,本发明中,作为原料,可以使用对棕榈原油实施脱胶处理、脱色处理、脱氧及除臭处理并 进一步进行分级的市售的RBD软质棕榈油,也可以使用对市售的RBD软质棕榈油进一步实 施脱色处理后的物质。另外,这里所谓的除臭处理,是指上述化学精制或者物理精制任一种 中的除臭处理。本发明对分级的方法没有特别的限定,可以使用常规的方法。例如,利用冷却的自 然分级、利用表面活性剂的分级、利用溶剂的分级等。根据这些分级方法,棕榈原油被分为 作为液体油成分的软质棕榈油和作为固体脂肪成分的硬质棕榈油(棕榈硬脂精)。
[植物油] 本发明中的植物油如果是成分脂肪酸中的饱和脂肪酸的含量为1质量% 25质 量%的除棕榈类油之外的来自植物的液态油,则无特别限定,例如大豆油、菜籽油、玉米 油、橄榄油、葵花籽油、红花油、棉籽油、红花油、花生油、芝麻油、紫苏油、亚麻籽油、葡萄籽 油、核桃油、紫苏籽油、小麦胚芽油等。此外,也可以是来自利用基因重组技术进行了改良品 种的植物的油,例如大豆、菜籽、玉米、橄榄、亚麻籽、向日葵、红花、棉籽等。这些植物油中, 优选成分脂肪酸中的饱和脂肪酸含量为17质量%以下的植物油,其中大豆油(16质量% 左右)、菜籽油(8质量%左右)或混合了大豆油与菜籽油的油因为成分脂肪酸中的饱和脂 肪酸含量低,且不易生成由PPP、棕榈酸和硬脂酸等饱和脂肪酸构成的高结晶性的甘油三酸 酯,所以更加优选。而且,本发明中的植物油,如果是上述植物油,则也可以是混合了 2种以 上不同种类油的混合物。此时,种类数量、组合、混合比例等,都无特别限定。这里,所谓不 同种类的油,是指来源植物不同、精制方法不同、通过加氢、分级、酯交换等改性后物性不同 的油。当本发明中的植物油是混合了 2种以上油的混合物时,优选从来源植物不同的油中 选择,优选包括大豆油和菜籽油。此外,本发明中,棕榈类油是指棕榈油、作为棕榈油的分级 油的软质棕榈油、硬质棕榈油、以及对它们进行了加氢、分级、酯交换后的油。在本发明中,除上述棕榈类油之外的植物油优选未实施除臭处理。而且,这里所谓 除臭处理是指上述化学精制或者物理精制任一种中的除臭处理。[调和油]本发明中的调和油的特点是通过将上述软质棕榈油和上述植物油以15 85 55 45的比例混合而得到,并且优选以20 80 40 60的比例混合而得到。调和油中 上述软质棕榈油所占比例如在上述范围内,则可以抑制调和后伴随除臭处理所产生的PPP 量的增加,即使在低温下保存也不易发生浑浊和结晶析出,能够最终获得外观良好的食用 油。此外,调和油中的上述软质棕榈油所占比例如在15质量%以上时,可以发挥本发明的 利用除臭前调和而产生的耐冷性效果。[调和后的除臭处理]本发明中,对于上述调和油,其特点是在230°C 260°C的温度条件下实施除臭处 理,优选在240°C 260°C的温度条件下实施除臭处理。这里所谓除臭处理是指上述化学 精制或者物理精制任一种中的除臭处理。对于除臭处理的方法,如果温度条件为230°C 260°C,则无其他特别限定,可以按常规方法进行。例如,如果是利用物理精制进行的除臭处 理,可以例举减压水蒸气蒸馏法,即、在230°C 260°C下对油吹入0. 5质量% 5. 0质量% 的水蒸气30分钟 120分钟,并同时除去恶臭成分和游离脂肪酸。此外,作为装置,可列举 间歇式、托盘式、薄膜式等。而且,本发明中,可以对上述调和油实施上述除臭处理,也可以 在该除臭处理前,对上述调和油实施化学精制中的脱氧处理、脱色处理、脱蜡处理的任一种 以上处理,并且实施物理精制中的脱胶处理、脱色处理、脱氧除臭处理的任一种以上处理。[碘价]本发明的软质棕榈油的碘价并无特别限定,但从耐冷性的角度考虑,优选碘价为 62 75,更加优选为64 73。[其他成分] 本发明的食用油的制造方法中,在不妨碍本发明目的的范围内,也可以使其含有其他成分。作为其他成分,可以例举用于一般食用油的乳化剂、抗氧化及劣化剂、结晶调整 剂等食品添加剂。优选在除臭处理后添加这些食品添加剂。而且,作为乳化剂,可以例举单 甘酯、甘油二酯、聚甘油脂肪酸酯、聚甘油蓖麻醇酸酯、山梨糖醇酐脂肪酸酯、丙二醇脂肪酸 酯、聚氧乙烯山梨聚糖醇酐脂肪酸酯(polyoxyethylene sorbitan fatty acid esters)、 有机酸单甘油酯、卵磷脂等。作为抗氧化及劣化剂,可以例举为,维生素E类、黄酮衍生物、 麹酸、没食子酸衍生物、儿茶素及儿茶素酯、蜂斗酸(Fukiicacid)、棉酚、芝麻酚、萜类、有机 酸、有机硅等。作为结晶调整剂,可以例举聚甘油脂肪酸酯、蔗糖脂肪酸酯、山梨糖醇酐脂肪 酸酯等。本发明的制造方法制得的食用油可以用在能含油的所有饮料食品中。例如调味 油、蛋黄酱、(拌制色拉用)调料等。本发明的食用油风味新鲜,因此可供生食,即使在油脂 组成物及饮料食品中大量含有,也不会损害油脂组成物自身的风味,而且,即使在低温下也 不易发生浑浊和结晶析出,并且,外观良好,具有良好的耐冷性,因此,适合用于冷藏保存的 油脂组成物及饮料食品。[实施例]下面,根据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更详细的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于这些记载。[制造例1]软质棕榈油(脱色油)的制造方法对棕榈原油实施脱胶处理、脱色处理、脱氧除臭处理,并对得到的油进行分级,在 该分级出的RBD软质棕榈油(RBD棕榈油酸油,碘价65,INTERCONTINENTAL SPECIALTY FATSSDN. BHD公司制造)中添加相对于该RBD软质棕榈油为1. 5质量%的活性白土(水泽 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造),并在减压、110°C条件下搅拌20分钟,使色素吸附,然后,利用过 滤法除去白土,得到脱色油。[制造例2]软质棕榈油(除臭油)的制造方法在约400帕斯卡的真空下,以220°C 270°C的温度,向利用制造例1的方法制造 的棕榈油酸油(脱色油)中吹入相对于该脱色油约为3质量%的水蒸气90分钟(除臭处 理),得到棕榈油酸油(除臭油)。[制造例3]大豆油(脱色油)的制造方法在大豆提取原油(成分脂肪酸中的饱和脂肪酸量15. 6质量%)中,添加相对于 该大豆提取原油为0. 1质量%的磷酸,然后,添加中和磷酸及游离脂肪酸所需量的1. 1倍的 氢氧化钠水溶液(浓度),并利用离心分离除去胶质及肥皂,得到了初级脱氧油。接 着,添加相对于上述初级脱氧油为0.5质量%的氢氧化钠水溶液(浓度11%)后,利用离 心分离除去胶质及肥皂,并用温水洗净,得到了脱氧油。然后,添加相对于上述脱氧油为1. 5 质量%的活性白土(水泽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造),并在减压、1IO0C的温度下搅拌20分钟, 使色素吸附后,用过滤法除去白土,得到了脱色油。[制造例4]大豆油(除臭油)的制造方法 在约400帕斯卡的真空、220°C 270°C的温度下,向在用制造例3的方法制造出的 大豆油(脱色油)中吹入相对于该脱色油为约3质量%的水蒸气90分钟(除臭处理),得 到大豆油(除臭油)。[制造例5]菜籽油(脱色油)的制造方法在菜籽压榨提取原油(成分脂肪酸中的饱和脂肪酸量7. 3质量%)中,添加相对于该 菜籽压榨提取原油为0.1质量%的磷酸,然后添加中和磷酸和游离脂肪酸所需量的 1.1倍的氢氧化钠水溶液(浓度),并利用离心分离除去胶质及肥皂,得到初级脱氧 油。接着,添加相对于上述初级脱氧油为0.5质量%的氢氧化钠水溶液(浓度11%)后, 利用离心分离进一步除去胶质及肥皂,并用温水洗净,得到脱氧油。然后,添加相对于上述 脱氧油为1.5质量%的活性白土(水泽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造),在减压、110°C的温度下搅 拌20分钟,使色素吸附后,用过滤法除去白土,得到了脱色油。[制造例6]菜籽油(除臭油)的制造方法在约400帕斯卡的真空、220°C 270°C的温度下,向用制造例5的方法制造出的菜 籽油(脱色油)中吹入相对于该脱色油约为3质量%的水蒸气90分钟(除臭处理),得到 了菜籽油(除臭油)。[实施例1]调和油软质棕榈油(脱色油)+大豆油(脱色油)将利用制造例1记载的方法制造出的软质棕榈油(脱色油)600g和利用制造例3 记载的方法制造出的大豆油(脱色油)900g放入3L的玻璃容器中,混合,并在约400帕斯 卡的真空、230°C的温度下吹入相对于得到的调和油约为3质量%的水蒸气90分钟(除臭 处理),得到实施例1的食用油。[实施例2]调和油软质棕榈油(脱色油)+大豆油(脱色油)相对于利用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得到的调和油,在约400帕斯卡的真空、240°C 的温度下吹入约3质量%的水蒸气90分钟(除臭处理),得到了实施例2的食用油。[实施例3]调和油软质棕榈油(脱色油)+大豆油(脱色油)相对于利用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得到的调和油,在约400帕斯卡的真空、250°C 的温度下吹入约3质量%的水蒸气90分钟(除臭处理),得到了实施例3的食用油。[实施例4]调和油软质棕榈油(脱色油)+菜籽油(脱色油)将利用制造例1记载的方法制造出的软质棕榈油(脱色油)600g和利用制造例5 记载的方法制造出的菜籽油(脱色油)900g放入3L的玻璃容器中,混合,相对于得到的调 和油,在约400帕斯卡的真空、230°C的温度下吹入约3质量%的水蒸气90分钟(除臭处 理),得到了实施例4的食用油。[实施例5]调和油软质棕榈油(脱色油)+菜籽油(脱色油)相对于利用与实施例4同样的方法得到的调和油,在约400帕斯卡的真空、240°C 的温度下吹入约3质量%的水蒸气90分钟(除臭处理),得到了实施例5的食用油。[实施例6]调和油软质棕榈油(脱色油)+菜籽油(脱色油)相对于利用与实施例4同样的方法得到的调和油,在约400帕斯卡的真空、250°C 的温度下吹入约3质量%的水蒸气90分钟(除臭处理),得到了实施例6的食用油。[实施例7]调和油软质棕榈油(脱色油)+菜籽油(脱色油)将利用制造例1记载的方法制造出的软质棕榈油(脱色油)750g和利用制造例5 记载的方法制造出的菜籽油(脱色油)750g放入3L的玻璃容器中,混合,相对于得到的调 和油,在约400帕斯卡的真空、250°C的温度下吹入约3质量%的水蒸气90分钟(除臭处 理),得到了实施例7的食用油。[实施例8]调和油软质棕榈油(脱色油)+菜籽油(脱色油)将利用制造例1记载的方法制造出的软质棕榈油(脱色油)450g和利用制造例5记载的方法制造出的菜籽油(脱色油)1050g放入3L的玻璃容器中,混合,对于得到的调和油,利用与实施例7相同的方法,实施除臭处理,并得到了实施例8的食用油。[实施例9]调和油软质棕榈油(脱色油)+菜籽油(脱色油)将利用制造例1记载的方法制造出的软质棕榈油(脱色油)300g和利用制造例5 记载的方法制造出的菜籽油(脱色油)1200g放入3L的玻璃容器中,混合,对于得到的调和 油,利用与实施例7相同的方法,实施除臭处理,并得到了实施例9的食用油。[比较例1]调和油软质棕榈油(除臭油)+大豆油(除臭油)将利用制造例1记载的方法制造出的软质棕榈油(脱色油)600g和利用制造例3 记载的方法制造出的大豆油(脱色油)900g放入3L的玻璃容器中,混合,对于得到的调和 油,在约400帕斯卡的真空、220°C的温度下吹入约3质量%的水蒸气90分钟(除臭处理), 得到了比较例1的食用油。[比较例2]调和油软质棕榈油(除臭油)+大豆油(除臭油)将利用制造例2记载的方法制造出的软质棕榈油(除臭油,除臭温度 2300C )600g和利用制造例4记载的方法制造出的大豆油(除臭油,除臭温度230°C )900g 放入3L的玻璃容器中,混合,得到了比较例2的食用油。[比较例3]调和油软质棕榈油(除臭油)+大豆油(除臭油)将利用制造例2记载的方法制造出的软质棕榈油(除臭油,除臭温度 2400C )600g和利用制造例4记载的方法制造出的大豆油(除臭油,除臭温度240°C )900g 放入3L的玻璃容器中,混合,得到了比较例3的食用油。[比较例4]调和油软质棕榈油(除臭油)+大豆油(除臭油)将利用制造例2记载的方法制造出的软质棕榈油(除臭油,除臭温度 2500C )600g和利用制造例4记载的方法制造出的大豆油(除臭油,除臭温度250°C )900g 放入3L的玻璃容器中,混合,得到了比较例4的食用油。[比较例5]调和油软质棕榈油(除臭油)+大豆油(除臭油)将利用制造例2记载的方法制造出的软质棕榈油(除臭油,除臭温度 2700C )600g和利用制造例4记载的方法制造出的大豆油(除臭油,除臭温度270°C )900g 放入3L的玻璃容器中,混合,得到了比较例5的食用油。[比较例6]调和油软质棕榈油(除臭油)+菜籽油(除臭油)将利用制造例2记载的方法制造出的软质棕榈油(除臭油,除臭温度 2200C )600g和利用制造例6记载的方法制造出的菜籽油(除臭油,除臭温度220°C )900g 放入3L的玻璃容器中,混合,得到了比较例6的食用油。[比较例7]调和油软质棕榈油(除臭油)+菜籽油(除臭油)将利用制造例2记载的方法制造出的软质棕榈油(除臭油,除臭温度 2300C )600g和利用制造例6记载的方法制造出的菜籽油(除臭油,除臭温度230°C )900g 放入3L的玻璃容器中,混合,得到了比较例7的食用油。[比较例8]调和油软质棕榈油(除臭油)+菜籽油(除臭油)将利用制造例2记载的方法制造出的软质棕榈油(除臭油,除臭温度 2400C )600g和利用制造例6记载的方法制造出的菜籽油(除臭油,除臭温度240°C )900g 放入3L的玻璃容器中,混合,得到了比较例8的食用油。
[比较例9]调和油软质棕榈油(除臭油)+菜籽油(除臭油)将利用制造例2记载的方法制造出的软质棕榈油(除臭油,除臭温度 2500C )600g和利用制造例6记载的方法制造出的菜籽油(除臭油,除臭温度250°C )900g 放入3L的玻 璃容器中,混合,得到了比较例9的食用油。[比较例10]调和油软质棕榈油(脱色油)+菜籽油(脱色油)将利用制造例1记载的方法制造出的软质棕榈油(脱色油)600g和利用制造例5 记载的方法制造出的菜籽油(脱色油)900g放入3L的玻璃容器中,混合,对于得到的调和 油,在约400帕斯卡的真空、270°C的温度下吹入约3质量%的水蒸气90分钟(除臭处理), 得到了比较例10的食用油。[比较例11]调和油软质棕榈油(脱色油)+菜籽油(脱色油)将利用制造例1记载的方法制造出的软质棕榈油(脱色油)900g和利用制造例5 记载的方法制造出的菜籽油(脱色油)600g放入3L的玻璃容器中,混合,对于得到的调和 油,在约400帕斯卡的真空、250°C的温度下吹入约3质量%的水蒸气90分钟(除臭处理), 得到了比较例11的食用油。[比较例12]调和油软质棕榈油(除臭油)+菜籽油(除臭油)将利用制造例2记载的方法制造出的软质棕榈油(除臭油,除臭温度 2500C )900g和利用制造例6记载的方法制造出的菜籽油(除臭油,除臭温度250°C )600g 放入3L的玻璃容器中,混合,得到了比较例12的食用油。[比较例13]调和油软质棕榈油(除臭油)+菜籽油(除臭油)将利用制造例2记载的方法制造出的软质棕榈油(除臭油,除臭温度 250°C )750g和利用制造例6记载的方法制造出的菜籽油(除臭油,除臭温度250°C )750g 放入3L的玻璃容器中,混合,得到了比较例13的食用油。[比较例14]调和油软质棕榈油(除臭油)+菜籽油(除臭油)将利用制造例2记载的方法制造出的软质棕榈油(除臭油,除臭温度 250°C)450g和利用制造例6记载的方法制造出的菜籽油(除臭油,除臭温度250°C) 1050g 放入3L的玻璃容器中,混合,得到了比较例14的食用油。[比较例15]调和油软质棕榈油(除臭油)+菜籽油(除臭油)将利用制造例2记载的方法制造出的软质棕榈油(除臭油,除臭温度 250°C)300g和利用制造例6记载的方法制造出的菜籽油(除臭油,除臭温度250°C) 1200g 放入3L的玻璃容器中,混合,得到了比较例15的食用油。[参考例1]调和油软质棕榈油(脱色油)+菜籽油(脱色油)将利用制造例1记载的方法制造出的软质棕榈油(脱色油)150g和利用制造例5 记载的方法制造出的菜籽油(脱色油)1350g放入3L的玻璃容器中,混合,对于得到的调和 油,利用与实施例7相同的方法,实施除臭处理,并得到了参考例1的食用油。[参考例2]调和油软质棕榈油(除臭油)+菜籽油(除臭油)将利用制造例2记载的方法制造出的软质棕榈油(除臭油,除臭温度 250°C)150g和利用制造例6记载的方法制造出的菜籽油(除臭油,除臭温度250°C) 1350g 放入3L的玻璃容器中,混合,得到了参考例2的食用油。[三棕榈精含量的测定]
针对上述食用油(实施例1 9、比较例1 15、参考例1和2),比较了除臭处理 前后的三棕榈精含量。根据 JOURNAL OF THEAMERICAN OIL CHEMISTS,SOCIETY, vol. 170, 11,P. 1111 1114(1996)记载的方法(气相色谱法)进行了三棕榈精含量的测定。[食用油的评价耐冷性]将上述食用油(实施例1 9、比较例1 15、参考例1-2) IOOg填充到了 IOOg用 的未进行遮光处理的透明容器。然后,在l°c 7°C的温度条件下将已填充到该透明容器的 食用油保持7天 20天后,在照度lOOOlux以上的荧光灯下,通过目视对有无浑浊和结晶 析出进行了确认。另外,在未确认食用油有浑浊、结晶析出、澄清的情况下,记录为〇,在确 认了浑浊和结晶析出的情况下,记录为X。[食用油的评价新鲜风味]针对上述食用油(实施例1 9、比较例1 15、参考例1-2)进行了新鲜风味评 价。在新鲜风味的评价中,使用常温状态的食用油,品尝专家组成员将各食用油Iml 2ml 左右含入口中,来进行。表 权利要求
1.一种食用油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对将分级后未实施除臭处理的软质棕榈油和成分脂肪酸中的饱和脂肪酸含量为1质 量% 25质量%的除棕榈类油之外的植物油以15 85 55 45的比例混合而得到的 调和油在230°C 260°C的温度条件下实施除臭处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食用油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成分脂肪酸中的饱和脂肪酸 含量为1质量% 17质量%。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食用油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除棕榈类油之外的植物油 是选自由大豆油和菜籽油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食用油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除棕榈类油之外的植物油是 未实施除臭处理的植物油。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食用油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除棕榈类油之外的植物油是 未实施 除臭处理的植物油。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食用油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除棕榈类油之外的植物油是 未实施除臭处理的植物油。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食用油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软质棕榈油的碘价为62 75。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食用油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软质棕榈油的碘价为62 75。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食用油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软质棕榈油的碘价为62 75。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食用油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软质棕榈油的碘价为62 75。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食用油的制造方法,该食用油耐冷性良好且具有良好的新鲜风味。本发明的食用油的制造方法的特点在于,对将分级后未实施除臭处理的软质棕榈油和成分脂肪酸中的饱和脂肪酸含量为1质量%~25质量%的除棕榈类油之外的植物油以15∶85~55∶45的比例混合从而得到调和油,在230℃~260℃的温度条件下实施除臭处理。根据本发明,无论是否大量含有软质棕榈油,都能制造出耐冷性良好、即使低温下保存也不易浑浊和结晶析出、而且具有良好新鲜风味、商品价值高的食用油。
文档编号A23D9/04GK102028046SQ20101027919
公开日2011年4月27日 申请日期2010年9月9日 优先权日2009年9月29日
发明者岩沢哲朗, 笠井通雄, 龟谷刚 申请人:日清奥利友集团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