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细管芯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0612阅读:18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毛细管芯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生物芯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毛细管芯片。
背景技术
基因芯片技术是指在固相支持物上原位合成寡核苷酸或直接将大量已制备好的 DNA探针有序地固化于支持物表面,然后与标记的样品杂交,从而实现高通量分子检 测。毛细管芯片是将已知序列的探针固定于毛细管腔内,使杂交反应在毛细管内微小的 空间内进行。毛细管内杂交具有杂交反应迅速的优势。目前毛细管芯片的制备方法是将 不同的探针先固定于毛细管柱的表面,然后将标记好的毛细管柱放入毛细管套管中,这 样内置的毛细管柱与毛细管套管之间形成了微小间隙,芯片杂交反应可以在此间隙中快 速完成。目前存在的问题一是没有完全解决圆柱形毛细柱在毛细管内的固定问题,毛 细柱容易在毛细管内会移动,影响杂交操作;二是毛细柱在放置于毛细管内的过程中, 由于会与外毛细管摩擦,使其表现标记的探针被抹掉。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毛细柱凹槽上不同位置固定不同的探针的毛细 管芯片,从而实现较大通量的检测。一种毛细管芯片的具体技术方案是,有一根毛细管,毛细管内置有与其配合的 毛细柱;毛细柱带有凹槽,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的横截面可以呈“C”型、“D”型、
“V”型、新月型或“U”型;毛细管和毛细柱的一端有固定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 的固定套装置有大、小两个开口端,能将毛细柱固定于毛细管内,毛细柱穿出固定套装 置,且可拆卸。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其优点如下1、便于生产制备该实用新型在生产中,可应用打点或喷线方式将探针固定于 毛细柱的凹槽中,克服了直接在毛细管内壁固定检测分子的困难。同时毛细管芯片的组 装工艺简单易行。2、杂交操作方便本实用新型设计的毛细柱与毛细管内壁可以形成微型通道, 通过有节律地施加压力,其内部的液体可以穿梭流动,实现快速杂交反应。

图1为一种毛细管芯片装置的纵截面示意图;图2为毛细管芯片装置中固定套装置的纵截面示意图;图3为“C”型毛细柱的横截面示意图;图4为“D”型毛细柱的横截面示意图;图5为“V”型毛细柱的横截面示意图;图6为新月型毛细柱的横截面示意图;[0014]图7为“U”型毛细柱的横截面示意图。图中1.毛细管,2.毛细柱,3.固定套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实施例中毛细柱和毛细管均用硬 性中性玻璃材质制作,固定套装置用橡胶材质制作。但并不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一种毛细管芯片装置实施例1。见图1和图2,毛细管芯片为一根毛细管1内固 定一根毛细柱2;毛细管1和毛细柱2的一端有固定套装置3固定,毛细柱2穿出固定套 装置3;固定套装置3有大、小两个开口端,分别用于固定毛细管1和毛细柱2。毛细管芯片装置中毛细柱2上的凹槽有五种。见图3所示,毛细柱横截面呈 “C”型;见图4所示,毛细柱横截面呈“D”型;见图5所示,毛细柱横截面呈“V”
型;见图6所示,毛细柱横截面呈新月型;见图7所示,毛细柱横截面呈“U”型。一种毛细管芯片装置的装配例1。将实施例1中的横截面呈“C”型(或“D” 型或“V”型或新月型或“U”型)毛细柱2插入固定套装置3中,并穿过固定套装置 3,这样固定套装置的小开口端就将毛细柱套住并固定;然后将实施例1中毛细管1从固 定套装置3较大开口端套于毛细柱2,并插入固定套装置3较大开口端内。一种毛细管装置的拆卸例1。手持实施例1中固定套装置3,先将实施例1中毛 细管1从固定套装置3中拔出,然后将毛细柱2从固定套装置3中抽出。
权利要求1.一种毛细管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毛细管芯片包括毛细管(1)、带凹槽的毛细 柱(2)和固定套装置(3),所述的毛细柱(2)设置在毛细管(1)内,毛细柱(2)通过固定 套装置(3)固定于毛细管(1)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毛细管芯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定套装置有大、 小两个开口端,大开口端与毛细管(1)相配合,小开口端与毛细柱(2)相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毛细管芯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带凹槽的毛细柱 (2)横截面呈“C”型。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毛细管芯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带凹槽的毛细柱 (2)横截面呈“D”型。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毛细管芯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带凹槽的毛细柱 (2)横截面呈“V”型。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毛细管芯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带凹槽的毛细柱 (2)横截面呈新月型。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毛细管芯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带凹槽的毛细柱 (2)横截面呈“U”型。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属于生物芯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毛细管芯片。目前毛细管芯片的存在的问题一是没有完全解决圆柱形毛细柱在毛细管内的固定问题,毛细柱容易在毛细管内会移动,影响杂交操作;二是毛细柱在放置于毛细管内的过程中,由于会与外毛细管摩擦,使其表现标记的探针被抹掉。本实用新型的毛细管芯片结构主要是将带有凹槽的毛细柱置于毛细管内,并通过固定套装置将毛细柱固定于毛细管内。毛细柱凹槽上不同位置可固定不同的探针,从而实现较大通量的检测。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该毛细管芯片易于生产且便于杂交操作。
文档编号C12M1/00GK201793559SQ20102054490
公开日2011年4月13日 申请日期2010年9月26日 优先权日2010年9月26日
发明者包晗, 向安, 汪钦, 郭晏海, 颜真 申请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