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植物精油保鲜荔枝的方法

文档序号:529333阅读:89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用植物精油保鲜荔枝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果的贮藏保鲜技术,具体涉及一种用植物精油保鲜荔枝的方法。
背景技术
荔枝(Litchi chinensis Sonn.)属无患子科(Sapindaceae),为原产我国南方的名果,是国际市场上最具竞争力的果品之一。由于荔枝果实在盛夏高温季节采收,加上其结构特殊,采收后极易褐变和腐烂变质。特别是在常温下,2-3天即褐变腐烂,失去商品价值。 腐烂和褐变是限制荔枝长期贮运、导致货架寿命短及果实商品价值下降的主要因素。目前,对荔枝进行贮藏保鲜的方法主要有1)杀菌剂处理。用于荔枝保鲜的杀菌剂主要有多菌灵、托布津、特克多、抑迈唑、施保功、施保克等。2) 二氧化硫处理。主要包括使用二氧化硫气体或燃烧硫磺产生的二氧化硫气体对荔枝进行熏蒸处理,或用二氧化硫供体进行缓释处理。幻热处理。主要包括热水、热湿空气、热干空气及热药物处理,处理方式有浸泡、喷涂、涂刷等。4)酸处理。果皮中的花色素苷的结构与pH值有关,降低果皮pH值有利于保持果皮红色。用于酸处理的主要有食用级盐酸、稀硫酸、磷酸、草酸、柠檬酸、酒石酸等。另外,一些与荔枝保鲜有关的专利主要有中国专利961223 . 4公开了利用亚硫酸盐缓释二氧化硫保鲜荔枝的方法;中国专利97105377. 4公开了一种主要由硫的含氧酸盐组成的荔枝保鲜剂;中国专利99110216. 9公开了一种主要由天然多糖成膜物质、有机酸、 杀菌剂组成的荔枝保鲜剂;中国专利00133518. 9公开了一种主要由炉甘石、陶土、绞股蓝草、鱼腥草、荷叶渣、柠檬酸、活性铁粉、硫酸铁粉、谷糠及食品保鲜剂棉籽蛋白组成的荔枝保鲜剂;中国专利00130815. 7公开了一种防腐剂处理结合二氧化硫缓释保鲜荔枝、龙眼的方法;中国专利02115089. 3公开了一种热水处理结合浸酸保鲜荔枝的方法;中国专利 02134343. 8公开了利用臭氧水、超声波、热处理、ClO2、臭氧水、保鲜剂等综合措施保鲜荔枝的方法;中国专利200410008777. 9公开了一种利用超高压预处理保鲜荔枝的方法;中国专利200410012758. 3公开了应用植酸、苯甲酸、柠檬酸/苹果酸、山梨酸钾、多菌灵等进行荔枝抗氧化防褐保鲜的方法;中国专利200410055506. 9公开了一种由大蒜油、黄连素、肉桂醛、丁香酚、鞣酸蛋白、薄荷油、厚朴油脂、萝叶浸膏、桑寄生浸膏、夏枯草浸膏、大黄浸膏、琼脂、乙二醇、大豆油等组成的天然植物荔枝、龙眼保鲜剂;中国专利200610123793. 1公开了一种使用富马酸二甲酯对荔枝进行防腐保鲜的方法。以上方法对保鲜荔枝有一定效果,但均存在对人体有潜在危害、或保鲜效果不佳、或操作复杂/工艺水平较高、或使用成本高等特点。因此,为解决荔枝的贮运保鲜的问题,必须开发简单易行而又安全高效的荔枝保鲜技术。化学防腐剂对果实保鲜上有一定效果,但许多人工合成的化学防腐剂在安全性上日益受到人们关注。植物是抑菌活性物质的天然宝库。植物精油,又称香精油、芳香油和挥发油,属于植物体内的次生代谢物质。大量研究表明,许多植物中含有的抑菌成分,其活性物质主要是精油。研究发现,20 μ L/L的桂叶油、大蒜精油、肉桂油、丁蕾油和丁香叶油能显著抑制采后油桃(李鹏霞等,2007)、番茄(李鹏霞等,2008)、杏(李鹏霞等,2007)等果实在室温高湿条件下的腐烂变质;22. 5 μ L/L 丁香叶油熏蒸处理不仅能显著抑制桃果实在低温贮藏过程中腐烂,而且有效延缓了桃果实的成熟衰老进程(王红艳等,2007) ;30mg/L 丁香叶油熏蒸处理能几乎完全抑制甜樱桃果实灰霉病的发生(Chu等,2001) ;15yL/L柠檬醛能完全抑制柑桔绿霉菌(Penicillium digitatum)、青霉菌(Penicillium i tali cum)和酸腐菌(Geotrichum candidum)离体生长(Wuryatmo等,2003)。因此,开发以植物精油为主的天然防腐保鲜方法,可能在果实保鲜上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有效控制荔枝采后腐烂和果皮褐变、保持果实品质的用植物精油保鲜荔枝的方法。本发明的用植物精油保鲜荔枝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选择晴天采收、八至九成熟、无机械损伤和病虫害的荔枝果实;(2)将荔枝果实浸泡于25 500 μ L/L的柠檬醛或丁香叶油溶液中0. 5 5min ;(3)再将浸泡好的荔枝果实预冷,包装,贮藏。所述的步骤(2)优选为将荔枝果实浸泡于40 μ L/L的柠檬醛溶液中:3min。所述的将浸泡好的荔枝果实预冷优选是将荔枝果实置于0 5°C,预冷6 12小时。所述的包装是将经预冷接近贮藏温度的果实用厚度为0.03mm聚乙烯袋包装,果实温度尽可能接近贮藏温度是为减少果实贮藏过程中“结露”。所述的贮藏优选置于2 4°C下贮藏,温度过高会缩短保鲜时间。所述的25 500μ L/L的柠檬醛或丁香叶油溶液,每升配制方法为将25 500 μ L的柠檬醛或丁香叶油用少量的异丙醇或乙醇溶解,然后再溶于水中,用水补齐至 1L。腐烂和果皮褐变是导致荔枝果实贮藏寿命和货架期短的主要因素。荔枝采后病害主要包括霜疫霉病、酸腐病和炭疽病等真菌病害,而酚类物质的酶促褐变和花色素苷的降解/变色则导致了果皮褐变。本发明将适时采收状态良好的荔枝果实,用柠檬醛或丁香叶油溶液浸泡处理后,能够有效抑制荔枝果实的腐烂和果皮褐变,保持果实品质。在低温条件下,经过本发明处理的荔枝果实,30天后,荔枝果实好果率达95 %以上,褐变控制较好,果实品质变化不大。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实施例是对本发明的进一步说明,而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实施例1选择晴天采收、八成熟、无机械损伤和病虫害的荔枝果实,将果实放入含40μ L/L 柠檬醛溶液中浸泡3min,捞出装入塑料中,在4°C预冷12小时,然后用厚度为0. 03mm聚乙烯薄膜包装,置于4°C贮藏。贮藏30天后,对照果实腐烂率为80.0%,而处理果实的腐烂率仅为4.8%。除抑制果实腐烂外,柠檬醛处理明显提高了荔枝果实贮藏保鲜的效果。贮藏 30天,对照和处理果实褐变指数分别为3. 4和0. 67,表明柠檬醛明显了抑制了荔枝果皮褐变;柠檬醛处理明显延缓了果实衰老,30天后对照果实和处理果实细胞膜透性(以相对电导率表示)分别为37. 9%和23. 3% (刚采摘的荔枝细胞膜透性为21. 1%),说明果皮细胞膜完整性保持较好;此外,贮藏30天后,对照果实果肉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滴定酸含量分别为14.5%和0. 102% (刚采摘的果实果肉分别为17.0%和0. 12% ),而经柠檬醛处理的果实分别16. 3%和0. 115%,果实品质保持较好(表1)。按果皮表面褐变面积大小把果皮褐变程度分为5级0级,无褐变;1级,褐变面积< 1/4 ;2级,褐变面积< 1/2 ;3级,褐变面积 < 3/4 ;4级,褐变面积彡3/4。表1 柠檬醛处理对荔枝果实低温贮藏效果的影响
权利要求
1.一种用植物精油保鲜荔枝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选择晴天采收、八至九成熟、无机械损伤和病虫害的荔枝果实;(2)将荔枝果实浸泡于25 500μ L/L的柠檬醛或丁香叶油溶液中0. 5 5min ;(3)再将浸泡好的荔枝果实预冷,包装,贮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植物精油保鲜荔枝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2)为将荔枝果实浸泡于40 μ L/L的柠檬醛溶液中:3min。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植物精油保鲜荔枝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将浸泡好的荔枝果实预冷是将荔枝果实置于0 5°C,预冷6 12小时。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植物精油保鲜荔枝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贮藏是置于2 4°C下贮藏。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植物精油保鲜荔枝的方法。它是选择晴天采收、八至九成熟、无机械损伤和病虫害的荔枝果实;将荔枝果实浸泡于25~500μL/L的柠檬醛或丁香叶油溶液中0.5~5min;再将浸泡好的荔枝果实预冷,包装,贮藏。荔枝采后病害主要包括霜疫霉病、酸腐病和炭疽病等真菌病害,而酚类物质的酶促褐变和花色素苷的降解/变色则导致了果皮褐变的主要原因之一。本发明将适时采收状态良好的荔枝果实,用柠檬醛或丁香叶油溶液浸泡处理后,能够有效抑制荔枝果实的腐烂和果皮褐变,保持果实品质。在低温条件下,经过本发明处理的荔枝果实,30天后,荔枝果实好果率达95%以上,果实褐变控制较好,能基本保持果实原有品质。
文档编号A23B7/154GK102302057SQ20111028052
公开日2012年1月4日 申请日期2011年9月20日 优先权日2011年9月20日
发明者吴富旺, 屈红霞, 杨宝, 段学武, 蒋国祥, 蒋跃明 申请人: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