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未糊化木薯全粉的加工方法

文档序号:603448阅读:69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未糊化木薯全粉的加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木薯的加工方法,尤其是一种未糊化木薯全粉的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木薯(Manihot esculenta Crantz)又名树薯、木番薯,是世界上继水稻和玉米之后的第三大热量来源植物,其块根含有丰富的淀粉,被誉称为“淀粉之王”和“地下粮食”,是热带、亚热带地区近6亿人的粮食来源。但是,木薯块根中含有相当量的含氰糖甙物质—— 亚麻苦苷和百脉根甙,含氰糖苷水解后能释放出游离的氰氢酸(氰化氢)。氰氢酸拥有令人生畏的毒性,氰氢酸的毒性主要由其在体内释放的氰根引起,氰根离子在体内能很快与细胞色素氧化酶中的三价铁离子结合,抑制人和其他温血动物呼吸酶的功能,使组织不能正常地从血液中获得氧而窒息,氢氰酸食入量达到每千克体重I毫克时,可致人死亡。因此, 新鲜木薯需要经脱毒处理加工才能安全食用。目前去除木薯块根中亚麻苦苷等含氰糖苷的方法有(I)生薯浸水法将生薯浸于水中4一6日,每日或隔日换水I次,或者在流水中浸泡。(2)晒干把薯块切成丝,在太阳光下晒干。(3)烘干把薯块切成丝或丁,用电热能或蒸气能烘干。(4)水煮木薯放入水中加热到水开,再持续水煮。5)水浸发酵加石灰水长时间浸泡,使木薯发酵。在实际操作中,这些方法往往混合并用,以加强去毒的效果,如熟薯漂水法木薯放入水中煮开,木薯煮熟后换水浸泡6小时以上等。使用上述不同方法对木薯进行处理,都存在共同的缺陷一是脱毒时间长,二是脱毒不够完全。亚麻苦苷等含氰糖苷与糖苷酶存在于细胞的不同部位,需要把细胞破碎,使两种物质相互接触,并在有水的情况才能发生反应生成氰氢酸。上述生薯浸水法、晒干、烘干、水煮等方法均没有使细胞破碎或破碎程度较低,不能使氰氢酸完全释放出来,不仅处理时间长而且需要经常换水,耗费大量人工和水资源及能源,水浸发酵法也耗时长,还需添加石灰水,对木薯风味及食用品质有一定的负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未糊化木薯全粉的加工方法,能够较彻底的去除木薯中的氰氢酸,耗时少,节约水,易机械化操作,且保持了木薯淀粉特性,木薯全粉加工性能好。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可采取下述技术方案
本发明一种未糊化木薯全粉的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鲜木薯加水磨碎
鲜木薯去表皮刨丝、或刨片、或切丁,加I. 25倍(重量)以上的水,用湿磨机磨碎; 步骤二 离心处理
在600-2000转离心5-10分钟或自然沉淀4小时以上,倒掉上面的水溶液,得到木薯湿全粉;步骤三烘干磨粉
烘干,再用干磨粉机把粗木薯粉磨细,过60-80目筛得到木薯全粉步骤三所述的烘干温度为60_80°C通风干燥或自然晒干。在所述步骤二之后,再加入I. 25倍(重量)以上的水,搅拌均匀后进行第二次离心处理或自然沉淀4小时以上,得到木薯湿全粉。在所述第二次离心处理后,再加入I. 25倍(重量)以上的水,搅拌均匀后再进行第三次离心处理或自然沉淀4小时以上,得到木薯湿全粉。未糊化木薯全粉的第二种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木薯干磨碎
木薯刨丝或切片或切丁,晒干或烘干后,用干磨机磨成粉,过60-80目筛;
步骤二 离心处理
加入2倍(重量)以上的水,搅拌均匀后,600-2000转离心5-10分钟或自然沉淀4小时以上,倒掉上面的水溶液,得到木薯湿全粉;
步骤三烘干或晒干
烘干或晒干,再用干磨机将烘干或晒干时形成的结块粉磨碎,得到木薯全粉。第二种加工方法之步骤三所述的烘干温度为60-80°C通风干燥或自然晒干。在第二种加工方法所述步骤二之后,再加入I. 25倍(重量)以上的水,搅拌均匀后进行第二次离心处理或自然沉淀4小时以上,得到木薯湿全粉。在上一步骤所述的进行第二次离心处理之后,再加入I. 25倍(重量)以上的水,搅拌均匀后进行第三次离心处理或自然沉淀4小时以上,得到木薯湿全粉。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由于木薯中的含氰糖苷主要存在于木薯的纤维中,因此木薯中心纤维中的氰氢酸含量最高,其次是木薯的皮层。由于木薯中的含氰糖苷与糖苷酶存在于细胞的不同部位,因此只有把木薯细胞破碎并加水,两者才能发生反应生成氰氢酸,而氰氢酸沸点26. 5°C,易溶于水,容易蒸发到空气中。采用本发明的方法,加水用湿磨机磨碎或者木薯干磨成全粉加水搅拌,能够使木薯中的氰氢酸能充分释放出来并溶解到水中,与现有技术相比,能够较彻底的去除木薯中的氰氢酸,且耗时少,节约水,保持了木薯的天然特性。进一步的有益效果是木薯淀粉糊化温度在53°C以上,烘干温度采用60-80°C通风干燥或自然晒干,刚好不会破坏木薯的特性。进行两次加水搅拌及离心处理或自然沉淀,去除氰氢酸的效果更好。尤其是进行三次加水搅拌及离心处理或自然沉淀,与现有技术相t匕,用水量仍然很少,离心或自然沉淀后的水溶液看起来已没有黄色且呈现淡白色透明状,说明氰氢酸基本提取干净,经实验检测(实施例中有具体实验数据),采用本发明的优选方法,能够更彻底的去除木薯中的氰氢酸。
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案例I
一种未糊化木薯全粉的加工方法,步骤如下
选取木薯I号(白皮白肉品种),去除不可食用的外表皮,把薯块刨成细丝,干燥箱机中用80°C温度通风烘干,烘干后的薯丝放入手提式粉碎机磨粉,过80目筛得到对照样品一。
选取木薯I号,去除不可食用的外表皮,把薯块刨成细丝,称取200克鲜木薯丝,力口 250克水,放入DS-I高速组织捣碎机磨2分钟,倒入离心管内,在DD-5M离心机内以2000转离心10分钟,倒掉上面的水溶液,再加入300克水,搅拌均匀,在DD-5M离心机内以2000转离心10分钟,倒掉上面的水溶液,取出木薯湿全粉,在干燥箱中用60°C温度烘干,再将烘干后的木薯全粉放入手提式粉碎机第二次磨粉,过80目筛得到样品I。选取木薯I号(白皮白肉品种),去除不可食用的外表皮,把薯块刨成细丝,称取 200克鲜木薯丝,加250克水,放入DS-I高速组织捣碎机磨2分钟,倒入离心管内,在DD-5M 离心机内以2000转离心10分钟,倒掉上面的水溶液,再加入300克水,搅拌均匀,在DD-5M 离心机内以2000转离心10分钟,倒掉上面的水溶液,再加入300克水,搅拌均匀,在DD-5M 离心机内以2000转离心10分钟,倒掉上面的水溶液,取出木薯湿全粉,在干燥箱中用60°C 温度烘干,再将烘干后的木薯全粉放入手提式粉碎机第二次磨粉,过80目筛得到样品2。氰氢酸测定方法参照GB/T 5009. 36-2003《粮食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分析样品委托广西壮族自治区分析测试研究中心完成。氰氢酸测定结果如下
权利要求
1.一种未糊化木薯全粉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鲜木薯加水磨碎 鲜木薯去表皮刨丝、或刨片、或切丁,加I. 25倍(重量)以上的水,用湿磨机磨碎; 步骤二 离心处理 在600-2000转离心5-10分钟或自然沉淀4小时以上,倒掉上面的水溶液,得到木薯湿全粉; 步骤三烘干磨粉 烘干,再用干磨粉机把粗木薯粉磨细,过60-80目得到木薯全粉。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未糊化木薯全粉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三所述的烘干温度为60-80°C通风干燥或自然晒干。
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未糊化木薯全粉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下步骤在所述步骤二之后,再加入I. 25倍(重量)以上的水,搅拌均匀后进行第二次离心处理或自然沉淀4小时以上,得到木薯湿全粉。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未糊化木薯全粉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下步骤在所述第二次离心处理后,再加入I. 25倍(重量)以上的水,搅拌均匀后再进行第三次离心处理或自然沉淀4小时以上,得到木薯湿全粉。
5.一种未糊化木薯全粉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木薯干磨碎 木薯刨丝或切片或切丁,晒干或烘干后,用干磨机磨成粉,过60-80目筛; 步骤二 离心处理 加入2倍(重量)以上的水,搅拌均匀后,600-2000转离心5-10分钟或自然沉淀4小时以上,倒掉上面的水溶液,得到木薯湿全粉; 步骤三烘干或晒干 烘干或晒干,再用干磨机将烘干或晒干时形成的结块磨碎,得到木薯全粉。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未糊化木薯全粉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三所述的烘干温度为60-80°C通风干燥或自然晒干。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未糊化木薯全粉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下步骤在所述步骤二之后,再加入I. 25倍(重量)以上的水,搅拌均匀后进行第二次离心处理或自然沉淀4小时以上,得到木薯湿全粉。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未糊化木薯全粉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下步骤再加入I. 25倍(重量)以上的水,搅拌均匀后进行第三次离心处理或自然沉淀4小时以上,得到木薯湿全粉。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未糊化木薯全粉的加工方法,包括以下两种处理方法方法一包括步骤一,鲜木薯去表皮后刨丝(片)或切丁;步骤二,加1.25倍(重量)以上的水,用湿磨机磨碎;步骤三,在600-2000转离心5-10分钟或自然沉淀4小时以上,倒掉水溶液,取出湿粉晒干或60-80℃通风干燥;步骤四,用干磨粉机把粗粉磨细,过60-80目筛得到木薯全粉。方法二包括步骤一同上;步骤二,晒干或烘干后磨粉,过60-80目筛得到全粉,加2倍(重量)以上的水搅拌;步骤三同上;步骤四,用干磨粉机把粉磨均匀,得到木薯全粉。本发明能较彻底去除木薯中的氰氢酸,耗时少,节约水,易机械化操作,得到的木薯全粉加工性能好。
文档编号A23L1/29GK102613510SQ201210076540
公开日2012年8月1日 申请日期2012年3月22日 优先权日2012年3月22日
发明者季志仙 申请人: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