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有机黑茶的加工方法

文档序号:411052阅读:16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有机黑茶的加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茶叶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有机黑茶的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黑茶是我国特有的一种茶类。黑茶中含有较丰富的营养成份,最主要的是维生素和矿物质,另外还有蛋白质、咖啡碱、维生素、氨基酸、糖类物质等。黑茶中的咖啡碱、维生素、氨基酸、磷脂等有助于人体消化,调节脂肪代谢,咖啡碱的刺激作用更能提高胃液的分泌量,从而增进食欲,帮助消化。日本学者通过科学检验已证明,黑茶具有很强的解油腻、消食等功能,这也是肉食民族特别喜欢这种茶的原因。另外,黑 茶还有降脂减肥、预防疾病、抗氧化延缓衰老、抗癌、抗突变、降血压、降血糖治糖尿病、杀菌消炎、利尿解毒等诸多功效。所以,黑茶很受消费者的喜好,其市场前景十分广阔。黑茶属于后发酵茶,其生产历史十分悠久。传统的黑茶生产其基本工艺流程是杀青、初揉、渥堆、复揉、烘焙,由于传统制作工艺太粗放,导致生产出来的黑茶产品在色、香、味上都欠佳。申请号是201110246004.4的“一种黑茶发酵工艺”,该发明是将鲜茶叶经摊青、杀青、揉捻后进行渥堆发酵,其渥堆发酵分三段进行a、低温发酵温度控制在28°C 320C,湿度控制在25 40%,渥堆12 24小时;b、高温发酵温度控制在40°C _50°C发酵,湿度控制在29 31%,渥堆6 12小时;c、中温发酵温度控制在35°C 38°C左右,湿度控制在28 36%,渥堆3 6小时。能激活各种生物酶充分转化为茶多酚、纤维素、果胶等成分,口感柔和,新茶无苦涩味,色泽均匀,茶香纯正,能满足不同口感人群需要。该发明在实施过程中其渥堆工序需要分三段进行,发酵时所控的发酵条件参数要求比较苛刻,技术要求高,无形之中增加了管理成本;从该工艺中体现出三个阶段的发酵过程加起来不到2天时间,短时的发酵茶叶不够香、味亦不够纯正。申请号是201110273316.4的“一种黑茶生产工艺”,该本发明包括杀青、揉捻、渥堆、干燥等工序,在杀青工序之前,对茶叶原料进行一次灌浆处理,灌浆过程中水与茶叶的质量比为6 9% ;在汽蒸与发酵工序之间加入菌株为冠突散囊菌、假丝酵母菌、黑曲霉菌其中一种或几种的生物菌种。该发明减少了黑茶生产过程中发酵工艺的时间,提高生产效 率,增加黑茶的产量,同时解决了传统的黑茶生产工艺靠做茶师傅经验及水平控制的问题。但该发明在实施过程中杀青之前还需要进行灌浆处理,发酵时是需要蒸汽及专用的生物菌种,蒸汽的产生需要专用的设备及耗能,专用生物菌种亦需要购买,这些成本一产生,茶叶的生产成本也相对增加。申请号是201110372826. 7的“一种黑茶加工方法”,该发明的实施方法是①通过提高鲜叶质量,全部采用一芽二、三叶和同等嫩度的对夹叶、单片茶树鲜叶为原料,②增加控温控湿模拟日光萎凋,③控温控湿渥堆发酵,④在干燥环节后增加了控温、控时提香技术,经上述工艺、技术加工出的黑茶品质特征为外形匀整成条,色泽乌黑油润,开汤色泽金黄明亮、鲜艳,滋味醇厚回甘有果蜜香,香气浓郁绵长,叶底绿褐匀齐。实施该发明全部采用一芽二、三叶和同等嫩度的对夹叶、单片茶树鲜叶为原料,局限了茶叶原料的应用,势必会大幅度增加生产成本;另外要实现工艺中的“增加控温控湿模拟日光萎凋”,也需要专用的设施设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全新的一种有机黑茶的加工方法。具体包括鲜茶叶摊晾一杀青一揉捻一初次怄堆发酵一复揉一毛火烘干一二次怄堆发酵一精制、蒸压、陈化成成品。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有机黑茶的加工方法,技术方案中包括以下步骤I、鲜叶摊晾将鲜茶叶摊开晾至其含水量降到55 60%应及时杀青。 2、杀青杀青时保持筒内温度130 170°C并保持3 5分钟。3、揉捻黑茶加工时的揉捻程序以整形为主,破碎其细胞为辅,叶片细胞破碎率掌握在45 50%。4、初次怄堆发酵原料怄堆发酵时,发酵场地空间环境的相对湿度保持在75 80%、温度保持在23 26°C,茶坯水分含量保持在18 21 %,发酵过程料堆的温度要控制在40 50°C,怄堆期发现料堆内温度超过55°C时,要及时把料堆翻堆进行散热,初次怄堆时间2 3天。5、复揉及毛火按照第一次复揉方法将茶叶再次复揉,然后按常规毛火将茶叶烘至4 5成干。6、二次毛火通过第一次毛火后,将茶叶稍晾后再进行二次毛火,二次毛火进风口温度保持在160 180°C,直至茶叶的含水量是18 20%。7、二次怄堆发酵二次怄堆发酵采取加水怄堆,加水量以茶叶含水量达20-30%,发酵条件及要求与第一次发酵相同,二次怄堆发酵要持续20 30天,待茶叶的颜色变为红褐或黑褐并发出醇香时发酵过程结束。8、成品把发酵结束的茶叶按常规方法经过精制、蒸压、陈化后制成成品。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I、本发明所提出的加工方法工艺简单、易实施。2、通过实施本发明,减少常规黑茶加工中的“干燥至含水10% —原料毛茶入仓一原料出仓初蒸或发水一再渥堆”等工艺过程,减少了工序,同时了减少毛茶损耗;本发明在实施过程中不但减少了初蒸工序,而且毛火时使用低温,有效的降低能源消耗。3、通过实施本发明,无需专用的设施设备,采取自然发酵法,发酵周期长,有效的提高了茶叶的香气和滋味。4、通过实施本发明,生产出来的黑茶产品在2009年7月中国茶叶学会举办的第八届“中茶杯”全国名优茶评比赛中获得特等奖。


图I所示就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的一种有机黑茶的加工方法。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方法进一步说明。一种有机黑茶的加工方法,具体实施方式
如下I、鲜叶摊晾将鲜茶叶摊开晾至其含水量降到55 60%应及时杀青。2、杀青杀青时保持筒内温度130 170°C并保持3 5分钟。3、揉捻黑茶加工时的揉捻程序以整形为主,破碎其细胞为辅,叶片细胞破碎率掌 握在45 50%。4、初次怄堆发酵原料怄堆发酵时,发酵场地空间环境的相对湿度保持在75 80%、温度保持在23 26°C,茶坯水分含量保持在18 21 %,发酵过程料堆的温度要控制在40 50°C,怄堆期发现料堆内温度超过55°C时,要及时把料堆翻堆进行散热,初次怄堆时间2 3天。5、复揉及毛火按照第一次复揉方法将茶叶再次复揉,然后按常规毛火将茶叶烘至4 5成干。6、二次毛火通过第一次毛火后,将茶叶稍晾后再进行二次毛火,二次毛火进风口温度保持在160 180°C,直至茶叶的含水量是18 20%。7、二次怄堆发酵二次怄堆发酵采取加水怄堆,加水量以茶叶含水量达20-30%,发酵条件及要求与第一次发酵相同,二次怄堆发酵要持续20 30天,待茶叶的颜色变为红褐或黑褐并发出醇香时发酵过程结束。8、成品把发酵结束的茶叶按常规方法经过精制、蒸压、陈化后制成成品。
权利要求
1.一种有机黒茶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包括以下步骤 (1)鲜叶摊晾将鲜茶叶摊开晾至其含水量降到55 60%应及时杀青; (2)杀青杀青时保持筒内温度130 170°C并保持3 5分钟; (3)揉捻黒茶加工时的揉捻程序以整形为主,破碎其细胞为辅,叶片细胞破碎率掌握在45 50% ; (4)初次怄堆发酵原料怄堆发酵时,发酵场地空间环境的相対湿度保持在75 80%、温度保持在23 26で,茶坯水分含量保持在18 21%,发酵过程料堆的温度要控制在40 50°C,怄堆期发现料堆内温度超过55°C时,要及时把料堆翻堆进行散热,初次怄堆时间2 3天; (5)复揉及毛火按照第一次复揉方法将茶叶再次复揉,然后按常规毛火将茶叶烘至4 5成干; (6)二次毛火通过第一次毛火后,将茶叶稍晾后再进行二次毛火,二次毛火进风ロ温度保持在160 180°C,直至茶叶的含水量是18 20% ; (7)二次怄堆发酵二次怄堆发酵采取加水怄堆,加水量以茶叶含水量达20-30%,发酵条件及要求与第一次发酵相同,二次怄堆发酵要持续20 30天,待茶叶的颜色变为红褐或黑褐并发出醇香时发酵过程结束; (8)成品把发酵结束的茶叶按常规方法经过精制、蒸压、陈化后制成成品。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茶叶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有机黑茶的加工方法。具体工艺是鲜茶叶摊晾→杀青→揉捻→初次沤堆发酵→复揉→毛火烘干→二次沤堆发酵→蒸压、陈化成成品。通过实施本发明,无需专用的设施设备,还有效的降低了能源消耗;发酵过程所采取的是自然发酵法,而且发酵周期长,有效的提高了茶叶的香气和滋味。
文档编号A23F3/06GK102669318SQ20121017785
公开日2012年9月19日 申请日期2012年6月1日 优先权日2012年6月1日
发明者黄大雄 申请人:广西凌云浪伏茶业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