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作珠兰红茶的纯手工炭焙工艺流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09977阅读:173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制作珠兰红茶的纯手工炭焙工艺流程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制茶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制作珠兰红茶的纯手工炭焙工艺流程。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茶是人们常见的亦是不可缺少的饮品和礼品,市场上销售的茶品种各式各样,具有各自品味和功能,其制作方法也不尽相同,受到不同人群的喜爱。但是,一种名为珠兰红茶迄今为止尚未在市场出现,据史料记载早在明代就有珠兰茶出产,据《歙县志》记载“真珠兰,好清者,每取其蕊,以烘茶叶甚妙。”由于珠兰花不易种植,产量低,稀少珍贵,快要绝迹。关于珠兰红茶的制作工艺更是无据可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上述背景技术的不足,发掘和传承祖国的名贵茶品及制茶工艺,而提供一种制作珠兰红茶的纯手工炭焙工艺流程。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所述的珠兰红茶是以红茶坯和珠兰鲜花为原料窨制而成,所述的纯手工炭焙工艺流程,包括下述步骤步骤一,采摘萎凋每年4至5月期间由人工采摘开面三叶的新梢芽叶,迅速运达工厂,放置在谷席、布垫或水筛上,通风薄摊,薄摊厚度为I至2cm,避阳散热,放置3至5天,其期间内将所述的新梢芽叶轻轻翻拌2至4次,达到青叶顶端弯曲,第二叶明显下垂表面失去光泽即失去水份,失水率为14%-16%,呈萎凋青叶;步骤二,看青将步骤一所述的萎凋青叶放置在室内温度为24到26°C,湿度为609Γ70%的通风环境中,取O. 6^0. 8kg的萎凋青叶薄摊于水筛上轻摇2至3秒后静置,再轻摇2至3秒后静置,重复7次,但静置时间随着重复的次数增加逐次延长,轻发酵,使萎凋青叶呈绿底红边,叶挺泛花,果香味;步骤三,杀青、走水将按步骤二做好的茶叶放置在灶台上温度为100至120°C的家用锅内,待温度由高到低降至70-60°C时,用手工不停地翻拌,使茶叶叶态干软,当手揉紧后无水溢出呈黏手感,青气散尽呈清香味,再快速将杀青茶叶盛进专用蔑制工具内揉苈,先轻后重,达到走水即去水状态;步骤四烘茶、发酵将上好的荔枝木炭充分燃烧后,再将焙笼置于火上面,把经过步骤三揉捻成条的茶叶马上放入焙笼内进行温度为100至120°C烘一道,烘的时间为35至45分钟,手触茶叶带刺感,静置3至4小时,温度为80至90°C再烘第二道,冷却至24至26 °C成毛茶装袋;步骤五,筛捡用人工拣去所述的毛茶中的粗大松条、茶梗、黄片,再用筛网孔隙大小不同的竹筛簸茶,除去茶叶中的轻片、茶末和杂物,留下精茶即红茶坯;步骤六,摊花、窨花(拌合)、通花将当天早晨十二点前采摘到的珠兰鲜花花蕾剔除花梗,与所述的红茶坯层层交替平摊,珠兰花与红茶的重量百分比分别为10%至15%和10%,平摊3至4小时后,午后才开放的珠兰花香分子被红茶的发酵完全吸附,成为窨制的初期珠兰红茶;步骤七,烘培用烘笼装经步骤六制作的茶叶2. 4至2. 6kg,烘心温度控制在60至70°C,烘焙4. 5至5. 5小时,烘焙时间分前期、中期和后期三个时间段,前期不加盖,中期加半盖,后期全盖,以便茶叶焙透为止;步骤八,复火将上述窨制初期的珠兰红茶经过人工挑拣,剔除茶末、叶片、杂质后,用温度为45至55°C温火慢炖,边调节边品鉴,要求水份不高于7%,灰份不高于6% ;
步骤九,装箱将窨制复火后所述的珠兰红茶放入密封的茶箱内持续放置100天,使珠兰花香与红茶充分的吸收平衡,消除火味即为成品一珠兰红茶。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步骤一中的薄摊厚度为I. 5cm,放置4天,新梢芽叶轻轻翻拌3次,失水率为15%。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步骤二中的室内温度为25°C,湿度为65%,取O. 7kg的萎凋青叶,轻摇时间为2. 5秒。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步骤三中灶台上温度110°C,温度由高到低降至65°C。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步骤四中茶叶放入焙笼内进行温度为110°C烘一道,烘的时间为40分钟,静置3. 5小时,温度为85°C再烘第二道,冷却至25°C。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步骤六中的珠兰花的重量百分比为12%,平摊3. 5小时。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步骤七中的烘笼装茶叶2. 5kg,烘心温度为65°C,烘焙时间为5小时,其中前期不加盖2小时,中期加半盖I. 5小时,后期全盖I. 5小时。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步骤八中的温度为55°C。本发明所述的制作珠兰红茶的纯手工炭焙工艺流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构思新颖,工艺独特,炭焙全套纯手工工艺茶及其工艺量化指标是由我国珠兰传承制茶大师潜心研究精制而成,既有传统的风格又有现代人的品味。毛茶经过精制成红茶坯,通过纯手工窨制工艺技术处理,利用红茶发酵的吸附作用吸引花香,使茶叶既保持原有的滋味,又兼备珠兰花别具一格的花香。由于珠兰花特有的习性,花季在每年4月至7月期间,而且在每天午后开放,所以必须在当天早上未开放时采摘窨制,让他们的香甜熏染茶叶,茶引花香,然后适度地烘干,这样焙出茶才能香味纯正而隽永,益增茶味。本发明可应用于制茶领域。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但该实施例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实施例I本发明所述的珠兰红茶是以原生态的武夷山桐木关纯手工红茶坯和以安徽歙县的珠兰鲜花为原料窨制而成。所述的纯手工炭焙工艺流程,包括下述步骤步骤一,采摘萎凋每年4至5月期间在武夷山由人工采摘开面三叶的新梢芽叶,迅速运达工厂,放置在谷席、布垫或水筛上,通风薄摊,薄摊厚度的1cm,避阳散热,放置3天,其期间内将所述的新梢芽叶轻轻翻拌2次,达到青叶顶端弯曲,第二叶明显下垂表面失去光泽即失去水份,失水率为14%,呈萎凋青叶;
步骤二,看青将步骤一所述的萎凋青叶放置在室内温度为24°C,湿度为60%的通风环境中,取O. 6kg的萎凋青叶薄摊于水筛上轻摇2秒后静置10分钟,再轻摇2秒后静置20分钟,重复7次,但静置时间随着重复的次数增加逐次延长,第7次静置时间为2小时轻发酵,使萎凋青叶呈绿底红边,叶挺泛花,果香味;步骤三,杀青、走水将按步骤二做好的茶叶放置在灶台上温度为100°C的家用锅内,待温度由高到低降至60°C时,用手工不停地翻拌,使茶叶叶态干软,当手揉 紧后无水溢出呈黏手感,青气散尽呈清香味,再快速将杀青茶叶盛进专用蔑制工具内揉苈,先轻后重,达到走水即去水状态;步骤四烘茶、发酵将上好的荔枝木炭充分燃烧后,再将焙笼置于火上面,把经过步骤三揉捻成条的茶叶马上放入焙笼内进行温度为100°c烘一道,烘的时间为35分钟,手触茶叶带刺感,静置3小时,温度为80°C再烘第二道,冷却至24°C成毛茶(红茶)装袋;步骤五,筛捡用人工拣去所述的毛茶中的粗大松条、茶梗、黄片,再用筛网孔隙大小不同的竹筛簸茶,除去茶叶中的轻片、茶末和杂物,留下精茶即红茶坯;步骤六,摊花、窨花、通花将当天早晨十二点前采摘到的珠兰鲜花花蕾剔除花梗,与所述的红茶坯层层交替平摊,珠兰花与红茶的重量百分比分别为10%和100%,平摊3小时后,午后才开放的珠兰花香分子被红茶的发酵完全吸附,成为窨制的初期珠兰红茶;步骤七,烘培用烘笼装经步骤六制作的茶叶2. 4 kg,烘心温度控制在60°C,烘焙
4.5小时,烘焙时间分前期、中期和后期三个时间段,前期不加盖I. 5小时,中期加半盖I. 5小时,后期全盖I. 5小时,以便茶叶焙透为止;步骤八,复火将上述窨制初期的珠兰红茶经过人工挑拣,剔除茶末、叶片、杂质后,用温度为45°C温火慢炖,边调节边品鉴,以满足最佳口感和销售需求,要求水份不高于7%,灰份不高于6% ;步骤九,装箱将窨制复火后所述的珠兰红茶放入密封的茶箱内持续放置100天,使珠兰花香与红茶充分的吸收平衡,消除火味即为成品一珠兰红茶。实施例2本发明所述的珠兰红茶是以原生态的武夷山桐木关纯手工红茶坯和以安徽歙县的珠兰鲜花为原料窨制而成。所述的纯手工炭焙工艺流程,包括下述步骤步骤一,采摘萎凋每年4至5月期间在武夷山由人工采摘开面三叶的新梢芽叶,迅速运达工厂,放置在谷席、布垫或水筛上,通风薄摊,薄摊厚度的I. 5cm,避阳散热,放置4天,其期间内将所述的新梢芽叶轻轻翻拌3次,达到青叶顶端弯曲,第二叶明显下垂表面失去光泽即失去水份,失水率为15%,呈萎凋青叶;步骤二,看青将步骤一所述的萎凋青叶放置在室内温度为25°C,湿度为65%的通风环境中,取O. 7kg的萎凋青叶薄摊于水筛上轻摇2. 5秒后静置10分钟,再轻摇2. 5秒后静置20分钟,重复7次,但静置时间随着重复的次数增加逐次延长,第7次静置时间为2小时轻发酵,使萎凋青叶呈绿底红边,叶挺泛花,果香味;步骤三,杀青、走水将按步骤二做好的茶叶放置在灶台上温度为110°C的家用锅内,待温度由高到低降至65°C时,用手工不停地翻拌,使茶叶叶态干软,当手揉紧后无水溢出呈黏手感,青气散尽呈清香味,再快速将杀青茶叶盛进专用蔑制工具内揉苈,先轻后重,达到走水即去水状态;
步骤四烘茶、发酵将上好的荔枝木炭充分燃烧后,再将焙笼置于火上面,把经过步骤三揉捻成条的茶叶马上放入焙笼内进行温度为110°C烘一道,烘的时间为40分钟,手触茶叶带刺感,静置3. 5小时,温度为85°C再烘第二道,冷却至25°C成毛茶(红茶)装袋;步骤五,筛捡用人工拣去所述的毛茶中的粗大松条、茶梗、黄片,再用筛网孔隙大小不同的竹筛簸茶,除去茶叶中的轻片、茶末和杂物,留下精茶即红茶坯;步骤六,摊花、窨花、通花将当天早晨十二点前采摘到的珠兰鲜花花蕾剔除花梗,与所述的红茶坯层层交替平摊,珠兰花与红茶的重量百分比分别为12%和100%,平摊3. 5小时后,午后才开放的珠兰花香分子被红茶的发酵完全吸附,成为窨制的初期珠兰红茶;步骤七,烘培用烘笼装经步骤六制作的茶叶2. 5 kg,烘心温度控制在65°C,烘焙5小时,烘焙时间分前期、中期和后期三个时间段,前期不加盖2小时,中期加半盖I. 5小时, 后期全盖I. 5小时,以便茶叶焙透为止;步骤八,复火将上述窨制初期的珠兰红茶经过人工挑拣,剔除茶末、叶片、杂质后,用温度为50°C温火慢炖,边调节边品鉴,以满足最佳口感和销售需求,要求水份不高于7%,灰份不高于6% ;步骤九,装箱将窨制复火后所述的珠兰红茶放入密封的茶箱内持续放置100天,使珠兰花香与红茶充分的吸收平衡,消除火味即为成品一珠兰红茶。实施例3本发明所述的珠兰红茶是以原生态的武夷山桐木关纯手工红茶坯和以安徽歙县的珠兰鲜花为原料窨制而成。所述的纯手工炭焙工艺流程,包括下述步骤步骤一,采摘萎凋每年4至5月期间在武夷山由人工采摘开面三叶的新梢芽叶,迅速运达工厂,放置在谷席、布垫或水筛上,通风薄摊,薄摊厚度的2cm,避阳散热,放置5天,其期间内将所述的新梢芽叶轻轻翻拌4次,达到青叶顶端弯曲,第二叶明显下垂表面失去光泽即失去水份,失水率为16%,呈萎凋青叶;步骤二,看青将步骤一所述的萎凋青叶放置在室内温度为26°C,湿度为70%的通风环境中,取O. 8kg的萎凋青叶薄摊于水筛上轻摇3秒后静置10分钟,再轻摇3秒后静置20分钟,重复7次,但静置时间随着重复的次数增加逐次延长,第7次静置时间为2小时轻发酵,使萎凋青叶呈绿底红边,叶挺泛花,果香味;步骤三,杀青、走水将按步骤二做好的茶叶放置在灶台上温度为120°C的家用锅内,待温度由高到低降至70°C时,用手工不停地翻拌,使茶叶叶态干软,当手揉紧后无水溢出呈黏手感,青气散尽呈清香味,再快速将杀青茶叶盛进专用蔑制工具内揉苈,先轻后重,达到走水即去水状态;步骤四烘茶、发酵将上好的荔枝木炭充分燃烧后,再将焙笼置于火上面,把经过步骤三揉捻成条的茶叶马上放入焙笼内进行温度为120°C烘一道,烘的时间为45分钟,手触茶叶带刺感,静置4小时,温度为90°C再烘第二道,冷却至26°C成毛茶(红茶)装袋;步骤五,筛捡用人工拣去所述的毛茶中的粗大松条、茶梗、黄片,再用筛网孔隙大小不同的竹筛簸茶,除去茶叶中的轻片、茶末和杂物,留下精茶即红茶坯;步骤六,摊花、窨花、通花将当天早晨十二点前采摘到的珠兰鲜花花蕾剔除花梗,与所述的红茶坯层层交替平摊,珠兰花与红茶的重量百分比分别为15%和100%,平摊4小时后,午后才开放的珠兰花香分子被红茶的发酵完全吸附,成为窨制的初期珠兰红茶;
步骤七,烘培用烘笼装经步骤六制作的茶叶2. 6 kg,烘心温度控制在70°C,烘焙
5.5小时,烘焙时间分前期、中期和后期三个时间段,前期不加盖2小时,中期加半盖2小时,后期全盖I. 5小时,以便茶叶焙透为止;步骤八,复火将上述窨制初期的珠兰红茶经过人工挑拣,剔除茶末、叶片、杂质后,用温度为55°C温火慢炖,边调节边品鉴,以满足最佳口感和销售需求,要求水份不高于7%,灰份不高于6% ;步骤九,装箱将窨制复火后所述的珠兰红茶放入密封的茶箱内持续放置100天,使珠兰花香与红茶充分的吸收平衡,消除火味即为成品一珠兰红茶。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权利要求
1.一种制作珠兰红茶的纯手工炭焙工艺流程,所述的珠兰红茶是以红茶坯和珠兰鲜花为原料窨制而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纯手工炭焙工艺流程,包括下述步骤 步骤一,采摘萎凋每年4至5月期间由人工采摘开面三叶的新梢芽叶,迅速运达工厂,放置在谷席、布垫或水筛上,通风薄摊,薄摊厚度为I至2cm,避阳散热,放置3至5天,其期间内将所述的新梢芽叶轻轻翻拌2至4次,达到青叶顶端弯曲,第二叶明显下垂表面失去光泽即失去水份,失水率为14%-16%,呈萎凋青叶; 步骤二,看青将步骤一所述的萎凋青叶放置在室内温度为24到26°C,湿度为609Γ70%的通风环境中,取O. 6^0. 8kg的萎凋青叶薄摊于水筛上轻摇2至3秒后静置,再轻摇2至3秒后静置,重复7次,但静置时间随着重复的次数增加逐次延长,轻发酵,使萎凋青叶呈绿底红边,叶挺泛花,果香味; 步骤三,杀青、走水将按步骤二做好的茶叶放置在灶台上温度为100至120°C的家用锅内,待温度由高到低降至70-60°C时,用手工不停地翻拌,使茶叶叶态干软,当手揉紧后无水溢出呈黏手感,青气散尽呈清香味,再快速将杀青茶叶盛进专用蔑制工具内揉苈,先轻后重,达到走水即去水状态; 步骤四烘茶、发酵将上好的荔枝木炭充分燃烧后,再将焙笼置于火上面,把经过步骤三揉捻成条的茶叶马上放入焙笼内进行温度为100至120°C烘一道,烘的时间为35至45分钟,手触茶叶带刺感,静置3至4小时,温度为80至90°C再烘第二道,冷却至24至26°C成毛茶装袋; 步骤五,筛捡用人工拣去所述的毛茶中的粗大松条、茶梗、黄片,再用筛网孔隙大小不同的竹筛簸茶,除去茶叶中的轻片、茶末和杂物,留下精茶即红茶坯; 步骤六,摊花、窨花、通花将当天早晨十二点前采摘到的珠兰鲜花花蕾剔除花梗,与所述的红茶坯层层交替平摊,珠兰花与红茶的重量百分比分别为10%至15%和100%,平摊3至4小时后,午后才开放的珠兰花香分子被红茶的发酵完全吸附,成为窨制的初期珠兰红茶;步骤七,烘培用烘笼装经步骤六制作的茶叶2. 4至2. 6kg,烘心温度控制在60至70°C,烘焙4. 5至5. 5小时,烘焙时间分前期、中期和后期三个时间段,前期不加盖,中期加半盖,后期全盖,以便茶叶焙透为止; 步骤八,复火将上述窨制初期的珠兰红茶经过人工挑拣,剔除茶末、叶片、杂质后,用温度为45至55°C温火慢炖,边调节边品鉴,要求水份不高于7%,灰份不高于6% ; 步骤九,装箱将窨制复火后所述的珠兰红茶放入密封的茶箱内持续放置100天,使珠兰花香与红茶充分的吸收平衡,消除火味即为成品——珠兰红茶。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制作珠兰红茶的纯手工炭焙工艺流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一中的薄摊厚度为I. 5cm,放置4天,新梢芽叶轻轻翻拌3次,失水率为15%。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制作珠兰红茶的纯手工炭焙工艺流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二中的室内温度为25°C,湿度为65%,取O. 7kg的萎凋青叶,轻摇时间为2. 5秒。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制作珠兰红茶的纯手工炭焙工艺流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三中灶台上温度110°C,温度由高到低降至65°C。
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制作珠兰红茶的纯手工炭焙工艺流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四中茶叶放入焙笼内进行温度为110°c烘一道,烘的时间为40分钟,静置3. 5小时,温度为85°C再烘第二道,冷却至25°C。
6.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制作珠兰红茶的纯手工炭焙工艺流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六中的珠兰花的重量百分比为12%,平摊3. 5小时。
7.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制作珠兰红茶的纯手工炭焙工艺流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七中的烘笼装茶叶2. 5kg,烘心温度为65°C,烘焙时间为5小时,其中前期不加盖2小时,中期加半盖I. 5小时,后期全盖I. 5小时。
8.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制作珠兰红茶的纯手工炭焙工艺流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八中的温度为50°C。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制作珠兰红茶的纯手工炭焙工艺流程,所述的珠兰红茶是以红茶坯和珠兰鲜花为原料窨制而成,所述的纯手工炭焙工艺流程,包括下述步骤步骤一,采摘萎凋;步骤二,看青;步骤三,杀青、走水;步骤四烘茶、发酵;步骤五,筛捡;步骤六,摊花、窨花、通花;步骤七,烘培;步骤八,复火;步骤九,装箱。本发明构思新颖,工艺独特,炭焙全套纯手工工艺茶及其工艺量化指标是由我国珠兰传承制茶大师潜心研究精制而成,香味纯正而隽永,益增茶味,既有传统的风格又有现代人的品味。本发明可应用于制茶领域。
文档编号A23F3/14GK102860380SQ20121038867
公开日2013年1月9日 申请日期2012年10月11日 优先权日2012年10月11日
发明者徐华东, 熊尚林, 李思成 申请人:湖北东湖一叶清茶业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