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保健颗粒茶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534620阅读:73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保健颗粒茶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代用茶及其制备技术领域,涉及一种保健颗粒茶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桑黄菌属担子菌亚门,多孔菌目,针层孔菌属真菌,是一种珍贵的多年生药用真菌。桑黄菌最早的药用记载于《本草纲目》中,其子实体入药,味微苦,能利五脏、软坚、排毒、止血、活血等。桑黄主要化学成分是子实体、菌丝体多糖以及发酵液中的胞外多糖,此外还有黄酮及其衍生物、香豆素类、留醇类化合物。其子实体、菌丝体及提取物(主要为多糖)、胞外多糖在抗炎、抗氧化、抑制肿瘤生成、增强免疫力、保护肝脏、预防和治疗关节炎等方面有显著的功效。在古代,民间就流传有“桑树生黄,幸得之,百病可医”的说法。目前,桑黄菌在生物治癌领域中的有效率已被国际公认为是最高的。但遗憾的是,市场上有关桑黄的再加工产品非常少,大多以桑黄子的实体形式作为药材出售,食用非常不方便。为了改变这种状况,科技工作者进行了相关研究,现已有的报道有200310116006. 7公开的一种桑黄灵芝精茶及其制备方法。该方法是将桑黄灵芝粉碎后用酒精和水依次在6(T70°C下进行浸提,然后将浸提液合并于9(T10(TC浓缩,并用糖和蜂蜜调制而成。该方法虽然制备了一种作为茶料食用的保健品,但一方面浸提、浓缩时间长,耗能,且浸提只可能溶出桑黄、灵芝的部分有效成分,还有很多有效的成分未溶出被当作残渣丢弃而浪费了,另一方面该精茶中桑黄灵芝的含量并不高(18 26%),而添加的除了蜂蜜外的糖分却高达64 74%,这种高糖的茶品已与人们健康意识相悖,会遭到大多数人的摒弃,因为人体摄入太多糖容易影响其他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食品的摄入,从而导致营养缺乏、发育障碍、肥胖等疾病。另外,因该产品为膏状体,不能如一般意义上茶产品那样可以进行反复冲泡,并且其又采用的是小袋包装,会造成膏状物大量黏着于包装袋中,较为浪费。201010114997. 5公开了一种桑黄北虫草保健茶及其制备方法,该工艺是将桑黄子实体用酒精进行浸提,浓缩,浸提后的残渣进行烘干、粉碎,再与浓缩液混合、造粒而成。该方法虽然可使桑黄的有效成分得以充分利用,但因其加工需要浸泡、加热回流、浓缩、烘干等工序,不仅工艺复杂,能耗较大,不利于工业化生产,且滤渣和北虫草子粉碎后分别只过10目和20目筛,所得物料颗粒较大,不利于后期产品的混合和造粒,产品冲泡时易浑汤。造粒后装袋作为袋泡茶使用,需增加工序和成本,加之消耗的乙醇量大,成本会更高。200710092419. 4公开了一种灵芝桑黄茶及其制备方法,该方法是将桑黄、灵芝、葛根、桑叶、人参叶和绿茶直接混合、粉碎、100-200目过筛即得产品。其中主要为绿茶(30-50份),桑黄含量很低(3-5份),其保健功能极其有限,加之该方法加工工艺过于粗糙,没有考虑到产品在冲泡时,会由于各原料组分溶解性的差异而出现分层,冲泡性不好等现象,从而影响产品的感官及口感,饮用会有颗粒感,且所得产品呈细微的粉状,只能一次性饮用,不能重复冲泡。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以桑黄为主要原料的保健颗粒茶。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上述一种保健颗粒茶的制备方法。本发明提供的一种保健颗粒茶,其特征在于该颗粒茶为疏松状,外观色泽呈棕褐色,其按重量份计是由以下组分构成
权利要求
1.一种保健颗粒茶,其特征在于该颗粒茶为疏松状,外观色泽呈棕褐色,其按重量份计是由以下组分构成 染黄10-60份 灵芝赢子粉O-W输 淡竹叶0~10份 -炎冬0-8份 罗汉果O 8份 成型剂10-80# 水40 80份。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保健颗粒茶,其特征在于该颗粒茶按重量份计是由以下组分构成 桑黄粉15 50份灵芝孢子粉(15~6份 淡竹叶I 7 ft 灰冬1-6份 罗汉果I 5份 成型剂20 70份 水50~70份。
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保健颗粒茶,其特征在于该颗粒茶中所述的成型剂为苦荞粉或葛根粉。
4.一种权利要求I所述的保健颗粒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的工艺步骤和条件如下 (1)将1(Γ60份桑黄、(TlO份淡竹叶、(Γ8份麦冬、(Γ8份罗汉果和1(Γ80份成型剂分别粉碎至50 80目; (2)将所得桑黄粉、淡竹叶粉、麦冬粉、罗汉果粉、成型剂粉和(TlO份灵芝孢子粉一起搅拌混合均匀后,再加入4(Γ80份水,经搅拌均匀后进行造粒; (3)将造粒成型的颗粒茶于8(TlO(TC下烘2(Γ50分钟; (4)将干燥后的颗粒茶于16(T250°C下炒制10 40分钟即可, 其中所述原料的份数均为重量份。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保健颗粒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的工艺步骤和条件如下 (1)将15 50份桑黄、广7份淡竹叶、1飞份麦冬、广5份罗汉果和20 70份成型剂分别粉碎至6(Γ80目; (2)将所得桑黄粉、淡竹叶粉、麦冬粉、罗汉果粉、成型剂粉和灵芝孢子粉一起搅拌混合均匀后,再加入5(Γ70份水,经搅拌均匀后进行造粒; (3)将造粒成型的颗粒茶于8(T95°C下烘2(Γ40分钟; (4)将干燥后的颗粒茶于18(T220°C下炒制20 40分钟即可, 其中所述原料的份数均为重量份。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保健颗粒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中所用的成型剂为苦荞粉或葛根粉。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的一种保健颗粒茶,其特征在于该颗粒茶为疏松状,外观色泽呈棕褐色,其按重量份计是由以下组分构成桑黄10~60份、灵芝孢子粉0~10份、淡竹叶0~10份、麦冬0~8份、罗汉果0~8份、成型剂10~80份和水40~80份。本发明还公开的制备方法是各组分分别粉碎至60~80目,然后将所得的各粉状组分和灵芝孢子粉搅拌混合均匀后,再加入水造粒,烘干并炒制即可。本发明提供的保健颗粒茶中桑黄的含量高,无糖,又有灵芝孢子粉、罗汉果、苦荞或葛根等赋予的保健作用和口感,是一种具有多功能、营养成分丰富的保健茶。本发明工艺简单,周期短,能耗小,有利于工业化生产。
文档编号A23F3/34GK102940079SQ20121048330
公开日2013年2月27日 申请日期2012年11月23日 优先权日2012年11月23日
发明者夏新建, 田芸, 赵志峰, 祝瑞雪 申请人:成都合泰可盈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