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延缓乌龙茶生产高峰期的加工方法

文档序号:422957阅读:22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延缓乌龙茶生产高峰期的加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茶叶加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延缓乌龙茶生产高峰期的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乌龙茶是我国福建、广东和台湾的主产茶类,因其具有独特的外形、馥郁的花香、甘醇的滋味和绿叶红镶边的叶底等特点而受国人的喜爱。现有乌龙茶生产或制茶工艺存在问题如下1.乌龙茶生产具有很强的季节性,品质尤以春茶较佳。然而约占全年产量45%_50%的春茶,由于受到茶厂加工能力、生产季节气候等众多因素的制约,形成制茶高峰期。2.要在短时间内加工完上述全年产量45%_50%的春茶,工人劳动强度过大,品质难以得到保障。3.许多企业试图通过扩大生产规模、增加加工设备和增加技术工人等途径来提高产量,但却又大大增加了成本。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延缓乌龙茶生产高峰期的加工方法。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延缓乌龙茶生产高峰期的加工方法,由以下步骤组成茶青经晒青、晾青、做青、炒青、初揉、速包、低温冷藏、解冻、初烘、初包揉、复烘、复包揉、足干,再拣剔后包装成成品。所述茶青是指适制乌龙茶茶树的开面二、三叶茶青。所述速包是将10_15kg炒青叶,利用乌龙茶包揉茶巾和速包机速包成球形。所述低温冷藏是将速包后的在制品(含包揉茶巾)置于冷藏库中,在_5'20°C情况下,冷藏10-30天。所述解冻是将冷藏后的在制品,去除表面的包揉茶巾后,利用风扇产生的风力自然解冻。所述加工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I)茶青根据超出日加工能力的30%-50%(比如日加工量为1000kg,那么采收1300 kg-1500 kg的茶青,其中1000 kg的茶青用常用方法加工,剩余的300-500 kg的茶青则使用本发明的方法生产加工乌龙茶,达到延缓加工时间的目的)采收适制乌龙茶茶树的开面二、
三叶茶青。(2)晒青在晴朗天气的上午11:00前或下午3:00后,在微弱的阳光下,将茶青均匀的摊放在晒青布上,每平方米摊放茶青1.8-2. 2kg,日晒温度28-32°C,日晒时间20-50min,并在该气温范围内,晒青时间视阳光强弱而定,当阳光强时晒青时间宜短,反之则长;晒青过程翻拌1-2次,当茶青表面光泽消失呈暗绿色,顶二叶微下垂,青草气味消失,稍透清香,减重率4%-10%时,即为晒青适度; (3)晾青将晒青适度的茶青移入到青间,并将茶青均匀摊放于晾青架上的水筛中,每平方米摊叶O. 9-1.1kg,晾青间气温控制在20-22°C,相对湿度70%-80%,晾青时间30_60min后即可做青;
(4)做青即在青间内进行摇青和静置的过程,晾青30-60min后即可摇青,摇青是将晾青叶置于摇青机中,在摇青机的带动下,青叶也随之转动,使青叶中香气组分发生转化,并形成绿叶红镶边的品质特征,每次摇青时间2-16min,分3_4次进行,其中前两次每次摇青2-3min,后两次摇青每次8-16min,具体要视茶青老嫩、品种、季节等因素而定;每次摇青结束后,将茶青置于水筛中,薄摊,厚度2-3cm为宜,前两次或前三次静置时间为2-3h,最后一次静置时间为4-8小时,当茶青叶缘背卷呈“汤匙状”,花香浓郁,色泽黄绿,红边明显鲜艳,即为做青适度,即可炒青;
(5)炒青炒青采用6CSW-90型滚筒杀青机炒青,投叶量3-4kg,炒青温度275-285°C,时间3-4min,炒至叶色由黄绿色转为黄褐,嗅之有悦人的茶香,手握茶叶成团,易弹散,稍有刺手感,减重率为28-32% ;
(6)初揉趁热将炒青叶揉抢3-5min;
(7)速包将超出日加工能力部分的30%-50%的揉捻叶冷却至室温,回软2-3h后,将揉抢叶置于包揉茶巾中,每块包揉茶巾放置10-15kg,并在速包机上速包成球形;
(8)低温冷藏将速包后的含包揉茶巾的茶球置于冷藏库中,调节温度为_5'20°C,冷藏10-30天;
(9)解冻在乌龙茶生产高峰期结束后,将低温冷藏速包的茶球从冷藏库中取出,取下茶巾,将茶球置于风扇下解冻,时间4-5h ;
(10)初烘、初包揉、复烘、复包揉将解冻后的茶青置于烘干机中,在88-92°C情况下烘焙3-5min后,冷却至38_42°C,再在速包机中速包成球状,并置于包揉机下包揉3_5min,然后送入松包筛末机解块去末;再进行速包;反复进行6-8次后,当茶条表面湿润感明显,即可进行复烘;复烘温度与初烘相同,当烘至茶条表面水分消失,即可下机,冷却至38-42°C再进行复包揉,方法与初包揉相似;总的包揉次数为20-30次,当茶条基本形成颗粒状时,再将速包好的茶球静置30-60min ;
(11)足干将静置30-60min后的茶球,用手将茶包解开,解散茶球后,于70-80°C烘干机中进行干燥,足干分两次,第一次烘干温度为78-82°C,并将烘箱门半开,干燥时间为58-62min,摊叶厚度2cm,烘至含水率为15%_18%时取出摊凉,使叶内水分重新渗透分布,再进行第二次烘干;第二次烘干温度为68-72°C,将烘箱门关闭,直至茶叶香气纯正无异气,茶条捏之即成粉末,茶梗折之即断即可,历时l_2h ;
(12)拣剔、包装将足干后的毛茶拣去枝条、老叶、黄片等副茶,得到净茶,采用真空包装,即可。本发明的显著优点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延缓乌龙茶生产高峰期的加工方法,茶青采摘经萎凋、晾青、做青、炒青、初揉、速包、低温冷藏、解冻、初烘、初包揉、复烘、复包揉、足干、拣剔、包装等工序,所制成茶具有外形颗粒紧结重实、砂绿润,汤色金黄,香气高长,滋味甘醇,叶底肥厚明亮等特点。本发明的加工方法可延缓乌龙茶生产高峰期10-30天,间接保证了乌龙茶的品质,降低了工人的日劳动强度,具备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图1为本发明的制作工艺流程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本发明以下结合附图作进一步描述。参考图1,一种延缓乌龙茶生产高峰期的加工方法,由以下步骤组成茶青经晒青、晾青、做青、炒青、初揉、速包、低温冷藏、解冻、初烘、初包揉、复烘、复包揉、足干,再拣剔后包装成成品。所述茶青是指适制乌龙茶茶树的开面二、三叶茶青。所述速包是将10-15kg炒青叶,利用乌龙茶包揉茶巾和速包机速包成球形。所述低温冷藏是将速包后的在制品(含包揉茶巾)置于冷藏库中,在_5'20°C情况下,冷藏10-30天。所述解冻是将冷藏后的在制品,去除表面的包揉茶巾后,利用风扇产生的风力自然解冻。实施例1 :
本发明的一种延缓乌龙茶生产高峰期的加工方法,其具体制作方法如下
(O茶青根据超出日加工能力30%-50%采收适制乌龙茶茶树的开面二、三叶茶青。(2)晒青在晴朗天气的上午11:00前或下午3:00后,在微弱的阳光下,将茶青均匀的摊放在晒青布上,每平方米摊放茶青1.8-2. 2kg,日晒温度28-32°C,日晒时间20-50min,并在该气温范围内,晒青时间视阳光强弱而定,当阳光强时晒青时间宜短,反之则长;晒青过程翻拌1-2次,当茶青表面光泽消失呈暗绿色,顶二叶微下垂,青草气味消失,稍透清香,减重率4%-10%时,即为晒青适度;
(3)晾青将晒青适度的茶青移入到青间,并将茶青均匀摊放于晾青架上的水筛中,每平方米摊叶O. 9-1.1kg,晾青间气温控制在20-22°C,相对湿度70%-80%,晾青时间30_60min后即可做青;
(4)做青即在青间内进行摇青和静置的过程,晾青30-60min后即可摇青,摇青是将晾青叶置于摇青机中,在摇青机的带动下,青叶也随之转动,使青叶中香气组分发生转化,并形成绿叶红镶边的品质特征,每次摇青时间2-16min,分3_4次进行,其中前两次每次摇青2-3min,后两次摇青每次8-16min,具体要视茶青老嫩、品种、季节等因素而定;每次摇青结束后,将茶青置于水筛中,薄摊,厚度2-3cm为宜,前两次或前三次静置时间为2-3h,最后一次静置时间为4-8小时,当茶青叶缘背卷呈“汤匙状”,花香浓郁,色泽黄绿,红边明显鲜艳,即为做青适度,即可炒青;
(5)炒青炒青采用6CSW-90型滚筒杀青机炒青,投叶量3-4kg,炒青温度275_285°C,时间3-4min,炒至叶色由黄绿色转为黄褐,嗅之有悦人的茶香,手握茶叶成团,易弹散,稍有刺手感,减重率为28-32% ;
(6)初揉趁热将炒青叶揉抢3-5min;
(7)速包将超出日加工能力部分的30%-50%的揉捻叶冷却至室温,回软2-3h后,将揉抢叶置于包揉茶巾中,每块放置10-15kg,并在速包机上速包成球形;
(8)低温冷藏速包后的含包揉茶巾的茶球置于冷藏库中,调节温度为_5'20°C,冷藏10-30 天;
(9)解冻在乌龙茶生产高峰期结束后,将低温冷藏速包的茶球从冷藏库中取出,取下茶巾,将茶球置于风扇下解冻,时间4-5h ; (10)初烘、初包揉、复烘、复包揉将解冻后的茶青置于烘干机中,在88-92°C情况下烘焙3-5min后,冷却至38_42°C,再在速包机中速包成球状,并置于包揉机下包揉3_5min,然后送入松包筛末机解块去末;再进行速包;反复进行6-8次后,当茶条表面湿润感明显,即可进行复烘;复烘温度与初烘相同,当烘至茶条表面水分消失,即可下机,冷却至38-42°C再进行复包揉,方法与初包揉相同;总的包揉次数为20-30次,当茶条基本形成颗粒状时,再将速包好的茶球静置30-60min ;
(11)足干将静置30-60min后的茶球,用手将茶包解开,解散茶球后,于70-80°C烘干机中进行干燥,足干分两次,第一次烘干温度为78-82°C,并将烘箱门半开,干燥时间为58-62min,摊叶厚度2cm,烘至含水率为15%_18%时取出摊凉,使叶内水分重新渗透分布,再进行第二次烘干;第二次烘干温度为68-72°C,将烘箱门关闭,直至茶叶香气纯正无异气,茶条捏之即成粉末,茶梗折之即断即可,历时l_2h ;
(12)拣剔、包装将足干后的毛茶拣去枝条、老叶、黄片等副茶,得到净茶,采用真空包装,即可。实施例2
本发明的一种延缓乌龙茶生产高峰期的加工方法,其具体制作方法如下
(O茶青根据超出日加工能力40%采收适制乌龙茶茶树的开面二、三叶茶青。(2)晒青在晴朗天气的上午11:00前,在微弱的阳光下,将茶青均匀的摊放在晒青布上,每平方米摊放茶青2kg,日晒温度30°C,日晒时间40min,晒青过程翻拌2次,当茶青表面光泽消失呈暗绿色,顶二叶微下垂,青草气味消失,稍透清香,减重率8%时,即为晒青适度;
(3)晾青将晒青适度的茶青移入到青间,并将茶青均匀摊放于晾青架上的水筛中,每平方米摊叶1kg,晾青间气温控制在20°C,相对湿度70%,晾青时间60min后即可做青;
(4)做青即在青间内进行摇青和静置的过程,晾青60min后即可摇青,摇青是将晾青叶置于摇青机中,在摇青机的带动下,青叶也随之转动,使青叶中香气组分发生转化,并形成绿叶红镶边的品质特征,每次摇青时间2-16min,分4次进行,其中前两次每次摇青3min,后两次摇青每次IOmin ;每次摇青结束后,将茶青置于水筛中,薄摊,厚度2-3cm为宜,前三次静置时间为3h,最后一次静置时间为4小时,当茶青叶缘背卷呈“汤匙状”,花香浓郁,色泽黄绿,红边明显鲜艳,即为做青适度,即可炒青;
(5)炒青炒青采用6CSW-90型滚筒杀青机炒青,投叶量4kg,炒青温度280°C,时间4min,炒至叶色由黄绿色转为黄褐,嗅之有悦人的茶香,手握茶叶成团,易弹散,稍有刺手感,减重率为30%;
(6)初揉趁热将炒青叶揉抢4min;
(7)速包将超出日加工能力部分的40%的揉捻叶冷却至室温,回软3h后,将揉捻叶置于包揉茶巾中,每块放置12kg,,并在速包机上速包成球形;
(8)低温冷藏速包后的含包揉茶巾的茶球置于冷藏库中,调节温度为-10°C,冷藏20
天;
(9)解冻在乌龙茶生产高峰期结束后,将低温冷藏速包的茶球从冷藏库中取出,取下茶巾,将茶球置于风扇下解冻,时间4. 5h ;
(10)初烘、初包揉、复烘、复包揉将解冻后的茶青置于烘干机中,在90°C情况下烘焙4min后,冷却至40°C,再在速包机中速包成球状,并置于包揉机下包揉4min,然后送入松包筛末机解块去末;再进行速包;反复进行7次后,当茶条表面湿润感明显,即可进行复烘;复烘温度与初烘相同,当烘至茶条表面水分消失,即可下机,冷却至40°C再进行复包揉,方法与初包揉相同;总的包揉次数为20-30次,当茶条基本形成颗粒状时,再将速包好的茶球静置 45min ;
(11)足干将静置40min后的茶球,用手将茶包解开,解散茶球后,于75°C烘干机中进行干燥,足干分两次,第一次烘干温度为80°C,并将烘箱门半开,干燥时间为60min,摊叶厚度2cm,烘至含水率为16%时取出摊凉,使叶内水分重新渗透分布,再进行第二次烘干;第二次烘干温度为70°C,将烘箱门关闭,直至茶叶香气纯正无异气,茶条捏之即成粉末,茶梗折之即断即可,历时2h;
(12)拣剔、包装将足干后的毛茶拣去枝条、老叶、黄片等副茶,得到净茶,采用真空包装,即可。
权利要求
1.一种延缓乌龙茶生产高峰期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工方法由以下步骤组成:茶青经晒青、晾青、做青、炒青、初揉、速包、低温冷藏、解冻、初烘、初包揉、复烘、复包揉、足干,再拣剔后包装成成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延缓乌龙茶生产高峰期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茶青为适制乌龙茶茶树的开面二、三叶茶青。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延缓乌龙茶生产高峰期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速包是将10-15kg炒青叶,利用乌龙茶包揉茶巾和速包机速包成球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延缓乌龙茶生产高峰期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低温冷藏是将速包后含包揉茶巾的在制品在_5'20°C温度下,冷藏10-30天。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延缓乌龙茶生产高峰期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解冻是将冷藏后的在制品,去除表面的包揉茶巾后,利用风扇产生的风力自然解冻。
6.根据权利要求1所 述的延缓乌龙茶生产高峰期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工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O茶青:根据超出日加工能力的30%-50%采收适制乌龙茶茶树的开面二、三叶茶青; (2 )晒青:在晴朗天气的上午11:00前或下午3:00后,在微弱的阳光下,将茶青均匀的摊放在晒青布上,每平方米摊放茶青1.8-2.2kg,日晒温度28-32°C,日晒时间20_50min,并在该气温范围内,晒青时间视阳光强弱而定,当阳光强时晒青时间宜短,反之则长;晒青过程翻拌1-2次,当茶青表面光泽消失呈暗绿色,顶二叶微下垂,青草气味消失,稍透清香,减重率4%-10%时,即为晒青适度; (3)晾青:将晒青适度的茶青移入到青间,并将茶青均匀摊放于晾青架上的水筛中,每平方米摊叶0.9-1.1kg,晾青间气温控制在20-22°C,相对湿度70%-80%,晾青时间30_60min后即可做青; (4)做青:即在青间内进行摇青和静置的过程,晾青30-60min后即可摇青,摇青是将晾青叶置于摇青机中,在摇青机的带动下,青叶也随之转动,使青叶中香气组分发生转化,并形成绿叶红镶边的品质特征,每次摇青时间2-16min,分3_4次进行,其中前两次每次摇青2-3min,后两次摇青每次8-16min,具体要视茶青老嫩、品种、季节等因素而定;每次摇青结束后,将茶青置于水筛中,薄摊,厚度2-3cm为宜,前两次或前三次静置时间为2-3h,最后一次静置时间为4-8小时,当茶青叶缘背卷呈“汤匙状”,花香浓郁,色泽黄绿,红边明显鲜艳,即为做青适度,即可炒青; (5)炒青:炒青采用6CSW-90型滚筒杀青机炒青,投叶量3-4kg,炒青温度275_285°C,时间3-4min,炒至叶色由黄绿色转为黄褐,嗅之有悦人的茶香,手握茶叶成团,易弹散,稍有刺手感,减重率为28-32%; (6)初揉:趁热将炒青叶揉抢3-5min; (7)速包:将超出日加工能力部分的30%-50%的揉捻叶冷却至室温,回软2-3h后,将揉抢叶置于包揉茶巾中,每块放置10-15kg,并在速包机上速包成球形; (8)低温冷藏:速包后的含包揉茶巾的茶球置于冷藏库中,调节温度为_5'20°C,冷藏10-30 天; (9)解冻:在乌龙茶生产高峰期结束后,将低温冷藏速包的茶球从冷藏库中取出,取下茶巾,将茶球置于风扇下解冻,时间4-5h ;(10)初烘、初包揉、复烘、复包揉:将解冻后的茶青置于烘干机中,在88-92°C情况下烘焙3-5min后,冷却至38_42°C,再在速包机中速包成球状,并置于包揉机下包揉3_5min,然后送入松包筛末机解块去末;再进行速包;反复进行6-8次后,当茶条表面湿润感明显,即可进行复烘;复烘温度与初烘相同,当烘至茶条表面水分消失,即可下机,冷却至38-42°C再进行复包揉,方法与初包揉相似;总的包揉次数为20-30次,当茶条基本形成颗粒状时,再将速包好的茶球静置30-60min ; (11)足干:将静置30-60min后的茶球,用手将茶包解开,解散茶球后,于70-80°C烘干机中进行干燥,足干分两次,第一次烘干温度为78-82°C,并将烘箱门半开,干燥时间为58-62min,摊叶厚度2cm,烘至含水率为15%_18%时取出摊凉,使叶内水分重新渗透分布,再进行第二次烘干;第二次烘干温度为68-72°C,将烘箱门关闭,直至茶叶香气纯正无异气,茶条捏之即成粉末,茶梗折之即断即可,历时l_2h ; (12)拣剔、包装:将足干后 的毛茶拣去枝条、老叶、黄片等副茶,得到净茶,采用真空包装,即可。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延缓乌龙茶生产高峰期的加工方法。茶青采摘经晒青、晾青、做青、炒青、初揉、速包、低温冷藏、解冻、初烘、初包揉、复烘、复包揉、足干、拣剔、包装等工序,所制成茶具有外形颗粒紧结重实、砂绿润,汤色金黄,香气高长,滋味甘醇,叶底肥厚明亮等特点。上述加工方法可延缓乌龙茶生产高峰期10-30天。
文档编号A23F3/06GK103070256SQ20131002899
公开日2013年5月1日 申请日期2013年1月25日 优先权日2013年1月25日
发明者罗学平, 蔡烈伟, 黄国辉 申请人:漳州科技职业学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