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茶叶果胶的饮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66901阅读:515来源:国知局
含茶叶果胶的饮料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在于提供一种容器装茶饮料,其特征在于,为美味、浓郁味强,涩味得到抑制,且取得了美味与涩味的均衡性的容器装茶饮料,即使在长期保存的情况下也可抑制沉渣的产生。容器装茶饮料含有以下成分(a)~(c):(a)来自茶叶的果胶0.003~0.1%(b)甘油糖脂0.1~20μg/ml(c)儿茶素类100~600ppm,且浊度(OD?680nm处的吸光度)为0.25以下。
【专利说明】含茶叶果胶的饮料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含有来自茶叶的果胶的饮料及其制造法。

【背景技术】
[0002] 近年来,开发、市售了大量填充到罐、塑料瓶等的容器中的容器装饮料。其中,容器 装茶饮料通常用水等的水性溶剂将茶叶进行提取来得到茶提取液,将该茶提取液进行浓度 调整而成为饮用浓度后,封入罐、塑料(PET)瓶等的密封容器中进行销售。为了长期保存即 防止微生物的污染,通常将这样的容器装茶饮料进行适合容器材质的加热杀菌,但通过该 杀菌会显著降低茶的良质的香味。特别是,在饮用经冷却的容器装茶饮料时,存在很难感知 到茶的良质的香味,而易于感知到儿茶素类等的苦味?涩味这样的问题。此外,还存在下述 问题,容器装茶饮料在长期保存中产生白色线状或棉状的沉渣(沉淀)这样的固体成分,为 填充到透明容器中的容器装饮料时,缺乏具有新鲜味的外观,商品价值降低。
[0003] 因而,在容器装茶饮料中提出了下述各种茶饮料:即使在冷藏状态、加温状态下饮 用茶饮料时也具有茶本来风味的茶饮料,即使在长期保存时也抑制沉渣、冷后浑发生的茶 饮料。例如,在含有高浓度(每500mL饮料300?2500mg儿茶素类)儿茶素类的饮料的儿 茶素类非聚合体的非表体及表体为特定的含量比率的饮料中,通过使其进一步含有水溶性 高分子(例如食品添加物的果胶),通过在苦味、涩味缓和的饮料(专利文献1)、含有非聚 合体儿茶素类(〇. 05?0. 5质量% )的饮料中含有作为食物纤维的果胶(0. 005?1. 3质 量% ),存在可得到优异的苦味减少效果,保有饮料本来的风味,且不产生沉淀的长期保存 优异的容器装饮料(专利文献2)等。
[0004] 关于水溶性果胶对茶饮料所带来的影响,有其他各种报道。例如,关于来自茶叶的 果胶(本说明书中,也标记为"茶叶果胶"),也有下述报道,茶提取液中所包含的儿茶素及 水溶性果胶的含量与涩味之间存在关系,儿茶素含量越多、水溶性果胶含量越少,则涩味变 强(非专利文献1)。此外,也存在下述报道,在使用来自柑橘的果胶的实验中,即没食子酸 酯型儿茶素(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的涩味因与果胶形成复 合体而被抑制(非专利文献2)。
[0005] 另一方面也有下述报道,即在包含高浓度儿茶素(饮料的0· 01?1重量% )的饮 料中,添加作为不包含胺基的聚合物的水溶性果胶时,在使用柑橘果胶的情况下,虽然外观 没有问题但有显著的粘性,具有些许的苦味与涩味,在使用甘蔗果胶的情况下,与儿茶素相 互作用而形成不溶性的配合物,成为非所期望的乳白色的外观(专利文献3)。
[0006] 进而,已知茶叶果胶是沉渣的发生原因之一,提出了减少茶提取液所含有的果胶 质来抑制茶类饮料的沉淀(专利文献4,5)。
[0007] 现有技术文献
[0008] 专利文献
[0009]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2-238519号公报
[0010]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9-55906号公报
[0011]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11-234719号公报
[0012]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平6-311847号公报
[0013] 专利文献5:日本特开2003-169641号公报
[0014] 非专利文献
[0015] 非专利文献1:日本食品科学工学会志"釜煎茶与煎茶的涩味解析"(日语原 名:日本食品科学工学会誌「釜炒>9茶i煎茶Q渋味Q解析」)(松尾启史、藤田进等)、 Vol. 59, No. 1,ρ6-16, (2012)
[0016] 非专利文献2:野菜茶业研究成果情报(野菜茶業研究成果情報)"果胶/没食 子酸酯型儿茶素复合体的形成所产生的涩味抑制效果"(日语原名:野菜茶業研究成果情 報「?力' 卜型力>複合体Θ形成!二J: 3渋味抑制効果」)(林宣之、氏原 Τ0Μ0ΜΙ (氏原i ? ?)、木幡胜则)、2005卷、71-72页


【发明内容】

[0017] 如上所述,关于水溶性果胶对茶饮料的香味所带来的影响有各种见解,不能一概 断言水溶性果胶对苦味、涩味具有抑制效果。此外,不得不说茶叶果胶的存在不适合长期保 存。
[0018]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下述容器装茶饮料,为美味、浓郁味强,涩味得到抑制,且 取得了美味与涩味的均衡性的容器装茶饮料,即使在长期保存的情况下也可抑制沉渣的产 生。
[0019]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
【发明者】研究了茶叶果胶对香味的影响。其结果,发现在含有 特定量的儿茶素类的茶饮料中,茶叶果胶具有增强茶本来的美味、浓郁味的作用。其次,发 现在含有该茶叶果胶的茶饮料中,通过将浊度调整成特定范围,且进一步含有一定量的甘 油糖脂,可有效地抑制起因于茶叶果胶等沉渣的发生,从而完成了本发明。
[0020] S卩,本发明涉及以下内容,但并不限定于此。
[0021] (1) 一种容器装茶饮料,其特征在于,
[0022] 含有以下成分(a)?(c):
[0023] (a)来自茶叶的果胶0· 003?0· 1%
[0024] (b)甘油糖脂 0· 1 ?20 μ g/ml
[0025] (c)儿茶素类 100 ?600ppm,
[0026] 且浊度(0D680nm处的吸光度)为0· 25以下。
[0027] (2)根据⑴所述的茶饮料,其特征在于,成分(c)中的没食子酸酯型儿茶素类 (C,)的比例[C,/CX100(% )]为 40 ?95%。
[0028] 根据本发明可提供下述容器装茶饮料,为美味、浓郁味强,涩味得到抑制,且取得 了美味与涩味的均衡性的茶饮料,即使在长期保存的情况下也可抑制沉渣的产生。本发明 的茶饮料即使在凉的状态下饮用,也可充分享受茶本来的醇和的美味、浓郁味。

【具体实施方式】
[0029] 茶饮料
[0030] 本发明中提到的茶饮料是指主要使用茶树(学名:Camellia sinensis)的叶、莖 所制造的绿茶、红茶、乌龙茶、普洱茶等的茶;在上述茶中进一步混合了糙米、麦类、其他各 种植物原料的饮料;或者主要将除茶树以外的各种植物的叶、茎、地下茎、根、花、果实等原 料或者将上述原料混合的原料用水系溶剂提取所得到的液体的饮料。
[0031] 本发明的容器装茶饮料除了包含将茶饮料填充到罐、塑料(PET)瓶、纸容器等的 容器中经长期间来饮用的饮料以外,还包含作为上述饮料的制备用或饮用时稀释所使用的 从茶提取液的浓缩型所制备的饮料。
[0032] 本发明的茶饮料包含不发酵茶(绿茶等)、半发酵茶(乌龙茶等)、发酵茶(红茶 等),具体而言,可列举煎茶、番茶、焙茶、玉露、冠茶、甜茶等蒸制的不发酵茶(绿茶);嬉野 茶、青柳茶、各种中国茶等的釜炒茶等的不发酵茶;包种茶、铁观音茶、乌龙茶等的半发酵 茶;红茶、阿波番茶、普洱茶等的发酵茶等的茶类。此外,作为茶叶,只要是提取后可饮用的 部位则没有任何限制,可适当使用叶、茎等。此外,其形态也不限制于大叶、粉状等。
[0033] 本发明由于尤其是在将绿茶提取液作为主成分而制备的绿茶饮料中,可显著感知 到本发明的效果,所以绿茶为优选方式之一。作为绿茶,可列举煎茶、番茶、玉露、碾茶、釜煎 茶等。
[0034] 有效成分
[0035] 本发明的容器装茶饮料含有特定量的儿茶素类、茶叶果胶(成分a)与甘油糖脂 (成分b)。在本发明的茶饮料中,通过茶叶果胶与甘油糖脂协同发挥作用,两者作为苦味抑 制剂及/或浓郁味增强剂的有效成分而发挥功能。此外,通过甘油糖脂可高效地提高茶叶 果胶的保存稳定性。
[0036] 在本发明的茶饮料中,所述成分(a)的含有重量相对于茶饮料的重量配合成为 0.003?0. 1 %、优选0.003?0.02%的范围。当茶叶果胶超过0. 1 %时,即使配合甘油糖 脂有时也不能抑制沉渣的产生。此外,小于〇. 003%时,有时不能充分感知到茶叶果胶的浓 郁味增强效果。在此,本说明书中提到的"浓郁味"是指在风味(Flavor)产业中,为了表达 持续性、扩展性(mouthfulness)、丰富性及醇厚性等的特征而使用的用语,通过由经过培训 的评委(以下称为专业评委)进行的感官测试可明确地检测及识别。本发明的茶饮料可赋 予由茶叶果胶所赋予的具有持续性的浓厚感的美味(浓郁味),可感知到如将高级茶叶用 小茶壶冲泡时所感知到的那样在饮用时的后半也具有醇厚感的味道、饮后过瘾感。
[0037] 此外,所述成分(b)的含有重量相对于茶饮料配合成为0.1?20 μ g/ml、优选 0· 1?15 μ g/ml、更优选0· 1?10 μ g/ml、特别优选0· 1?5 μ g/ml的范围。在该范围内, 甘油糖脂与茶叶果胶协同发挥作用,不仅在饮用时的后半,在饮用中期即在将茶饮料含于 口中的期间也可感知到赋予了浓厚感的美味。当甘油糖脂小于〇. 1 μ g/ml时,即使上述成 分(a)在优选范围内,也感知不到饮用中期、饮用后期的浓郁味,无法成为取得了涩味、美 味的均衡性的茶饮料。
[0038] 这样将成分(a)及成分(b)以特定浓度配合时,可在成为主成分的茶叶(例如,绿 茶)的提取液中混合富含茶叶果胶的茶提取液(以下称为"茶提取物A")与富含甘油糖脂 的溶液(以下称为"提取物B",为茶提取液时称为"茶提取物B")来制造茶饮料。
[0039] 在所述茶提取物A的制造中,可通过在玉露、抹茶等通常称作高级茶叶的茶叶中 用水等的水性溶剂施加提取处理来制备。只要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则可根据所使用的茶叶 种类来适当设定提取条件(温度、时间等)。例如,为煎茶时,作为优选的提取条件,可例示 用70?100°C (优选80?95°C )左右的水进行提取。此外,也可在提取溶剂中加入酸制 成酸性溶剂或进行茶叶粉碎等的前处理等来提高提取效率。
[0040] 本
【发明者】发现将茶叶用果胶酶活性少的纤维素酶进行处理、提取所得到的茶提取 物(以下,称为酶处理提取物)含有高浓度的茶叶果胶。该酶处理提取物可作为本发明茶 提取物A的优选方式之一来例示。酶处理提取物优选使用实质上不含有果胶酶活性的纤维 素酶来制备。具体而言,作为纤维素酶的效价为50单位/g以上、优选100单位/g以上、进 一步优选200单位/g以上,且尽可能使用果胶酶活性少的纤维素酶。纤维素酶活性为纤维 素酶在37°C下作用于羧甲基纤维素钠时,将在反应初期的1分钟带来相当于1微摩尔葡萄 糖的还原力增加的酶量作为1个单位。关于果胶酶活性,用以下方法进行试验,作为结果所 得到的试验液粘度的相对于未处理果胶溶液的粘度的相对比率(粘度率)使用80%以上、 优选85%以上、更优选90%以上、进一步优选95%以上的纤维素酶。试验方法:使用pH5. 4 的醋酸缓冲液来制备果胶〇. 5重量%的试验液,并在该试验液中添加纤维素酶使其相对于 液中的果胶成为1重量%,且在37°C下反应16小时后,在90°C下处理10分钟使酶活性失 活,在24. 5°C下用音叉型振动式粘度计实施粘度测定,计算相对于未处理果胶溶液(纤维 素酶处理前的所述试验液)的相对粘度率。夹杂果胶酶活性少的优选的纤维素酶,例如有 纤维素酶Amano T4(天野酶制品株式会社)、Sumizyme C(新日本化学)等来自Tricoderma 属的纤维素酶。该酶处理提取物的香味良好,也没有沉淀、浑浊等,在外观上也优异,即使不 施加特别的后处理,也可作为茶提取物A直接配合在本发明的茶饮料中。且,上述茶提取物 也包含提取物(液体)的形态,还包含将提取物通过冷冻干燥、喷雾干燥等方法进行粉末化 的形态。
[0041] 在本说明书中,成分(b)的甘油糖脂是指由1?3个单糖类构成的糖链在二酰甘 油的羟基上进行了糖苷键合的糖脂。作为成分(b),可例示单半乳糖甘油二酯(MGDG)、双半 乳糖甘油二酯(DGDG)。在所述提取物B中,也可使用通过通常的方法合成的物质,也可使用 市售的化合物,但从香味的观点出发,优选使用富含甘油糖脂的天然溶液(提取液)作为提 取物B,特别优选使用富含来自茶叶的甘油糖脂的茶提取液或者将其粗纯化或纯化后的物 质(茶提取物B)。该茶提取物B可通过从经过例如像石白磨碎这样可破坏细胞壁的粉碎工 序的茶叶进行由水等来洗脱细胞膜成分的提取处理来制备(参照日本再公表2009-116538 号公报)。
[0042] 因此,在本发明的茶饮料中,儿茶素类的含量相对于茶饮料的重量,调整成为 0· 01 ?0· 06% (100 ?600ppm)、优选 0· 02 ?0· 05% (200 ?500ppm)尤为重要。当儿茶 素类含量超过600ppm时,在将茶饮料含于口中时有时可感觉到刺激的苦味、涩味,而感知 不到本发明的茶叶果胶与甘油糖脂协同发挥作用所带来的扩展性(mouthfulness)。此外, 当儿茶素类含量超过600ppm时,由于与果胶等的相互作用,有时会损坏保存稳定性。此外, 当儿茶素类含量低于lOOpprn时,有时无法感知到将茶饮料含于口中的期间(饮用中期)优 异的茶本来的美味即赋予了具有持续性的浓厚感的美味。在此,本说明书中的儿茶素类表 示儿茶素、表儿茶素、没食子儿茶素、表没食子儿茶素、儿茶素没食子酸酯、表儿茶素没食子 酸酯、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及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的总称。为了确认进行记载, 上述的含量意味着上述儿茶素类化合物的总量。
[0043] 儿茶素类的组成没有特别限定,本发明的茶叶果胶与甘油糖脂即使在苦味、涩味 特别大的没食子酸酯型儿茶素类(上述儿茶素类中的儿茶素没食子酸酯、表儿茶素没食 子酸酯、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的总称)中也可实现显著 的效果,可制成具有适度的美味与涩味的均衡性的茶饮料。因此,没食子酸酯型儿茶素 类的比率大的茶饮料也可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式之一进行例示。具体而言,儿茶素类中 的没食子酸酯型儿茶素类的比例([没食子酸酯型儿茶素类的质量]/[总儿茶素类的质 量]X100% )为40?95%、优选45?90%、更优选46?80%左右。
[0044] 可在成为主成分的茶叶(例如绿茶)提取液中混合所述茶提取物A及/或所述茶 提取物B,并根据需要进一步配合绿茶提取物的浓缩物(例如,市售的"Polyphenon"(三井 农林)、"THEA-FLAN"(伊藤园)、"SUNPHEN0N"(太阳化学))来进行该儿茶素类含量的调 整。没食子酸酯型儿茶素类的比例即使不特别进行用于其调整的处理,也大多会进入上述 范围。
[0045] 本发明的容器装茶饮料的浊度(0D680nm处的吸光度)调整成为0· 25以下、优选 0. 005?0. 25、更优选0. 010?0. 20、特别优选0. 05?0. 2尤为重要。当浊度超过0. 25 时,也有时感知不到茶饮料本来具有的饮用时后半的具有醇厚感的味道、饮后过瘾感,而且 感觉到后味的粉末感等的不优选的风味。进而,当浊度超过0. 25时,由于与果胶等的相互 作用,有时会损坏保存稳定性。浊度的调整可通过将容器装茶饮料的原料各自或混合所得 到的调和液供于微细过滤工序来进行调整。微细过滤是指除去大约1 μ m以上的物质的过 滤(分离),可列举例如通过硅藻土的过滤、过滤器过滤、MF膜过滤、UF膜过滤、离心分离等。 其中,从香味的观点出发优选离心分离。
[0046] 在本发明的容器装茶饮料中也可将抗氧化剂、乳化剂、防腐剂、pH调节剂、香料、调 味料、甜味料、酸味料、品质稳定剂等的添加剂单独或合用来进行配合。从可感受到茶本来 的香味这样的香味的观点出发,优选不添加香料、调味料、甜味料、酸味料等,从保存稳定性 的观点出发,优选将pH调整为5. 0?7. 0。
[0047] 实施例
[0048] 以下,基于实施例来详细地说明本发明,但本发明不限定于下述实施例。且,在本 发明中数值范围的记载包含其端点。
[0049] 〈实施例1 >
[0050] 1.茶饮料的制造
[0051] (1)高浓度地含有果胶的茶提取物(茶提取物A)的制造
[0052] 在带搅拌机的密闭容器中封入10g绿茶叶(加热度:低),并加入180mL40°C的 离子交换水来浸渍绿茶叶。在其中添加〇.2g纤维素酶制剂(新日本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SumizymeC"),并在保持40°C的状态下进行16小时搅拌来进行酶处理。其后,将所得到的 酶处理液在90°C下加热10分钟使酶失活,从而得到茶提取物A。
[0053] (2)高浓度地含有甘油糖脂的茶提取物(茶提取物B)的制造
[0054] 在0. 4g石臼磨碎的茶叶中加入200ml温水(35°C ),保持5分钟后,通过离心分离 来分离、除去粒径大的固体成分。进一步在室温下用膜过滤器(孔径0.45 μ m、十慈Field 株式会社水系未灭菌13A)除去不溶性的固体成分,从而得到茶提取物B。
[0055] (3)茶饮料的制造
[0056] 将7g煎茶叶用200ml热水(90°C )提取5分钟并进行固液分离,得到成为饮料的 基础的茶提取液(以下,记载为"基础提取液")。在该基础提取液中配合通过上述(1)及 (2)制造的茶提取物A及茶提取物B使各成分成为表1的比例,进行UHT杀菌后将每500mL 填充到容器(PET瓶)中。
[0057] ⑷评价
[0058] 关于所得到的茶饮料,实施由专业评委(5名)进行的感官评价。评价为在饮用初 期(刚刚将饮料含于口中后)、饮用中期(在口中含数秒时)、饮用后期(刚刚饮用后)的各 个阶段,从涩味?苦味的强度、浓郁味的强度的观点进行评价(〇:浓郁味与涩味的均衡性 良好,Λ :浓郁味与涩味的均衡性略为良好,X :浓郁味与涩味的均衡性不良)。此外,进行 保存稳定性试验,在55°C下进行2周的保存,关于沉淀、浑浊的发生通过目视进行评价(〇: 完全不沉淀,Λ :些许发生沉淀,X :大量发生沉淀)。
[0059] 进而,关于所得到的茶饮料中的各种成分用以下2.的方法进行分析。此外,茶饮 料的浊度(〇D680nm处的吸光度)使用岛津制作所制SHIMADZU UV-VISIBLE SPECTR0PH0T0 METER UV-1600(方形池、光路长10mm)进行测定。
[0060] 2.分析方法
[0061] (i)果胶的测定
[0062] 关于果胶的测定,在通过前处理制备可溶性果胶测定用检测液之后,将半乳糖醛 酸量用间羟基联苯法进行测定。具体而言,在0.25?lg试样中加入SOv/v%乙醇,在80°C 下通过空冷管进行1小时加热回流。其后,用玻璃纤维滤纸进行过滤后,使用80v/v%乙醇 来清洗残留物。在清洗后的残留物中加入水,通过空冷管进行1小时加热回流后,用玻璃纤 维滤纸进行过滤。将滤液冷却后进行定容,制备可溶性果胶测定用检测液。将所得到的半 乳糖醛酸量用间羟基联苯法进行定量。在间羟基联苯法中使校正系数为〇. 91,通过以下的 计算式来计算可溶性果胶量。(标准品使用半乳糖醛酸)
[0063] 可溶性果胶量=半乳糖醛酸量X 0· 91
[0064] (ii)甘油糖脂的测定
[0065] 用超滤膜(Millipore公司Biomax PBMK超滤圆盘、聚醚砜、300, 000NMWL)进行加 压过滤,回收膜上的成分,得到分子量30万以上的组分。将其溶解到水中,用HC1制成酸性 后,用乙酸乙酯进行液-液分配。其中使乙酸乙酯层吸附于0DS固相提取小柱(Waters公 司S印-Pak Plus C18),用水-乙醇混合溶剂一边依次改变乙醇浓度一边进行分级分离?洗 脱。在它们之中,将0SD分级分离的100%乙醇组分供于反相色谱,并进行甘油糖脂的定量 分析。分析条件如下所述。
[0066] 反相色谱柱:TSK-GEL(T0S0H公司、内径4. 6mmX长度150mm)
[0067] 进样量:10 μ 1
[0068] 流量:1. 0ml/分钟
[0069] RI 检测器:SHIMADZU 公司 RIA-10A [0070] 洗脱液:95%甲醇
[0071]温度:4(TC
[0072] (iii)儿茶素类的测定
[0073] 儿茶素类的测定方法使用HPLC。具体的测定方法如下所示。
[0074] HPLC 装置:T0S0HHPLC 系统 LC8020 model II
[0075] 色谱柱:TSK gel 0DS80TsQA(4. 6mmX150mm)
[0076] 柱温:40°C
[0077] 流动相A :水-乙腈-三氟醋酸(90 :10 :0· 05)
[0078] 流动相 B :7jC _ 乙臆-二氣醋酸(20 :80 :0. 05)
[0079] 检测:UV275nm
[0080] 进样量:20 μ L
[0081] 流速:lmL/分钟
[0082] 梯度程序:
[0083] 时间(分钟)%A %B 0 100 ο 5 92 8 11 90 10 21 90 10 22 Ο 100 29 Ο 100 30 100 Ο
[0084] 标准物质:儿茶素、表儿茶素、没食子儿茶素、表没食子儿茶素、儿茶素没食子酸 酯、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及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栗田 高纯度试剂)。
[0085] 结果如表1所示。在表1中,来自茶叶的果胶含量的单位为%,甘油糖脂(表示 为"glycero")含量的单位为yg/ml,儿茶素类含量的单位为ppm。当以下条件全部满足 时,即来自茶叶的果胶为〇. 003?0. 1 %、甘油糖脂为0. 1?20 μ g/ml、儿茶素类为100? 600ppm、浊度(0D680nm处的吸光度)为0· 005?0· 25,则成为下述容器装茶饮料,即美味、 浓郁味强,涩味得到抑制,且取得了美味与涩味的均衡性的容器装茶饮料,即使在长期保存 的情况下也可抑制沉渣的产生。
[0086] 表 1
[0087]

【权利要求】
1. 一种容器装茶饮料,其特征在于, 含有以下成分a?c : a来自茶叶的果胶0. 003?0. 1% b甘油糖脂0· 1?20 μ g/ml c儿茶素类100?600ppm, 且浊度,即0D680nm处的吸光度为0. 25以下。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茶饮料,其特征在于,成分c中的没食子酸酯型儿茶素类C' 的比例,即C' /CX 100%为40?95%。
【文档编号】A23F3/16GK104144610SQ201380012026
【公开日】2014年11月12日 申请日期:2013年3月12日 优先权日:2012年3月12日
【发明者】早川智, 小林真一, 长尾浩二, 山下达典 申请人:三得利食品饮料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