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善气虚体质的食品及其制备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90466阅读:242来源:国知局
一种改善气虚体质的食品及其制备工艺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功能性保健食品,具体地说是一种改善气虚体质的食品及其制备工艺。本发明改善气虚体质的食品,通过合理配伍,可使各药味的功效产生协同作用,具有改善气虚体质的说话语音低弱,气短懒言,肢体易疲乏,精神不振,易出汗,面色偏黄,毛发不华,头晕健忘等症状的作用。
【专利说明】一种改善气虚体质的食品及其制备工艺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功能性调体质的食品,具体的说是种一种改善气虚体质的食品及 其制备工艺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保健意识的逐渐增强,人们越来越关注自己的身 体健康,与其等到生病再去就医,不如提早预防。气虚体质作为一种长期形成的身体偏颇状 态,无法通过药物短期内调理治愈,而需要通过饮食调理和良好的生活习惯来改善。
[0003] 气虚体质是常见的一种体质类型,其主要特征为:话语音低弱,气短懒言,肢体易 疲乏,精神不振,易出汗,面色偏黄,毛发不华,头晕健忘,口淡,唇色少华,大便正常或便秘 但不结硬,或大便不成形,便后仍觉未尽,小便正常或偏多。
[0004] 其理当先天体弱,后天失养或病后气亏。如家族成员多较弱、孕育时父母体弱、早 产、人工喂养不当、偏食、厌食、或年老气衰等。该体质人群形体特征表现为肌肉不结实,平 素语音低弱,气短懒言,肢体易疲乏,精神不振,易出汗,面色偏黄,毛发不华,头晕健忘,口 淡,唇色少华,大便正常或便秘但不结硬,或大便不成形,便后仍觉未尽,小便正常或偏多; 平素体质虚弱,性格内向,情绪不稳定,胆小,不喜欢冒险。易患反复感冒、内脏下垂、视力下 降等病症。
[0005] 中药对于调理气虚体质有很好的效果,中药相对西药毒副作用小,适合长期使用。 对于需要长期治疗的疾病,中药有着西药不可比拟的优势。但是中药也有着它的缺点,中药 煎服方法比较复杂,很难适应现在快节奏的生活,同时有些中药的味道让人无法接受。这也 导致中药调理养生不能得到普遍的推广。
[0006] 在中医学和营养学的理论指导下,严格按照药膳配方,将一些具有药用价值的药 品制成普通食物,采用我国独特的饮食习惯和现代科学方法制作而成的具有一定、色、香、 味、形的美味食品,就是药膳。它"寓医于食",既将药物作为食物,又将食物赋以药用,药借 食力,食助药威,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中国药膳具有以下特点:
[0007] 1、注重整体,辨证施食
[0008] 药膳的运用,首先要全面分析患者的体质、健康状况、患病性质、季节时令、地理环 境等多方面情况,判断其基本体质类型;然后再确定相应的食疗原则,给予适当的药膳治 疗。
[0009] 2、防治兼宜,效果显著
[0010] 药膳既可治病,又可强身防病,这是有别于药物治疗的特点之一。此类食品配方中 多是平和之品,但是其防治疾病和健身养生的效果却是比较显著地。
[0011] 3、良药可口,服食方便
[0012] 由于中药汤剂多有苦味,故民间有"良药苦口"之说,而药膳食用的多为药食两用 之品,且具有食物的色香味等特性,故而即使加入了部分药材,由于注意了药物性味的选 择,并通过与食物的调配及精细的烹调,仍可制成美味可口的药膳,故谓之"良药可口,服食 方便"。
[0013] 由于药膳的使用需要因证用膳、因时而异、因人用膳、因地而异,药膳中材料的配 伍也有很多禁忌,这给需要通过药膳调理的人群造成了很大的困难。因此发明一种无副作 用、价格低廉而可供日常使用的有效改善气虚体质的中药食品是很有必要的。


【发明内容】

[0014]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安全有效、制作方便、符合人 们饮食习惯、成本低廉、无副作用的改善气虚体质的食品,同时,本发明还提供了该食品的 制备工艺。
[0015]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16] 一种改善气虚体质的食品,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的原料组成:

【权利要求】
1. 一种改善气虚体质的食品,其特征在于,由W下重量的原料制成: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善气虚体质的食品,其特征在于,由W下重量的原料制成:
3. 制备如权利要求1所述改善气虚体质的食品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制备工艺步 骤如下: ① 、将巧冬、陈皮、炙甘草、山药、白扁豆、大巧、莲子、黄精、肉桂加6?10倍水量提取两 次,每次1?2小时,合并两次滤液后经浓缩、干燥后制得提取物A ; ② 、将提取物A用常规的制备工艺,加入稀释剂和调味剂制备成颗粒剂、饮料或固体饮 料。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调味剂选用H氯藏糖或纽甜。

【文档编号】A23L1/29GK104256611SQ201410538244
【公开日】2015年1月7日 申请日期:2014年10月11日 优先权日:2014年10月11日
【发明者】王 琦, 王停, 郑燕飞 申请人:王 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