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保健药酒及其生产方法

文档序号:498488阅读:172来源:国知局
一种保健药酒及其生产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保健药酒及其生产方法,该方法包括配药、除杂、一次浸泡、二次浸泡、混合、调酒、密封和分装等八个步骤,通过多种药材的组合,生产出具有良好功效的保健药酒。本发明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通过两次对药材的浸泡,使药材中的有效成分得以完全释放到酒中,通过将两次浸泡的滤液合并,调节保健药酒中有效成分的浓度,使之利于人体吸收,此外通过调节酒精度,调整保健药酒的口感。
【专利说明】一种保健药酒及其生产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保健药酒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的是一种保健药酒及其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0002]酒性温,味辛而苦甘,有温通血脉,温暖肠胃,祛散风寒,振奋阳气,消除疲劳等作用,适量饮酒,可以怡情助兴,但过量饮酒则乱性,酗酒则耗损元气,甚至于殒命。
[0003]酒的主要成分乙醇(俗称酒精)是一种良好的半极性有机溶媒,中药的多种成分如生物碱、盐类、鞣质、挥发油、有机酸、树脂、糖类及部分色素(如叶绿素、叶黄素)等均较易溶解于乙醇中。乙醇不仅有良好的穿透性,易于进入药材组织细胞中,发挥溶解作用,促进置换、扩散,有利于提高浸出速度和浸出效果;还有防腐作用,可延缓许多药物的水解,增强药剂的稳定性,将保健的中药与酒"溶"于一体形成的保健药酒,配制方便、药性稳定、安全有效,医家之所以喜好用酒,是取其善行药势而达于脏腑、四肢百骸之性,所以在人们越来越重视个人保健的今天,市场上产生了各式各样的保健保健药酒,但由于中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博大精深,中药选取和搭配是否合理,剂量是否适宜,决定着药效发挥的大小,而目前市场上的保健保健药酒保健效果较差,对有保健渴求的人们来说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0004]保健药酒是祖国医学领域中的一个传统剂型,它具有制备简便、疗效确定等特点。中医学认为,酒,乃水谷之气,味辛、甘,性大热,气味香醇,入心、肝二经,能升能散,宜引药势,且活血通络、祛风散寒,有健脾胃消冷积、矫臭矫味之功。现代医学也认为,酒能扩张血管,增加脑血流量,刺激中枢神经系统、血液循环系统、消化系统等。保健药酒发展到现在已经比较成熟,既可使组方中药物发挥功效,又能促进其他药材功效成分的吸收。


【发明内容】

[0005]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保健药酒及其生产方法。
[0006]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保健药酒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0007]步骤一、配药,按照配方称取乌梢蛇、赤芍、川牛膝、当归、红花和灸甘草;
[0008]步骤二、除杂灭菌,
[0009]步骤三、一次浸泡,将经过步骤二处理的药材浸泡于食用白酒中,密封坛口,浸泡40—50天后固液分离,食用白酒的酒精度为50.0?60.0度;
[0010]步骤四、二次浸泡,将步骤三固液分离后的滤渣载浸泡于食用白酒中,密封坛口,浸泡30 — 40天后固液分离;
[0011]步骤五、混合,将步骤三固液分离后的滤液与步骤四中固液分离后的滤液合并,静置24小时后过滤除杂;
[0012]步骤六、调酒,使用纯化水或者食用白酒调节保健药酒的酒精度;
[0013]步骤七、装坛密封40天后,过滤去除固体杂质;
[0014]步骤八、分装入库。
[0015]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步骤一中,乌梢蛇、赤芍、川牛膝、当归、红花和灸甘草的质量比为:
[0016]乌梢蛇5 —6份
[0017]赤芍5 —6份
[0018]川牛膝5 —6份
[0019]当归5 —6份
[0020]红花2 — 4份
[0021]灸甘草2 —4份。
[0022]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步骤一中,乌梢蛇、赤芍、川牛膝、当归、红花和灸甘草的质量比为:
[0023]乌梢蛇6份
[0024]赤芍6份
[0025]川牛膝6份
[0026]当归6份
[0027]红花3份
[0028]灸甘草3份。
[0029]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步骤三中,食用白酒与药材的质量比为8:1,步骤四中使用的食用白酒的量与步骤三中使用的食用白酒的量相同。
[0030]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步骤六中,使用纯化水或食用白酒将保健药酒的酒精度至40?50度。
[0031 ] 本发明还提供通过上述方法生产的保健药酒。
[0032]本发明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通过两次对药材的浸泡,使药材中的有效成分得以完全释放到酒中,通过将两次浸泡的滤液合并,调节保健药酒中有效成分的浓度,使之利于人体吸收,此外通过调节酒精度,调整保健药酒的口感。

【具体实施方式】
[0033]下面对本发明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在以本发明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0034]实施例1
[0035]一种保健药酒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0036]步骤一、配药,按照配方称取乌梢蛇、赤芍、川牛膝、当归、红花和灸甘草;乌梢蛇、赤芍、川牛膝、当归、红花和灸甘草的质量比为:
[0037]乌梢蛇5份
[0038]赤芍5份
[0039]川牛膝5份
[0040]当归5份
[0041]红花2份
[0042]灸甘草2份。
[0043]步骤二、除杂灭菌,分别取蛇干等各原料,洗净、除杂,干燥,灭菌。
[0044]步骤三、一次浸泡,将经过步骤二处理的药材浸泡于食用白酒中,密封坛口,浸泡40天后固液分离,食用白酒的酒精度为50.0度;食用白酒与药材的质量比为8:1。
[0045]步骤四、二次浸泡,将步骤三固液分离后的滤渣载浸泡于食用白酒中,密封坛口,浸泡30 - 40天后固液分离;本步骤中食用白酒的使用量与步骤三中食用白酒的使用量相同。通过二次浸泡,能够提高药材中有效成分的浸出率,相比较传统的一次投放大量食用白酒的方法,其浸出速度更快,效率更高。
[0046]步骤五、混合,将步骤三固液分离后的滤液与步骤四中固液分离后的滤液合并,静置24小时后过滤除杂;用过混合,调节保健药酒药物浓度,使其更宜饮用。
[0047]步骤六、调酒,使用纯化水或者食用白酒调节保健药酒的酒精度,最终将保健药酒的酒精度调节至40度。
[0048]步骤七、装坛密封40天后,过滤去除固体杂质;通过装坛密封,使得保健药酒酒味正色纯,口感醇绵,清澈透明,香气馥郁芬芳,滋味新鲜醇厚,回味绵长,温烈相济,风味独特。
[0049]步骤八、分装入库。
[0050]乌梢蛇为游蛇科乌梢蛇(Zaocys dhumnades)的干燥体,性味甘、平,归肝经。功能祛风、通络、定惊、止痉。主治风湿顽痹、麻木拘挛、中风、口眼斜、半身不遂、小儿惊风、抽搐痉挛、破伤风、麻风、疥癣、瘰疬恶疮。
[0051]赤芍为毛茛科植物芍药(Paeonia lactiflora Pall.)或川赤芍(Paeoniaveitchii Lynch)的干燥根。性味苦、微寒;归肝经;功效清热凉血、散瘀止痛、活血祛瘀。主治热入营血、温毒发斑、吐血衄血、肠风下血、目赤肿痛、肝郁胁痛、痈肿疮疡、闭经痛经、瘀滞胁痛、疝瘕积聚、跌扑损伤、痈肿疮疡。
[0052]当归为伞形科植物当归(Angelica sinensis)的干燥根。味甘、辛,性温;归肝、心、脾经;功效补血和血、调经止痛、润燥滑肠通便。主治血虚萎黄、眩晕心悸、月经不调、经闭痛经、虚寒腹痛、风湿痹痛、痿痹、肌肤麻木、肠燥便难、赤痢后重、痈疽疮疡、跌扑损伤。能扩张机体外周血管,对抗红细胞膜脂质过氧化作用,使红细胞不易破坏。
[0053]牛膝为觅科植物川牛膝(Cyathula officinalis Kuan)的干燥根,味甘、微苦,平;归肝、肾经;功能逐瘀通经、补肝肾、强筋骨、通利关节、利尿通淋、引血下行。用于经闭癥瘕、胞衣不下、风湿痹痛、足痿筋挛、尿血血淋、痛经、腰膝酸痛、水肿、头痛、眩晕、牙痛、口疮、吐血。
[0054]红花,又称草红花,为菊科植物红花(Carthamus tinctorius L.)的干燥花。红花性温,味辛;归心、肝经。功效活血通经、散瘀止痛。用于经闭、痛经、恶露不行、癥瘕痞块、胸痹心痛、瘀滞腹痛、胸胁刺痛、跌打损伤、疮疡肿痛。
[0055]甘草为豆科植物甘草(Glycyrrhizauralensis Fisch.)、胀果甘草(Glycyrrhizainflata Bat.)或光果甘草(Glycyrrhiza glabra L.)的干燥根及根莖。甘草性味甘、平;归心、肺、脾、胃经;功效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药性;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四肢挛急疼痛、痈肿疮毒、缓和药物毒性、烈性。
[0056]通过多种药材与酒的共同作用,使得本保健药酒具有祛湿除痹的功效。
[0057]实施例2
[0058]一种保健药酒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0059]步骤一、配药,按照配方称取乌梢蛇、赤芍、川牛膝、当归、红花和灸甘草;乌梢蛇、赤芍、川牛膝、当归、红花和灸甘草的质量比为:
[0060]乌梢蛇6份
[0061]赤芍6份
[0062]川牛膝6份
[0063]当归6份
[0064]红花4份
[0065]灸甘草4份。
[0066]步骤二、除杂灭菌,分别取蛇干等各原料,洗净、除杂,干燥,灭菌。
[0067]步骤三、一次浸泡,将经过步骤二处理的药材浸泡于食用白酒中,密封坛口,浸泡50天后固液分离,食用白酒的酒精度为60.0度;食用白酒与药材的质量比为8:1。
[0068]步骤四、二次浸泡,将步骤三固液分离后的滤渣载浸泡于食用白酒中,密封坛口,浸泡40天后固液分离;本步骤中食用白酒的使用量与步骤三中食用白酒的使用量相同。通过二次浸泡,能够提高药材中有效成分的浸出率,相比较传统的一次投放大量食用白酒的方法,其浸出速度更快,效率更高。
[0069]步骤五、混合,将步骤三固液分离后的滤液与步骤四中固液分离后的滤液合并,静置24小时后过滤除杂;用过混合,调节保健药酒药物浓度,使其更宜饮用。
[0070]步骤六、调酒,使用纯化水或者食用白酒调节保健药酒的酒精度,最终将保健药酒的酒精度调节至50度。
[0071]步骤七、装坛密封40天后,过滤去除固体杂质;通过装坛密封,使得保健药酒酒味正色纯,口感醇绵,清澈透明,香气馥郁芬芳,滋味新鲜醇厚,回味绵长,温烈相济,风味独特。
[0072]步骤八、分装入库。
[0073]乌梢蛇为游蛇科乌梢蛇(Zaocys dhumnades)的干燥体,性味甘、平,归肝经。功能祛风、通络、定惊、止痉。主治风湿顽痹、麻木拘挛、中风、口眼斜、半身不遂、小儿惊风、抽搐痉挛、破伤风、麻风、疥癣、瘰疬恶疮。
[0074]赤芍为毛茛科植物芍药(Paeonia lactiflora Pall.)或川赤芍(Paeoniaveitchii Lynch)的干燥根。性味苦、微寒;归肝经;功效清热凉血、散瘀止痛、活血祛瘀。主治热入营血、温毒发斑、吐血衄血、肠风下血、目赤肿痛、肝郁胁痛、痈肿疮疡、闭经痛经、瘀滞胁痛、疝瘕积聚、跌扑损伤、痈肿疮疡。
[0075]当归为伞形科植物当归(Angelica sinensis)的干燥根。味甘、辛,性温;归肝、心、脾经;功效补血和血、调经止痛、润燥滑肠通便。主治血虚萎黄、眩晕心悸、月经不调、经闭痛经、虚寒腹痛、风湿痹痛、痿痹、肌肤麻木、肠燥便难、赤痢后重、痈疽疮疡、跌扑损伤。能扩张机体外周血管,对抗红细胞膜脂质过氧化作用,使红细胞不易破坏。
[0076]牛膝为觅科植物川牛膝(Cyathula officinalis Kuan)的干燥根,味甘、微苦,平;归肝、肾经;功能逐瘀通经、补肝肾、强筋骨、通利关节、利尿通淋、引血下行。用于经闭癥瘕、胞衣不下、风湿痹痛、足痿筋挛、尿血血淋、痛经、腰膝酸痛、水肿、头痛、眩晕、牙痛、口疮、吐血。
[0077]红花,又称草红花,为菊科植物红花(Carthamus tinctorius L.)的干燥花。红花性温,味辛;归心、肝经。功效活血通经、散瘀止痛。用于经闭、痛经、恶露不行、癥瘕痞块、胸痹心痛、瘀滞腹痛、胸胁刺痛、跌打损伤、疮疡肿痛。
[0078]甘草为豆科植物甘草(Glycyrrhizauralensis Fisch.)、胀果甘草(Glycyrrhizainflata Bat.)或光果甘草(Glycyrrhiza glabra L.)的干燥根及根莖。甘草性味甘、平;归心、肺、脾、胃经;功效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药性;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四肢挛急疼痛、痈肿疮毒、缓和药物毒性、烈性。
[0079]通过多种药材与酒的共同作用,使得本保健药酒具有祛湿除痹的功效。
[0080]实施例3
[0081]一种保健药酒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0082]步骤一、配药,按照配方称取乌梢蛇、赤芍、川牛膝、当归、红花和灸甘草;乌梢蛇、赤芍、川牛膝、当归、红花和灸甘草的质量比为:
[0083]乌梢蛇6份
[0084]赤芍6份
[0085]川牛膝6份
[0086]当归6份
[0087]红花3份
[0088]灸甘草3份。
[0089]步骤二、除杂灭菌,分别取蛇干等各原料,洗净、除杂,干燥,灭菌。
[0090]步骤三、一次浸泡,将经过步骤二处理的药材浸泡于食用白酒中,密封坛口,浸泡45天后固液分离,食用白酒的酒精度为60.0度;食用白酒与药材的质量比为8:1。
[0091]步骤四、二次浸泡,将步骤三固液分离后的滤渣载浸泡于食用白酒中,密封坛口,浸泡35天后固液分离;本步骤中食用白酒的使用量与步骤三中食用白酒的使用量相同。通过二次浸泡,能够提高药材中有效成分的浸出率,相比较传统的一次投放大量食用白酒的方法,其浸出速度更快,效率更高。
[0092]步骤五、混合,将步骤三固液分离后的滤液与步骤四中固液分离后的滤液合并,静置24小时后过滤除杂;用过混合,调节保健药酒药物浓度,使其更宜饮用。
[0093]步骤六、调酒,使用纯化水或者食用白酒调节保健药酒的酒精度,最终将保健药酒的酒精度调节至40度。
[0094]步骤七、装坛密封40天后,过滤去除固体杂质;通过装坛密封,使得保健药酒酒味正色纯,口感醇绵,清澈透明,香气馥郁芬芳,滋味新鲜醇厚,回味绵长,温烈相济,风味独特。
[0095]步骤八、分装入库。
[0096]乌梢蛇为游蛇科乌梢蛇(Zaocys dhumnades)的干燥体,性味甘、平,归肝经。功能祛风、通络、定惊、止痉。主治风湿顽痹、麻木拘挛、中风、口眼斜、半身不遂、小儿惊风、抽搐痉挛、破伤风、麻风、疥癣、瘰疬恶疮。
[0097]赤芍为毛茛科植物芍药(Paeonia lactiflora Pall.)或川赤芍(Paeoniaveitchii Lynch)的干燥根。性味苦、微寒;归肝经;功效清热凉血、散瘀止痛、活血祛瘀。主治热入营血、温毒发斑、吐血衄血、肠风下血、目赤肿痛、肝郁胁痛、痈肿疮疡、闭经痛经、瘀滞胁痛、疝瘕积聚、跌扑损伤、痈肿疮疡。
[0098]当归为伞形科植物当归(Angelica sinensis)的干燥根。味甘、辛,性温;归肝、心、脾经;功效补血和血、调经止痛、润燥滑肠通便。主治血虚萎黄、眩晕心悸、月经不调、经闭痛经、虚寒腹痛、风湿痹痛、痿痹、肌肤麻木、肠燥便难、赤痢后重、痈疽疮疡、跌扑损伤。能扩张机体外周血管,对抗红细胞膜脂质过氧化作用,使红细胞不易破坏。
[0099]牛膝为觅科植物川牛膝(Cyathula officinalis Kuan)的干燥根,味甘、微苦,平;归肝、肾经;功能逐瘀通经、补肝肾、强筋骨、通利关节、利尿通淋、引血下行。用于经闭癥瘕、胞衣不下、风湿痹痛、足痿筋挛、尿血血淋、痛经、腰膝酸痛、水肿、头痛、眩晕、牙痛、口疮、吐血。
[0100]红花,又称草红花,为菊科植物红花(Carthamus tinctorius L.)的干燥花。红花性温,味辛;归心、肝经。功效活血通经、散瘀止痛。用于经闭、痛经、恶露不行、癥瘕痞块、胸痹心痛、瘀滞腹痛、胸胁刺痛、跌打损伤、疮疡肿痛。
[0101]甘草为豆科植物甘草(Glycyrrhizauralensis Fisch.)、胀果甘草(Glycyrrhizainflata Bat.)或光果甘草(Glycyrrhiza glabra L.)的干燥根及根莖。甘草性味甘、平;归心、肺、脾、胃经;功效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药性;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四肢挛急疼痛、痈肿疮毒、缓和药物毒性、烈性。
[0102]通过多种药材与酒的共同作用,使得本保健药酒具有祛湿除痹的功效。
[0103]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保健药酒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配药,按照配方称取乌梢蛇、赤芍、川牛膝、当归、红花和灸甘草; 步骤二、除杂灭菌, 步骤三、一次浸泡,将经过步骤二处理的药材浸泡于食用白酒中,密封坛口,浸泡40—50天后固液分离,所述食用白酒的酒精度为50.0?60.0度; 步骤四、二次浸泡,将步骤三固液分离后的滤渣载浸泡于食用白酒中,密封坛口,浸泡30 — 40天后固液分尚; 步骤五、混合,将步骤三固液分离后的滤液与步骤四中固液分离后的滤液合并,静置24小时后过滤除杂; 步骤六、调酒,使用纯化水或者食用白酒调节保健药酒的酒精度; 步骤七、装坛密封40天后,过滤去除固体杂质; 步骤八、分装入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保健药酒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一中,所述乌梢蛇、赤芍、川牛膝、当归、红花和灸甘草的质量比为: 乌梢蛇5 — 6份 赤芍5 — 6份 川牛膝5 — 6份 当归5 — 6份 红花2 — 4份 灸甘草2 — 4份。
3.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保健药酒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一中,所述乌梢蛇、赤芍、川牛膝、当归、红花和灸甘草的质量比为: 乌梢蛇6份 赤芍6份 川牛膝6份 当归6份 红花3份 灸甘草3份。
4.如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保健药酒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三中,所述食用白酒与所述药材的质量比为8:1,所述步骤四中使用的食用白酒的量与所述步骤三中使用的食用白酒的量相同。
5.如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保健药酒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六中,使用纯化水或食用白酒将所述保健药酒的酒精度至40?50度。
6.一种保健药酒,其特征在于:所述保健药酒是使用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方法生产的。
【文档编号】C12G3/04GK104435173SQ201410783545
【公开日】2015年3月25日 申请日期:2014年12月16日 优先权日:2014年12月16日
【发明者】滕红, 周俊华, 胡景初 申请人:安徽高山药业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