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合细菌培养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02901阅读:400来源:国知局
光合细菌培养箱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光合细菌培养箱,包括箱体、位于箱体内的透明材质的细菌培养瓶、白炽灯、温度传感器、控制器以及散热装置,多个细菌培养瓶形成一个细菌培养瓶层,箱体内设置多层细菌培养瓶层,不同层细菌培养瓶层相互交错排列,细菌培养瓶通过旋转夹持装置固定在所述箱体内;每层细菌培养瓶层上方并位于箱体内相对两侧的侧壁设置白炽灯;温度传感器位于每层细菌培养瓶层的箱体侧壁上,温度传感器与控制器连接,控制器进一步与散热装置连接,控制器根据温度传感器传输的温度信号来控制散热装置的运行;箱体顶部设置有光照窗,光照窗上安装有中空玻璃。该培养箱中光合细菌生长时光照均匀,同时温度容易控制,光合细菌培养周期短,适宜规模化培养。
【专利说明】光合细菌培养箱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微生物培养箱,具体涉及一种光合细菌培养箱。

【背景技术】
[0002]光合细菌(photosynthetic bacteria,简称PSB)是一群能在厌氧光照或好氧黑暗条件下利用有机物作供氧体兼碳源,进行不放氧光合作用的细菌,广泛分布于水田、湖沼、江河、海洋、活性污泥和土壤中。光合细菌适宜生长的温度25°C?38°C,光照强度500?2000LUX。现有光合细菌培养方法常见的就是将盛有光合细菌的培养瓶直接放入实验室操作台中用光照进行静置培养,厂家常用的方法是将盛有光合细菌的培养瓶放入纸箱中培养,纸箱里面放置光源,纸箱上戳大量孔洞用于散热。上述方法培养瓶中光合细菌光照不均匀,光合细菌生长不一致,生长缓慢,同时细菌培养时的温度不易控制,容易出现死菌。
实用新型内容
[0003]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光合细菌培养箱,该培养箱中光合细菌生长时光照均勻,同时温度容易控制,光合细菌培养周期短,适宜规模化培养。
[0004]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0005]—种光合细菌培养箱,包括箱体、位于箱体内的透明材质的细菌培养瓶、白炽灯、温度传感器、控制器以及散热装置,多个所述细菌培养瓶形成一个细菌培养瓶层,所述箱体内设置多层细菌培养瓶层,不同层所述细菌培养瓶层相互交错排列,所述细菌培养瓶通过旋转夹持装置固定在所述箱体内;所述每层细菌培养瓶层上方并位于所述箱体内相对两侧的侧壁设置所述白炽灯;所述温度传感器位于所述每层细菌培养瓶层的箱体侧壁上,所述温度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器连接,所述控制器进一步与所述散热装置连接,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温度传感器传输的温度信号来控制所述散热装置的运行;所述箱体顶部设置有光照窗,所述光照窗上安装有中空玻璃。
[0006]进一步,所述旋转夹持装置包括第一转轴、瓶底夹具、第二转轴、瓶口夹具、旋转气缸,所述第一转轴固定在所述箱体内侧壁上,所述第一转轴与所述瓶底夹具连接,所述第二转轴一端与所述瓶口夹具连接,其另一端与所述旋转气缸伸缩杆连接,所述旋转气缸固定在所述箱体内侧壁上,所述第一转轴与所述第二转轴位于同一轴线上,所述瓶底夹具与所述瓶口夹具通过连接件固定。第二转轴与旋转气缸伸缩杆连接,从而使得与第二转轴连接的瓶口夹具能够进行水平伸缩运动,从而更好地将细菌培养瓶夹紧。
[0007]进一步,所述细菌培养瓶的层数为3层,分别为第一层细菌培养瓶层、第二层细菌培养瓶层和第三层细菌培养瓶层。
[0008]进一步,所述第一层细菌培养瓶层位于所述箱体中间,所述第二层细菌培养瓶层位于所述第一层细菌培养瓶层下方右侧,所述第三层细菌培养瓶层位于所述第二层细菌培养瓶层下方,并位于所述第一层细菌培养瓶层左侧。
[0009]进一步,所述光照窗处设置有光合强度检测器,所述箱体外侧壁还设置有报警器,所述光合强度检测器与所述报警器连接,所述箱体顶部还设置有遮阳网。
[0010]进一步,所述白炽灯瓦数为60瓦,60瓦白炽灯更适合光合细菌生长繁殖。
[0011]进一步,所述散热装置为散热扇,所述箱体内侧并位于所述散热扇对应位置设置有滤膜。所述散热扇用于调节箱体内温度,设置滤膜的目的是防止外界的杂菌进入箱体内可能会污染细菌培养瓶中的光合细菌。
[0012]进一步,所述箱体内进一步设置有紫外灯,将盛有光合细菌的细菌培养瓶放入箱体内时,进行杀菌,防止光合细菌被污染。
[0013]进一步,所述细菌培养瓶由透明材质制成,所述透明材质一般为玻璃或者塑料。
[0014]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0015](I)本实用新型的光合细菌培养箱通过相互交错排列的细菌培养瓶层,使得每层细菌培养瓶层互不干扰,都能够接受到箱体侧壁上白炽灯的光照;同时,所述细菌培养瓶通过旋转夹持装置固定在所述箱体内,细菌培养瓶能够360°旋转,这样不仅细菌培养瓶中的光合细菌能够均匀收到光照,同时通过动态培养光合细菌,与普通静止培养相比,光合细菌长到非常深的深红色只需3?4天。
[0016](2)本实用新型光合细菌培养箱在箱体顶部设置有光照窗,当天气是晴天时,将培养箱放在太阳底下,采用太阳光培养光合细菌;光照窗上安装有中空玻璃,可以起到隔热的作用;同时在光照窗上设置有光合强度检测器,当光照强度大于预定值时,光合强度检测器将信号传输给报警器,报警器发出报警,可以将箱体顶部的遮阳网将光照窗遮住,起到降低光照强度的效果。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实用新型光合细菌培养箱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细菌培养瓶与旋转夹持装置配合示意图。
[0019]附图标示:1、箱体,2、细菌培养瓶,3、白炽灯,4、温度传感器,5、控制器,6、散热装置,7、旋转夹持装置,8、光照窗,9、光合强度检测器,10、报警器,11、遮阳网,201、第一层细菌培养瓶层,202、第二层细菌培养瓶层,203、第三层细菌培养瓶层,701、第一转轴,702、瓶底夹具,703、瓶口夹具,704、第二转轴,705、旋转气缸,706、连接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21]参照图1,一种光合细菌培养箱,包括箱体1、位于箱体I内的透明材质的细菌培养瓶2、白炽灯3、温度传感器4、控制器5以及散热装置6。多个细菌培养瓶2形成一个细菌培养瓶层,箱体I内设置有多层细菌培养瓶层。细菌培养瓶2的层数优选为3层,不同层细菌培养瓶层相互交错排列,这样能够保证每层细菌培养瓶2能够接受到足够的光照。第一层细菌培养瓶层201位于箱体I中间,第二层细菌培养瓶层202位于第一层细菌培养瓶层201下方右侧,第三层细菌培养瓶层203位于第二层细菌培养瓶层202下方,并位于第一层细菌培养瓶层201左侧。细菌培养瓶2通过旋转夹持装置7固定在箱体I内。每层细菌培养瓶层上方并位于箱体I内侧壁相对两侧设置白炽灯3。白炽灯3瓦数为60瓦,60瓦白炽灯3更适合光合细菌生长繁殖。箱体I顶部设置有光照窗8,光照窗8上安装有中空玻璃,可以起到隔热的作用。光照窗8处设置有光合强度检测器9。箱体I外侧壁还设置有报警器10,光合强度检测器9与报警器10连接,箱体I顶部还设置有遮阳网11。温度传感器4位于每层细菌培养瓶层的箱体I侧壁上,温度传感器4与控制器5连接。控制器5还与散热装置6连接,控制器5根据温度传感器4传输的温度信号来控制散热装置6的运行。散热装置6为散热扇,箱体I内侧并位于散热扇对应位置设置有滤膜(图中未画出)。散热扇用于调节箱体I内温度,设置滤膜的目的是防止外界的杂菌进入箱体I内可能会污染细菌培养瓶2中的光合细菌。箱体I内进一步设置有紫外灯(图中未画出),将盛有光合细菌的细菌培养瓶2放入箱体内I时,进行杀菌,防止光合细菌被污染。
[0022]进一步,参照图2,旋转夹持装置7包括第一转轴701、瓶底夹具702、第二转轴704、瓶口夹具703、旋转气缸705。第一转轴701固定在箱体I内侧壁上,箱体I内侧壁设置有转轴固定座(图中未画出),第一转轴701固定在转轴固定座上。第一转轴701与瓶底夹具702连接。第二转轴704 —端与瓶口夹具703连接,其另一端与旋转气缸705伸缩杆连接。第一转轴701与第二转轴704位于同一轴线上。旋转气缸705固定在箱体I内侧壁上,箱体I内侧壁向内部空间延伸有固定板(图中未画出),旋转气缸705固定在固定板上面。瓶底夹具702与瓶口夹具703通过连接件706固定。第二转轴704与旋转气缸705伸缩杆连接,从而使得与第二转轴704连接的瓶口夹具703能够进行水平伸缩运动,从而更好地将细菌培养瓶2夹紧。
【权利要求】
1.一种光合细菌培养箱,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位于箱体内的透明材质的细菌培养瓶、白炽灯、温度传感器、控制器以及散热装置,多个所述细菌培养瓶形成一个细菌培养瓶层,所述箱体内设置多层细菌培养瓶层,不同层所述细菌培养瓶层相互交错排列,所述细菌培养瓶通过旋转夹持装置固定在所述箱体内;所述每层细菌培养瓶层上方并位于所述箱体内相对两侧的侧壁设置所述白炽灯;所述温度传感器位于所述每层细菌培养瓶层的箱体侧壁上,所述温度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器连接,所述控制器进一步与所述散热装置连接,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温度传感器传输的温度信号来控制所述散热装置的运行;所述箱体顶部设置有光照窗,所述光照窗上安装有中空玻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合细菌培养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夹持装置包括第一转轴、瓶底夹具、第二转轴、瓶口夹具、旋转气缸,所述第一转轴固定在所述箱体内侧壁上,所述第一转轴与所述瓶底夹具连接,所述第二转轴一端与所述瓶口夹具连接,其另一端与所述旋转气缸伸缩杆连接,所述旋转气缸固定在所述箱体内侧壁上,所述第一转轴与所述第二转轴位于同一轴线上,所述瓶底夹具与所述瓶口夹具通过连接件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光合细菌培养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细菌培养瓶的层数为3层,分别为第一层细菌培养瓶层、第二层细菌培养瓶层和第三层细菌培养瓶层。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合细菌培养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层细菌培养瓶层位于所述箱体中间,所述第二层细菌培养瓶层位于所述第一层细菌培养瓶层下方右侧,所述第三层细菌培养瓶层位于所述第二层细菌培养瓶层下方,并位于所述第一层细菌培养瓶层左侧。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光合细菌培养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照窗处设置有光合强度检测器,所述箱体外侧壁还设置有报警器,所述光合强度检测器与所述报警器连接,所述箱体顶部还设置有遮阳网。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合细菌培养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白炽灯瓦数为60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合细菌培养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装置为散热扇,所述箱体内侧并位于所述散热扇对应位置设置有滤膜。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合细菌培养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内进一步设置有紫外灯。
【文档编号】C12M1/00GK203960198SQ201420405591
【公开日】2014年11月26日 申请日期:2014年7月14日 优先权日:2014年7月14日
【发明者】孙亦阳 申请人:安徽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