笋干加工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16566阅读:515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食品腌制方法,具体涉及笋干加工工艺。



背景技术:

竹笋因有较高的营养而具有食用价值,但竹笋因其季节性而不可能长年食用新鲜竹笋,因此,将新鲜竹笋制作成笋干,笋罐头,以保障长年能够食用到竹笋。笋干的传统加工工艺是选材、剥皮、清洗、剖开、烧煮、冷却、晾干、切丝、烘干、包装等步骤。

目前市场上出售的笋干,主要的外观色泽有黑色和白色二种,黑色是由于带有较多烟渍和灰尘导致,卫生差;白色基本是用硫磺熏至而成,食用含有硫磺的笋干,对人体有害;还有的笋干虽然没有烟渍和硫磺污染,但其内在质量存在质硬难嚼,口感差等问题。产生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其制作方法不当,制作工艺不合理。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色泽新鲜、口感爽脆易嚼碎的笋干加工工艺。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笋干加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选材、剥皮:选取无腐烂的新鲜竹笋,剥去笋壳;

步骤二、将去笋壳后的竹笋放在甑子中使用蒸汽加热30~40min;

步骤三、完成步骤二后,将竹笋取出风冷至室温,然后真空干燥至含水量20~30%;

步骤四、真空干燥后的竹笋再次蒸汽加热50~60min;

步骤五、将步骤四的竹笋进行脱水处理,然后装入保鲜盒,放入冷冻式干燥机中冷冻干燥至竹笋含水量10~15%,取出进行质检和包装。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与传统工艺的主要区别在于去壳后的竹笋经历了蒸汽加热、真空干燥、再次蒸汽加热和冷冻干燥的过程,没有使用传统工艺的烧煮、晾晒和烘干。本发明方案利用蒸汽加热与烧煮相比,最大程度的保留了竹笋中营养成分原有的量,而烧煮虽能节约设备和加热介质的成本,但会由于煮的过程中竹笋营养成分容易溶于水导致部分丧失,因此通过蒸熟的竹笋营养价值更高。蒸汽加热竹笋,相对烧煮而言,能更快地使竹笋熟透,不存在熬煮的过程,加工得到的竹笋质地更脆,经过干燥,在烹饪后爽口易嚼碎。

本发明中甑子、真空干燥时使用的真空干燥机都比较封闭,与晾晒和烘房烘干相比,缩短了竹笋与空气直接接触的时间,避免空气中氧气、细菌等作用于竹笋,导致竹笋颜色发生较大的改变;另外采用冷冻式干燥方法避免在加热环境中,空气中细菌获得竹笋的营养成分而迅速滋生,一方面保证了竹笋的食用安全,另一方面避免细菌作用使得竹笋色、香、味发生改变。

进一步,本发明方案笋干加工工艺的步骤二和步骤四中在甑子内加入竹叶,所述竹叶浸泡在水中。这样产生的蒸汽中带有竹叶的香味,熏蒸的竹笋香味和口感更良好,经济价值更高。

进一步,本发明方案笋干加工工艺的步骤二和步骤四中在甑子内加入竹节,所述竹节铺垫在所述竹笋下方。竹节受到蒸汽加热产生的蒸汽中带有竹叶的香味,香味浓郁,熏蒸的竹笋的竹香味停留持久,口感清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笋干加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选材、剥皮:选取无腐烂的新鲜竹笋,剥去笋壳;

步骤二、甑子中盛水,然后在甑子中放入甑篦,将去笋壳后的竹笋放在甑篦上,对甑子加热,产生的蒸汽对竹笋加热40min;

步骤三、完成步骤二后,将竹笋取出风冷至室温,然后真空干燥至含水量30%;

步骤四、真空干燥后的竹笋再次蒸汽加热55min,和步骤二的方法相同;

步骤五、将步骤四的竹笋进行脱水处理,然后装入保鲜盒,放入冷冻式干燥机中冷冻干燥至竹笋含水量12%,取出进行质检和包装。

实施例2:笋干加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选材、剥皮:选取无腐烂的新鲜竹笋,剥去笋壳;

步骤二、在甑子中加入竹叶,使水淹没竹叶,然后在甑子中放入甑篦,竹叶和水在甑篦的下方,将去笋壳后的竹笋放在甑篦上,对甑子加热,产生的蒸汽对竹笋加热30min;

步骤三、完成步骤二后,将竹笋取出风冷至室温,然后真空干燥至含水量20%;

步骤四、真空干燥后的竹笋再次蒸汽加热50min,和步骤二的方法相同;

步骤五、将步骤四的竹笋进行脱水处理,然后装入保鲜盒,放入冷冻式干燥机中冷冻干燥至竹笋含水量15%,取出进行质检和包装。

实施例3:笋干加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选材、剥皮:选取无腐烂的新鲜竹笋,剥去笋壳;

步骤二、甑子中盛水,然后在甑子中放入甑篦,利用竹子切断成节,即竹节,将竹节铺放在甑篦上,将去笋壳后的竹笋放在竹节上,对甑子加热,产生的蒸汽对竹节和竹笋加热35min;

步骤三、完成步骤二后,将竹笋取出风冷至室温,然后真空干燥至含水量25%;

步骤四、真空干燥后的竹笋再次蒸汽加热60min,和步骤二的方法相同;

步骤五、将步骤四的竹笋进行脱水处理,然后装入保鲜盒,放入冷冻式干燥机中冷冻干燥至竹笋含水量10%,取出进行质检和包装。

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发明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