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白茶的加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139610阅读:24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白茶的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白茶为中国六大茶类之一,由于其独特的保健功效及推广宣传力度的加大,其市场份额有所扩大,价格也有较大提升。紫色茶梢因花青素含量较高,其生产的茶叶有一定的保健功效。但现有的茶叶制法即使采用高花青素茶叶品种,在加工过程中花青素也被大大破坏,使得其茶汤依然是普通的淡黄色、黄色、褐色等,降低了其保健功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具有紫色茶汤的白茶的加工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白茶的加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将鲜叶弱光下晒青至减重率35~45%,所述鲜叶选自高花青素型茶叶品种;

步骤2、将晒青后的叶片去杂后摊晾于室内进行第一次萎凋,摊晾厚度为1.5~2.0cm,室内温度控制在20℃,相对湿度控制在65%,第一次萎凋时间为24小时;

步骤3、第一次萎凋结束后翻拌,进行第二次萎凋,第二次萎凋温度、湿度与摊晾厚度与第一次萎凋相同,当叶片的减重率为65%时第二次萎凋结束;

步骤4、第二次萎凋结束后进行烘干,烘干时叶片厚度控制在3~5cm,温度控制在75℃,烘至足干,即得成品。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选用高花青素型茶叶品种的鲜叶弱光下晒青至减重率35~45%后在温度20℃、相对湿度65%条件下进行二次萎凋,75℃条件下烘制足干即可得到紫色茶汤的白茶,外形褐紫绿、较卷紧、稍有毫心,汤色浅紫色、较明亮,香气稍青稍带甜,滋味独具特色、醇厚稍有青味,适口性好,叶底褐带紫、匀整。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技术内容、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予以说明。

本发明最关键的构思在于:选用高花青素型茶叶品种的鲜叶弱光下晒青至减重率35~45%后在温度20℃、相对湿度65%条件下进行二次萎凋,75℃条件下烘制足干即可得到紫色茶汤的白茶。

本发明提供一种白茶的加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将鲜叶弱光下晒青至减重率35~45%,所述鲜叶选自高花青素型茶叶品种;

步骤2、将晒青后的叶片去杂后摊晾于室内进行第一次萎凋,摊晾厚度为1.5~2.0cm,室内温度控制在20℃,相对湿度控制在65%,第一次萎凋时间为24小时;

步骤3、第一次萎凋结束后翻拌,进行第二次萎凋,第二次萎凋温度、湿度与摊晾厚度与第一次萎凋相同,当叶片的减重率为65%时第二次萎凋结束;

步骤4、第二次萎凋结束后进行烘干,烘干时叶片厚度控制在3~5cm,温度控制在75℃,烘至足干,即得成品。

进一步的,所述的去杂具体为将晒青后的叶片中的老叶、绿叶及杂物剔除。

进一步的,所述的鲜叶为一芽二叶或一芽三叶。

进一步的,晒青时叶与叶间不重叠,其间每45-60min翻拌1次。

从上述描述可知,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选用高花青素型茶叶品种的鲜叶弱光下晒青至减重率35~45%后在温度20℃、相对湿度65%条件下进行二次萎凋,75℃条件下烘制足干即可得到紫色茶汤的白茶,外形褐紫绿、较卷紧、稍有毫心,汤色浅紫色、较明亮,香气稍青稍带甜,滋味独具特色、醇厚稍有青味,适口性好,叶底褐带紫、匀整。

实施例1

一种白茶的加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将鲜叶弱光下晒青至减重率35%,所述鲜叶选自高花青素型茶叶品种的一芽二叶或一芽三叶,晒青时叶与叶间不重叠,其间每45min翻拌1次;

步骤2、将晒青后的叶片去杂后摊晾于室内进行第一次萎凋,摊晾厚度为1.5cm,室内温度控制在20℃,相对湿度控制在65%,第一次萎凋时间为24小时;

步骤3、第一次萎凋结束后翻拌,进行第二次萎凋,第二次萎凋温度、湿度与摊晾厚度与第一次萎凋相同,当叶片的减重率为65%时第二次萎凋结束;

步骤4、第二次萎凋结束后进行烘干,烘干时叶片厚度控制在3cm,温度控制在75℃,烘至足干,即得成品。

实施例2

一种白茶的加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将鲜叶弱光下晒青至减重率40%,所述鲜叶选自高花青素型茶叶品种的一芽二叶或一芽三叶,晒青时叶与叶间不重叠,其间每50min翻拌1次;

步骤2、将晒青后的叶片去杂后摊晾于室内进行第一次萎凋,摊晾厚度为1.8cm,室内温度控制在20℃,相对湿度控制在65%,第一次萎凋时间为24小时;

步骤3、第一次萎凋结束后翻拌,进行第二次萎凋,第二次萎凋温度、湿度与摊晾厚度与第一次萎凋相同,当叶片的减重率为65%时第二次萎凋结束;

步骤4、第二次萎凋结束后进行烘干,烘干时叶片厚度控制在4cm,温度控制在75℃,烘至足干,即得成品。

实施例3

一种白茶的加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将鲜叶弱光下晒青至减重率45%,所述鲜叶选自高花青素型茶叶品种的一芽二叶或一芽三叶,晒青时叶与叶间不重叠,其间每60min翻拌1次;

步骤2、将晒青后的叶片去杂后摊晾于室内进行第一次萎凋,摊晾厚度为2.0cm,室内温度控制在20℃,相对湿度控制在65%,第一次萎凋时间为24小时;

步骤3、第一次萎凋结束后翻拌,进行第二次萎凋,第二次萎凋温度、湿度与摊晾厚度与第一次萎凋相同,当叶片的减重率为65%时第二次萎凋结束;

步骤4、第二次萎凋结束后进行烘干,烘干时叶片厚度控制在5cm,温度控制在75℃,烘至足干,即得成品。

实施例4

1、品种与原料选择

选用适制绿茶且花青素含量高的茶树品种鲜叶原料。秋茶(9月上中旬),晴天待露水干后上午采摘无病虫危害的一芽2-3叶新梢原料。

2、工艺技术要点

(1)鲜叶晒青:弱光下将鲜均匀薄摊于洁净的晒青布上,叶与叶间尽量不重叠,每45-60min轻轻翻拌1次,约4小时后,减重率40.0%左右时即可进萎凋间萎凋。

(2)去杂:晒青适度叶进萎凋间前拣除老叶、绿色的叶片及少许非茶类夹杂物。

(3)室内萎凋:将晒青适度叶进萎凋间继续萎凋。萎凋间采用空调及除湿机控制温度、湿度,设置温度20℃、相对湿度65%。室内萎凋用水筛分层摊晾,每水筛摊叶厚1.5-2.0cm。

(4)翻拌:室内萎凋24小时后,约次日下午2时,在制品均匀翻拌摊晾,继续室内萎凋。

(5)烘干:翻拌24小时后,约第三日下午2时,待在制品青气散尽、减重率约65%(烘干前0.75公斤),进行烘干。采用6CH-575烘焙机,在制品摊料厚3-5cm,温度75℃,烘至足干,历时约2.5小时。

3、产品品质特征

外形褐紫绿、较卷紧、稍有毫心,汤色浅紫、浅橙黄、较明亮,香气稍青稍带甜,滋味独具特色、醇厚稍有青味,适口性好,叶底褐带紫、匀整。压成茶饼,泡饮品质更佳。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的白茶的加工方法的有益效果在于:选用高花青素型茶叶品种的鲜叶弱光下晒青至减重率35~45%后在温度20℃、相对湿度65%条件下进行二次萎凋,75℃条件下烘制足干即可得到紫色茶汤的白茶,外形褐紫绿、较卷紧、稍有毫心,汤色浅紫色、较明亮,香气稍青稍带甜,滋味独具特色、醇厚稍有青味,适口性好,叶底褐带紫、匀整。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同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