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野生红茶的加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307948阅读:154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茶叶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野生红茶的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坦洋菜茶(C.sinensis cv. Tanyang-caicha)为同性繁殖品种,其植株中等,树姿半开张,分枝较密,叶片呈水平状着生;叶椭圆或长椭圆形,叶色深绿或绿,叶面隆或微隆,叶缘平或微波,叶身平,叶尖渐尖,叶齿较钝深密,叶质较厚脆;芽叶淡绿或紫绿色,茸毛较少,一芽三叶;花冠直径3.8cm,花瓣6~7瓣,子房茸毛较多,花柱3裂。由坦洋菜茶制备的工夫红茶条索紧结细秀,色泽乌润,香气清高鲜爽,滋味醇和甘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野生红茶的加工方法,所得野生红茶条索紧结肥壮,色泽乌润,香气清高持久,枞韵显,滋味醇厚鲜爽回甜,优质优良。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野生红茶的加工方法,其包括鲜叶采摘、晒青、摊青、翻拌、静置、浪青、消水、揉捻、发酵、干燥、炖火的步骤;各步骤具体操作如下:

1)鲜叶采摘:选择野外自然生长、未受污染的坦洋菜茶茶树,于每年春季茶叶形成小开面时,采摘顶端二至四叶,所采摘鲜叶应完整、肥壮、新鲜、无红变,

2)晒青:于晴天下午4点后,将采摘的鲜叶薄摊于晒青布上,摊铺厚度为1-2cm,然后于阳光下照射20-30min;

3)摊青:将晒青后的叶片迅速回厂,摊于水筛上,摊铺厚度为5-10cm,然后放入空调间内,于20-25℃下摊青3-6h;

4)翻拌:摊青后的叶片处于萎软状态,将其用手翻拌1-2min,在翻拌过程中同时进行抖动,使叶片充分恢复活力;

5)静置:将翻拌后的叶片重新放入空调间中,于20-25℃下放置3-6h;

6)浪青:将静置后的叶片放入浪青机内进行浪青,其转速为10-20r/min,处理时间为5-10min;

7)消水:将浪青后的叶片均匀摊在水筛上,摊铺厚度为2-3cm,然后放入空调间内,于18-23℃、相对湿度65-75%的条件下放置6-10h;

8)揉捻:揉捻过程中控制室内温度为20-24℃,相对湿度为85-90%,根据“投叶适量、揉时适中、加压采取轻、重、轻交替”的原则,采取轻揉40-60min、重揉20-30min、轻揉10-20min,整个揉捻过程控制在70-110min;

9)发酵:发酵室气温为26-30℃,相对湿度95%以上,空气新鲜供氧充足;发酵时,发酵叶堆放高度为8-15cm,叶温保持在30℃为宜,时间为3-6h;

10)干燥:分两次进行干燥,第一次毛火干燥要求进风口的温度在110-120℃,以迅速灭活氧化,然后摊晾2-5min,再80℃足火进行干燥,以充分发展茶香;

11)炖火:炖火过程掌握“低温慢炖”的原则,以形成野生红茶独特的品质风味,其炭焙温度为80-100℃,时间为3-6h,使用直径70cm的焙笼进行炭焙,每笼摊叶量为1.5-2kg,摊叶厚度为5-10cm。

枞韵是野生红茶特有的品质特征,是具有类似木质味、苔藓味、松针味、种叶味相结合的特殊韵味,是野生茶自有的特殊香韵。但采用传统红茶工艺进行制备时,由于采用完全发酵,使其所得红茶虽具浓郁香气,但无枞韵,而本发明通过偏重萎凋、偏轻发酵、适度炭焙的工艺,使制备的野生红茶能显现出独特的枞韵,其风味更佳。

本发明的显著优点在于:本发明在传承传统工夫红茶制作工艺的基础上结合现代科技,采取精细采摘,通过熟采、自然萎凋与日光萎凋相结合,并增加了翻拌、浪青等工艺促进野生红茶香气转化,再经偏重萎凋、偏轻发酵、适度炭焙的独特茶叶加工技术,使所得野生红茶条索紧结肥壮,色泽乌润,香气清高持久,枞韵显,滋味醇厚鲜爽回甜,具有独特品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所述的内容更加便于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所述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说明,但是本发明不仅限于此。

所选坦洋菜茶茶树应来源于野外自然生长、未受污染的茶园,且未施用任何人工肥料、农药、除草剂等,每年只在冬末初春时采用人工劈除杂草,方便人进入采摘。

实施例1

1)鲜叶采摘:于每年春季茶叶形成小开面时,采摘顶端二至四叶,所采摘鲜叶应完整、肥壮、新鲜、无红变,

2)晒青:于晴天下午4点后,将采摘的鲜叶薄摊于晒青布上,摊铺厚度为1cm,然后于阳光下照射20min;

3)摊青:将晒青后的叶片迅速回厂,摊于水筛上,摊铺厚度为5cm,然后放入空调间内,于20℃下摊青3h;

4)翻拌:摊青后的叶片处于萎软状态,将其用双手翻拌1min,在翻拌过程中同时进行抖动,使叶片充分恢复活力;

5)静置:将翻拌后的叶片重新放入空调间中,于20℃下放置3h;

6)浪青:将静置后的叶片放入浪青机内进行浪青,其转速为10r/min,处理时间为5min;

7)消水:将浪青后的叶片均匀摊在水筛上,摊铺厚度为2cm,然后放入空调间内,于18℃、相对湿度75%的条件下放置6h;

8)揉捻:采用55型揉捻机进行揉捻,每桶投叶为45kg,揉捻过程中控制室内温度为20℃,相对湿度为90%,根据“投叶适量、揉时适中、加压采取轻、重、轻交替”的原则,采取轻揉40min、重揉20min、轻揉10min,整个揉捻过程控制在70min;

9)发酵:发酵室气温为24℃,相对湿度95%以上,空气新鲜供氧充足;发酵时,发酵叶堆放高度为8cm,叶温保持在30℃为宜,时间为3h;

10)干燥:分两次进行干燥,第一次毛火干燥要求进风口的温度在110℃,以迅速灭活氧化,然后摊晾2min,再80℃足火进行干燥,以充分发展茶香;

11)炖火:炖火过程掌握“低温慢炖”的原则,以形成野生红茶独特的品质风味,其炭焙温度为80℃,时间为10h,使用直径70cm的焙笼进行炭焙,每笼摊叶量为1.5kg,摊叶厚度为5cm。

实施例2

1)鲜叶采摘:于每年春季茶叶形成小开面时,采摘顶端二至四叶,所采摘鲜叶应完整、肥壮、新鲜、无红变,

2)晒青:于晴天下午4点后,将采摘的鲜叶薄摊于晒青布上,摊铺厚度为1cm,然后于阳光下照射30min;

3)摊青:将晒青后的叶片迅速回厂,摊于水筛上,摊铺厚度为8cm,然后放入空调间内,于22℃下摊青6h;

4)翻拌:摊青后的叶片处于萎软状态,将其用双手翻拌2min,在翻拌过程中同时进行抖动,使叶片充分恢复活力;

5)静置:将翻拌后的叶片重新放入空调间中,于22℃下放置6h;

6)浪青:将静置后的叶片放入浪青机内进行浪青,其转速为15r/min,处理时间为10min;

7)消水:将浪青后的叶片均匀摊在水筛上,摊铺厚度为2cm,然后放入空调间内,于20℃、相对湿度70%的条件下放置10h;

8)揉捻:采用55型揉捻机进行揉捻,每桶投叶为45kg,揉捻过程中控制室内温度为22℃,相对湿度为86%,根据“投叶适量、揉时适中、加压采取轻、重、轻交替”的原则,采取轻揉50min、重揉25min、轻揉15min,整个揉捻过程控制在90min;

9)发酵:发酵室气温为24℃,相对湿度95%以上,空气新鲜供氧充足;发酵时,发酵叶堆放高度为10cm,叶温保持在30℃为宜,时间为6h;

10)干燥:分两次进行干燥,第一次毛火干燥要求进风口的温度在115℃,以迅速灭活氧化,然后摊晾5min,再80℃足火进行干燥,以充分发展茶香;

11)炖火:炖火过程掌握“低温慢炖”的原则,以形成野生红茶独特的品质风味,其炭焙温度为90℃,时间为20h,使用直径70cm的焙笼进行炭焙,每笼摊叶量为1.8kg,摊叶厚度为8cm。

实施例3

1)鲜叶采摘:于每年春季茶叶形成小开面时,采摘顶端二至四叶,所采摘鲜叶应完整、肥壮、新鲜、无红变,

2)晒青:于晴天下午4点后,将采摘的鲜叶薄摊于晒青布上,摊铺厚度为2cm,然后于阳光下照射25min;

3)摊青:将晒青后的叶片迅速回厂,摊于水筛上,摊铺厚度为10cm,然后放入空调间内,于25℃下摊青4h;

4)翻拌:摊青后的叶片处于萎软状态,将其用双手翻拌2min,在翻拌过程中同时进行抖动,使叶片充分恢复活力;

5)静置:将翻拌后的叶片重新放入空调间中,于25℃下放置5h;

6)浪青:将静置后的叶片放入浪青机内进行浪青,其转速为20r/min,处理时间为8min;

7)消水:将浪青后的叶片均匀摊在水筛上,摊铺厚度为3cm,然后放入空调间内,于23℃、相对湿度65%的条件下放置8h;

8)揉捻:采用55型揉捻机进行揉捻,每桶投叶为45kg,揉捻过程中控制室内温度为24℃,相对湿度为90%,根据“投叶适量、揉时适中、加压采取轻、重、轻交替”的原则,采取轻揉60min、重揉30min、轻揉20min,整个揉捻过程控制在110min;

9)发酵:发酵室气温为25℃,相对湿度95%以上,空气新鲜供氧充足;发酵时,发酵叶堆放高度为15cm,叶温保持在30℃为宜,时间为5h;

10)干燥:分两次进行干燥,第一次毛火干燥要求进风口的温度在120℃,以迅速灭活氧化,然后摊晾3min,再80℃足火进行干燥,以充分发展茶香;

11)炖火:炖火过程掌握“低温慢炖”的原则,以形成野生红茶独特的品质风味,其炭焙温度为100℃,时间为15h,使用直径70cm的焙笼进行炭焙,每笼摊叶量为2kg,摊叶厚度为10cm。

本发明在传承传统工夫红茶制作工艺的基础上结合现代科技,采取熟采、自然萎凋与日光萎凋相结合、偏重萎凋与偏轻发酵、适度烘烤的独特茶叶加工技术,使所得野生红茶具有独特品质。

表1为实施例1-3所得野生红茶与传统红茶(特级)的感官品质比较。

表1 红茶感官品质

由表1可见,采用本发明方法制备的野生红茶品质可达到特级茶品标准,并具有枞韵,证明其品质高。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发明的涵盖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