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茶叶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茶叶烘干装置。
背景技术:
茶叶采摘后需要烘干,以便于储存。公告号为CN104406394B的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茶叶烘干机,包括锅炉和三通出气管,其中锅炉为电热锅炉,且锅炉外壁上接有两根与其内腔相通的水管,分别为顶部的进水管和底部的排水管,且进水管上装有第一电磁阀,排水管上装有第二电磁阀;锅炉内密布有竖直管,这些竖直管的上端与上连接管连通、下端与下连接管连通,且竖直管和上、下连接管均为铜管;锅炉外壁顶部装有一根进气管,该进气管的一端与空压机相连、且进气管的另一端与上连接管连通。三通进气管的一端与空压机相连,且该三通进气管的主管道与上连接管连通,三通出气管的一根支管上依次接有温度计和第三电磁阀,且三通出气管的另一根支管上连接有第四电磁阀和送气管,该送气管为隔热管。
上述烘干机采用了热空气加热的方式,即先通过锅炉对水进行加热得到高温蒸汽,然后利用高温蒸汽对竖直管进行加热得到高温空气,最后将320℃以上的高温空气输入到炒茶房,以对炒茶房内的茶叶进行烘干,而未达到320℃以上的蒸汽则通过三通出气管排出。因此上述烘干机未利用到于320℃以下的热空气,导致能源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能对320℃以下的热空气进行二次利用的一种茶叶烘干装置,以减小能源浪费。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基础方案为:一种茶叶烘干装置,包括茶叶烘干机本体,茶叶烘干机本体包括进气管和三通出气管,还包括由隔热材料制成的密闭的热气分流箱、一号隔热管、二号隔热管以及三号隔热管,热气分流箱由金属板分割为密闭的上隔离室和下隔离室,三通出气管的出气端通过一号隔热管与上隔离室连通、三通出气管的出气端还通过二号隔热管与下隔离室相连通;上隔离室通过三号隔热管与茶叶烘干机本体的进气管相连通;一号隔热管上设有一号电磁阀、二号隔热管上设有二号电磁阀以及三号隔热管上还设有三号电磁阀,所述下隔离室连通有进水管。
本发明的原理与效果:使用时,由烘干机本体的三通出气管向热气分流箱内输入热气。可通过使用者所在地的大气压力、环境湿度和环境温度,预先设定温度分隔值X℃,即当热空气的温度介于X℃~320℃之间时,一号电磁阀打开,二号电磁阀关闭,此时热空气就会进入到上隔离室内;当三通出气管的出气端输出的热空气的温度小于X℃时,一号电池阀关闭而二号电磁阀打开,此时热空气就会进入到下隔离室内,然后向下隔离室通过进水管通入水,输入至下隔离室内的热空气就会对下隔离室内的水进行加热,加热的水蒸汽则通过金属板对上隔离室内的热空气进行加热。而上隔离室内的空气经过加热达到320℃或以上时,则打开三号电磁阀,由三号隔热管将上隔离室内的热空气回流输送至茶叶烘干机本体内进行再次利用。
本方案相比现有的方案,该技术不但对茶叶烘干机本体排出的320℃以下的热空气进行了二次回收利用,而且,采用了热气分流箱的方式,实现了利用热气对热气本身进行加热,而且加热后的热气直接用于茶叶烘干机本体直接使用,热气二次利用的中间环节较短。同时,由于是对具有X℃的热空气进行加热,因此,而使X℃的热空气达到320℃,较之由0℃的热空气达到320℃所需的时间也较短,因此非常适合于推广。
进一步,上隔离室内设有电热丝。电热丝可用于对上隔离室内的热空气进行加热,当下隔离室内的热空气温度所加热的水产生的蒸汽无法在对上隔离室内的热空气进行热传递时,则由电热丝产生热量,使得输入至茶叶烘干机本体内的热空气温度能够达到320℃,防止未达到320℃的热空气进入到茶叶烘干机本体中,以对茶叶的烘干造成不利影响,消除隐患。
进一步,金属板为不锈钢板。不锈钢板传热系数高,最主要的是不锈钢板可做成非常薄,而且价格低廉,因此更有利于提高热传递效率和降低成本。
进一步,三号电磁阀为单向电磁阀。热空气无法由茶叶烘干机本体通往上隔离室,这样就可以进一步防止未达到320℃的热空气进入到茶叶烘干机本体中,以对茶叶的烘干造成不利影响。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茶叶烘干装置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附图标记:茶叶烘干机本体1、三号电磁阀2、三号隔热管3、三通出气管4、二号隔热管5、二号电磁阀6、一号隔热管7、一号电磁阀8、金属板9、上隔离室101、下隔离室102、热气分流箱10、电热丝11、进水管12。
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一种茶叶烘干装置,包括茶叶烘干机本体1,茶叶烘干机本体1包括进气管和三通出气管4。还包括由隔热材料制成的密闭的热气分流箱10,热气分流箱10由不锈钢板、铜板或者铝板制成的金属板9分割为密闭的上隔离室101和下隔离室102,三通出气管4的出气端通过一号隔热管7与上隔离室101连通、同时三通出气管4的出气端还通过二号隔热管5与下隔离室102相连通。上隔离室101通过三号隔热管3与茶叶烘干机本体1的进气管相连通,下隔离室102连通有进水管12。本实施例中,一号隔热管7上设有一号电磁阀8、二号隔热管5上设有二号电磁阀6以及三号隔热管3上还设有三号电磁阀2。
具体实施时,茶叶烘干机本体1的三通出气管4的出气端分别向一号隔热管7和二号隔热管5内排出320℃以下的热空气,当热空气的温度介于200℃~320℃之间时,一号电磁阀8打开,二号电磁阀6关闭,此时热空气就会进入到上隔离室101内;当三通出气管4的出气端输出的热空气的温度小于200℃时,一号电池阀关闭而二号电磁阀6打开,此时热空气就会进入到下隔离室102内,然后向下隔离室102通过进水管12通入水,输入至下隔离室102内的热空气就会对下隔离室102内的水进行加热,加热的水蒸汽则通过金属板9对上隔离室101内的热空气进行加热。当上隔离室101内的热空气达到320℃或者以上是,就可将上隔离室101内的热空气通过三号隔离管输送至茶叶烘干机本体1内,由此得以完成对320℃以下的热空气进行二次利用。
本优化的实施例中,上隔离室101内还设有电热丝11,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当下隔离室102内的被加热的水所产生的蒸汽温度不足以满足向上隔离室101进行热传递的时候,则辅以电热丝11对上隔离室101内的热空气进行加热,防止未达到320℃的热空气进入到茶叶烘干机本体1中,以对茶叶的烘干造成不利影响。
本优化的实施例中,三号电磁阀2为单向电磁阀,即热空气仅能由上隔离室101通往茶叶烘干机本体1内,而热空气无法由茶叶烘干机本体1通往上隔离室101,这样就可以进一步防止未达到320℃的热空气进入到茶叶烘干机本体1中,以对茶叶的烘干造成不利影响。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发明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