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一种袋泡茶的加工方法,特别是茯茶袋泡茶的制备方法及产品。
背景技术:
:传统茯茶为茯砖茶,属于紧压茶的一种,因其饮用不大方便,难以适应现代快节奏生活人们的需要。于是人们研究出袋泡茯茶以解决饮用不方便的问题,如专利号为CN201110226938.1的茯豪茶的制作方法,公开号:CN102232437A,公告日:2011.11.09,公开的技术为:,其工艺包括选择原料、发酵、烘干、筛分净化、渥堆、司称、汽蒸、木模装袋、装茶筑压、退模捆绳、凉置、发花干燥、解散、包装,其特征在于:所说的选择原料是选择特级黑毛茶;所说的发酵:是将选择的原料按每100斤茶叶加入用蒸汽熬制的茶汁10~25斤,使茶叶含水量达到18~25%,发酵渥堆12—15天;所说的烘干:是将上述发酵完成后的茶叶,用烘焙设备进行烘干至含水率为6—10%;所说的渥堆:是将筛分净化后的茶叶每100斤加入用蒸汽熬制的茶汁10~20斤,发酵渥堆12~24小时;所说的发花干燥是将凉置好的筑压茶,移入烘房发花,发花时间为10~12天,温度控制在26~28℃,再将发花后的筑压茶进行干燥,干燥时间为4~7天,然后将干燥好的筑压茶退袋,将茶块解散成条索状的茯豪茶。此技术虽然产品口感好,产品档次高,但工艺较为复杂,分解过程中条索破碎率高,损耗大,生产成本高,难以适应低档消费者的需要。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茯茶袋泡茶生产所存在的问题,公开一种具有传统茯茶产品的色香味,生产工艺简单,损耗小,生产成本低,能适应大众消费者需要的茯茶袋泡茶的制备方法及产品。本发明产品的技术解决方案是:茯茶袋泡茶的制备方法,特殊之处在于:先将茶料制备篓筑茯茶,再对篓筑茯茶软化、切碎,经烘干、包装成茯茶袋泡茶产品。进一步地,茶料在制备篓筑茯茶前可以进行茶料复制。更进一步地,所述茶料复制:按打浆后茶料含水率20-28%的比例来打桨,每100kg茶料加茶浆10-20kg,然后堆高成60-120cm的茶垛。盖上防湿布让其自然发酵,当发酵温度达到45℃,进行翻堆散热降温处理,阻止其继续发酵。发酵完成后,对茶料进行干燥,温度控制在70-75℃,干燥至含水率12%以内。进一步地,所述制备篓筑茯茶:将茶料汽蒸软化后筑篓,放进烘房再进行发花干燥。更进一步地,所述放进烘房:茶叶筑篓经冷却后送入烘房,摆上烘架。篓子离墙面6-15cm,篓与篓之间间隔2-5cm,进烘房时间1-3天。更进一步地,所述发花:烘房温度控制在25-28℃,湿度60-70%,发花时间7-10天,从第5天开始检查发花情况,直到发花全部完成才可进入干燥期。更进一步地,所述干燥:干燥期间10-15天,采取每天加温1-2℃来进行升温,最高温度至多45℃,检测含水率在12%以下出烘。进一步地,所述篓筑茯茶软化:是将篓筑茯茶从篓中倒出来盛于透气容器内放入蒸汽柜内的物架上,或只打开篓筑茯茶的篓口,直接放入蒸汽柜内的物架上,用蒸汽蒸至完全软化。进一步地,所述篓子:为竹蔑篓或藤篓。进一步地,所述切碎:将软化后的篓筑茯茶,切碎成产品所需大小的茶片。一般切成1-10mm优选1-8mm、1-5mm、1-3mm大小的片状。进一步地,所述烘干:切碎后的茶片烘干至含率9%以内,然后将烘干后的茶片用包装机包装成茯茶袋泡茶产品。本发明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解决了现有茯茶袋泡茶所存在的问题,不仅具有传统茯茶产品的色香味,口感更加醇和一致,生产工艺简单,损耗小,生产成本低,能适应大众消费者的需要。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例1:茯茶袋泡茶的制备方法,先制成篓筑茯茶,再对篓筑茯茶软化切碎,经干燥、包装成茯茶袋泡茶产品。实施例2:茯茶袋泡茶的制备方法:先将茶料汽蒸软化,然后筑篓,接着放进烘房进行发花干燥,再对篓筑茯茶软化切碎,经烘干、包装成茯茶袋泡茶产品。实施例3:茯茶袋泡茶的制备方法:先将茶料倒入蒸箱,汽蒸至完全软化,时间控制在8-15秒,含水率控制在20%-29%,然后筑篓,将竹蔑篓或藤篓安放在“箱形架”里,将蒸好的茶料装篓,篓筑茯茶的干重5-25kg。茶料入篓后,进行筑制,然后将茶篓捆上十字状条,最后晾置冷却至少8小时后进烘,篓子离墙面6-15cm,篓与篓之间间隔2-5cm,进烘房时间1-3天。接着进行发花、干燥,发花时烘房温度控制在25-28℃,湿度60-70%,发花时间7-10天,从第5天开始检查发花情况,直到发花全部完成才可进入干燥期。所述干燥:干燥期间10-15天,采取每天加温1-2℃来进行升温,最高温度至多45℃,检测含水率在12%以下出烘。再将篓筑茯茶用蒸汽蒸至完全软化;接着将软化后的篓筑茯茶,切碎成所需大小的茶片,一般切成1-10mm大小的片状,接着将切碎后的茶片烘干至含率9%以内,然后将烘干后的茶片包装成茯茶袋泡茶产品。实施例4:茯茶袋泡茶的制备方法:先将茶料进行复制,按每100kg茶料加茶浆10-20kg,然后堆高成40-120cm的茶垛,发酵12-24小时,再进行干燥,温度控制在70-75℃,干燥至含水率9%备用。将复制后的茶料倒入蒸箱,汽蒸至完全软化,时间控制在10-15秒,含水率控制在23%-26%,然后筑篓,将竹蔑篓或藤篓安放在“箱形架”里,将蒸好的茶料装篓,篓筑茯茶的干重10-25kg,茶篓顶部扎上3-6个孔用来透气和散发水分。茶料入篓后,进行筑制,力度要均匀,完后折边,四边平齐,角要分明,然后将茶篓捆上十字状条,最后晾置冷却9-12小时后进烘,篓子离墙面8-12cm,篓与篓之间间隔3-5cm,进烘房时间2-3天。接着进行发花干燥,发花时烘房温度控制在25-28℃,湿度60-70%,发花时间7-10天,从第5天开始检查发花情况,直到发花全部完成才可进入干燥期。所述干燥:干燥期间12-15天,采取每天加温1-2℃来进行升温,最高温度至多45℃,检测含水率在12%出烘。再将篓筑茯茶从篓中倒出来放入蒸汽柜,用蒸汽蒸至完全软化,接着将软化后的篓筑茯茶,切碎成1-8mm大小的片状,接着将切碎后的茶片烘干至含率6-7%,然后将烘干后的茶片包装成茯茶袋泡茶产品。实施例5:茯茶袋泡茶的制备方法:采取如下步骤:a、茶料复制:按打浆后茶料含水率20-28%的比例来打桨,每100kg茶料加茶浆10-20kg,然后堆高成80-100cm的茶垛,盖上防湿布让其自然发酵,当发酵温度达到45℃,进行翻堆散热降温处理,阻止其继续发酵。将发复制后的茶料放入烘焙用无烟炭火进行打火干燥,温度控制在70-75℃,干燥至含水率9%。茶料采用1-2级黑毛茶。b.蒸茶:将复制后茶料用蒸汽蒸至完全软化,时间控制在15秒,含水率控制在27-29%。c.筑篓:首先将竹蔑篓安放在“箱形架”里,将蒸好的茶料装篓,茶料入篓后,进行筑制,力度要均匀,完后折边,四边平齐,角要分明,然后将茶篓捆上十字状条,最后晾置冷却10小时后进烘房。d.入烘房:将茶叶筑篓经冷却后送入烘房,摆上烘架,两侧靠墙的篓子离墙面6cm,篓与篓之间2cm,进烘房时间1天,e.发花:烘房温度控制在25℃,湿度60%,发花时间7天,从第5天开始检查发花情况,直到发花全部完成才可进入干燥期。f.干燥:干燥期间7天,采取每天加温1-2℃来进行升温,最高温度至多45℃,检测含水率在8%出烘房备用。g.茯茶软化:将篓筑茯茶从篓中倒出来盛于透气的蔑篓容器内放入蒸汽柜内的物架上,然后用蒸汽蒸至完全软化,h.切碎:接着将软化后的篓筑茯茶,切碎成产品所需大小的茶片,一般切成1-10mm大小的片状。I.烘干:切碎后的茶片烘干至含率9%以内,然后将烘干后的茶片用包装机包装成茯茶袋泡茶产品。实施例6:茯茶袋泡茶的制备方法:采取如下步骤:a、茶料复制:按打浆后茶料含水率23-25%的比例来打桨,每100kg茶料加茶浆15-19kg,然后堆高成80-100cm的茶垛,盖上防湿布让其自然发酵,当发酵温度达到45℃,进行翻堆散热降温处理,阻止其继续发酵。将冷发酵后的茶料用干燥机进行干燥,温度控制在70-75℃,干燥至含水率9%。茶料采用三级黑毛茶。茶料复制提高了产品的醇和的一致性。b.蒸茶:将茶坯倒入蒸箱,用105℃以上的蒸汽蒸至完全软化,时间控制在20秒,含水率控制在26%。c.筑篓:首先将竹蔑篓安放在“箱形架”里,将蒸好的茶料装篓,茶料入篓后,进行筑制,力度要均匀,完后折边,四边平齐,角要分明,然后将茶篓捆上十字状条,最后晾置冷却12小时后进烘房。.入烘房:将茶叶筑篓经冷却后送入烘房,摆上烘架,两侧靠墙的篓子离墙面8-10cm,篓与篓之间3cm,进烘房时间2天,e.发花:烘房温度控制在25℃,湿度60%,发花时间7天,从第5天开始检查发花情况,直到发花全部完成才可进入干燥期,f.干燥:干燥期间7天,采取每天加温1-2℃来进行升温,最高温度至多45℃,检测含水率在8%出烘房备用。g.茯茶软化:打开篓筑茯茶的篓口,直接放入蒸汽柜内的物架上,然后用蒸汽蒸至完全软化。h.切碎:将软化后的篓筑茯茶切碎成1-5mm大小的片状。I.烘干:切碎后的茶片烘干至含率9%以内,然后将烘干后的茶片用包装机包装成茯茶袋泡茶产品。烘干可以用无烟火培烘干,也可以用热风烘干机烘干,根据产品口感设计而定。烘干温度按茶叶常规干燥温度就可。本发明不限于以上实施例,凡是本发明技术方案参数范围内及参数范围外附近每个技术要素点,以及本领域技术人员能依据本发明技术方案进行推理、扩展、排列组合的技术特征都属本发明实施例例举的范围。本发明技术效果与现有技术效果的比较比较内容现有技术本发明技术色香味佳佳醇和的一致性差好损耗率20-30%10%以下生产工艺复杂简单生产成本高低廉适应性高档消费群体大众消费群体当前第1页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