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绿色杜仲保健茶的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043319阅读:35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天然绿色保健食品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绿色杜仲保健茶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杜仲又名胶木,为杜仲科植物,是一种具有神奇营养保健药用功效的植物。《神农本草经》记载:“杜仲味辛平。主治腰膝痛,补中益气,坚筋骨,强志,除阴下痒湿,小便余沥,久服轻身耐老。”《本草纲目》记载:“杜仲能入肝而补肾,补中益精气,坚筋骨,强志,治肾虚腰痛,久服轻身耐老。”杜仲是中药材中一种名贵的滋补药材,一般取杜仲科植物杜仲的干燥树皮入药,杜仲性味甘、微辛、温、具有补肝肾、强筋骨、利尿的作用,归肝,肾经。现代研究发现杜仲叶与杜仲皮所含成份基本相同,同时还具有丰富的生物活性物质,主要有绿原酸、桃叶珊瑚苷、京尼平苷酸、松脂醇二葡萄糖苷和黄酮等。绿原酸具有利胆、抗菌等作用。桃叶珊瑚苷能够刺激副交感神经中枢,加快尿酸转移和排出,对革氏阴性和阳性菌均有抑制作用。松脂醇二葡萄糖苷是一种高质量的天然降压药物,对动物血压有双向调节功能,杜仲黄酮具有降血压、保护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及抗心肌肥厚等作用。除此之外,杜仲叶中还含有大量氨基酸、微量元素、生物碱、多糖、挥发油等成分,因此,以杜仲叶为原料制备的杜仲茶具有通便、利尿、降血脂,降血压、保肝补肾、抗衰老、减肥美容的作用。其保健价值极高。

现有以杜仲叶开发的杜仲茶,一般是采用传统的茶叶制备工艺,即将摘采的杜仲嫩叶经过摊晾、杀青、揉捻、干燥等工序制成,此种工艺加工过程会使杜仲叶中的生物活性物质有所损失,尤其是绿原酸的含量会明显降低,影响杜仲茶的营养保健价值。目前对于杜仲保健品的研究较多,一般采用杜仲叶或皮制作的保健茶在市场上已有所见,现有的杜仲茶的制作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将杜仲叶杀青干燥后,与茶叶混合,粉碎制作成杜仲茶;另一种方法是先提取杜仲的有效成分,然后将其喷混于茶叶中。采用上述方法加工制成的杜仲茶都含茶碱和咖啡因,并且其茶色、汤色不好,苦涩味重,口感差,并且其加工时间长,加工制备工艺比较复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制备方法简单,药用价值高,饮用安全及方便的保健茶,具体地说是一种绿色杜仲保健茶的制备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绿色杜仲保健茶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1)采摘:采摘新鲜的杜仲叶,要求无病虫及枯黄叶片,除去杂草及杂质;

(2)摊青:将采摘的杜仲叶自然摊放至鲜叶含水量减少25~30%,手捏表面无水分时为止;

(3)蒸汽杀青:采用蒸汽杀青圆桶机,将步骤(2)中经过摊青后的杜仲叶置入预热的圆桶机内,预热温度为90~110℃,锅炉汽压为0.8~0.9Mpa,蒸机杀青汽压为0.7~0.9Mpa,蒸汽杀青圆桶机的转速为100~120转/min,投叶量为8~12kg/min,杀青时间为90~150秒,杀青的适宜程度应掌握叶色青绿、有粘性、梗子折之不断、无青草气味时为止;

(4)冷却:将步骤(3)中经过蒸汽杀青后的杀青叶采用120K型号的冷却机进行冷却,冷却机的风量为35~40m3/min,投叶量为10~15kg/min,冷却时间为60~90秒;

(5)揉切:将步骤(4)中经过冷却后的杜仲叶采用6CZ20型号的转子机,在常温下进行揉切处理,投叶量为10~15kg/min,揉捻、碎切一次完成,揉切时间为2~3min, 使其揉捻、碎切一次完成,揉切至1cm以下颗粒,揉切加工成条索状或滚珠状,出料口输出物为外观呈细颗粒碎茶状半成品;

(6)干燥:将步骤(5)中的半成品采用采用20型号的烘干机,由4台相同型号的烘干机连用串联组成,分四次进行干燥,投叶量为10~15kg/min,第一台烘干机温度为155~160℃,原料厚度为3~4cm,时间为8~10min;第二台烘干机温度为150~155℃,原料厚度为2~3cm,时间为6~8min;第三台烘干机温度为140~145℃,原料厚度为1~2cm,时间为3~5min;第四台烘干机温度为150~155℃,原料厚度为1~2cm,时间为4~6min;出料口输出物即为成品杜仲茶;

(7)摊凉、封装。

采用本发明所述的一种绿色杜仲保健茶的制备方法,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在于:采用蒸汽杀青技术对杜仲叶杀青,取代了传统的传导加热方式,保持了杜仲叶的色泽翠绿。采用揉切工序改变了以前揉捻、解块、揉切分步骤加工的方式,揉捻、解块、揉切一次性完成,较好的保持了杜仲叶的有效成分,提高了药效成分的水浸出率。干燥步骤采用多台相同型号的烘干机连用串联组成,进行多次干燥,可使杜仲叶在运动中干燥和提香,解决了传统工序静止状态干燥和提香受热不均、耗时过长的弊端,省略了复炒工序,还减少了杜仲叶有效成分的损失。同时,采用本发明所述方法相对于现有的加工方法,操作方便,生产周期短,成本低,可提高其加工效率,适用于批量制备和工业化生产。采用本发明所述方法制备的绿色杜仲保健茶,提供了杜仲叶的新用途,有利于其杜仲资源的综合利用,增加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本发明绿色杜仲保健茶产品具有以下特点:一是产品无污染,呈天然绿色,其汤色亮绿,叶底嫩绿;二是不含茶碱,无咖啡因;三是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氨基酸,易于吸收,有益健康。可以满足不同人群饮用需求,其适应范围非常广,因而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加清楚的解释本发明的实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是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实施例1:

一种绿色杜仲保健茶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1)采摘:采摘新鲜的杜仲叶,要求无病虫及枯黄叶片,除去杂草及杂质;

(2)摊青:将采摘的杜仲叶自然摊放至鲜叶含水量减少25~28%,手捏表面无水分时为止;

(3)蒸汽杀青:采用蒸汽杀青圆桶机,将步骤(2)中经过摊青后的杜仲叶置入预热的圆桶机内,预热温度为90~100℃,锅炉汽压为0.8~0.9Mpa,蒸机杀青汽压为0.7~0.8Mpa,蒸汽杀青圆桶机的转速为100转/min,投叶量为8~10kg/min,杀青时间为90~120秒,杀青的适宜程度应掌握叶色青绿、有粘性、梗子折之不断、无青草气味时为止;

(4)冷却:将步骤(3)中经过蒸汽杀青后的杀青叶采用120K型号的冷却机进行冷却,冷却机的风量为35m3/min,投叶量为10kg/min,冷却时间为60~80秒;

(5)揉切:将步骤(4)中经过冷却后的杜仲叶采用6CZ20型号的转子机,在常温下进行揉切处理,投叶量为10kg/min,揉捻、碎切一次完成,揉切时间为2min, 使其揉捻、碎切一次完成,揉切至1cm以下颗粒,揉切加工成条索状或滚珠状,出料口输出物为外观呈细颗粒碎茶状半成品;

(6)干燥:将步骤(5)中的半成品采用采用20型号的烘干机,由4台相同型号的烘干机连用串联组成,分四次进行干燥,投叶量为10kg/min,第一台烘干机温度为155~158℃,原料厚度为3cm,时间为8min;第二台烘干机温度为150~153℃,原料厚度为2cm,时间为6min;第三台烘干机温度为140~142℃,原料厚度为1cm,时间为3min;第四台烘干机温度为150~153℃,原料厚度为1cm,时间为4min;出料口输出物即为成品杜仲茶;

(7)摊凉、封装。

实施例2:

一种绿色杜仲保健茶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1)采摘:采摘新鲜的杜仲叶,要求无病虫及枯黄叶片,除去杂草及杂质;

(2)摊青:将采摘的杜仲叶自然摊放至鲜叶含水量减少27~30%,手捏表面无水分时为止;

(3)蒸汽杀青:采用蒸汽杀青圆桶机,将步骤(2)中经过摊青后的杜仲叶置入预热的圆桶机内,预热温度为100~110℃,锅炉汽压为0.8~0.9Mpa,蒸机杀青汽压为0.8~0.9Mpa,蒸汽杀青圆桶机的转速为120转/min,投叶量为10kg/min,杀青时间为100~150秒,杀青的适宜程度应掌握叶色青绿、有粘性、梗子折之不断、无青草气味时为止;

(4)冷却:将步骤(3)中经过蒸汽杀青后的杀青叶采用120K型号的冷却机进行冷却,冷却机的风量为40m3/min,投叶量为12kg/min,冷却时间为70~90秒;

(5)揉切:将步骤(4)中经过冷却后的杜仲叶采用6CZ20型号的转子机,在常温下进行揉切处理,投叶量为12kg/min,揉捻、碎切一次完成,揉切时间为3min,使其揉捻、碎切一次完成,揉切至1cm以下颗粒,揉切加工成条索状或滚珠状,出料口输出物为外观呈细颗粒碎茶状半成品;

(6)干燥:将步骤(5)中的半成品采用采用20型号的烘干机,由4台相同型号的烘干机连用串联组成,分四次进行干燥,投叶量为12kg/min,第一台烘干机温度为158~160℃,原料厚度为4cm,时间为10min;第二台烘干机温度为153~155℃,原料厚度为3cm,时间为8min;第三台烘干机温度为142~145℃,原料厚度为2cm,时间为5min;第四台烘干机温度153~155℃,原料厚度为2cm,时间为6min;出料口输出物即为成品杜仲茶;

(7)摊凉、封装。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