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制烤板的加工工艺及应用该泥制烤板的烧饼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05199阅读:285来源:国知局
泥制烤板的加工工艺及应用该泥制烤板的烧饼炉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属于食品烘烤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泥制烤板的加工工艺及应用该泥制烤板的烧饼炉。



背景技术:

瓮式烧饼炉是一种传统的烧饼烘烤设备,所用的炉芯是中空倒置的圆台状的,这种炉芯的优点是制作方便,在炉芯的制作过程当中,制作师傅可以在一个模型上慢慢添加黄色粘土,后经拍实就成型。在晾晒过程中,放置比较稳固,把它放到烧饼炉内也非常地牢固,所以千百年来人们一直延用它。

但是上述烧饼炉也存在如下缺点:

1、采用木炭作为燃料进行燃烧加热,桶内温度是凭师傅的经验进行判断的,因此,温度不够稳定。而且炭在燃烧加热过程中会产生烟灰和其他有害气体,污染环境、影响身体健康。

2、烤制烧饼时,师傅的脸部离上炉口的距离非常近,炉内温度高达500℃,操作过程中脸部在炉火的高温下使皮肤坏死。

3、烤饼师傅在贴饼时,必须要将手伸入炉温高达到500℃的炉芯内进行操作,手和手臂被烫伤是常有的事,在他们手上往往都能看到累累的炀伤痕,皮肤坏死很严重。

4、由于烤饼必须徒手进行操作,贴饼时,为减少皮肤在高温的炉内烘烤时间,都在争分夺秒抢速度,常常将饼贴歪或变形最终导致烧饼外观极不成型。起饼时,时间仓促,经常会戳破饼皮,有时候还会掉落,粘上炭灰。

另外,目前一些新型的烧饼炉也有采用金属板进行烘烤,但是金属板烤出的饼与放在泥质材料上烤出的饼其香味和口感是完全不同的,远远逊色于用泥质材料烤出的香味和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是针对现有的烧饼金属烤板所存在的上述问题,而提出了一种能保留传统烧饼香味和质量的泥制烤板的加工工艺。

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泥制烤板的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如下工序:

①、选用一定量的页岩,将页岩磨成粉料;

②、向粉料中添加由松针和谷物组成的成孔料,加水混合搅拌后,在模具中成型制成坯体;

③、将制成的坯体置于阴凉处,并在表面贴附上草纸,放置一段时间阴干;

④、阴干后,将坯体置于窑炉内进行烧制,烧制完成后自然冷却。

在上述的泥制烤板的加工工艺中,所述的步骤2中,根据选用页岩的塑性指数,可以添加适量的清水砂以调节粘性。页岩的塑性指数普遍偏高,坯体不易脱水,干燥升温快,导致坯体表面开裂,清水砂的作用是调节塑性指数。

在上述的泥制烤板的加工工艺中,所述的步骤2中,谷物和松针在搅拌之前分别先进行研碎和切断。

在上述的泥制烤板的加工工艺中,所述的步骤2中,谷物为玉米、小米和粟米中的任意一种或其中几种的组合。

在上述的泥制烤板的加工工艺中,所述的步骤2中,所述的页岩、清水砂和成孔料的重量百分比分别为20-95%、3-70%和1-30%。

在上述的泥制烤板的加工工艺中,所述松针和谷物的重量配比为1:1。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是针对现有的烧饼炉所存在的上述问题,而提出了一种操作环境安全且能保留烧饼传统香味的现代化烧饼炉。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烧饼炉,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具有炉腔的炉体,炉腔的顶部开口处盖有炉盖,所述的炉盖与炉体转动连接,炉腔内设有上述泥制烤板和加热装置。

在上述的一种烧饼炉中,所述的炉盖有两个,以并排或双开形式设置。

在上述的一种烧饼炉中,所述的加热装置包括上加热体和下加热体,下加热体位于泥制烤板的下方,上加热体位于炉盖的内侧面上。

在上述的一种烧饼炉中,所述炉盖与炉体盖合时,上加热体、泥制烤板和下加热体至上而下正对设置。

在上述的一种烧饼炉中,所述炉腔的内壁上固定设有若干托杆,上述泥制烤板架在所述托杆上。

在上述的一种烧饼炉中,所述托杆上还设有能水平滑动的隔条,隔条的横截面呈倒T形,包括竖直设置的隔板和水平的托板,托板的两边向隔板两侧延伸并与隔板对应侧的托杆形成撑托泥制烤板的支撑框体。

在上述的一种烧饼炉中,所述的上加热体和下加热体均为电加热管,所述的烧饼炉还包括温控系统,温控系统控制上述上加热体和下加热体的工作状态。

在上述的一种烧饼炉中,所述的炉体内还嵌有保温屉,保温屉与炉体滑动连接并能抽出,保温屉与炉体之间设有保温装置。

在上述的一种烧饼炉中,所述的保温屉内设有保温板。

在上述的一种烧饼炉中,所述的保温装置为电加热管。

在上述的一种烧饼炉中,所述的炉体呈矩形、圆形或椭圆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烧饼炉采用电加热方式代替传统的炭火加热,温度稳定,易于控制,且不会产生有害气体。选用泥制烤板进行烤制,能保持传统翁式燃碳炉所产出烧饼的独特风味。烤饼师傅操作环境较安全,不会烫伤,贴饼时间比较充裕,烧饼外形保持美观。所采用的泥制烤板性能稳定,不易开裂,能极大程度提高饼的香味和质量。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中烧饼炉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泥制烤板架设情况的示意图。

图中,1、炉体;2、炉腔;3、炉盖;4、托杆;5、泥制烤板;6、上加热体;7、下加热体;8、隔条;9、隔板;10、托板;11、保温屉;12、保温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发明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实施例1

如图1和图2所示,本烧饼炉包括具有炉腔2的炉体1,炉腔2的顶部开口处盖有炉盖3,所述的炉盖3与炉体1转动连接。炉腔2分为上层的烤制层和下层的保温层,烤制层处沿炉腔2内壁固定设有一圈托杆4,泥制烤板5架设在上述托杆4所围合而成的托架上。

泥制烤板5的上方和下方分别设有上加热体6和下加热体7,上加热体6位于炉盖3的内侧面上,炉盖3盖合时,上加热体6、泥制烤板5和下加热体7至上而下正对设置。上加热体6和下加热体7均为电加热管,烧饼炉还包括温控系统,温控系统控制上述上加热体6和下加热体7的工作状态。

炉体1较大时,大尺寸的泥制烤板5在烧结时容易开裂,因此我们用隔条8将上述托架水平分隔开来,铺上几块尺寸较小的泥制烤板5即可。隔条8的横截面呈倒T形,包括竖直设置的隔板9和水平的托板10,托板10的两边向隔板9两侧延伸并与隔板9对应侧的托杆4部分形成撑托泥制烤板5的支撑框体。隔条8的两头架在两对应的托杆4上并能沿该托杆4水平滑动,以此来调节左右两个支撑框体的大小,以适应不同尺寸泥制烤板5的需要。

保温层处设有保温屉11,保温屉11与炉体1滑动连接并能抽出,保温屉11内设有保温板12,保温板12可采用电加热管进行加热保温。该保温板12同样可采用上述的泥制烤板5,保温板12的架设方式也可以参照烤制层中泥制烤板5的架设方式。

使用时,启动上加热体6和下加热体7进行加热,预热完成后,打开炉盖3,烤饼师傅将擀好的饼坯逐一排布在泥制烤板5上,之后盖上炉盖3进行烤制,设定时间计时结束后,烧饼炉发出声响或指示灯提示,提醒烤饼师傅及时打开炉盖3取饼,取完饼后,可马上进行下一轮烤饼,如此循环。

烤制完成的烧饼如果无法立刻售出,则可放入保温屉11中保温,保温屉11中的保温板12能持续低热烘烤,保持烧饼的口味。

炉体1的形状并无固定要求,可以是矩形、圆形或椭圆形等。图示炉盖3只有一个,也可以有两个,以并排或双开形式设置,与小尺寸的泥制烤板5一一对应,烤板师傅可以在两块泥制烤板5上交替作业,以使同一泥制烤板5上的烧饼烤制时间尽可能相近。

上述泥制烤板5采用如下工序加工而成:

1、选用一定量的页岩,并将页岩磨成粉料;

2、添加适量的清水砂进行混合以调节页岩的粘性;

3、将新鲜的松针清洗干净后切段,谷物研碎,之后一同加入到上述粉料中,并加水混合搅拌后形成泥体,泥体在模具中成型制成平板状的坯体;

4、将制成的坯体置于阴凉处,并在表面贴附上草纸,室温条件下阴干,阴干时间根据天气情况控制在20天至60天之间为佳。

5、阴干后,将坯体置于窑炉内进行烧制,烧制完成后自然冷却即可形成泥制烤板5。

上述页岩、清水砂和成孔料的重量百分比为60%、25%和15%。

选用松针和谷物作为成孔料,配比为1:1,松针在形成坯体和烧制过程中起到牵拉支撑作用,不易变形,烧结后不会残留有害物质,保证食品安全,所形成的大小两种孔洞进行混和搭配,防止使用过程中膨胀开裂,松针烧结后所形成的针形孔洞起到稳固作用。谷物为玉米、小米和粟米中的任意一种或其中几种的组合。制成的泥制烤板除了用于烧制烧饼以外,还可以应用于其他需要采用烤制方式制作的食品加工上。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中,页岩、清水砂和成孔料的重量百分比为70%、15%和15%。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中,页岩、清水砂和成孔料的重量百分比为75%、15%和10%。

实施例4

本实施例中,页岩、清水砂和成孔料的重量百分比为62%、30%和8%。

实施例5

本实施例中,页岩、清水砂和成孔料的重量百分比为20%、70%和10%。

实施例6

本实施例中,页岩、清水砂和成孔料的重量百分比为95%、3%和2%。

实施例7

本实施例中,页岩、清水砂和成孔料的重量百分比为91%、8%和1%。

实施例8

本实施例中,页岩、清水砂和成孔料的重量百分比为55%、15%和30%。

应该理解,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书、说明书中,所有“包括……”均应理解为开放式的含义,也就是其含义等同于“至少含有……”,而不应理解为封闭式的含义,即其含义不应该理解为“仅包含……”。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