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混料投食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10260阅读:345来源:国知局
一种混料投食系统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领域本实用新型属于农业机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远程自动混料喂食系统。



背景技术:

在养殖业中,饲料的投放耗费了养殖者大量的人工。一些养殖者采用预先混合造粒的模式将各种饲料成分混合成为颗粒饲料进行投喂。但是,饲料原料一旦成为颗粒饲料,消费者就无法分辨颗粒饲料的原料具体包含什么。一些不法养殖者在混料过程中添加激素或抗生素成分,使得消费者对颗粒饲料产生了巨大的不信任感。市场上亟需一种可以将饲料原料呈现给消费者,同时可以自动实现混料造粒功能,并可远程控制的自动混料喂食系统。编号为CN203261990U的实用新型专利对此进行了探索,但是其仅仅适合于颗粒较大的饲料,对于饲料成分包含粉料的情况下,采用该实用新型将导致系统出料不畅甚至堵塞,同时该系统的混合过于简单,粉料容易聚合在某些管路死角形成出料“短路”。进一步,该系统没有自动清洗系统,自动化程度不高;现阶段,能够实现投喂饲料原料透明展示、适合粉料、自动造粒、自动清洗并具备料位控制、堵塞纠正功能,适合远程自动控制的自动混料喂食系统未见报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远程控制的自动混料喂食系统,解决原料不可见、无法混合造粒、清洗不够便捷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混料投食系统,包括贮料槽、贮料槽开关、传送杆、绞龙、下料管、造粒杆、出料口;

所述贮料槽下方设有贮料槽开关,贮料槽开关上端与贮料槽连接,下端与传送杆连接,所述传送杆为空心杆,传送杆内部设置有绞龙,所述传送杆的出料端还通过下料管与造粒杆连接,所述造粒杆中间设置有螺旋杆,造粒杆的一端与出料口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贮料槽为多个,多个贮料槽分别通过独立的贮料槽开关与传送杆连接,所述贮料槽采用透明材料制作。

具体地,还包括出水口,所述出水口设在贮料槽顶端、传送杆的顶端或造粒杆的顶端,所述出水口还与电子开关控制连接。

进一步地,还包括传感器,所述传感器设置在贮料槽中,用于探测贮料槽中储料的余量。

进一步地,还包括控制端,所述控制端与电子开关信号连接或与传感器反馈连接;

所述信号连接为,控制端能够发送使得电子开关导通或关闭的控制信号;

所述反馈连接为,控制端能够接收传感器的数据反馈信息。

具体地,还包括动力系统,所述动力系统用于驱动绞龙或螺旋杆。

具体地,所述动力系统包括电动机和变速箱,所述电动机驱动变速箱,所述变速箱按照预设变速比驱动绞龙或螺旋杆;所述电动机还用于在过载时反向驱动变速箱;

所述造粒杆远离出料口的一端还设置有卸料口。

优选地,所述出料口还与多孔金属板或螺旋刮刀连接。

优选地,所述贮料槽开关包括搅拌电机、搅拌绞龙、出料管和齿轮,所述搅拌电机与齿轮传动连接,所述齿轮与搅拌绞龙相对固定,所属搅拌绞龙设置于出料管中,搅拌绞龙的长度大于出料管的长度。

优选地,还包括控制端,所述控制端与搅拌电机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饲喂所需要的原料可以清晰地展现给消费者, 可以作为有力的营销手段。

进而,本实用新型不仅实现了各种颗粒与粉状饲料的有效混合,亦可分别控制以实现合理搭配,同时本系统所设置的防堵塞与自动清洗系统,在原有技术上是一个有益的进步,可有效降低使用者人工支出,可实现远程监控与自动投喂,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的混料投食系统连接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的贮料槽开关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贮料槽上盖;

2、贮料槽;

3、贮料槽开关;

4、变速箱;

5、电动机;

6、下料管;

7、传送杆;

8、绞龙;

9、造粒杆;

10、螺旋杆;

11、出料口;

12、卸料口;

13、多空金属孔板;

14、螺旋刮刀;

15、电机;

16、空芯齿轮;

17、出料管;

18、搅拌绞龙;

w1-w5、出水口;

g1-g3、传动齿轮;

R1-R3、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请参阅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混料投食系统,包括贮料槽2、贮料槽开关3、传送杆7、绞龙8、下料管6、造粒杆9、出料口11;

所述贮料槽2下方设有贮料槽开关3,贮料槽开关3上端与贮料槽2连接,下端与传送杆7连接,所述传送杆7为空心杆,传送杆内部设置有绞龙8,所述传送杆7的出料端还通过下料管6与造粒杆9连接,所述造粒杆9中间设置有螺旋杆10,造粒杆9的一端与出料口11连接。贮料槽是用于储存待混合原料的容器,为了防止杂物落入,可以在上端设置一个贮料槽上盖1。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在贮料槽2下方设置贮料槽开关,当贮料槽开关开启时,待混合原料便通过贮料槽开关落到传送杆中,传送杆中空部分设置有绞龙,能够将落入连接杆中的待混合原料充分混合并向末端推送。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下料管位于传送杆的末端,将传送杆中初步混合的物料导入到造粒杆中,在造粒杆中通过螺旋杆的搅拌进一步充分地混合并向出料口输送,从出料口排出。通过上述设计,达到了将贮料槽中存储的待混合原料根据需求进行混合的效果,设计传送杆及造粒杆两级混合结构能够更好地对待混合原 料的进行充分地混合,提高产物的质量。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贮料槽2为多个,多个贮料槽2分别通过独立的贮料槽开关与传送杆连接,所述贮料槽采用透明材料制作。如图1所示,贮料槽本身可以存储一些初步混合的物料,为了精确把握各个组分的配比,可以设置多个贮料槽,每个贮料槽盛放不同的贮料如粉料、浆料等等。当需要混合的时候,通过控制每个贮料槽的贮料槽开关的工作状态,能够达到把控待混合原料各组分比例的效果,还通过将贮料槽设计成透明材料,如塑料、玻璃等能够使得用于更好的看清楚内部的成分,增强用户的安全感和用户体验,提高了在食品生产等方面的用户好感度,具有更高的实用性。

具体地,还包括出水口,所述出水口设在贮料槽顶端、传送杆的顶端或造粒杆的顶端,所述出水口还与电子开关控制连接。如图1所示,在传送杆的顶端可以设置出水口w1,在造粒杆的顶端可以设置出水口w2,在贮料槽的顶端可以设置w3-w5,通过设置出水口,首先是能够在混料的时候加入适量水,能够增强粉料的粘度,还能够让待混合原料充分混合。另外是能够在需要清洗设备时直接从出水口实施大量喷水,将贮料槽、传送杆、造粒杆及其他一些管道等等都充分冲洗。

在图1所示的一些进一步地实施例中,还包括传感器R,所述传感器设置在贮料槽2中,用于探测贮料槽2中储料的余量。具体地,可以在贮料槽的顶端放置测距传感器,通过探测贮料槽中内容物与顶端的距离来探测储料的余量,还有在贮料槽的底部安装压力传感器等其他一些实现方式,在储料余量不足时,通过现有的一些反馈电路等向用户发出提醒,或是在储料消耗完毕后进行喷水清洗等操作。通过设计传感器,能够达到无人看守的情况下自动获知储料余量,根据余量进行自动化的提醒或清洗动作。

进一步地,为了更好地完成混料投食系统的自动化,本实用新型还包括控制端,所述控制端与电子开关信号连接或与传感器反馈连接;在本实施例 中,

所述信号连接为,控制端能够发送使得电子开关导通或关闭的控制信号;

所述反馈连接为,控制端能够接收传感器的数据反馈信息。其中,控制端可以是简单的反馈电路,通过对传感器探测余量获得的信号设定阈值,触发能够使得电子开关的导通或关闭状态的电路即可。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控制端还可以是具有显示器、处理器、信号接收电路的电子计算机,这样能够允许用户根据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可视化操作,还可以在处理器中设定定时进行余量探测,冲水、加料等等一系列操作,达到远程自动化混料投食的效果。

在其他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还包括动力系统,所述动力系统用于驱动绞龙或螺旋杆。具体地,所述动力系统可以包括电动机5和变速箱4,所述电动机5驱动变速箱4,所述变速箱4按照预设变速比驱动绞龙8或螺旋杆10;所述电动机5还用于在过载时反向驱动变速箱;所述造粒杆9远离出料口11的一端还设置有卸料口。通过上述设计,变速箱按照一定的变速比驱动绞龙、螺旋杆,能够使得连接杆中下料的速度不大于造粒杆的造粒速度,防止装置尤其是造粒杆被堵塞,退一万步讲,即使装置中出现了堵塞的情况,这时候电动机5就会形成过载,电动机内部的过载保护电路启动,反向驱动变速箱,带动绞龙或螺旋杆反向转动,形成退料,造粒杆远离出料口的一端还可以设置一个卸料口,将混料从卸料口中退出,防止堵塞情况的加剧,损坏系统。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为了更好更均匀地造粒,所述出料口11还与多孔金属板13或螺旋刮刀14连接。多孔金属板与螺旋刮刀的样式如图1所示。

这里请看图2所示,在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贮料槽开关2包括搅拌电机15、搅拌绞龙17、出料管18和齿轮16,所述搅拌电机与齿轮传动连接,所述齿轮与搅拌绞龙相对固定,所属搅拌绞龙设置于出料管中,搅拌绞龙的长度大于出料管的长度。通过上述设计,搅拌电机驱动齿轮转动,齿轮与绞龙固定,绞龙带动出料管中的原料向下移动,防止堵塞,在优选的一些 实施例中,还可以设计控制端与搅拌电机15电连接。通过控制端控制不同的贮料槽开关的下料速度,达到调整不同贮料槽中原料在连接杆中混合比例的效果,更好地达到了通过控制端远程自动混料投食的效果。具有很高的实用性。

一种远程自动混料喂食系统,其特征是本系统由动力系统、贮料系统、传送与造粒系统、清洗系统、中央处理器CPU及一系列传感器组成。本系统可实现远程控制,依据养殖需求自动出料、混合、造粒,可实现饲料配比远程可控并可自动清洗。动力系统由电机及变速箱组成,由变速箱按照一定变速比驱动传送与造粒系统。电机上设置有过载保护,当出现饲料堵塞时,电机驱动变速箱实现反转,驱动螺旋杆反转,饲料即反向传输,并推开卸料口弹簧实现自动退料。贮料系统有一系列贮料槽,每个贮料槽上盖上安装有测距传感器,根据测距传感器测得的饲料消耗量控制贮料槽的开关并安装有喷水装置以便实现自动清洗。贮料槽的开关由电机及挡板组成,挡板上开有小孔,当挡板转动时,小孔上固定的绞龙搅动饲料,即可实现饲料逐渐投放。同时,绞龙深入饲料中搅动,可有效防止饲料在料口堵塞。传送与造粒系统包含一根传送杆和一根挤压造粒杆。传送杆中通过绞龙转动带动贮料槽下落的物料混合并向前运动,通过管路进入挤压造粒杆。在挤压造粒杆中,螺旋杆转动并推动物料进行混合并向前运动,在挤压造粒杆末端装有多孔金属板,饲料从孔中被挤压出来并被旋转刀片切断成为粒状饲料。清洗系统除安装在贮料槽中的喷水装置外,在传送杆和挤压造粒杆中安装有出水孔,出水量由电磁阀控制。在需要少量补水时,出水孔少量出水,方便不同状态的饲料粘合在一起。在造粒完成后,系统可实现自动清洗,只需加大出水量同时开动绞龙和螺旋杆,即可实现自动清洗。中央处理系统CPU,集成了中央处理器及通信模块,协调各系统逻辑动作的顺序及参数并综合控制各系统工作,同时可以将系统工作参数实时传输到远程客户端并可接收远程指令进行动作响 应。所述的传感器包括但不限于距离传感器、转速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电学传感器等。系统所使用的材料包括但不限于塑料、金属等。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下列特点和有益效果:

(1)采用本实用新型,饲喂所需要的原料可以清晰地展现给消费者,可以作为有力的营销手段。

(2)采用本实用新型,不仅实现了各种颗粒与粉状饲料的有效混合,亦可分别控制以实现合理搭配,同时本系统所设置的防堵塞与自动清洗系统,在原有技术上是一个有益的进步,可有效降低使用者人工支出。

(3)本实用新型自动化程度高,可实现远程监控与自动投喂,实用性强。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远程自动混料喂食系统,由动力系统、贮料系统、传送与造粒系统、清洗系统、中央处理器CPU及一系列传感器组成,见图1。本系统可实现远程控制,依据养殖需求自动出料、混合、造粒,可实现饲料配比远程可控并可自动清洗。动力系统由电机5及变速箱4组成,由变速箱4按照一定变速比驱动传送与造粒系统。电机上设置有过载保护,当出现饲料堵塞时,电机5驱动变速箱4实现反转,驱动螺旋杆10反转,饲料即反向传输,并推开卸料口12弹簧实现自动退料。贮料系统有一系列贮料槽2,每个贮料槽上盖1上安装有测距传感器,根据测距传感器测得的饲料消耗量控制贮料槽的开关并安装有喷水装置w3-5以便实现自动清洗。贮料槽的开关由电机15及挡板16组成,挡板16上开有小孔,当挡板转动时,小孔上固定的绞龙搅动饲料,即可实现饲料逐渐投放。同时,绞龙深入饲料中搅动,可有效防止饲料在料口18堵塞。传送与造粒系统包含一根传送杆7和一根挤压造粒 杆9。传送杆7中通过绞龙8转动带动贮料槽下落的物料混合并向前运动,通过管路进入挤压造粒杆9。在挤压造粒杆中,螺旋杆10转动并推动物料进行混合并向前运动,在挤压造粒杆末端装有多孔金属板13,饲料从孔中被挤压出来并被旋转刮刀14切断成为粒状饲料。清洗系统除安装在贮料槽中的喷水装置w3-5外,在传送杆和挤压造粒杆中安装有出水孔w1,w2,出水量由电磁阀控制。在需要少量补水时,出水孔w2少量出水,方便不同状态的饲料粘合在一起。在造粒完成后,系统可实现自动清洗,只需加大出水量同时开动绞龙8和螺旋杆10,即可实现自动清洗。中央处理系统CPU,集成了中央处理器及通信模块,协调各系统逻辑动作的顺序及参数并综合控制各系统工作,同时可以将系统工作参数实时传输到远程客户端并可接收远程指令进行动作响应。所述的传感器包括但不限于距离传感器、转速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电学传感器等。系统所使用的材料包括但不限于塑料、金属等。本实用新型包括但不限于上述实施例,本

技术实现要素:
所述均可实施并具有所述良好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