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保证食品安全的巴氏消毒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03401阅读:346来源:国知局
一种保证食品安全的巴氏消毒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巴氏消毒机,尤其涉及一种保证食品安全的巴氏消毒机。



背景技术:

巴氏杀菌由法国微生物学家巴斯德发明而得名。用较低温度(一般在60-82℃),在规定的时间内,对食品进行加热处理,达到杀死微生物营养体的目的,是一种既能达到消毒目的又不损害食品品质的方法。巴氏杀菌热处理程度比较低,一般在低于水沸点温度下进行加热,加热的介质为热水。巴氏杀菌现广泛应用于食品加工行业,特别是各种袋装或罐装食品,为了保持原有的风味和口感,延长保质保存期都需要进行巴氏杀菌冷却处理,现有的巴氏杀菌机主要由物料输送系统、杀菌箱、蒸汽加热系统等部分组成,操作时把盛装食品的袋装食品放入物料传输带上,物料随输送带的移动而移动,同时,蒸汽加热系统把杀菌箱内的水加热,使输送带上的食品完成杀菌。但现有杀菌箱内的各处水温不一致,造成杀菌不充分,影响产品的品质。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的巴氏消毒中的杀菌箱内水温不一致容易造成杀菌不充分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特提供一种保证食品安全的巴氏消毒机。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保证食品安全的巴氏消毒机,包括杀菌箱以及依次连接的第一传送带、第二传送带、第三传送带,第二传送带设置在杀菌箱中;杀菌箱上设置有水循环系统,水循环系统包括水箱以及分别与水箱连接的通水管、回水管,通水管设置在水箱的上方,通水管上等间距设置有若干个与杀菌箱连接的进水管;回水管设置在水箱的下方,回水管上等间距设置有若干个与杀菌箱连接的出水管;所述进水管、出水管上均设置有控制阀;杀菌箱靠近第一传送带、第三传送带的两内侧壁上分别设置有温度传感器。在本方案中,水箱用于对杀菌箱供水,设置在水箱上方的通水管、设置在水箱下方的回水管使得杀菌箱内的水不断循环流动,进而使得杀菌箱内的各处水温一致,保证杀菌充分。袋装食品送入杀菌箱时,在杀菌箱的入口端吸收的热量较多,导致杀菌箱的入口端水温下降较快,袋装食品输送到出口端时,吸收的热量较少,导致杀菌箱的出口端水温下降较慢。温度传感器的设置能够对杀菌箱两侧的水温进行监测,工作人员在观察到杀菌箱两侧的水温情况后,可通过控制阀灵活调节位于各个方位的进水管、出水管的水量情况来调节水温,保证杀菌箱内的各处水温一致。

为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所述杀菌箱上设置有通气管。通气管用于对杀菌箱供气,对杀菌箱内的水流进行充分的搅动,更有利于杀菌箱内水温的均匀一致。

进一步地,第一传送带的上方设置有滚筒,杀菌箱上固定有支撑座,支撑座的两侧边上分别设置有连接杆,滚筒的两端转动设置在连接杆上。袋装食品通过第一传送带输送到杀菌箱中,设置在第一传送带上方的滚筒使得堆积过厚的袋装食品不能进入杀菌箱中,使得袋装食品都能被充分的消毒杀菌,保证了食品安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结构,所述滚筒为橡胶滚筒。滚筒采用橡胶滚筒,较为柔软,能够避免刺破袋装食品。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传送带、第二传送带、第三传送带上均设置有若干根筋条。筋条的设置增加了袋装食品与第一传送带、第二传送带、第三传送带间的摩擦力,避免袋装食品在巴氏消毒过程中从第一传送带、第二传送带、第三传送带上滑落。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在本方案中,水箱用于对杀菌箱供水,设置在水箱上方的通水管、设置在水箱下方的回水管使得杀菌箱内的水不断循环流动,进而使得杀菌箱内的各处水温一致,保证杀菌充分。

2、袋装食品送入杀菌箱时,在杀菌箱的入口端吸收的热量较多,导致杀菌箱的入口端水温下降较快,袋装食品输送到出口端时,吸收的热量较少,导致杀菌箱的出口端水温下降较慢。温度传感器的设置能够对杀菌箱两侧的水温进行监测,工作人员在观察到杀菌箱两侧的水温情况后,可通过控制阀灵活调节位于各个方位的进水管、出水管的水量情况来调节水温,保证杀菌箱内的各处水温一致。

3、通气管用于对杀菌箱供气,对杀菌箱内的水流进行充分的搅动,更有利于杀菌箱内水温的均匀一致。

4、袋装食品通过第一传送带输送到杀菌箱中,设置在第一传送带上方的滚筒使得堆积过厚的袋装食品不能进入杀菌箱中,使得袋装食品都能被充分的消毒杀菌,保证了食品安全。

5、滚筒采用橡胶滚筒,较为柔软,能够避免刺破袋装食品。

6、筋条的设置增加了袋装食品与第一传送带、第二传送带、第三传送带间的摩擦力,避免袋装食品在巴氏消毒过程中从第一传送带、第二传送带、第三传送带上滑落。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保证食品安全的巴氏消毒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水循环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滚筒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所对应的零部件名称如下:1-杀菌箱,2-第一传送带,3-第二传送带,4-第三传送带,5-水箱,6-通水管,7-回水管,8-进水管,9-出水管,10-控制阀,11-温度传感器,12-通气管,13-滚筒,14-支撑座,15-连接杆,16-筋条。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地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不限于此。

如图1、图2、图3所示,一种保证食品安全的巴氏消毒机,包括杀菌箱1以及依次连接的第一传送带2、第二传送带3、第三传送带4,第二传送带3设置在杀菌箱1中;杀菌箱1上设置有水循环系统,水循环系统包括水箱5以及分别与水箱5连接的通水管6、回水管7,通水管6设置在水箱5的上方,通水管6上等间距设置有若干个与杀菌箱1连接的进水管8;回水管7设置在水箱5的下方,回水管7上等间距设置有若干个与杀菌箱1连接的出水管9;所述进水管8、出水管9上均设置有控制阀10;杀菌箱1靠近第一传送带2、第三传送带3的两内侧壁上分别设置有温度传感器11。在本实施例中,水箱5用于对杀菌箱1供水,设置在水箱5上方的通水管6、设置在水箱5下方的回水管7使得杀菌箱1内的水不断循环流动,进而使得杀菌箱1内的各处水温一致,保证杀菌充分。袋装食品送入杀菌箱1时,在杀菌箱1的入口端吸收的热量较多,导致杀菌箱1的入口端水温下降较快,袋装食品输送到出口端时,吸收的热量较少,导致杀菌箱1的出口端水温下降较慢。温度传感器11的设置能够对杀菌箱1两侧的水温进行监测,工作人员在观察到杀菌箱1两侧的水温情况后,可通过控制阀10灵活调节位于各个方位的进水管8、出水管9的水量情况来调节水温,保证杀菌箱1内的各处水温一致。

为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所述杀菌箱1上设置有通气管12。通气管12用于对杀菌箱1供气,对杀菌箱1内的水流进行充分的搅动,更有利于杀菌箱1内水温的均匀一致。

进一步地,第一传送带2的上方设置有滚筒13,杀菌箱1上固定有支撑座14,支撑座14的两侧边上分别设置有连接杆15,滚筒13的两端转动设置在连接杆15上。袋装食品通过第一传送带2输送到杀菌箱1中,设置在第一传送带2上方的滚筒13使得堆积过厚的袋装食品不能进入杀菌箱1中,使得袋装食品都能被充分的消毒杀菌,保证了食品安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结构,所述滚筒13为橡胶滚筒。滚筒13采用橡胶滚筒,较为柔软,能够避免刺破袋装食品。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传送带2、第二传送带3、第三传送带4上均设置有若干根筋条16。筋条16的设置增加了袋装食品与第一传送带2、第二传送带3、第三传送带4间的摩擦力,避免袋装食品在巴氏消毒过程中从第一传送带2、第二传送带3、第三传送带4上滑落。

实施例1

一种保证食品安全的巴氏消毒机,包括杀菌箱1以及依次连接的第一传送带2、第二传送带3、第三传送带4,第二传送带3设置在杀菌箱1中;杀菌箱1上设置有水循环系统,水循环系统包括水箱5以及分别与水箱5连接的通水管6、回水管7,通水管6设置在水箱5的上方,通水管6上等间距设置有若干个与杀菌箱1连接的进水管8;回水管7设置在水箱5的下方,回水管7上等间距设置有若干个与杀菌箱1连接的出水管9;所述进水管8、出水管9上均设置有控制阀10;杀菌箱1靠近第一传送带2、第三传送带3的两内侧壁上分别设置有温度传感器11。

实施例2

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所述杀菌箱1上设置有通气管12。

实施例3

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或实施例2的基础上,第一传送带2的上方设置有滚筒13,杀菌箱1上固定有支撑座14,支撑座14的两侧边上分别设置有连接杆15,滚筒13的两端转动设置在连接杆15上。

实施例4

本实施例在实施例3的基础上,所述滚筒13为橡胶滚筒。

实施例5

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或实施例2或实施例3或实施例4的基础上,所述第一传送带2、第二传送带3、第三传送带4上均设置有若干根筋条16。

如上所述,可较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