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茶叶加工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具有制冷功能的茶叶加工装置。
背景技术:
茶叶有很多种,每种茶叶的贮青所要求的时间和温度都不同,现有的技术大多不能满足各类茶叶的贮青,茶叶作为大众饮品,由于其自身的色泽和香味被消费者所认可,炒制后的茶叶,由于其水分被短时间的蒸发掉,茶叶变得比较脆很容易破碎,茶叶末就掺杂在比较完整的茶叶中,这样就影响了茶叶的品质,为提高茶叶的品质,就需要将掺杂较为完整的茶叶与破碎的茶叶末分开,来提高茶叶的品质,增加茶叶销售的附加值。
现有的茶叶炒制的作坊,在对茶叶末进行剔除时大都采用人工操作的方式,茶叶在经过杀青,加工的过程后没有能使其及时的进行制冷的装备,不能及时冷却,从而影响加工之后的茶叶的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具有制冷功能的茶叶加工装置,解决了普通茶叶加工装置在加工完成后没有制冷功能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具有制冷功能的茶叶加工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底部安装有万向轮,所述底座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一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上固定安装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上固定连接有转盘,所述底座的内部从左往右依次固定连接有两个支柱和斜板,且两个支柱的顶部通过转轴均活动连接有滚筒,滚筒与转盘之间通过皮带传动连接,两个所述滚筒之间通过传送带传动连接,所述底座的一侧开设有第一出料口,所述底座的顶部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一箱体,所述第一箱体的外侧从下往上固定安装有第二固定板和第三固定板,所述第二固定板上固定安装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贯穿第一箱体并延伸至第一箱体内腔与第一转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转杆的侧面固定设置有加热棒,所述第一箱体内腔且位于第一转杆上方固定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上开设有第一入料口,所述第三固定板上固定安装有第三电机,所述第三电机的输出轴贯穿第一箱体并延伸至第一箱体的内部与竖杆固定连接,所述竖杆远离输出轴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转杆,所述第一箱体的内壁一侧且位于隔板上部固定设置有缓冲网,所述底座与第一箱体的接合处开设有第二出料口,所述底座的顶部另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二箱体,所述第二箱体的内腔固定设置有制冷器,所述制冷器的内部固定安装有水箱,所述水箱顶部固定连接有水管,所述水管的顶部依次贯穿制冷器和第二箱体并延伸至第二箱体外部,所述水箱的一侧连接有管道,所述管道的内部设置有冷凝剂,所述冷凝剂的下端固定安装有蒸发器,所述制冷器的底部开设有第一出风口,所述第二箱体的底部开设有第二出风口,所述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之间固定安装有半导体制冷片,所述第二箱体的内腔顶部固定安装有第四电机,所述第四电机的输出轴贯穿制冷器并延伸至制冷器的内部与风扇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传送带上固定设置有防滑层。
优选的,所述风扇的数量为两个,且等距分布于第二箱体内腔顶部。
优选的,所述加热棒的数量为十个,且依次等距分布于第一转杆的两侧
优选的,所述底座的另一侧开设有供皮带转动的通孔。
优选的,所述斜板的一端与滚筒的轴心平齐,且斜板的另一端与第一出料口对齐设置。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具有制冷功能的茶叶加工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具有制冷功能的茶叶加工装置,通过制冷器内部的水箱、冷凝剂、蒸发器、风扇以及第二箱体内部的半导体制冷片的配合使用,达到了高效制冷的效果,方便了对茶叶的冷却,节约了成本,进一步增加了茶叶在加工过程中的便利性。
(2)、该具有制冷功能的茶叶加工装置,通过第二电机、第一转杆和加热棒的配合使用,达到了对茶叶高效的加工处理、并且通过多个加热棒的配合使用,使茶叶在加工过程中没有遗漏加工的情况,使其加工的更加均匀。
(3)、该具有制冷功能的茶叶加工装置,通过第三电机、竖杆、第二转杆、缓冲网的设置,达到了对块状或者团状茶叶的缓冲分解,达到了使茶叶分散下落进行加工的效果,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了对茶叶的浪费,进一步增加了该茶叶加工装置的使用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二箱体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传送带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座、2万向轮、3第一固定板、4第一电机、5转盘、6皮带、7滚筒、8支柱、9传送带、10斜板、11第一出料口、12第一箱体、13第二固定板、14第三固定板、15第二电机、16第一转杆、17加热棒、18隔板、19入料口、20第三电机、21竖杆、22第二转杆、23缓冲网、24第二出料口、25第二箱体、26制冷器、27水箱、28水管、29管道、30冷凝剂、31蒸发器、32第一出风口、33第二出风口、34半导体制冷片、35第四电机、36风扇、36防滑层、38漏盒。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具有制冷功能的茶叶加工装置,包括底座1,底座1的底部安装有万向轮2,底座1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一固定板3,第一固定板3上固定安装有第一电机4,第一电机4的输出轴上固定连接有转盘5,底座1的内部从左往右依次固定连接有两个支柱8和斜板10,且两个支柱8的顶部通过转轴均活动连接有滚筒7,滚筒7与转盘5之间通过皮带6传动连接,斜板10的一端与滚筒7的轴心平齐,且斜板8的另一端与第一出料口11对齐设置,两个滚筒7之间通过传送带9传动连接,传送带9上固定设置有防滑层37,底座1的一侧开设有第一出料口11,底座1的顶部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一箱体12,第一箱体12的外侧从下往上固定安装有第二固定板13和第三固定板14,第二固定板13上固定安装有第二电机15,第二电机15的输出轴贯穿第一箱体12并延伸至第一箱体12内腔与第一转杆16固定连接,第一转杆16的侧面固定设置有加热棒17,加热棒17的数量为十个,且依次等距分布于第一转杆16的两侧,第一箱体12内腔且位于第一转杆16上方固定设置有隔板18,隔板18上开设有第一入料口19,第三固定板14上固定安装有第三电机20,第三电机20的输出轴贯穿第一箱体12并延伸至第一箱体12的内部与竖杆21固定连接,竖杆21远离输出轴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转杆22,第一箱体12的内壁一侧且位于隔板18上部固定设置有缓冲网23,底座1与第一箱体12的接合处开设有第二出料口24,底座1的顶部另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二箱体25,第二箱体25的内腔固定设置有制冷器26,制冷器26的内部固定安装有水箱27,水箱27顶部固定连接有水管28,水管28的顶部依次贯穿制冷器26和第二箱体25并延伸至第二箱体25外部,水箱27的一侧连接有管道29,管道29的内部设置有冷凝剂30,冷凝剂30的下端固定安装有蒸发器31,制冷器26的底部开设有第一出风口32,第二箱体25的底部开设有第二出风口33,第一出风口32和第二出风口33之间固定安装有半导体制冷片34,半导体制冷片34工作时,当直流电通过两种不同半导体材料串联成的电偶时,在电偶的两端即可分别吸收热量和放出热量,可以实现制冷的目的,第二箱体25的内腔顶部固定安装有第四电机35,第四电机35的输出轴贯穿制冷器26并延伸至制冷器26的内部与风扇36固定连接风扇36的数量为两个,且等距分布于第二箱体25内腔顶部。
工作时,通过入料口19加入茶叶,由第三电机20带动连接在竖杆21上的第二转杆22转动,通过缓冲网23对茶叶进行缓冲,其次通过第二电机15转动带动第一转杆16上的加热棒17转动对茶叶进行加工。
并且通过水管28将水输送至位于第二箱体25内的制冷器26内部的水箱27之中,并将管道29中的冷凝剂30进行冷却,再通过蒸发器31将被冷凝后的水进行蒸发,通过风扇36经过半导体制冷片34吹送至第二箱体25外对散落在传送带9上的茶叶进行冷却。
综上所述,该具有制冷功能的茶叶加工装置,通过第三电机20、竖杆21、第二转杆22、缓冲网23的设置,达到了对块状,或者团状茶叶的缓冲分解,达到了使茶叶分散下落进行加工的效果,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了对茶叶的浪费,进一步增加了该茶叶加工装置的使用性能。
并且,通过第二电机15、第一转杆16和加热棒17的配合使用,达到了对茶叶高效的加工处理,并且通过多个加热棒17的配合使用,使茶叶在加工过程中没有遗漏加工的情况,使其加工的更加均匀;通过制冷器26内部的水箱27、冷凝剂30、蒸发器31、风扇36以及第二箱体25内部的半导体制冷片34的配合使用,达到了高效制冷的效果,方便了对茶叶的冷却,节约了成本,进一步增加了茶叶在加工过程中的便利性。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