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锅巴自动成型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90988阅读:511来源:国知局
一种锅巴自动成型结构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成型结构,更具体的说它涉及一种锅巴自动成型结构。



背景技术:

锅巴是我国一种传统风味小吃,可以直接食用,还可以同其他食品原料配合做成菜肴食用,在大批量生产锅巴的生产线上,锅巴的成型工艺影响着整个锅巴生产的效率,现有的锅巴生产线需要人工把原料铺在磨具上,铺好原料的模具通过一个直定型板给原料进行最后定型,在直定型板后面还需要工人补平,之后进入到热油中,加工成成品,这种工艺对于原料的铺散需要人工操作,分布不均匀,容易造成锅巴大小不均,而且经过直定型板的成型原料由于压力不够,在炸制过程中容易散开,形成米渣漂浮在热油中,由于生产线中炸制过程实在机器内进行,无法及时清除米渣,漂浮的米渣长时间加热变得焦胡,会影响后面的锅巴口感。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锅巴自动成型结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锅巴自动成型结构,包括机架、模具和定型板,所述模具安装在传动带上,其特征是:所述定型板呈“V”形,“V”形开口朝向出料的一侧,所述定型板向进料的方向倾斜,所述定型板上端连接有气缸,所述气缸固定在机架上。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通过定型板可以把锅巴原料均匀的分散到模具上,且定型板向着进料的方向倾斜,跟随传送带一起向前运动的原料会受到定型板向下的挤压力,使原料在模具中成型更稳定,防止松散的原料进入油中后分散漂浮在油面上形成米渣,在定型板上放设置气缸,可以通过气缸带动定型板相上下运动,来调节定型板对原料的挤压力大小,根据原料的情况,调节原料在模具中的紧实度。

优选的,所述气缸设有若干个,所述若干个气缸的活塞杆均连接在定型板上。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设置多个气缸,可以保证定型板受力更均匀,防止定型板调节高度时发生偏斜情况,影响锅巴的品质。

优选的,所述机架的两侧设置有挡板和定位块,所述挡板设置在定型板进料方向的一侧,所述定位块设置在定型板出料方向的一侧,所述挡板和定位块靠近定型板的一侧均倾斜,倾斜角度与定型板斜度相等,所述挡板和定位块均与机架滑移动配合,在机架上前后滑动并固定在任意位置。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挡板可以防止多余的原料在定型板的分散作用下滑出机器,造成浪费,在原料定型过程中,原料对定型板形成反作用力,定位块可以保证定型板不发生偏移,挡板和定位块均设有倾斜面,可以更好地贴合定型板,防止原料顺着缝隙流失,定型板在气缸的作用下上下调节时,斜面会发生位移变化,需要调节挡板和定位块的位置来更好地贴合定型板。

优选的,所述传送带内侧设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固定在机架上,所述支撑板设置在定型板正下方,所述支撑板的上端面宽度大于模具的宽度。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传送带由于自身应力原因,中部位置会有下陷,设置支撑板可以支撑挤压位置的传送带,防止定型板挤压原料时,传送带会向下凹陷影响成型,支撑板的上端面宽度大于模具的宽度,可以防止定型过程中,挤压力使模具间发生错位,卡住传送带。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锅巴自动成型结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种锅巴自动成型结构的局部侧视图。

附图标记:1、机架;2、模具;3、定型板;4、气缸;5、挡板;6、定位块;7、支撑板。

具体实施方式

通过图1至图2对本实用新型一种锅巴自动成型结构作进一步的说明。

一种锅巴自动成型结构,包括机架1、模具2和定型板3,所述模具2安装在传动带上,其特征是:所述定型板3呈“V”形,“V”形开口朝向出料的一侧,所述定型板3向进料的方向倾斜,所述定型板3上端连接有气缸4,所述气缸4固定在机架1上。

选择气缸4来带动定型板3,可以使定型板3的上下运动更稳定,可通过气泵来调节高度,操作方便。

所述气缸4设有若干个,优选为3~5,所述若干个气缸4的活塞杆均连接在定型板3上。

所述机架的两侧设置有挡板5和定位块6,所述挡板5设置在定型板3进料方向的一侧,所述定位块6设置在定型板3出料方向的一侧,所述挡板5和定位块6靠近定型板3的一侧均倾斜,倾斜角度与定型板3斜度相等,所述挡板5和定位块6均与机架1滑移动配合,在机架1上前后滑动并固定在任意位置。

所述定位块6的高度大于气缸4的可移动高度,防止在气缸的带动定型板3脱离定位块6,失去定位效果,发生偏移,影响锅巴的定型。

所述传送带内侧设有支撑板7,所述支撑板7固定在机架上,所述支撑板7设置在定型板3正下方,所述支撑板7的上端面宽度大于模具2的宽度。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可以使锅巴的成型过程更方便,效率更高,成型效果更好,且可以通过调节气缸4,来改变定型板3的位置,已达到改变定型紧实度,来适应不同原料的炸制要求。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