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银耳果冻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605450阅读:33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食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银耳果冻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国标GB 19299-2015对果冻的定义为:以水、食糖等为主要原料,辅以增稠剂等食品添加剂、添加或不添加果蔬制品、乳及乳制品等原料,经溶胶、调配、灌装、杀菌、冷却等工序加工而成的胶冻食品。其种类包括:含乳果冻、凝胶果冻、可吸果冻。果冻中常用的增稠剂包括海藻酸钠、琼脂、食用明胶、卡拉胶等,果冻中常添加的其他食品添加剂还包括各种人工合成香精、着色剂、甜味剂、酸味剂等。生活中,果冻是一种休闲食品,其外观晶莹,色泽鲜艳,口感软滑具有一定弹性,深受小朋友的喜爱。但是由果冻的配方可以看出,其中营养物质含量极低,大量添加剂的使用也难以保证不对人体健康产生不利影响,故而大多数家长并不放心小朋友们大量的食用果冻,即便是成年人也不建议过多食用果冻。

银耳是一种药食同源的食物原料,其富含营养物质和活性成分,具有降血脂、抗肿瘤、延缓衰老、滋补生津、润肺益阴等功效。因此,银耳羹、银耳饮料等系列食品开始走进人们的生活。尽管如此,银耳因其熟化的程序繁琐以及耗费时间长,所花成本较高,所以制作开发的产品有限。并且,由于目前银耳制品的配方非常单一,口味也较为单调,仍有大量的人群表示,并不喜欢食用银耳。

银耳多糖为大分子多糖,能够增加溶液黏度及乳化稳定,如果能够将银耳作为原料来制成果冻食用,一方面增加了果冻中的营养,另一方面也改变了银耳的口感和滋味,从而吸引更多了人群来食用银耳。但是,品质良好的果冻应当具有半透明、柔软细腻的组织状态,且要具有一定的弹性,银耳的香味也要适宜。但目前并没有见到适宜的方法能够将银耳制成美味的果冻,其工艺仍待进一步的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银耳果冻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提供的银耳果冻口感良好,营养丰富。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银耳果冻,以如下质量分数的原料制得:

所述银耳浆、银耳粉、银耳片的质量分数不同时为0;

所述银耳浆、银耳片的制备方法为:将银耳与水混合经熬煮后过滤,分别获得银耳片和银耳浆;

或者所述银耳浆的制备方法为:银耳粉碎后,以70℃的水浸泡5h~6h,打浆获得银耳浆;

所述银耳粉的制备方法为,烘干银耳经超微粉碎至粒度不超过400目,获得银耳粉。

所述银耳浆、银耳片的制备方法中,所述银耳为新鲜银耳或复水银耳。优选新鲜银耳。银耳熬煮前经过切碎。银耳与水混合的料液比为1:100;优选的,所述熬煮包括大火熬煮和小火熬煮。所述大火熬煮的温度为700℃,时间为15min,所述小火熬煮的温度为400℃,时间为20min。

或者所述银耳浆的制备方法中,所述银耳为新鲜银耳或复水银耳。优选新鲜银耳。所述粉碎至直径为2mm。所述打浆采用打浆机,高速打浆。

所述银耳粉为超微银耳粉,其制备方法中,所述烘干的温度为70℃,烘干至恒重。具体方法为:将银耳洗净,于烘箱70℃干燥至恒重后在超微粉碎机中将银耳粉碎并过400目网筛。

一些实施例中,本发明提供的银耳果冻以如下质量分数的原料制得:

本发明中,所述调味品为花茶浸提液、茶汁、水果汁或蔬菜汁。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花茶浸提液为玫瑰花茶浸提液其制备方法为:取玫瑰花茶于沸水中浸泡10min,用100目网筛过滤,弃去滤渣,制得玫瑰花茶浸提液。所述玫瑰花与沸水的质量-体积比为0.2g:100mL。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茶汁为绿茶汁、红茶汁、苦荞茶汁。其制备方法为:取茶于沸水中浸泡10min,用100目网筛过滤,弃去滤渣,制得茶汁。所述茶与沸水的质量-体积比为0.2g:100mL。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水果汁为木瓜汁、苹果汁、雪梨汁、甜橙汁、猕猴桃汁或香蕉汁。所述水果汁的制备方法为,将果肉放入搅拌机中,加入冷开水,搅拌2min后滤出果肉残渣,得到水果汁。所述果肉与冷开水的质量-体积比为50g:100mL。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蔬菜汁为山药汁、紫薯汁或南瓜汁。其制备方法为,将蔬菜蒸30min后,与温水混合,然后以搅拌机搅拌2min,滤出残渣,得到蔬菜汁。所述蔬菜与温水的质量体积比为35g:100mL。

本发明中,所述增稠剂为卡拉胶与魔芋胶的混合物,其中,卡拉胶与魔芋胶的质量比为4:1。

一些具体实施例中,果冻以如下质量份的原料制得:

另一些实施例中,本发明提供的果冻以如下质量分数的原料制得:

所述银耳粉和银耳片的质量分数不同时为0。

本发明中,调味品为果酱;所述增稠剂为葛根粉。

本发明中,果酱为山楂酱或红枣酱。

所述山楂酱的制备方法为:将山楂清洗干净,沸水煮20min进行软化。在软化后的山楂中加入山楂质量10%的饮用水打浆3min,然后用孔径0.7mm~1.5mm的网筛打浆过滤获得果浆。把与果浆等量的白砂糖调成质量分数为75%的溶液加入到果浆中进行熬制30min。在出锅前5min按柠檬酸:果浆为1:100的体积比加入质量分数50%的柠檬酸溶液,出锅冷却后,获得山楂酱。

所述红枣酱的制备方法为:红枣,清洗干净,沸水煮13min进行软化。将软化后的红枣去皮去核,加入与红枣等质量的饮用水打浆3min。然后一边搅拌一边按照白砂糖:果浆质量比为1:4的比例加入白砂糖熬制18min,并在出锅前5min按柠檬酸:果浆的体积比为1:500的比例加入柠檬酸。出锅冷却后,获得红枣酱;

一些具体实施例中,本发明提供的果冻以如下质量分数的原料制得:

一些具体实施例中,本发明提供的果冻以如下质量分数的原料制得:

本发明所述果冻的制备方法,包括:将银耳浆、银耳片与增稠剂、蔗糖混合后,与水或调味品混合,然后经70℃水浴20min、100℃煮沸5min,加入柠檬酸后,去除气泡、成型、杀菌、冷却制得果冻。

本发明中,去除气泡采用过滤的方式,所述过滤的滤径为100目。

本发明所述的制备方法中,所述杀菌采用巴氏杀菌,温度为80℃~85℃,时间为8min~12min;所述冷却采用冷水喷淋,冷却至35℃以下。

所述冷却至35℃以下,30℃以上。

所述冷却前,包括分装、密封的步骤。

冷却后,还包括干燥表面水分的步骤。所述干燥采用热风干燥。所述热风的温度为40℃~50℃。

本发明所述果冻的制备方法,包括:将银耳粉和/或银耳片、葛根粉、白砂糖混合,加水熬制后,加入果酱,成型、灭菌、冷却制得果冻。

所述加水熬制的温度为100℃,时间为5min。

成型为:将熬制好的膏倒入事先备好的沾水并灭菌的模具中(倒入的量约为模具容积的1/3),再将果浆和银耳片倒入模具中,最后再继续向模具中倒入熬制好膏,直至将模具倒满,放凉冷却。

本发明所述的制备方法中,所述杀菌采用巴氏杀菌,温度为80℃~85℃,时间为8min~12min;所述冷却采用冷水喷淋,冷却至35℃以下。

所述冷却至35℃以下,30℃以上。

所述冷却前,包括分装、密封的步骤。

冷却后,还包括干燥表面水分的步骤。所述干燥采用热风干燥。所述热风的温度为40℃~50℃。

本发明提供银耳果冻成型度较好,易脱模;果冻入口细腻,有弹性,自然清爽,银耳清香味突出;其中的银耳透明度高,呈亮白色,果冻均匀一致呈透明,无可见杂质;果冻嚼劲适中,胶状口感适中;银耳片香脆,口感极佳。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银耳果冻及其制备方法,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借鉴本文内容,适当改进工艺参数实现。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所有类似的替换和改动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它们都被视为包括在本发明。本发明的方法及应用已经通过较佳实施例进行了描述,相关人员明显能在不脱离本发明内容、精神和范围内对本文的方法和应用进行改动或适当变更与组合,来实现和应用本发明技术。

本发明采用的仪器皆为普通市售品,皆可于市场购得。

下面结合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实施例1

(1)原料选择:挑选耳花大而松散,耳肉肥厚,色泽呈白色或略带微黄,蒂头无黑斑或杂质,朵形较圆整,大而美观,无酸腐味或其他气味,质感柔韧的新鲜银耳;

(2)清洗、去杂质、切碎:去除银耳表面的杂质,用清水洗净并切碎;

(3)银耳浸提液的制作:取1g切碎的银耳用20ml自来水浸泡30min,再加入80ml水大火熬煮15min,小火熬煮20min后,用100目网筛进行过滤,银耳浆和银耳片分别密封备用。

实施例2

超微银耳粉的制备:将干银耳浸泡清洗或将鲜银耳洗净后,在70℃的鼓风机中干燥至恒重,在超微粉碎机中粉碎成银耳粉后过400目网筛备用。

实施例3

将鲜银耳用组织粉碎机粉碎成至直径为2mm大小,加入适量的70℃饮用水浸泡5-6个小时,用高速打浆机将银耳打成浆。制得银耳浆。

实施例4

将干银耳泡发清洗或将鲜银耳洗净后,用组织粉碎机粉碎成至直径为2mm大小的银耳片,冷藏备用。

实施例5

(1)溶胶:取2g由0.4%魔芋胶与1.6%卡拉胶组成的复合胶和8g白砂糖加入实施例1制备的10ml的银耳浆中,再一起缓慢加入冷却的100ml水中,搅拌均匀以防凝聚结团,之后将胶液放入70℃的水浴锅中保温20min;

(2)煮胶、调整糖酸比:取步骤(1)中的胶液,加热煮沸,保持微沸5min后,加入0.1g柠檬酸进行糖酸比的调整;

(3)除气泡:将步骤(2)制得的胶液通过100目网筛去除气泡;

(4)成品制备:将实施例1制备的银耳片放入已杀菌的模具中,倒入步骤(3)制得的胶液,密封,冷却成型并封口。封口之后的果冻产品进行巴氏杀菌,杀菌温度为80-85℃,杀菌时间为8-12min。杀菌后的产品用冷水喷淋尽快冷却至35℃以下,产品表面的水用40-50℃的热风干燥即可。

实施例6

(1)将切好的新鲜去皮去籽木瓜50g放入搅拌机中,同时加入100ml的冷开水,开启果汁搅拌机搅拌2min。之后将搅拌液取出,用滤网过滤出果肉残渣,即可得到木瓜汁。

(2)溶胶:取2g由0.4%魔芋胶与1.6%卡拉胶组成的复合胶和8g白砂糖加入实施例3制备的10ml的银耳浆中,再一起缓慢加入冷却的100ml木瓜汁中,搅拌均匀以防凝聚结团,之后将胶液放入70℃的水浴锅中保温20min;

(3)煮胶、调整糖酸比:取步骤(2)中的胶液,加热煮沸,保持微沸5min后,加入0.1g柠檬酸进行糖酸比的调整;

(4)除气泡:将步骤(3)制得的胶液通过100目网筛去除气泡;

(5)成品制备:将实施例1制备的银耳片放入已杀菌的模具中,倒入步骤(4)制得的胶液,密封,冷却成型并封口。封口之后的果冻产品进行巴氏杀菌,杀菌温度为80-85℃,杀菌时间为8-12min。杀菌后的产品用冷水喷淋尽快冷却至35℃以下,产品表面的水用40-50℃的热风干燥即可。

实施例7

(1)红枣酱的制备:选取肉质肥厚的新鲜红枣,清洗干净,沸水煮13min进行软化。将软化后的红枣去皮去核,加入与原料等量的饮用水打浆3min。然后一边搅拌一边按照白砂糖:果浆为1:4的比例加入白砂糖熬制18min,并在出锅前5min按柠檬酸:果浆为1:500的比例加入柠檬酸。出锅冷却后,冷藏备用;

(2)煮制:取10g实施例2制得的超微银耳粉、20g葛根粉、8g白砂糖,倒入锅内,加100mL的水熬制成透明黏稠的膏,停止加热;

(3)成型:将步骤(2)制得的膏倒入事先备好的沾水并灭菌的模具中(倒入的量约为模具容积的1/3),再将红枣酱倒入模具中,最后再继续向模具中倒入步骤(2)制得的膏,直至将模具倒满,放凉冷却;

(4)灭菌:将冷却成型的产品封口进行巴氏杀菌,杀菌温度为80-85℃,杀菌时间为8-12min。杀菌后的产品用冷水喷淋尽快冷却至35℃以下,最后产品外表的水用40-50℃的热风干燥即可。

实施例8

(1)山楂酱的制备:选取肉质肥厚、无病害的新鲜山楂,清洗干净,沸水煮20min进行软化。将软化后的山楂加入10%的饮用水打浆3min,用孔径0.7-1.5mm的网筛打浆过滤。把与果浆等量的白砂糖调成质量分数75%的溶液加入到果浆中进行熬制30min。在出锅前5min按柠檬酸:果浆为1:100的比例加入质量分数50%的柠檬酸溶液。

(2)煮制:分别按30%、8%的比例取葛根粉、白砂糖倒入锅内,加适量的水熬制成透明黏稠的膏,停止加热;

(3)成型:将步骤(2)制得的膏倒入事先备好的沾水并灭菌的模具中(倒入的量约为模具容积的1/3),再将步骤(1)的山楂酱和实施例4制备的银耳片倒入模具中,最后再继续向模具中倒入步骤(2)制得的膏,直至将模具倒满,放凉冷却;

(4)灭菌:将冷却成型后的产品封口进行巴氏杀菌,杀菌温度为80-85℃,杀菌时间为8-12min。杀菌后的产品用冷水喷淋尽快冷却至35℃以下,最后产品外表的水用40-50℃的热风干燥即可。

实施例9

(1)红枣酱的制备:选取肉质肥厚的新鲜红枣,清洗干净,沸水煮13min进行软化。将软化后的红枣去皮去核,加入与原料等量的饮用水打浆3min。然后一边搅拌一边按照白砂糖:果浆为1:4的比例加入白砂糖熬制18min,并在出锅前5min按柠檬酸:果浆为1:500的比例加入柠檬酸。出锅冷却后,冷藏备用;

(2)煮制:取10g实施例2制得的超微银耳粉、20g葛根粉、8g白砂糖,倒入锅内,加100mL的水熬制成透明黏稠的膏,停止加热;

(3)成型:将步骤(2)制得的膏倒入事先备好的沾水并灭菌的模具中(倒入的量约为模具容积的1/3),再将步骤(1)的山楂酱和实施例4制备的银耳片倒入模具中,最后再继续向模具中倒入步骤(2)制得的膏,直至将模具倒满,放凉冷却;

(4)灭菌:将冷却成型后的产品封口进行巴氏杀菌,杀菌温度为80-85℃,杀菌时间为8-12min。杀菌后的产品用冷水喷淋尽快冷却至35℃以下,最后产品外表的水用40~50℃的热风干燥即可。

实施例10

对实施例制备的果冻进行感官评定,感官评定是请经过专业培训的10名相关人员进行品尝,并依据上表进行感官评价。

表1果冻感官评分项目和评分标准

评价采用盲评方式,将果冻置于白色磁盘内,在明亮的自然光处肉眼观察色泽及异物,鉴别气味、品尝滋味。评价结果如表2:

表2评价结果

感官评定结果表明,本发明所生产的果冻感官综合评分为90分。

微生物指标:菌落总数、大肠菌群、霉菌和酵母,按照国标GB 4789.2-2010的方法测定,符合国标规定的细菌总数≤100个/g,不含有大肠杆菌,霉菌和酵母≤20CFU/g。

对各实施例制得果冻的营养成分进行分析,并对凝胶的强度进行检测,结果如表3:

表3:营养成分含量

结果表明,本发明提供的果冻具有丰富的营养,及良好的凝胶强度。

以上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