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柑果茶的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867905阅读:373来源:国知局
一种柑果茶的制备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茶叶加工
技术领域
,尤其涉及一种柑果茶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茶叶,指茶树的叶子和芽,茶叶中含有儿茶素、胆甾烯酮、咖啡碱、肌醇、叶酸、泛酸等多种成分,可以促进人体健康。因此,很多人喜欢用茶叶泡茶,经常饮用茶水,不但对多科疾病具有治疗效能,而且能延年益寿、抗老强身。另一方面,柑皮具有理气降逆、调中开胃、燥湿化痰的功效;其主治脾胃气滞湿阻、胸膈满闷、脘腹胀痛、不思饮食、呕吐秽逆、二便不利、肺气阻滞、咳嗽痰多,亦治乳痈初起等症状。由于茶叶和柑皮皆具有多种有益成分,对人体大有裨益。为了使两者合理结合,市面上出现了柑果茶,即把柑果的果肉挖出,以柑果皮为容器,里面承装茶叶,晒干或烘干,即得。但是,传统的柑果茶其果皮外观呈褐色,柑皮原来的新鲜翠绿感尽失,不美观。技术实现要素: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柑果茶的制备方法,步骤少,流程简单,柑果外观翠绿,色泽统一,保持了新鲜柑果的特色,感观好;同时,最大地保留了柑果和茶叶的原味,气味芳香清醇,且耐存放,具有显著的健脾养胃、化痰止咳、降脂减肥和美容养颜等功效。本发明的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柑果茶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采摘新鲜柑果,清洗干净,待柑果表面的水分沥干,备用;2)在柑果上切出开口,把柑果分为盖体和柑果主体两部分;将柑果主体内的果肉挖出,使得柑果主体内形成有容纳腔,获取柑果容器;随后,用清水对所述盖体和所述柑果容器进行清洗,以去除残留果汁;3)将所述盖体和所述柑果容器进行第一次烘干,直至所述盖体和所述柑果容器上没有步骤2)清洗后所残留的水分;4)取所述柑果容器,用茶叶填满所述容纳腔,得到半成品;5)把所述半成品和所述盖体放进烘干机内,烘干机上设置有进风口和出风口;调整烘干机的进风量为1500-2100m3/h,出风量为760-1360m3/h,设置烘干机的温度为40-45℃,烘干18-26h,即得。优选的,在步骤3)中,烘干温度为40-50℃,烘干时间为45-55min。优选的,在步骤5)中,所述烘干机内的湿度小于60%。优选的,在步骤5)中,调整烘干机的进风量为1800m3/h,出风量为1060m3/h;设置烘干机的温度为42℃,烘干20-22h。优选的,在步骤5)中,烘干过程中,所述盖体和所述半成品单独烘干;烘干后,把所述盖体重新盖在所述柑果容器上的开口上,即得。优选的,在步骤5)中,烘干时,所述半成品放在一敞口托盘上,且所述敞口托盘的侧壁高度高于所述半成品的高度。具体地,可以用传统的竹编窝盘来承装所述半成品,由于竹编窝盘的侧壁高度较低,可以沿其周壁设置一圈挡风纸皮,以防止高温热风直接吹向产品上,使得成品的果壳变色。优选的,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均设置在所述烘干机的顶壁上。优选的,在步骤2)中,所述开口以所述柑果的蒂部为中心向四周均匀扩散,形成一圆形开口。优选的,在步骤4)中,用茶叶填满所述容纳腔,经过步骤5)烘干后,所述茶叶的质量为所述盖体和所述柑果容器质量之和的3-5倍。优选的,在步骤1)中,所述柑果为新会柑果。优选的,在步骤4)中,所述茶叶为绿茶、乌龙茶、黄茶、白茶、红茶、黑茶和普洱茶中的一种。优选的,还包括步骤6),进行包装,包装后存放时,应当注意防潮、防热和防异味,以避免影响品质。相比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1)本发明所提供的柑果茶的制备方法,步骤少,流程简单,产品的外观翠绿,色泽统一,保持了新鲜柑果的特色,感观好;同时,最大地保留了柑果和茶叶的原味,气味芳香清醇,且耐存放,具有显著的健脾养胃、化痰止咳、降脂减肥和美容养颜等功效。(2)本发明所提供的柑果茶的制备方法,在烘干过程中,烘干机的进风量为1500-2100m3/h,出风量为760-1360m3/h,这样能够增大热风的交换量,同时保证炉内温度低于50℃,达到护色及烘干效果;并且,严格控制烘干时间为18-26h,防止柑果转变为棕褐色,最大限度地保留茶叶和柑果的原香原味,减少营养成分的流失。(3)本发明所提供的柑果茶的制备方法,在烘干时,承装所述半成品的托盘的侧壁需要比半成品的高度高,例如可以在托盘的周壁设置一圈挡风纸皮,以防止高温热风直接吹向产品上,使得成品的果壳变色,产品形成后,柑果保持翠绿,色泽均匀统一。(4)本发明所提供的柑果茶的制备方法,在烘干时,盖体与半成品分开单独烘干,例如可以把它们放置在烘干机内的不同烘干层,这样可以提高烘干效率,减少烘干时间,护色效果更佳,并且,茶叶的水分挥发均匀,有利于延长保存时间。附图说明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所提供的柑果茶的效果图;图2为本发明对比例1所提供的柑果茶的效果图;图3为本发明对比例2所提供的柑果茶的效果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描述:一种柑果茶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采摘新鲜柑果,清洗干净,待柑果表面的水分沥干,备用;2)在柑果上切出开口,把柑果分为盖体和柑果主体两部分;将柑果主体内的果肉挖出,使得柑果主体内形成有容纳腔,获取柑果容器;随后,用清水对所述盖体和所述柑果容器进行清洗,以去除残留果汁;3)将所述盖体和所述柑果容器进行第一次烘干,直至所述盖体和所述柑果容器上没有步骤2)清洗后所残留的水分;4)取所述柑果容器,用茶叶填满所述容纳腔,得到半成品;5)把所述半成品和所述盖体放进烘干机内,烘干机上设置有进风口和出风口;调整烘干机的进风量为1500-2100m3/h,出风量为760-1360m3/h,设置烘干机的温度为40-45℃,烘干18-26h,即得。实施例1一种柑果茶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采摘新鲜地理标志新会柑果,清洗干净,待柑果表面的水分沥干,备用;2)在柑果上切出开口,把柑果分为盖体和柑果主体两部分;将柑果主体内的果肉挖出,使得柑果主体内形成有容纳腔,获取柑果容器;随后,用清水对所述盖体和所述柑果容器进行清洗,以去除残留果汁;3)将所述盖体和所述柑果容器进行烘干,设置烘干温度为40℃,烘干时间为50min,确保所述盖体和所述柑果容器上没有步骤2)清洗后所残留的水分;4)取所述柑果容器,用普洱茶叶填满所述容纳腔,茶叶的量以形成最终产品后,茶叶质量为盖体和柑果容器质量的3-5倍为宜;5)把所述半成品和所述盖体放进烘干机内,半成品和盖体分别放在不同的竹编窝盘上,盛放半成品的竹编窝盘的侧壁设置有一圈挡风纸皮,挡风纸皮的顶部高于半成品;把半成品放置在烘干机的上层,盖体放置在烘干机的下层;烘干机的顶部上设置有进风口和出风口,调整烘干机的进风量为1800m3/h,出风量为1060m3/h,控制烘干机内的湿度小于60%;设置烘干机的温度为40℃,烘干26h;6)进行包装,包装后存放时,应当注意防潮、防热和防异味,以避免影响品质。实施例1所获取的柑果茶的效果图如图1所示。实施例2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在步骤3)中,设置烘干温度为50℃,烘干时间为45min;在步骤4)中,茶叶为乌龙茶;在步骤5)中,烘干机的进风量为1900m3/h,出风量为1160m3/h;设置烘干机的温度为42℃,烘干22h。实施例2所获取的柑果茶的效果图与实施例1相仿,故不再进行展现。实施例3实施例3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在步骤3)中,设置烘干温度为45℃,烘干时间为47min;在步骤4)中,茶叶为绿茶;在步骤5)中,烘干机的进风量为2000m3/h,出风量为1260m3/h;设置烘干机的温度为45℃,烘干20h。实施例3所获取的柑果茶的效果图与实施例1相仿,故不再进行展现。实施例4实施例4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在步骤3)中,设置烘干温度为42℃,烘干时间为48min;在步骤4)中,茶叶为红茶;在步骤5)中,烘干机的进风量为1500m3/h,出风量为760m3/h;设置烘干机的温度为43℃,烘干24h。实施例4所获取的柑果茶的效果图与实施例1相仿,故不再进行展现。实施例5实施例5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在步骤3)中,设置烘干温度为43℃,烘干时间为43min;在步骤4)中,茶叶为黑茶;在步骤5)中,烘干机的进风量为1700m3/h,出风量为960m3/h;设置烘干机的温度为44℃,烘干18h。实施例5所获取的柑果茶的效果图与实施例1相仿,故不再进行展现。对比例1对比例1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在步骤5)中,烘干过程中,没有进风和出风操作;首先,设置烘干温度为80℃,烘干2,然后,调整温度为40-45℃,烘干18-26h。对比例1所获取的柑果茶的效果图如图2所示。对比例2对比例2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在步骤5)中,烘干过程中,没有进风和出风操作;首先,设置烘干温度为80℃,烘干2h,然后,调整温度为60-70℃,烘干4-8h。对比例2所获取的柑果茶的效果图如图3所示。外观评测分别取实施例1-5和对比例1-2的柑果茶,目测其表观特征,结果详见表1。表1实施例1-5和对比例1-2柑果茶的外观评测结果案例外观实施例1外观翠绿,色泽均匀统一(见图1)实施例2外观翠绿,色泽均匀统一实施例3外观翠绿,色泽均匀统一实施例4外观翠绿,色泽均匀统一实施例5外观翠绿,色泽均匀统一对比例1柑果皮颜色呈褐色(见图2)对比例2柑果皮颜色呈黑褐色(见图3)从表1可看出,根据实施例1-5的制备方法,所获取的柑果茶表观颜色翠绿,色泽均匀统一,保留了新鲜柑果的翠绿鲜嫩感,感观很好。而对比例1-2在烘干时,没有进风和出风操作,形成的产品颜色呈褐色和黑褐色,不美观。感官评测分别取实施例1-5和对比例1-2所得柑果茶,将柑果内的茶叶倒出适量至茶壶中,一般在5-6克左右,然后再将柑皮掰下一些,3-4片拇指大小的柑皮即可,也放入茶壶中;冲入少量沸水,摇匀后迅速倒出,第一道茶水作为洗茶,不喝;洗茶后茶叶与柑果皮受热,慢慢地舒展开来,然后再次冲入开水,盖上壶盖,静待10秒左右,就可以倒出茶汤进行品饮了。对上述共7份茶分别进行编号,采取盲评的方式,设计柑果茶审评表和统计表(见表1),对各款柑果茶饮品进行香气品评测试,采集有效的25份审评测试表数据,对汤色、香气、滋味、整体四个关键因子总分的平均分进行统计分析,各项分数均为25位品评者的平均分。表2柑果茶审评表从表2可以看出,实施例1-8的柑果茶,香气更为馥郁,口感清爽,特别是实施例1,总分为91,为最佳实施例。实施例1-5的柑果茶在香气和滋味两个指标上分数要明显高于对比例茶,而且其最终分数为85分以上,而对比例1-2的柑果茶,最终分数仅为80和78,分数较低,总体品质不如实施例1-5的柑果茶。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可根据以上描述的技术方案以及构思,做出其它各种相应的改变以及形变,而所有的这些改变以及形变都应该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