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粘筋度的杂粮高筋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59823阅读:52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杂粮食品
技术领域
,尤其涉及一种高粘筋度的杂粮高筋粉。
背景技术
:我国是粮食生产大国,同样也是粮食消耗大国。面粉作为粮食的主要种类之一,是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的主食,也是我国人民喜爱的传统美食,以面粉制成的食物品种繁多,花样百出,风味迥异。高筋面粉作为面粉中的一种,其指面粉的蛋白质含量平均为13.5%,通常蛋白质含量在11.5%以上就可叫做高筋面粉。因高筋面粉的筋度强,常用来制作具有弹性与嚼感的面包、面条、蛋挞等。现有的高筋面粉以精白面粉为主,其缺乏膳食纤维等营养成分,在营养价值方面不能完全满足人体需要,其营养单一,且无保健功能,长期食用会影响人体的胃肠功能并造成营养不良。由于杂粮中富含丰富的不可溶性纤维素,有利于保障消化系统正常运转,因此符合饮食与科学合理搭配的杂粮面粉迅速涌出市场。然而由于杂粮面粉加工工艺的局限性,致使现有的杂粮粉粘筋度很低。基于上述陈述,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高粘筋度的杂粮高筋粉。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高粘筋度的杂粮高筋粉。一种高粘筋度的杂粮高筋粉,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糯米22~38份、小米20~35份、燕麦16~24份、豆类25~40份、红薯19~27份、坚果10~15份、海参粉2~6份、奶酪1~3份、淀粉3~5份、食用明胶1~3份。优选的,所述的一种高粘筋度的杂粮高筋粉,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糯米25~35份、小米24~30份、燕麦18~22份、豆类28~38份、红薯22~26份、坚果11~14份、海参粉3~5份、奶酪1.5~2.5份、淀粉3.5~4.5份、食用明胶1.5~2.5份。优选的,所述的一种高粘筋度的杂粮高筋粉,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糯米30份、小米28份、燕麦20份、豆类32份、红薯24份、坚果12份、海参粉4份、奶酪2份、淀粉4份、食用明胶2份。优选的,所述豆类为质量比为2.2~3.5:1~1.5的黄豆和蚕豆的组合物。优选的,所述坚果为芝麻、葵花籽、核桃、杏仁和松子的任意比例组合物。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高粘筋度的杂粮高筋粉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所述比重的糯米、小米、燕麦、豆类、红薯和坚果粗粉碎后混合,加水至含水率为20~30%,以280~350r/min转速,高速搅拌均匀后得混合物A;S2、将步骤S1中所得的混合物A置于140~180℃的高温下,烘焙8~15min,取出冷却得混合物B;S3、将质量比1:14.5~16.5,将所述比重的淀粉加入到水中,高温加热至68~78℃后,保温12~18min,边加热边匀速搅拌,然后加入所述比重的奶酪和食用明胶,搅拌混合均匀,得浆料C;S4、将步骤S2中所得的混合物B和所述比重的海参粉共同加入浆料C,保持步骤S1中的转速不变,搅拌混合均匀后,置于70~90℃的环境下干燥至含水率低于8.5%,得混合物D;S5、将步骤S4所得的混合物D加入到粉碎机中,充分粉碎后过100~130目筛,灭菌、包装即得。本发明提出的一种高粘筋度的杂粮高筋粉,其营养价值全面、均衡,能满足人体日常所需的营养和热能,富含人体所需的膳食纤维,有利于修复人体的肠道功能,本发明配方科学,通过严格控制原料的用量比,将原料经粉碎、膨化、增粘、干燥、粉碎相关工序后制得所需的高粘筋度的杂粮高筋粉,本发明提出的高粘筋度的杂粮高筋粉的制备方法简单,制备成本低,所得杂粮高筋粉营养价值吸收利用率高,口感好,可用于加工面包、面团、面条等高粘筋度的食品,加工成形性好,适合工业化生产,值得推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解说。实施例一本发明提出的一种高粘筋度的杂粮高筋粉,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糯米35份、小米30份、燕麦20份、豆类30份、红薯24份、坚果12份、海参粉4份、奶酪2份、淀粉4份、食用明胶2份,其中,豆类为质量比为3:1.5的黄豆和蚕豆的组合物;坚果为芝麻、葵花籽、核桃、杏仁和松子的任意比例组合物。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所述比重的糯米、小米、燕麦、豆类、红薯和坚果粗粉碎后混合,加水至含水率为22%,以340r/min转速,高速搅拌均匀后得混合物A;S2、将步骤S1中所得的混合物A置于160℃的高温下,烘焙14min,取出冷却得混合物B;S3、将质量比1:15,将所述比重的淀粉加入到水中,高温加热至72℃后,保温15min,边加热边匀速搅拌,然后加入所述比重的奶酪和食用明胶,搅拌混合均匀,得浆料C;S4、将步骤S2中所得的混合物B和所述比重的海参粉共同加入浆料C,保持步骤S1中的转速不变,搅拌混合均匀后,置于80℃的环境下干燥至含水率低于8.5%,得混合物D;S5、将步骤S4所得的混合物D加入到粉碎机中,充分粉碎后过120目筛,灭菌、包装即得。实施例二本发明提出的一种高粘筋度的杂粮高筋粉,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糯米22份、小米25份、燕麦18份、豆类28份、红薯19份、坚果10份、海参粉3份、奶酪1.5份、淀粉3.5份、食用明胶1.5份,其中,豆类为质量比为2.5:1.2的黄豆和蚕豆的组合物;坚果为芝麻、葵花籽、核桃、杏仁和松子的任意比例组合物。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所述比重的糯米、小米、燕麦、豆类、红薯和坚果粗粉碎后混合,加水至含水率为25%,以320r/min转速,高速搅拌均匀后得混合物A;S2、将步骤S1中所得的混合物A置于140℃的高温下,烘焙15min,取出冷却得混合物B;S3、将质量比1:14.5,将所述比重的淀粉加入到水中,高温加热至78℃后,保温12min,边加热边匀速搅拌,然后加入所述比重的奶酪和食用明胶,搅拌混合均匀,得浆料C;S4、将步骤S2中所得的混合物B和所述比重的海参粉共同加入浆料C,保持步骤S1中的转速不变,搅拌混合均匀后,置于75℃的环境下干燥至含水率低于8.5%,得混合物D;S5、将步骤S4所得的混合物D加入到粉碎机中,充分粉碎后过130目筛,灭菌、包装即得。实施例三本发明提出的一种高粘筋度的杂粮高筋粉,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糯米30份、小米20份、燕麦24份、豆类40份、红薯27份、坚果15份、海参粉2份、奶酪3份、淀粉3份、食用明胶1份,其中,豆类为质量比为3.5:1的黄豆和蚕豆的组合物;坚果为芝麻、葵花籽、核桃、杏仁和松子的任意比例组合物。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所述比重的糯米、小米、燕麦、豆类、红薯和坚果粗粉碎后混合,加水至含水率为30%,以350r/min转速,高速搅拌均匀后得混合物A;S2、将步骤S1中所得的混合物A置于170℃的高温下,烘焙10min,取出冷却得混合物B;S3、将质量比1:16,将所述比重的淀粉加入到水中,高温加热至68℃后,保温18min,边加热边匀速搅拌,然后加入所述比重的奶酪和食用明胶,搅拌混合均匀,得浆料C;S4、将步骤S2中所得的混合物B和所述比重的海参粉共同加入浆料C,保持步骤S1中的转速不变,搅拌混合均匀后,置于90℃的环境下干燥至含水率低于8.5%,得混合物D;S5、将步骤S4所得的混合物D加入到粉碎机中,充分粉碎后过110目筛,灭菌、包装即得。实施例四本发明提出的一种高粘筋度的杂粮高筋粉,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糯米28份、小米35份、燕麦16份、豆类25份、红薯25份、坚果11份、海参粉5份、奶酪1份、淀粉5份、食用明胶3份,其中,豆类为质量比为2.2:1.4的黄豆和蚕豆的组合物;坚果为芝麻、葵花籽、核桃、杏仁和松子的任意比例组合物。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所述比重的糯米、小米、燕麦、豆类、红薯和坚果粗粉碎后混合,加水至含水率为28%,以280r/min转速,高速搅拌均匀后得混合物A;S2、将步骤S1中所得的混合物A置于180℃的高温下,烘焙8min,取出冷却得混合物B;S3、将质量比1:15.5,将所述比重的淀粉加入到水中,高温加热至75℃后,保温14min,边加热边匀速搅拌,然后加入所述比重的奶酪和食用明胶,搅拌混合均匀,得浆料C;S4、将步骤S2中所得的混合物B和所述比重的海参粉共同加入浆料C,保持步骤S1中的转速不变,搅拌混合均匀后,置于85℃的环境下干燥至含水率低于8.5%,得混合物D;S5、将步骤S4所得的混合物D加入到粉碎机中,充分粉碎后过100目筛,灭菌、包装即得。实施例五本发明提出的一种高粘筋度的杂粮高筋粉,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糯米38份、小米28份、燕麦22份、豆类35份、红薯22份、坚果14份、海参粉6份、奶酪2.5份、淀粉4.5份、食用明胶2.5份,其中,豆类为质量比为2.8:1.1的黄豆和蚕豆的组合物;坚果为芝麻、葵花籽、核桃、杏仁和松子的任意比例组合物。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所述比重的糯米、小米、燕麦、豆类、红薯和坚果粗粉碎后混合,加水至含水率为20%,以300r/min转速,高速搅拌均匀后得混合物A;S2、将步骤S1中所得的混合物A置于150℃的高温下,烘焙12min,取出冷却得混合物B;S3、将质量比1:16.5,将所述比重的淀粉加入到水中,高温加热至70℃后,保温16min,边加热边匀速搅拌,然后加入所述比重的奶酪和食用明胶,搅拌混合均匀,得浆料C;S4、将步骤S2中所得的混合物B和所述比重的海参粉共同加入浆料C,保持步骤S1中的转速不变,搅拌混合均匀后,置于70℃的环境下干燥至含水率低于8.5%,得混合物D;S5、将步骤S4所得的混合物D加入到粉碎机中,充分粉碎后过125目筛,灭菌、包装即得。分别将本发明实施例一~五中制备的具有高粘筋度的杂粮高筋粉制成面条,随机选取5000名志愿者,并将其平均分成5组试吃面条,分别观测面条断裂情况、回访口感满意度,得出如下结果:实施例一二三四五面条断裂情况无无无无无口感满意率98.7%99.1%95.9%96.4%99.5%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技术领域
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