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饲料用象牙白复合颗粒载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39128阅读:41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饲料行业预混合饲料添加剂载体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饲料用象牙白复合颗粒载体。



背景技术:

随着饲料行业不断发展,用于添加在各类预混合饲料中的载体需求也不断加大,不仅在数量上而且在质量上也呈现出多元化的需求。

那么,什么是载体?载体是添加在预混合饲料、饲料添加剂等产品中用来承载并稀释其营养成分或有效成分的常量物质。载体不和预混料等产品中的有效成分发生反应,并能改善产品的均匀性、流动性。保证预混料和添加剂中的微量成分能够均匀地混合于饲料中,提高配料精度和配料速度,同时解决某些微量成分的稳定性差及各类添加剂间理化特性不一致而引起的相互影响。

目前,国内饲料用载体有无机载体和有机载体,用来作为无机载体的物质有石粉、麦饭石等,无机载体容重大且价格低廉;用来作为有机载体的物质主要有粮食生产的下脚料如米糠、麦糠、稻壳、玉米芯颗粒、玉米粉、豆粉、麸皮、小麦次粉等,有机载体容重小、有很好的承载功能。而实际应用中大多是混合载体,即将以上几种有机载体和无机载体按一定比例简单混合在一起,成为混合粉状载体。

目前,常用的载体存在以下弊端:一是有机载体水分高、易吸潮、结块、发霉,不利于预混料和添加剂储存,使所承载的活性成分易氧化或变质;二是麸皮、稻壳粉等容重较小,加工复合预混合饲料过程中易产生大量粉尘,硅石粉、石粉容重较大,细度较细,也易产生粉尘,对于操作工人的舒适性和安全性都是很大的威胁,对环境也产生粉尘污染,聚集较多时还有爆炸危险;三是有机载体和无机载体的容重差别大,在运输和搬运中易于分级,使产品均匀度下降。四是载体的颜色各异,外观不好,造成自身及预混合饲料等产品的卖相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饲料用象牙白复合颗粒载体,可实现其在各种饲料中的高稳定性和优异的混合性能。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一种饲料用象牙白复合颗粒载体,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原料组分:轻质碳酸钙、重质碳酸钙、白色膨润土和粘合剂。

优选地,所述饲料用象牙白复合颗粒载体的粒度为0.15-0.45mm,容重为0.65-0.75g/cm3,水分为0.5-3.5%,ph值为6.5-7.5,白度大于8.0。

优选地,所述饲料用象牙白复合颗粒载体的原料组分还包括分散剂和水。

优选地,所述原料组分的重量份为:轻质碳酸钙300-500份,分散剂6-10份,重质碳酸钙450-650份,白色膨润土40-60份,粘合剂100-150份,水550-650份。

优选地,所述分散剂为水玻璃。

优选地,所述粘合剂为羧甲基纤维素或羟丙基纤维素。

(二)一种饲料用象牙白复合颗粒载体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首先向混料搅拌罐中加入水,并在搅拌下加入分散剂和轻质碳酸钙,搅拌,然后加入重质碳酸钙,继续搅拌,再加入白色膨润土,搅拌,最后加入粘合剂,搅拌,得混合浆料;

步骤2,将所述混合浆料注入化浆池,搅拌,陈腐12-18小时,得陈腐浆料;

步骤3,将所述陈腐浆料过筛,再转入中转罐喷雾干燥造粒,分级过筛,即得。

优选地,步骤1中,所述搅拌的速度为200-280r/min。

优选地,步骤2中,所述搅拌的速度为15-30r/min。

优选地,所述饲料用象牙白复合颗粒载体的粒度为0.15-0.45mm,容重为0.65-0.75g/cm3,水分为0.5-3.5%,ph值为6.5-7.5,白度大于8.0。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本发明的饲料用象牙白复合颗粒载体颗粒均匀,容重介于有机载体和无机载体之间,既有有机载体的承载性,又有无机载体的流散性;粉尘少,有很好的流散性,对工人的健康危害小,有利于环保;

(2)本发明的饲料用象牙白复合颗粒载体的容重和预混合饲料中其他成分的容重相近,便于混合均匀,搬运中不易分级,且容易存放;

(3)本发明的饲料用象牙白复合颗粒载体所用原料均为无机原料,不会给预混合饲料带来污染;

(4)本发明的饲料用象牙白复合颗粒载体为象牙白色,颜色纯度高,外观佳,可作为白色的微生态酶制剂、香味剂、药物预混剂等的载体;

(5)本发明的饲料用象牙白复合颗粒载体的成分不单一,包含多种畜禽所需要的钙、硅、铁等多种有效成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案进行详细描述,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会理解,下列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应视为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实施例1

一种饲料用象牙白复合颗粒载体的制备,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首先向混料搅拌罐中加入750kg水,并在200r/min的搅拌速度条件下加入6kg水玻璃和300kg轻质碳酸钙,200r/min搅拌5min,然后加入650kg重质碳酸钙,继续200r/min搅拌5min,再加入50kg白色膨润土,200r/min搅拌5min,最后加入4%羧甲基纤维素胶水100kg,200r/min搅拌10min,得混合浆料;

步骤2,将所述混合浆料注入化浆池,15r/min搅拌,陈腐12小时,得陈腐浆料;

步骤3,将所述陈腐浆料过40目筛,再转入中转罐喷雾干燥造粒,分级过筛,即得。

实施例2

一种饲料用象牙白复合颗粒载体的制备,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首先向混料搅拌罐中加入700kg水,并在200r/min的搅拌速度条件下加入8kg水玻璃和400kg轻质碳酸钙,200r/min搅拌5min,然后加入550kg重质碳酸钙,继续200r/min搅拌5min,再加入50kg白色膨润土,200r/min搅拌5min,最后加入4%羧甲基纤维素胶水120kg,200r/min搅拌10min,得混合浆料;

步骤2,将所述混合浆料注入化浆池,15r/min搅拌,陈腐15小时,得陈腐浆料;

步骤3,将所述陈腐浆料过40目筛,再转入中转罐喷雾干燥造粒,分级过筛,即得。

实施例3

一种饲料用象牙白复合颗粒载体的制备,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首先向混料搅拌罐中加入700kg水,并在280r/min的搅拌速度条件下加入10kg水玻璃和500kg轻质碳酸钙,280r/min搅拌5min,然后加入450kg重质碳酸钙,继续280r/min搅拌5min,再加入50kg白色膨润土,280r/min搅拌5min,最后加入4%羧甲基纤维素胶水130kg,280r/min搅拌10min,得混合浆料;

步骤2,将所述混合浆料注入化浆池,30r/min搅拌,陈腐18小时,得陈腐浆料;

步骤3,将所述陈腐浆料过40目筛,再转入中转罐喷雾干燥造粒,分级过筛,即得。

实施例4

一种饲料用象牙白复合颗粒载体的制备,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首先向混料搅拌罐中加入620kg水,并在200r/min的搅拌速度条件下加入9kg水玻璃和450kg轻质碳酸钙,240r/min搅拌5min,然后加入510kg重质碳酸钙,继续240r/min搅拌5min,再加入40kg白色膨润土,240r/min搅拌5min,最后加入4%羧甲基纤维素胶水140kg,240r/min搅拌10min,得混合浆料;

步骤2,将所述混合浆料注入化浆池,25r/min搅拌,陈腐18小时,得陈腐浆料;

步骤3,将所述陈腐浆料过40目筛,再转入中转罐喷雾干燥造粒,分级过筛,即得。

实施例5

一种饲料用象牙白复合颗粒载体的制备,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首先向混料搅拌罐中加入580kg水,并在200r/min的搅拌速度条件下加入7kg水玻璃和350kg轻质碳酸钙,200r/min搅拌5min,然后加入590kg重质碳酸钙,继续200r/min搅拌5min,再加入60kg白色膨润土,200r/min搅拌5min,最后加入4%羧甲基纤维素胶水150kg,200r/min搅拌10min,得混合浆料;

步骤2,将所述混合浆料注入化浆池,15r/min搅拌,陈腐18小时,得陈腐浆料;

步骤3,将所述陈腐浆料过40目筛,再转入中转罐喷雾干燥造粒,分级过筛,即得。

按照饲料粉碎粒度测定两层筛筛分法标准gb/t5917.1-2008对上述实施例得到的饲料用象牙白复合颗粒载体进行粒度测定,按照容重测定标准gb/t5498-2013对上述实施例得到的饲料用象牙白复合颗粒载体进行容重测定,按照水分测定标准gb/t6435对上述实施例得到的饲料用象牙白复合颗粒载体进行水分测定,按照ph值测定方法通则gb/t22592-2008对上述实施例得到的饲料用象牙白复合颗粒载体进行ph测定,按照白度测定标准gb/t22427.6–2008对上述实施例得到的饲料用象牙白复合颗粒载体进行白度测定,测定结果如表1所示。

表1各实施例所得的饲料用象牙白复合颗粒载体的物理性能

由表1可知,本发明所制备的饲料用象牙白复合颗粒载体的粒度在0.15-0.45mm之间,颗粒均匀;容重在0.65-0.75g/cm3之间,介于有机载体和无机载体之间,既有有机载体的承载性,又有无机载体的流散性,与预混合饲料中的其他成分的容重接近,便于混合均匀,并且在搬运中不易分级,且容易存放;流散性好,粉尘少,对工人的健康危害小;水分在0.5-3.5%之间,ph值在6.5-7.5之间;本发明的饲料用象牙白复合颗粒载体为象牙白色,白度均大于8.0,颜色纯度高,外观佳,可作为白色的微生态酶制剂、香味剂、药物预混剂等的载体,不影响成品的外观;另外,本发明的饲料用象牙白复合颗粒载体的原料均为无机原料,不会给预混合饲料带来污染,其卫生标准符合饲料卫生标准gb13078。

虽然,本说明书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方案对本发明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发明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发明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