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加工烘干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58984阅读:83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制茶工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茶叶加工烘干工艺。
背景技术
:饮茶是我国传统饮食文化,茶中含有多种抗氧化物质与抗氧化营养素,对于消除自由基有一定的效果,因此喝茶也有助防老、养生、保健的功能,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人们从最初的喝茶解渴,到更多的以保健养生为主要目的地喝茶,而茶叶的质量就成为了人们较为关注的事情。在茶叶的制备工艺的过程中,其中烘干工艺直接影响着所制得茶叶的质量,传统的烘干工艺的一般步骤为:首先,将清洗好后的茶叶使用风机,将表面的水分吹除;其次,对清洗后的茶叶鲜叶进行摊放处理,置于通风处进行摊晒,摊放时间为3-6天,使得茶叶的水分降至47-60%之间;再次,在揉捻的时候,使用电加热器对茶叶进行提温至70℃,使得茶叶在揉捻后的水分降至30%左右,最后,将茶叶送入烘干机内进行足干,烘干机的温度一般在100-130℃,烘干时间为15分钟左右,烘干至茶叶的含水量为5%左右,即完成整个烘干过程。通过以上步骤,可使茶叶烘干到所需含水量,但是此工艺茶叶的烘干时间很长,平均需要4.5天左右,烘干效率较低;并且在最后烘干的步骤时,烘干的温度也较高,大部分茶叶的水含量将会降得过低,水分的过量丧失,将会使茶叶的自然清香味降低的过大,造成泡出的茶液清香味过淡,较大地影响了茶叶的品质。基于以上问题,目前很多制造茶叶的企业都会对传统的烘干工艺进行改进,如申请号为201510931265.8的专利文件公开了一种茶叶的烘干工艺,其具体步骤如下:1、加湿:向鲜嫩茶叶中散入少量的清水,对鲜嫩茶叶进行加湿处理;2、杀菌:将上述加湿后的鲜嫩茶叶放入杀菌柜内杀菌10-15min;3、预烘干:将上述杀菌后的鲜嫩茶叶放入烘干机内进行预烘干处理,所述预烘干处理的温度为120-130℃,预烘干时间为5-lOmin;4、烘干:将烘干机温度降至80-90℃进行最终烘干,烘干时间为10-20min。通过以上步骤,整体烘干时间为30分钟左右,可极大地缩短烘干时间,提高了烘干效率;以上方案通过加湿处理及预烘干和烘干步骤的配合,在茶叶水分较多时,使用高温烘干,但时间较短,可快速地将水分从茶叶中分离出来,茶叶中水分也不会降低太多,后使用较低温度进行相对长时间的烘干,可保证茶叶中保存一定的水分,从而保证了茶叶的品质。上述方案通过加湿、预烘干和烘干步骤的配合,解决了传统工艺存在的烘干效率低和茶叶品质低的问题,但是此方案还存在以下问题:1、预烘干温度较高,将会导致茶叶的水分蒸发过快,超过了茶叶内部水分持续向茶叶外表扩散的速度,就会造成茶叶的外干内湿,甚至外焦内湿,也就是说叶表水分过快蒸发、使外层结成硬壳,水分向外扩散受阻,内部就易产生高温闷蒸现象,将会损害茶叶品质;2、整个烘干过程都是在烘干机内进行的,一般操作是将茶叶平铺在输送机上,由输送机把茶叶送入到具有一定温度的空间内,茶叶在烘干的过程过程中,茶叶与输送带接触的一面受到的热量将少于茶叶的另一面,将有可能茶叶干燥不完全,也将降低茶叶的品质。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意在提供一种可防止茶叶内水分过量丧失,并能保证茶叶品质的茶叶加工烘干工艺。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茶叶加工烘干工艺,包括以下步骤:(1)清洗:用水将茶叶清洗干净;(2)甩水:将茶叶放入到甩水机内,甩水3-4min;(3)保水:将风干后的茶叶放入到转笼内,再把转笼转动连接到保水机内的中部,保水机底部装有电加热器,开始保水机内底部装有水,保水机顶部装有制冷板,通过电加热器先将水加热到60-70℃,转动转笼1-2min,再使制冷板的温度降到5-10℃,转笼转动4-6min,将转笼从保水机内取出,使用冷水以15-20℃/min的速度对转笼内的茶叶进行降温处理至10-15℃;(4)初烘:将冷却后的茶叶直接转移到初烘机内,将初烘机内的温度升至70-80℃,初烘时间为5-10min;(5)烘干:将初烘后的茶叶放入到烘干机内,茶叶将在烘干机内进行螺旋前进式烘干,烘干温度为80-90℃,烘干时间为5-7min。本方案的技术原理是:(1)清洗:用水将茶叶清洗干净;将茶叶清洗干净方便茶叶的后续处理,也可保证制作出茶叶杂质更少。(2)甩水:将茶叶放入到甩水机内,甩水3-4min;对清洗完的茶叶进行甩水处理,可保证茶叶的叶片干燥,避免叶片与水过长时间的接触,而将营养物质析出。(3)保水:将风干后的茶叶放入到转笼内,再把转笼转动连接到保水机内的中部,保水机底部装有电加热器,开始保水机内底部装有水,保水机顶部装有制冷板,通过电加热器先将水加热到60-70℃,转动转笼1-2min,再使制冷板的温度降到5-10℃,转笼转动4-6min,将转笼从保水机内取出,使用冷水以15-20℃/min的速度对转笼内的茶叶进行降温处理至10-15℃;使用保水机对茶叶进行间歇式地冷热处理,转动转筒,当茶叶与下部水蒸汽接触时,茶叶受热将会稍膨胀,当茶叶受到制冷板的影响后,茶叶又会缩小,在茶叶不断地变大和缩小的过程中,茶叶的韧性增强,茶叶将更易降水保存在其内部;后面又对茶叶进行快速的冷却,使得茶叶快速缩小,对茶叶的水分有一定锁紧作用。(4)初烘:将冷却后的茶叶直接转移到初烘机内,将初烘机内的温度升至70-80℃,初烘时间为5-10min;初烘可减少茶叶内部的水分至20-25%,初烘温度一般,而茶叶也经过保水操作,初烘时,水分蒸发的速度将会保持在适当的范围内,可减少营养物质的丧失,从而保证茶叶的品质。(5)烘干:将初烘后的茶叶放入到烘干机内,茶叶将在烘干机内进行螺旋前进式烘干,烘干温度为80-90℃,烘干时间为5-7min;螺旋式地烘干,可对茶叶各面均进行烘干,使得茶叶烘干的更加均匀,可使茶叶更加美观,可避免热量集中在一面对茶叶进行烘干,不仅避免导致茶叶美观度降低,也避免导致茶叶集中受热一面营养成分过分丧失,从而保证了茶叶的品质;烘干时,可将茶叶内的水分降低至7-9%,烘干的温度一般,经过保水后的茶叶,水分蒸发的速度也将会保持在适当的范围内,可减少营养物质的丧失,同样可保证茶叶的品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方案的技术效果为:1、本方案通过增加保水步骤,可避免茶叶在烘干时水分过快并过分地丧失,茶叶中水分在适当的速度中散发,提高了茶叶的品质;2、螺旋式地烘干,可对茶叶各面均进行烘干,保证茶叶美观度的同时,也可避免茶叶单面受热,及单面营养成分过分丧失,从而保证了茶叶的品质。进一步:步骤(4)中的初烘机包括转筒和放置板,放置板固定于初烘机内,转筒转动连接在初烘机内,放置板上开有通孔,转筒位于放置板的底部位置处设有烘干孔。将茶叶放入到放置板上,对烘干孔通入热气,转动转筒,以进行对茶叶的烘干;转筒将对茶叶进行全方位地烘干,既能烘干茶叶的底部,也能烘干茶叶的侧部,还能烘干茶叶的上部,使得茶叶烘干的速度更快,更加均匀,烘干的质量更好。进一步:步骤(5)中烘干机内设有螺旋轨道,螺旋轨道安装有负压盘,螺旋轨道内设有第一通气道,烘干机机壳内设有第二通气道,第一通气道的一端与第二通气道相连通,第一通气道的另一端与外界连通。将茶叶放置在负压盘上,启动负压盘,负压盘上形成负压并吸附茶叶,保持茶叶在负压盘上,滑动负压盘在螺旋轨道上进行螺旋式前进,茶叶将在烘干机内进行螺旋前进式烘干,对第一通气道通入热气,热气将经过第一通气道进入到第二通气道内,使得烘干机整体温度升高,使得茶叶各处收到的热量均一致,从而提高了茶叶的烘干速度和烘干的质量。进一步:步骤(1)中将茶叶清洗干净后,将茶叶在水中浸泡2-3min。浸泡操作,可使茶叶中还有更多的水分,使得茶叶后续更易保持水分。进一步:步骤(2)中甩干机包括离心转筒,离心转筒底部设有水孔。启动离心转筒,离心转筒转动将带动茶叶进行离心运动,茶叶将把水分甩到离心转筒内,并从对气孔流出。进一步:水孔周向均布在离心转筒上。水孔周向均布地设置,使得水孔分布的更加均匀,可保证甩到转筒内各处的水均易从水孔流出,避免转筒内产生积水,而如果产生积水,茶叶将会泡在积水里,容易将茶叶中的而营养物质泡出,而对茶叶的品质造成影响。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实施例中相关数据如表1所示:表1:以实施例7为例,对茶叶加工烘干工艺进行具体说明,茶叶加工烘干工艺,包括以下步骤:(1)清洗:用水将茶叶清洗干净,茶叶清洗干净后,将茶叶在水中浸泡2.5min;(2)甩水:将茶叶放入到甩水机内,甩干机包括离心转筒,离心转筒上周向均布有水孔,转动离心转筒,甩水3.5min,水从水孔排出;(3)保水:将风干后的茶叶放入到转笼内,再把转笼转动连接到保水机内的中部,保水机底部装有电加热器,保水机内底部装有水,保水机顶部装有制冷板,通过电加热器先将水加热到70℃,转动转笼1.5min,再使制冷板的温度降到7℃,转笼转动5min,将转笼从保水机内取出,使用冷水以18℃/min的速度对转笼内的茶叶进行降温处理至13℃;(4)初烘:将冷却后的茶叶直接转移到初烘机内,初烘机包括转筒和放置板,放置板通过螺栓固定于初烘机内,转筒转动连接在初烘机内,放置板上开有通孔,将茶叶放置在放置板上,转筒位于放置板的底部位置处开有烘干孔,对初烘机内通入热气,转动转筒,将初烘机内的温度升至74℃,初烘时间为6min;(5)烘干:将初烘后的茶叶放入到烘干机内,烘干机内设有螺旋轨道,螺旋轨道安装有负压盘,螺旋轨道内开有第一通气道,烘干机机壳内开有第二通气道,第一通气道的左端与第二通气道相连通,第一通气道的右端与外界连通,将茶叶放置在负压盘上,启动负压盘,负压盘上形成负压并吸附茶叶,保持茶叶在负压盘上,滑动负压盘在螺旋轨道上进行螺旋式前进,茶叶将在烘干机内进行螺旋前进式烘干,烘干温度为86℃,烘干时间为6min。实施例1-6与实施例7区别在于,如表1中所示的相应参数的改变。实施例8与实施例7区别在于,实施例8取消保水步骤。实施例9与实施例7区别在于,实施例9取消初烘步骤。实施例10与实施例7区别在于,实施例10取消茶叶浸泡步骤。实施例11与实施例7区别在于,实施例11取消螺旋前进式烘干步骤。对比例的茶叶加工烘干工艺,包括以下步骤:(1)加湿:向鲜嫩茶叶中散入少量的清水,对鲜嫩茶叶进行加湿处理;(2)杀菌:将上述加湿后的鲜嫩茶叶放入杀菌柜内杀菌10-15min;(3)预烘干:将上述杀菌后的鲜嫩茶叶放入烘干机内进行预烘干处理,所述预烘干处理的温度为120-130℃,预烘干时间为5-lOmin;(4)烘干:将烘干机温度降至80-90℃进行最终烘干,烘干时间为10-20min。1、实验对象与方法1.1实验对象以遵义某地种植的绿茶为例,分别取实施例1至实施例11与对比例干燥加工出的绿茶各5g,使用透明玻璃杯,冲95℃开水100毫升,五分钟后,观察茶叶和茶水的形态。茶叶和茶水的外观、色、香、味如表2所示:表2:1.2实验方法1.2.1随机选取20位品尝者分别对茶水进行品尝,对茶叶和茶水外观、色、香、味并按照每项最高20分进行评分,取平均值。1.2.2随机选取以上实施例1至实施例11及对比例制作出的茶叶各5份,检测各茶叶的营养成分,并取平均值。1.3实验指标1.3.1茶叶和茶水检测:1-5分为差,6-10分中,10-15为良,16-20为优。2、实验结果与分析2.1实验人员对茶叶泡茶后的茶水的外观、色、香、味各项平均打分如表3所示:表3:(20分制)外观汤色香气滋味实施例116161718实施例216171816实施例317181617实施例418161718实施例516171617实施例619171819实施例720191920实施例814121414实施例917161516实施例1016171618实施例1115161616对比例12131312从表3中可以看出,本发明方法的生产出的茶叶,经热水泡开后,外观、色、香、味明显优于对比例方法生产出的茶叶泡开后的茶水。2.2茶叶内营养成分如表4和表5所示:表4:表5:从表4和表5可知,本发明工艺制作出的茶叶,其营养物质含量明显优于对比例工艺制作出的茶叶;取消保水步骤、取消初烘步骤、取消茶叶浸泡步骤、取消螺旋前进式烘干步骤对营茶叶的品质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结合表2、表3和表4可知,本发明工艺制作出的茶叶含水量更好,制作出的茶叶品质更好。3、结论3.1从结果表明,本发明工艺的茶叶,其外观、色、香、味俱佳,更能收到消费者的欢迎,也间接地说明了本发明工艺的茶叶品质更好。3.2本发明方法通过增加保水步骤,可很好地将茶叶内的水保护好,可保证茶叶的品质。3.3从结果表明,本发明的茶叶中,对茶叶品质按影响程度大小进行排序为保水步骤、螺旋前进式烘干步骤、初烘步骤、茶叶浸泡步骤。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