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茶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白茶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白茶是六大茶类之一,因其成品茶多为芽头、满披白毫、如银似雪、外观呈白色而得名,为福建特产,主要产区在福鼎、政和、松溪、建阳等地。其基本工艺主要包括萎凋、烘焙(或阴干)、拣剔、复火等工序,萎凋是形成白茶品质的关键工序。白茶具有外形芽毫完整,满身披毫,毫香清鲜,汤色黄绿清澈,滋味清淡回甘的品质特点,属轻微发酵茶,是我国茶类中的特殊珍品,是最原始、最自然、最健康的茶叶瑰宝,其中的太姥银针、白毫银针更是难得的极品,素有茶中“美女”、“茶王”之美称。
现代研究证实,白茶独特的加工工艺,不炒不揉、低温长时萎凋,使得白茶相比其他茶类更具有养生保健功效,其自由基含量最低,黄酮含量最高,氨基酸含量平均值高于其他茶类,白茶中茶多酚的含量较高,是天然的抗氧化剂,可以起到提高免疫力、保护心脑血管、清热降火、消炎解毒、降压减脂、消除疲劳等多种养生保健功效,特别是在“三降三抗”(降血压、降血脂、降血糖、抗辐射、抗氧化、抗肿瘤)方面效果更显著,尤其是陈年老白茶更是稀有之宝,其活性酶含量高,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和功效,有“一年茶、三年药、七年宝”之说。
但是,白茶尤其是新鲜白茶,性寒凉,易伤阳,多饮容易导致体寒者出现脾胃虚弱、畏寒肢冷的现象,不适合老人、妇女和儿童饮用。其次,白茶中茶多酚和咖啡碱的含量高,加工不当容易导致白茶口感苦涩或需要添加额外添加甜味剂中和苦味,不利于人体健康。
因此,本领域亟待提出一种新的白茶制品,以克服传统白茶性寒凉以及口感容易苦涩的缺陷。
有鉴于此,特提出本发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白茶组合物,所述白茶组合物克服传统白茶性寒凉和容易苦涩的缺陷,且具有增强免疫力的作用。
本发明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上述白茶组合物的制备方法,该方法通过浸泡和/或勾兑的方式即可简单、快速地获得白茶组合物。
本发明的第三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上述白茶组合物的制备方法,该方法通过将粉碎的原料混匀的方法即可简单、快速地制备白茶组合物。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白茶组合物,所述白茶组合物主要由以下原料制备而成:白茶、薄荷、佩兰和香薷。
本发明经过严格甄选之后,在白茶中加入药食两用的薄荷、佩兰和香薷。其中,薄荷、佩兰和香薷的加入能够有效中和白茶的寒凉性,克服传统白茶不适合妇女、儿童和老人饮用的缺陷。同时,薄荷、佩兰和香薷与白茶之间还具有功能互补、协同增效的作用,上述三者与白茶之间的配伍能够显著提高白茶增强免疫力的作用。另外,薄荷、佩兰和香薷还能够改善白茶的口感,减少白茶苦涩味、增强甜味、香味和鲜味。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白茶组合物主要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白茶1份,薄荷0.7~1.5份,佩兰0.2~0.6份和香薷0.4~1份。
优选地,所述白茶组合物主要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白茶1份,薄荷0.9~1.3份,佩兰0.3~0.5份和香薷0.6~1份。
优选地,所述白茶组合物主要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白茶1份,薄荷1.0~1.2份,佩兰0.3~0.4份和香薷0.7~1份。
优选地,所述白茶组合物主要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白茶1份,薄荷0.7份,佩兰0.2份和香薷0.4份。
优选地,所述白茶组合物主要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白茶1份,薄荷1份,佩兰0.4份和香薷0.7份。
优选地,所述白茶组合物主要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白茶1份,薄荷1.5份,佩兰0.6份和香薷1份。
本发明上述组合物还对白茶、薄荷、佩兰和香薷的用量进行限定,在上述含量范围内能够进一步增强白茶、薄荷、佩兰和香薷的协同增效作用,进一步增强白茶组合物的提高免疫力、改善白茶口感的作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白茶选自白毫银针、太姥银针、贡眉、寿眉、泉城红、泉城绿和白牡丹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地,所述白茶选自白毫银针或太姥银针。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白茶为新茶或旧茶;优选地,所述旧茶为存放三年以上的白茶;更优选地,所述旧茶为存放七年以上的白茶。
本发明还涉及上述白茶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所述方法包括:
将各原料在提取液中混合浸泡,获得所述白茶组合物;
或,将各原料分别于提取液中浸泡获得各组分的浸出液,再对各组分的浸出液进行勾兑,获得所述白茶组合物。
本发明上述方法通过原料的浸泡或浸出液的勾兑即可简单、快速地制备白茶组合物,便于规模化生产。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提取液为水,水温恒定在80~90℃,或80~85℃,或85~90℃之间;优选地,所述水温恒定为80℃、85℃、90℃。
本发明上述制备方法对白茶浸泡提取的温度进行限定,在该温度范围内浸泡白茶,可以有效减少白茶中咖啡碱以及苦味氨基酸的浸出,增加甜味物质的浸出,进一步改善白茶的口感。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将浸出液和稀释液按重量比1:40~60混合的步骤。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浸出液和稀释液按重量比1:40~60,或1:45~55,或1:50~55比例进行稀释。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白茶提取液和稀释液按重量比1:40,或1:50,或1:60比例进行稀释。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提取液为水溶液。
本发明还涉及上述白茶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将粉碎后的白茶、薄荷、佩兰和香薷混匀,得到白茶组合物的步骤。
本发明上述方法通过将粉碎的原料混匀的方法即可简单、快速地制备白茶组合物,便于规模化生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本发明所述白茶组合物通过白茶、薄荷、佩兰和香薷的合理配伍,有效地克服白茶性寒凉,不适合妇女、儿童和老人饮用的缺陷,且该白茶组合物还具备增强免疫力以及饮用口感的优点。
2)、本发明所述制备方法通过原料的浸泡、原料提取液的勾兑或粉碎后原料的混合即可获得白茶组合物,该方法具有简单易行、容易操作、生产成本低,易于规模化生产的优点。
3)、本发明所述制备方法在特殊的温度下浸泡白茶,减少白茶提取液中苦味物质的含量,增加甜味和鲜味物质的浸出,进一步改善白茶组合物的口感。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案进行详细描述,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理解,下列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应视为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者,按照常规条件或制造商建议的条件进行。所用试剂或仪器未注明生产厂商者,均为可以通过市售购买获得的常规产品。
实施例1
参照如下方法制备白茶饮料:
(1)制作茶浓缩液:①称取福建福鼎白茶10千克、薄荷7千克、佩兰2千克、香薷4千克,备用;②将上述白茶、薄荷、佩兰和香薷一起投入到400千克水中进行恒温浸泡,水温为90℃,浸泡6min,每隔1min搅拌一次;③将茶水置于冷罐储存环境中冷却30min,冷却后在离心机中进行离心,转速1000r/min,离心20min,得到离心液;④采用超滤渗透膜对离心液进行浓缩,温度控制在20℃,得到浓缩液;⑤将浓缩液置于15℃的冷库中冷冻备用。
(2)制作茶饮料:①将冷冻后的浓缩液放入40℃的恒温水浴中解冻20min;②浓缩液和水按质量比1:40混合,再将该混合液体用400目滤筛过滤,得滤液一;③将预溶后、质量分数为0.015%的d-异抗坏血酸钠与滤液一混合均匀,得滤液二,再用400目滤筛过滤,得滤液三;④将预溶后、质量分数为0.05%的碳酸氢钠与滤液三混合均匀,得滤液四;⑤采用125℃对滤液四杀菌处理35s;⑥在70℃温度下将杀菌处理后的滤液四放入存储容器中,封口存储。
实施例2
参照如下方法制备白茶饮料:
(1)制作茶浓缩液:①称取福建福鼎白茶10千克、薄荷10千克、佩兰4千克、香薷7千克,备用;②将上述白茶、薄荷、佩兰和香薷一起投入500千克水中进行恒温浸泡,水温为80℃,浸泡10min,每隔1min搅拌一次;③将茶水置于冷罐储存环境中冷却20min,冷却后在离心机中进行离心,转速2000r/min,离心15min,得到离心液;④采用超滤渗透膜对离心液进行浓缩,温度控制在30℃,得到浓缩液;⑤将浓缩液置于15℃的冷库中冷冻备用。
(2)制作茶饮料:①将冷冻后的浓缩液放入50℃的恒温水浴中解冻20min;②浓缩液和水按质量比1:50混合,再将该混合液体用400目滤筛过滤,得滤液一;③将预溶后、质量分数为0.02%的d-异抗坏血酸钠与滤液一混合均匀,得滤液二,再用400目滤筛过滤,得滤液三;④将预溶后、质量分数为0.1%的碳酸氢钠与滤液三混合均匀,得滤液四;⑤采用120℃对滤液四杀菌处理40s;⑥在80℃温度下将杀菌处理后的滤液四放入存储容器中,封口存储。
实施例3
参照如下方法制备白茶饮料:
(1)制作茶浓缩液:①称取福建福鼎白茶10千克、薄荷15千克、佩兰6千克、香薷10千克,备用;②将上述白茶、薄荷、佩兰和香薷一起投入到600千克水中进行恒温浸泡,水温为85℃,浸泡15min,每隔1min搅拌一次;③将茶水置于冷罐储存环境中冷却35min,冷却后在离心机中进行离心,转速3000r/min,离心15min,得到离心液;④采用超滤渗透膜对离心液进行浓缩,温度控制在30℃,得到浓缩液;⑤将浓缩液置于15℃的冷库中冷冻备用。
(2)制作茶饮料:①将冷冻后的浓缩液放入50℃的恒温水浴中解冻20min;②浓缩液和水按质量比1:60混合,再将该混合液体用400目滤筛过滤,得滤液一;③将预溶后、质量分数为0.03%的d-异抗坏血酸钠与滤液一混合均匀,得滤液二,再用400目滤筛过滤,得滤液三;④将预溶后、质量分数为0.15%的碳酸氢钠与滤液三混合均匀,得滤液四;⑤采用120℃对滤液四杀菌处理50s;⑥在80℃温度下将杀菌处理后的滤液四放入存储容器中,封口存储。
实施例4
参照以下方法制备白茶饮料:
(1)制作茶浓缩液:①称取福建福鼎白茶10千克、薄荷10千克、佩兰4千克、香薷7千克,备用;②将上述白茶、薄荷、佩兰和香薷分别投入到400千克水中进行恒温浸泡,水温为80℃,浸泡10min,每隔1min搅拌一次,浸泡结束后获得白茶浸出液、薄荷浸出液、佩兰浸出液和香薷浸出液;③将上述浸出液分别置于冷罐储存环境中冷却20min,冷却后再分别在离心机中进行离心,转速2000r/min,离心15min,得到离心液;④采用超滤渗透膜分别对离心液进行浓缩,温度控制在30℃,得到白茶浓缩液、薄荷浓缩液、佩兰浓缩液和香薷浓缩液;⑤将上述浓缩液分别置于15℃的冷库中冷冻备用。
(2)制作茶饮料:①将冷冻后的各浓缩液分别放入50℃的恒温水浴中解冻20min;②解冻后,将各浓缩液混合成复合浓缩液,再将复合浓缩液和水按质量比1:50混合,混合后过400目滤筛过滤,得滤液一;③将预溶后、质量分数为0.02%的d-异抗坏血酸钠与滤液一混合均匀,得滤液二,再用400目滤筛过滤,得滤液三;④将预溶后、质量分数为0.1%的碳酸氢钠与滤液三混合均匀,得滤液四;⑤采用120℃对滤液四杀菌处理40s;⑥在80℃温度下将杀菌处理后的滤液四放入存储容器中,封口存储。
实施例5
参照以下方法制备白茶茶包:(1)称取福建福鼎白茶10千克、薄荷15千克、佩兰6千克、香薷10千克,备用;(2)将上述原料粉碎后过40目筛;(3)将步骤(2)获得的原料粉末混合均匀后按15g/包分装到茶包中,即得白茶茶包。
实施例6
参照以下方法制备白茶茶包:(1)称取福建福鼎白茶10千克、薄荷10千克、佩兰4千克、香薷7千克,备用;(2)将上述原料粉碎后过40目筛;(3)将步骤(2)获得的原料粉末混合均匀后按15g/包分装到茶包中,即得白茶茶包。
实施例7
参照以下方法制备白茶茶包:(1)称取福建福鼎白茶10千克、薄荷15千克、佩兰6千克、香薷10千克,备用;(2)将上述原料粉碎后过40目筛;(3)将步骤(2)获得的原料粉末混合均匀后按15g/包分装到茶包中,即得白茶茶包。
实施例8
参照如下方法制备白茶饮料:
(1)制作茶浓缩液:①称取福建福鼎白茶10千克、薄荷5千克、佩兰1千克、香薷2千克,备用;②将上述白茶、薄荷、佩兰和香薷一起投入500千克水中进行恒温浸泡,水温为80℃,浸泡10min,每隔1min搅拌一次;③将茶水置于冷罐储存环境中冷却20min,冷却后在离心机中进行离心,转速2000r/min,离心15min,得到离心液;④采用超滤渗透膜对离心液进行浓缩,温度控制在30℃,得到浓缩液;⑤将浓缩液置于15℃的冷库中冷冻备用。
(2)制作茶饮料:①将冷冻后的浓缩液放入50℃的恒温水浴中解冻20min;②浓缩液和水按质量比1:50混合,再将该混合液体用400目滤筛过滤,得滤液一;③将预溶后、质量分数为0.02%的d-异抗坏血酸钠与滤液一混合均匀,得滤液二,再用400目滤筛过滤,得滤液三;④将预溶后、质量分数为0.1%的碳酸氢钠与滤液三混合均匀,得滤液四;⑤采用120℃对滤液四杀菌处理40s;⑥在80℃温度下将杀菌处理后的滤液四放入存储容器中,封口存储。
对比例
参照说明书实施例2制备复合白茶饮料(对比例1~8),区别仅在于,对比例1~4所示的复合白茶饮料的原料如表1所示。
表1对比例1~8所示复合白茶饮料的原料
其中,表1中的“-”表示不添加该原料。
参照说明书实施例2制备复合白茶饮料(对比例9~12),区别仅在于,原料浸泡在水中的温度如表2所示。
表2对比例9~12所示原料的浸泡温度
表示在该温度下浸泡原料,“+”表示在该温度下浸泡原料,“-”表示不在该温度下浸泡原料。
实验例1
将实施例5~7所述茶包浸泡在200ml80℃的热水中10min,获得白茶茶水。采用动物温度趋向行为评价实施例1~8以及对比例1~12制备的白茶茶水的寒凉性,具体试验方法如下:
(1)将63只体重为18~20g的雌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21组,每组3只,分别为对照组,实验组1~8,对比组1~12;
(2)用白开水、实施例1~8制备的白茶茶水、对比例1~12制备的白茶茶水分别对对照组、实验组1~8和对比组1~12的小鼠进行经口灌胃,1次/天,持续灌胃30天;
(3)第31天测定小鼠呼吸2.5ml空气所需时间以及6min内消耗的空气体积,之后处死小鼠,取肝脏组织,采用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sod酶活性。具体检测结果见表3。
表3小鼠温度趋向行为结果
根据表3所示数据,将实验组1~8、对照组以及对比组1~8进行比较可知,与对照组相比,在长期饮用对比例1~8制备的白茶之后,小鼠明显出现耗氧量和sod酶活性降低,表现出体寒症状,表明对比例1~8制备的白茶为寒凉性,长期饮用不利于健康;而小鼠在长期饮用实施例1~8制备的白茶茶水之后并没有出现耗氧量以及sod酶活性降低的情况,甚至与对照组相比,小鼠的好氧量和sod酶活性还出现轻微的上升。由此可见,白茶、薄荷、香薷和佩兰的组合能够中和传统白茶的寒性,避免饮用者由于长期饮用而出现体寒症状。
而比较实验组1~7与实验组可知,白茶、薄荷、佩兰和香薷的重量比在1:0.7~1.5:0.2~0.6:0.4~1范围内能够中和白茶寒性的能力更强,使得白茶不再表现寒性,甚至出现微温的特性,适合妇女、儿童和老人饮用。
实验例2
将实施例5~7所述茶包浸泡在200ml80℃的热水中10min,获得复合白茶的水溶液制品。采用迟发性变态反应和cona诱导的小鼠淋巴细胞转化实验评价实施例1~8以及对比例1~12制备的白茶茶水在增强免疫方面的作用,具体试验方法如下:
(1)将63只体重为18~20g的雌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21组,每组3只,分别为对照组,实验组1~8,对比组1~12
(2)用白开水、实施例1~8制备的白茶茶水、对比例1~12制备的白茶茶水分别对对照组、实验组1~8和对比组1~12的小鼠进行经口灌胃,1次/天,持续灌胃30天;
(3)第31天处死小鼠,并根据卫生部卫生监督司制定的《保健食品功能学评价程序和检验方法》测定迟发型变态反应(足趾增厚法)、cona诱导的小鼠淋巴细胞转化实验(mtt法)和nk细胞活性测定(乳酸脱氢酶ldh法),具体结果参见表4。
表4白茶对免疫反应的影响
根据表4所示数据,将实验组1~8、对照组以及对比组1~8进行比较可知,与对照组相比,在长期饮用实施例1~8和对比例1~8制备的白茶之后,小鼠都出现迟发型变态反应、cona诱导的小鼠淋巴细胞转化以及nk细胞活性增强的表现,表明无论是实施例1~8制备的白茶还是对比例1~8制备的白茶均具有增强免疫力的作用。而比较实验组1~8和对比组1~8则可知,实施例1~8制备的白茶茶水的免疫增强作用明显强于对比组1~8,表明白茶、薄荷、香薷和佩兰在功能上具有协同增效的作用,能够显著提高白茶的免疫增强作用。而将实施例1~7与实施例8进行比较可知,白茶、薄荷、佩兰和香薷的重量比在1:0.7~1.5:0.2~0.6:0.4~1范围内,白茶茶水增强免疫力的效果更突出。
实验例3
召集5名品茶师,针对实施例1~8以及对比例1~12提供的茶水,进行口感进行评价,其中口感评分标准如表5所示,口感评价结果如表6所示。
表5白茶口感评分标准
表6白茶口感评价结果
根据表6所示数据,将实验组1~8、对照组以及对比组1~8进行比较可知,实施例1~8制备的白茶茶水无论是在甜度、香气、鲜味和滋味上均优于对比例1~8,表明白茶、薄荷、佩兰和香薷的组合能够显著提升白茶的口感。而将实验组1~8与对比组9~12进行比较,则表明在制备白茶组合物时,原料在提取液中的浸泡温度时影响口感的关键,在80~90℃浸泡原料可以增加甜味、鲜味物质的浸出,减少苦味、涩味物质的浸出,从而显著地改善白茶的口感。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的说明,但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