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黄茶的干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928345阅读:181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主要涉及茶叶加工
技术领域
,尤其涉及一种黄茶的干燥方法。
背景技术
:黄茶是中国特产,能够提神醒脑,消除疲劳,消食化滞,减肥瘦身,抗菌消炎;加工工艺近似绿茶,只是在干燥过程的前或后,增加一道“闷黄”的工艺,促使其多酚叶绿素等物质部份氧化;其加工方法近似于绿茶,其制作过程为:鲜叶杀青—揉捻—闷黄—干燥,黄茶的杀青、揉捻、干燥等工序均与绿茶制法相似;目前传统的黄茶干燥方法是将黄茶分两次进行烘干,温度先低后高,较难控制,烘干过程中容易使茶叶产生焦糊味,色泽加深,造成黄茶的大量浪费。技术实现要素:为了弥补已有技术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黄茶的干燥方法。一种黄茶的干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一次干燥:将闷黄后的茶叶喷雾淋洗30~40秒,对茶叶进行清洗,沥水后加入温度为66~70℃的麦饭石中,混合均匀,于66~70℃干燥至含水量为26~28%,使茶叶均匀受热,利于残留的叶绿素进一步失活,增加茶叶的香味和黄色,得一次干燥茶叶;(2)营养浸润:向一次干燥茶叶中加入一次干燥茶叶重量11~13%、质量浓度为1.4~1.8%的营养剂溶液,于52~58℃静置浸润7~9小时,促进营养剂溶液渗入茶叶,降低多酚类化合物的活性,减少苦涩味,增加黄茶香甜口感,,保持茶叶完整,较少碎屑,过筛除麦饭石,得浸润茶叶;(3)二次干燥:将浸润茶叶置于冷冻干燥机中,冷冻干燥至含水量为21~23%,使茶叶中的水分进行升华,增加茶叶组织间的多孔结构,促进茶叶中营养成分浸出,使浸泡时间减少1/2,提高茶叶利用率,得二次干燥茶叶;(4)包装:真空包装,检验,得黄茶成品。所述步骤(1)的淋洗,用温度为10~15℃、质量浓度为0.03~0.05%的维生素c溶液。所述步骤(1)的麦饭石,粒径为0.4~0.8cm,清洗后于120~140℃焙烧30~40分钟,取出,自然冷却后备用,可重复使用。所述步骤(2)的营养剂,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银耳多糖34~36、硫胺素13~15、泛酸10~12、肌醇7~9、聚赖氨酸4~6。所述步骤(3)的冷冻干燥,冷冻温度为-38~-36℃。所述黄茶的干燥方法得到的黄茶成品。所述黄茶成品得饮用方法,取黄茶成品于容器中,加入量为容器体积的1/5,再加入容温度为75~90℃的开水,浸泡20秒后即可饮用,可加水冲泡4~5次。本发明的优点是:本发明提供的黄茶的干燥方法,方法简单,香味浓郁,茶形金黄光亮,茶汤清亮杏黄,香味浓郁,饮用时避免洗茶,可反复多次冲泡,充分利用茶叶的营养成分,节约茶叶用量;将闷黄后的茶叶低温淋洗后置于加热后的麦饭石粒中进行一次干燥,对茶叶进行清洗,吸附茶叶中的残留农药,饮用时避免洗茶,使茶叶均匀受热,利于残留的叶绿素进一步失活,增加茶叶的香味和黄色;一次干燥后向茶叶中加入少量营养剂溶液,继续于麦饭石中进行加热,促进营养剂溶液渗入茶叶,降低多酚类化合物的活性,减少苦涩味,增加黄茶香甜口感,保持茶叶完整,较少碎屑;营养浸润后将茶叶进行冷冻干燥,使茶叶中的水分进行升华,增加茶叶组织间的多孔结构,促进茶叶中营养成分浸出,使浸泡时间减少1/2,提高茶叶利用率。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用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发明。实施例1一种黄茶的干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一次干燥:将闷黄后的茶叶用温度为10℃、质量浓度为0.03%的维生素c溶液喷雾淋洗30秒,对茶叶进行清洗,沥水后加入温度为66℃的麦饭石中,混合均匀,于66℃干燥至含水量为26~28%,使茶叶均匀受热,利于残留的叶绿素进一步失活,增加茶叶的香味和黄色,得一次干燥茶叶;所述的麦饭石,粒径为0.4~0.8cm,清洗后于120℃焙烧30分钟,取出,自然冷却后备用,可重复使用;(2)营养浸润:向一次干燥茶叶中加入一次干燥茶叶重量11%、质量浓度为1.4%的营养剂溶液,于52℃静置浸润7小时,促进营养剂溶液渗入茶叶,降低多酚类化合物的活性,减少苦涩味,增加黄茶香甜口感,过筛除麦饭石,得浸润茶叶;所述营养剂,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银耳多糖34、硫胺素13、泛酸10、肌醇7、聚赖氨酸4;(3)二次干燥:将浸润茶叶置于冷冻干燥机中,冷冻温度为-38℃,冷冻干燥至含水量为21~23%,使茶叶中的水分进行升华,增加茶叶组织间的多孔结构,促进茶叶中营养成分浸出,使浸泡时间减少1/2,提高茶叶利用率,得二次干燥茶叶;(4)包装:真空包装,检验,得黄茶成品。所述黄茶的干燥方法得到的黄茶成品。所述黄茶成品得饮用方法,取黄茶成品于容器中,加入量为容器体积的1/5,再加入容温度为75~90℃的开水,浸泡20秒后即可饮用,可加水冲泡4~5次。实施例2一种黄茶的干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一次干燥:将闷黄后的茶叶用温度为13℃、质量浓度为0.04%的维生素c溶液喷雾淋洗35秒,对茶叶进行清洗,沥水后加入温度为68℃的麦饭石中,混合均匀,于68℃干燥至含水量为26~28%,使茶叶均匀受热,利于残留的叶绿素进一步失活,增加茶叶的香味和黄色,得一次干燥茶叶;所述的麦饭石,粒径为0.4~0.8cm,清洗后于130℃焙烧35分钟,取出,自然冷却后备用,可重复使用;(2)营养浸润:向一次干燥茶叶中加入一次干燥茶叶重量12%、质量浓度为1.6%的营养剂溶液,于55℃静置浸润8小时,促进营养剂溶液渗入茶叶,降低多酚类化合物的活性,减少苦涩味,增加黄茶香甜口感,过筛除麦饭石,得浸润茶叶;所述营养剂,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银耳多糖35、硫胺素14、泛酸11、肌醇8、聚赖氨酸5;(3)二次干燥:将浸润茶叶置于冷冻干燥机中,冷冻温度为-37℃,冷冻干燥至含水量为21~23%,使茶叶中的水分进行升华,增加茶叶组织间的多孔结构,促进茶叶中营养成分浸出,使浸泡时间减少1/2,提高茶叶利用率,得二次干燥茶叶;(4)包装:真空包装,检验,得黄茶成品。所述黄茶的干燥方法得到的黄茶成品。所述黄茶成品得饮用方法,取黄茶成品于容器中,加入量为容器体积的1/5,再加入容温度为75~90℃的开水,浸泡20秒后即可饮用,可加水冲泡4~5次。实施例3一种黄茶的干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一次干燥:将闷黄后的茶叶用温度为15℃、质量浓度为0.05%的维生素c溶液喷雾淋洗40秒,对茶叶进行清洗,沥水后加入温度为70℃的麦饭石中,混合均匀,于70℃干燥至含水量为26~28%,使茶叶均匀受热,利于残留的叶绿素进一步失活,增加茶叶的香味和黄色,得一次干燥茶叶;所述的麦饭石,粒径为0.4~0.8cm,清洗后于140℃焙烧40分钟,取出,自然冷却后备用,可重复使用;(2)营养浸润:向一次干燥茶叶中加入一次干燥茶叶重量13%、质量浓度为1.8%的营养剂溶液,于58℃静置浸润9小时,促进营养剂溶液渗入茶叶,降低多酚类化合物的活性,减少苦涩味,增加黄茶香甜口感,过筛除麦饭石,得浸润茶叶;所述营养剂,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银耳多糖36、硫胺素15、泛酸12、肌醇9、聚赖氨酸6;(3)二次干燥:将浸润茶叶置于冷冻干燥机中,冷冻温度为-36℃,冷冻干燥至含水量为23%,使茶叶中的水分进行升华,增加茶叶组织间的多孔结构,促进茶叶中营养成分浸出,使浸泡时间减少1/2,提高茶叶利用率,得二次干燥茶叶;(4)包装:真空包装,检验,得黄茶成品。所述黄茶的干燥方法得到的黄茶成品。所述黄茶成品得饮用方法,取黄茶成品于容器中,加入量为容器体积的1/5,再加入容温度为75~90℃的开水,浸泡20秒后即可饮用,可加水冲泡4~5次。对比例1去除步骤(1)中的喷雾淋洗,其余方法,同实施例1。对比例2去除步骤(1)中的麦饭石,其余方法,同实施例1。对比例3去除步骤(2),其余方法,同实施例1。对比例4步骤(3)中的冷冻干燥改为烘干,其余方法,同实施例1。对比例5现有黄茶的传统两次烘干方法。实施例和对比例黄茶干燥方法的干燥效果:随机选择闷黄后的茶叶80kg,随机分为8组,分别为实施例组和对比例组,每组10kg,各组茶叶分别按照该组的方法进行干燥处理,各组黄茶的含水量为5%,备用;取各组黄茶500g,按照“黄茶加工过程品质变化的研究,周继荣等”中的检测方法,对各组黄茶的营养成分进行检测,实施例和对比例黄茶干燥方法的干燥效果见表1。表1:实施例和对比例黄茶干燥方法的干燥效果项目氨基酸(%)茶多酚(%)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实施例13.7522.119.921.46实施例23.7722.139.911.49实施例33.7322.109.931.47对比例13.7422.319.741.46对比例23.6122.549.631.39对比例33.2122.599.481.43对比例43.1822.559.521.37对比例53.1123.639.031.32从表1的结果表明,实施例的黄茶的干燥方法得到的黄茶,氨基酸、可溶性糖及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明显较对比例高,茶多酚含量明显较对比例少,使黄茶的色泽口感醇厚,香味浓郁,涩味很轻,说明本发明提供黄茶的干燥方法得到的黄茶具有较高的营养含量。实施例和对比例黄茶的感官比较:取各组黄茶500g,不进行洗茶,按照“黄茶加工过程品质变化的研究,周继荣等”中的检测方法,对各组黄茶进行感官评定,实施例和对比例黄茶的感官比较见表2。表2:实施例和对比例黄茶的感官比较项目干茶色泽滋味汤色实施例1金黄醇厚香甜杏黄明亮实施例2金黄醇厚香甜杏黄明亮实施例3金黄醇厚香甜杏黄明亮对比例1杏黄甜味淡浅黄明亮,有杂质对比例2浅黄香味淡黄绿明亮对比例3浅黄香味淡黄绿明亮对比例4浅黄香味淡黄绿明亮对比例5浅黄香味淡浅黄较暗,有杂质从表2的结果表明,实施例的黄茶的干燥方法得到的黄茶,干茶金黄,滋味醇厚香甜,涩味很淡,汤色杏黄明亮,无杂质,说明本发明提供的黄茶的干燥方法得到的黄茶具有很好的口感。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