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高肉鸡生长性能及抗氧化能力的茶叶饲料配方及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3181176阅读:1430来源:国知局
一种提高肉鸡生长性能及抗氧化能力的茶叶饲料配方及制备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饲料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提高肉鸡生长性能及抗氧化能力的茶叶饲料配方及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自发现抗菌素或其发酵残渣具有促进畜禽生长性能后,抗生素在饲料工业和养殖业上得到广泛应用,使畜禽的数量与畜产品的产量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获得较为可观的经济效益。但长期在饲料中添加抗生素所引起的药物残留、耐药菌株等问题始终困扰着养殖者,而其潜在的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则更为社会所关注。因此,研究和开发一种绿色环保的饲料配方,替代抗生素的应用显得尤为重要,也已成为畜牧业的重大课题。

我国夏暑茶、低档茶资源丰富,每年年产量超过1600万吨,但仅有少量用于肥料加工,造成资源的巨大浪费。茶叶中的茶多酚、氨基酸、多糖及维生素等多种营养成分都有助于提高肉鸡的生长性能和抗氧化性能。将茶叶应用于饲料中不仅有利于开发茶叶的利用价值,构建绿色养殖环境,而且有利于发展绿色畜牧业、保证畜禽的食品安全,具有重要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肉鸡生长和抗氧化性能低,促生长添加剂(饲用抗生素)禁用等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绿色高效的茶叶饲料配方,通过在基础日粮中添加一定比例的不同类型茶叶,增强肉鸡的生长性能和抗氧化性能,同时提高茶叶资源的利用率。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方案实现的:

一种提高肉鸡生长性能和抗氧化性能的茶叶饲料,包括以下重量份组成的原料:玉米:60-70份;大豆粕:20-30份;大豆油:2-8份;蛋氨酸:0.02-0.20份;石粉:0.5-2份;磷酸氢钙:1-3份;食盐:0.1-1份;茶叶:0.5-3份。

优选地,一种提高肉鸡生长性能和抗氧化性能的茶叶饲料,包括以下重量份组成的原料:玉米:62-65份;大豆粕:25-30份;大豆油:2-5份;蛋氨酸:0.02-0.10份;石粉:1-2份;磷酸氢钙:1-2份;食盐:0.1-0.5份;茶叶:0.5-2.5份。

优选地,所述茶叶为乌龙茶、绿茶、红茶中的一种或几种。

优选地,一种提高肉鸡生长性能和抗氧化性能的茶叶饲料的填喂方法,按所述肉鸡饲料中茶叶比例计,每日喂食量为60-100g/只。

一种提高肉鸡生长性能和抗氧化性能的茶叶饲料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s1.按比例定量称取各组分,先将玉米、大豆粕、大豆油、蛋氨酸、石粉、磷酸氢钙、食盐混合均匀;

s2.将s1中混合均匀的小料与茶叶混合均匀,上机制成颗粒状饲料,即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有益之处在于:

(1)所提供的茶叶饲料中各组分搭配合理,能补充肉鸡生长所需的营养、维生素和蛋白质,可提高肉鸡的生长及抗氧化性能;

(2)本发明所提供的茶叶饲料具有提高肉鸡的生长及抗氧化性能的作用,添加的茶叶属于纯天然原料,与抗生素相比无抗药性、无毒副作用;

(3)具有配制方法简单、应用成本低、无抗药性、绿色环保等特点;

(4)不仅有利于开发茶叶的利用价值,构建绿色养殖环境,而且有利于发展绿色畜牧业、保证畜禽的产品安全,具有重要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附图说明

图1为不同类型茶叶对肉鸡肝脏中总抗氧化能力指标的影响。

图2为不同类型茶叶对肉鸡肝脏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指标的影响。

图3为不同类型茶叶对肉鸡肝脏中超氧化物歧化酶指标的影响。

图4为不同类型茶叶对肉鸡肝脏中丙二醛指标的影响。

具体实施例

本发明不局限于以下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限制本发明,凡在发明精神和原则之内做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除非特别说明,本发明采用的试剂、方法和设备为本技术领域常规试剂、方法和设备。除非特别说明,以下实施例所使用试剂和材料均为市购。

实施例1一种提高肉鸡生长性能和抗氧化性能的茶叶饲料

一种提高肉鸡生长性能和抗氧化性能的茶叶饲料,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组成:玉米:60-70份;大豆粕:20-30份;大豆油:2-8份;蛋氨酸:0.02-0.20份;石粉:0.5-2份;磷酸氢钙:1-3份;食盐:0.1-1份;茶叶:0.5-3份。

实施例2

通过对肉鸡生长性能、血清及肝脏抗氧化指标测定,研究肉鸡基础日粮中添加不同类型的茶叶对肉鸡生长性能、机体抗氧化功能等方面性能的影响,为茶叶在畜牧业中的开发应用提供参考。

2.1动物及分组

将体重为(0.918±0.12)kg的胡须鸡20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40只,公母各半。a组为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b组为茶多酚组,饲喂添加一定比例茶多酚(纯度为:98%)的基础日粮;c、d、e组为试验组分别饲喂在基础日粮中添加绿茶、红茶、乌龙茶的试验日粮。按常规饲养,自由饮水和采食,试验时间为42天。

2.2饲养管理与屠宰

试验前对禽舍按常规程序进行消毒,饲养期间每天饲喂两次上午8:00和下午16:00各喂料一次,自由饮水和采食,各组的饲养管理条件一致。试验以笼(3~4只/笼)为单位,每天观察肉鸡的健康状况、精神状态、缺乏症情况,记录各单位每周采食量,死亡数和发病鸡数,死亡鸡对其体重及所在栏剩料量进行称重。肉鸡在试验的第21天和42天称空腹重,称重前12h禁止采食,仅自由饮水,并在第42天对肉鸡进行屠宰,采样。

2.3样品采集

血清样品:每组随机选取10只试验鸡,翅静脉采血置离心管中,室温条件下倾斜静置30min后,3500r/min离心10min,分离血清,-20℃冰箱保存备用。肝脏样品:剥离肝脏,置于-80℃保存,进行肝脏抗氧化指标的测定

2.4测定指标

血清样品:每组随机选取10只试验鸡,翅静脉采血置离心管中,室温条件下倾斜静置30min后,3500r/min离心10min,分离血清,-20℃冰箱保存备用。

肝脏样品:剥离肝脏,置于-80℃保存,进行肝脏抗氧化指标的测定。

2.5测定指标

2.5.1生产性能

肉鸡分别于试验第21天和42天,在禁食(自由饮水)12h后称空腹重,分别计算1~21天,22~42天的平均日增重(adg)、平均日采食量(adfi)和料重比(f/g)。

平均日增重=(末重-始重)/(试验天数×鸡只数),平均日采食量=总耗料量/(试验天数×鸡只数),料肉比=平均日采食量/平均日增重。

2.5.2抗氧化指标

血清及肝脏抗氧化指标:采用夹心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血清抗氧化功能。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以及丙二醛(mda)由海研吉生物有限公司提供的试剂盒测定。

2.6数据处理与统计

应用sas系统(v6.12,sasinstitute,usa)的glm程序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差异显著时以duncan氏方法对各组间平均数进行多重比较,以p<0.01(差异极显著),p<0.05(差异显著)作为显显著性判断标准。结果显示为平均值±标准误

2.7结果与分析

2.7.1不同类型茶叶对胡须肉鸡生长性能的影响

不同类型茶叶对胡须鸡在不用时间阶段内的体重测定及对肉鸡生长性能的影响结果,见表1~2。

表1鸡生产性能体重测定表(平均值±标准误)

注:同行数据肩标无字母或相同字母表示差异不显著(p>0.05),不同字母表示差异显著(p<0.05)

表2不同类型茶叶对肉鸡生长性能的影响(平均值±标准误)

注:同行数据肩标无字母或相同字母表示差异不显著(p>0.05),不同字母表示差异显著(p<0.05)

由表1可见,乌龙茶、绿茶及红茶试验组第21天和第42天的平均体重与对照组的相近,平均体重差异均不显著。

由表2可见,茶叶对胡须鸡的生长性能有一定的影响。0-21日龄,乌龙茶、绿茶、红茶试验组及茶多酚组的平均日增重量较对照组分别降低了10.36%、12.34%、14.76%及4.14%。绿茶及红茶试验组与对照组的平均日增重差异显著(p<0.05)。乌龙茶、绿茶、红茶、茶多酚组与对照组相比,平均日采食量差异均不显著。22-42日龄,乌龙茶、绿茶、红茶试验组及茶多酚组的平均日增重量较对照组分别降低了0.86%、0.04%、6.96%及8.2%。对照组试验鸡在不同茶叶喂养过程中,平均日增重量都比对照组低,其中红茶平均日增重量最小,说明肉鸡对茶叶的饲料存在一定的选择性。

2.7.2不同类型茶叶对肉鸡抗氧化指标的影响

2.7.2.1血清中抗氧化指标的影响

不同类型茶叶对肉鸡在肝脏中抗氧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见表3。

表3不同类型茶叶对肉鸡肝脏中抗氧化指标的影响(平均值±标准误)

注:同行数据肩标无字母或相同字母表示差异不显著(p>0.05),不同字母表示差异显著(p<0.05)。

图1和表3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乌龙茶组、绿茶、红茶及茶多酚组的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分别升高了15.73%、10.69%、11.27%及5.81%。乌龙茶组、绿茶、红茶及茶多酚组的超氧化歧化酶(sod)活力降低了8.13%、11.55%、4%及7.99%。乌龙茶组、绿茶、红茶及茶多酚组的丙二醛含量分别升高了29.13%、34.34%、92.60及90.25%。不同类型茶叶添加到基础日粮中对肉鸡肝脏总抗氧能力、谷胱甘肽过氧化物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影响能力差异不显著。乌龙茶组、绿茶组、红茶及茶多酚组在丙二醛上表现与对照组差异显著。

本发明肉鸡饲料各组分搭配合理,能够补充肉鸡生长所需的营养、维生素和蛋白质;本发明的肉鸡饲料具有提高肉鸡的生长及抗氧化性能的作用,添加的茶叶属于纯天然原料,与抗生素相比无抗药性、无毒副作用,同时,具有配制方法简单、应用成本低等特点,不仅有利于开发茶叶的利用价值,构建绿色养殖环境,而且有利于发展绿色畜牧业、保证畜禽的产品安全,具有重要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以上所示出和描述,仅为本发明技术内容的实施例,任何熟悉本项技艺者运用本创作所做的修饰、变化、替换和变型,皆属本创作主张的专利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