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式全豆豆浆粉的制作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653132发布日期:2019-05-15 21:40阅读:735来源:国知局
连续式全豆豆浆粉的制作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关于一种豆浆粉的制作方法,特别是关于一种连续式全豆豆浆粉的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无论东方或西方,随着人们越来越重视“养生”,许多与健康相关的食物也纷纷各领风骚。豆浆,这一项东方的传统食材,也跟上了这股不退流行的潮流。

《本草纲目》记载:“豆浆,利气下水,制诸风热,解诸毒”、“豆浆性平味甘”。对于中国人而言,豆浆,是早餐中常见的配角。随着相关的营养研究越来越多,豆浆也成了养生保健的重要角色。除了物美价廉,其中所富含的植物蛋白、磷脂,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b2、烟碱酸、铁、磷、钙等营养素,近年来的研究发现,豆浆更含有大豆皂甙、异黄酮、卵磷脂等保健因子,使得这项传统“配角”越来越受重视。更好的是,相较于牛奶,豆浆中不含乳糖,所以对于乳糖不耐症的人们也不会引起副作用。

为了配合现代人求快、讲效率的风格,从传统豆浆衍生出了一种新产物-豆浆粉。豆浆粉这项新商品,可让人们即冲即饮,无须再等待冗长的磨豆、煮浆等程序。

图1是习知技艺中制作豆浆粉的流程示意图。参见图1所示,首先针对欲制作豆浆粉的黄豆进行前处理步骤110。上述前处理步骤110包含清洗、浸渍等程序。接下来,将经过前处理步骤110后的黄豆进行磨碎步骤120。磨碎步骤120后的黄豆旋即加水并进行第一次加热步骤130。上述的第一次加热步骤130用以煮浆。经过第一次加热步骤130后,对煮过的豆浆进行去除豆渣步骤140。上述去除豆渣步骤140可藉由过滤、或是离心等方式,移除煮过的豆浆中的豆渣。

去除豆渣后的豆浆,通常会再接着进行均质化步骤150,如图1所示。上述均质化步骤150可让去除豆渣后的豆浆中,不互溶的成分形成稳定且均匀的液态。常用的均质化方法有高压、与离心等两种方式。在均质化之后,进行第二次加热步骤160。与第一次加热步骤130不同的是,第二次加热步骤160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杀菌,以利后续产出的豆浆粉在保存时不易变质。

经过杀菌的第二加热步骤160后的豆浆,可进行喷雾干燥步骤170。这是习知技艺中,用以制作豆浆粉相当重要的步骤。因为豆浆中的水分相当多,藉由喷雾干燥模式,可有效地从豆浆中取得干燥后的豆浆粉。在取得干燥豆浆粉后,即可进行包装步骤180,以完成市售豆浆粉的制作程序。

然而,在上述习知技艺的豆浆粉制作程序中,需要两个加热步骤,相当耗费能源。再者,在整个制作过程中,于第一次加热步骤130前,为了制作生浆,必须大量用水。而且,为了将水分移除所使用的喷雾干燥机器,相当昂贵。另一方面,上述制作程序所得到的豆浆粉,产出率相当低。为了符合商业利益,往往必须在包装步骤180于豆浆粉中添加糖、麦芽糖、麦芽糊精、食用淀粉、或其他添加物,以达到增量的效果。

有鉴于此,开发一种连续式全豆豆浆粉的制作方法,以有效提高豆浆粉的产出率,同时兼具食品健康与营养考虑,且维持制程简易、成本便宜,是一项相当值得产业重视的课题。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上述的发明背景中,为了符合产业上的要求,本发明提供一种连续式全豆豆浆粉的制作方法,上述连续式全豆豆浆粉的制作方法不仅制程简易、成本便宜,更具有无须额外添加物、且所制作出的豆浆粉可保留全豆的营养等优越性能,进而可有效提升产业竞争力。

本发明的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连续式全豆豆浆粉的制作方法,藉由采用不进行生浆熬煮的方式,以有效达到省水的功效。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连续式全豆豆浆粉的制作方法,藉由采用保留全豆不去渣的方式,可让豆浆粉的产出率大幅提升,进而可无须额外使用添加物来增重,并可同时保留全豆的营养与膳食纤维。

本发明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连续式全豆豆浆粉的制作方法,藉由采用一次熟化的方式,以有效达到节能的效果。

根据以上所述的目的,本发明揭示了一种连续式全豆豆浆粉的制作方法。上述连续式全豆豆浆粉的制作方法包含熟化步骤、干燥步骤、以及磨碎步骤。根据本发明,在针对所提供的豆类原料进行过前处理之后,添加少许水分并进行熟化步骤。熟化步骤后的豆类原料在经过干燥后,予以磨碎,即可进行包装等后处理。由于在上述制作方法中,并未滤除豆渣,所以可大幅提升豆浆粉的产出率,并可同时保留全豆营养与膳食纤维。更好的是,因为无须经过制作生浆的步骤,所以也无须大量用水。如此一来,不仅可达到省水的效果,也无须使用昂贵的喷雾干燥装置来移除大量的水分,进而可大幅降低上述连续式全豆豆浆粉的制作方法的成本。更好的是,上述连续式全豆豆浆粉的制作方法的过程中无须使用两次的加热/煮浆程序,所以相较于习知技艺的作法,本发明可提供一种更有效节能的连续式全豆豆浆粉的制作方法。

附图说明

图1为习知技艺的豆浆粉制作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一具体实施例的连续式全豆豆浆粉的制作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另一具体实施例的连续式全豆豆浆粉的制作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另一具体实施例的连续式全豆豆浆粉的制作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号说明:

110前处理步骤

120磨碎步骤

130第一次加热步骤

140去除豆渣步骤

150均质化步骤

160第二次加热步骤

170喷雾干燥步骤

180包装步骤

200连续式全豆豆浆粉的制作方法

210前处理步骤

220熟化步骤

230干燥冷却步骤

240磨碎步骤

250包装步骤

300连续式全豆豆浆粉的制作方法

310前处理步骤

312提供豆类原料步骤

314种皮分离步骤

316筛选步骤

318浸泡

320熟化步骤

330干燥冷却步骤

332干燥步骤

334冷却步骤

340磨碎步骤

350包装步骤

400连续式全豆豆浆粉的制作方法

410前处理步骤

412提供豆类原料步骤

414种皮分离步骤

4142种皮磨碎步骤

4144种皮熟化步骤

416筛选步骤

418浸泡

420熟化步骤

430干燥冷却步骤

432干燥步骤

434冷却步骤

440磨碎步骤

450混合步骤

460包装步骤。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揭露一种连续式全豆豆浆粉的制作方法。上述的连续式全豆豆浆粉的制作方法包含前处理步骤、熟化步骤、干燥冷却步骤、磨碎步骤、以及包装步骤。

根据本实施例,上述的前处理步骤可以包含提供豆类原料、以及浸泡等程序。上述的提供豆类原料指依据欲产出的豆浆粉种类,供应不同种类的豆类原料。根据本实施例,上述豆类原料可以是选自下列之一或其组合:黄豆、黑豆、青仁黑豆、豌豆、红扁豆、或是鹰嘴豆。需注意的是,根据本实施例所使用的豆类原料除了是容易水煮出浆的豆种,也可以是不容易出浆的豆种。在根据本实施例的一较佳范例中,为了更容易进行熟化步骤,在进行浸泡步骤之前,上述的前处理步骤可以更包含种皮分离的步骤。在根据本实施例的一较佳范例中,为了提升产出的豆浆粉品质,在进行浸泡步骤之前,上述的前处理步骤可以更包含筛选步骤。根据本实施例,上述浸泡步骤是将豆类原料浸泡至含水且略为膨胀即可,上述浸泡步骤的时间随着豆类原料的不同而互有差异。

根据本实施例,上述熟化步骤可以是藉由高温湿热的方式,让豆类原料完全熟化。在根据本实施例的一较佳范例中,上述熟化步骤可以是藉由蒸煮的方式来熟化上述的豆类原料。

在根据本实施例的一较佳范例中,上述的干燥冷却步骤可以包含热风干燥步骤、与冷风冷却步骤。

在根据本实施例的一较佳范例中,上述连续式全豆豆浆粉的制作方法在进行包装步骤之前,可以更包含一混合步骤。上述的混合步骤将经过熟化、干燥冷却、磨碎等步骤的豆子粉,与经过处理的种皮混合。其中,上述经过处理的种皮是在浸泡步骤前的去除种皮步骤所产生,且已经过种皮磨碎、种皮熟化等步骤。

在根据本实施例的一较佳范例中,上述包装步骤可以包含充填、包装、检验、入库等程序。

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揭露一种连续式全豆豆浆粉的制作方法。图2一根据本实施例的连续式全豆豆浆粉的制作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参见图2,上述连续式全豆豆浆粉的制作方法200包含前处理步骤210、熟化步骤220、干燥冷却步骤230、磨碎步骤240、以及包装步骤250。

在根据本实施例的一较佳范例中,上述前处理步骤210可以包含提供豆类原料、筛选、以及浸泡等步骤。上述的提供豆类原料指依据欲产出的豆浆粉种类,供应不同种类的豆类原料。上述豆类原料可以是选自下列的一者或其组合:黄豆、黑豆、青仁黑豆、豌豆、红扁豆、或是鹰嘴豆。需注意的是,根据本实施例所使用的豆类原料除了是容易水煮出浆的豆种,也可以是不容易出浆的豆种。筛选步骤是为了剔除豆类原料中的杂质、异物、劣质豆等,以维持所制作出的豆浆粉的安全与品质。浸泡步骤是为了让豆类原料预先吸收充足水分,以利后续加工。相较于习知技艺中,需先将豆类原料浸泡至软;根据本实施例,上述的浸泡步骤只需将豆类原料浸泡至略为膨胀即可,且浸泡时间随着豆类原料的不同而互有差异。在根据本实施例的一较佳范例中,上述浸泡步骤的时间约30~90分钟。

在经过前处理步骤210后的豆类原料即可进行熟化步骤220。上述熟化步骤220可以是藉由高温湿热的方式,让豆类原料完全熟化。在根据本实施例的一较佳范例中,上述熟化步骤220可以是藉由蒸煮的方式来熟化上述的豆类原料。在根据本实施例的另一较佳范例中,上述熟化步骤220可以是在压力约1.5~3.0kg/cm2,温度约为100~150°c,时间约为10~50分钟的高压蒸煮的条件下,熟化上述的豆类原料。

在熟化步骤220后,先经过干燥冷却步骤230,再进行磨碎步骤240。在根据本实施例的一较佳范例中,上述干燥冷却步骤230包含热风干燥步骤、与冷却步骤。在根据本范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上述的热风干燥步骤可以是让上述豆类原料在温度约为65~85°c的热风吹拂条件下,进行约80~300分钟的热风干燥。在根据本范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上述的冷却步骤可以是让经过热风干燥的豆类原料在室温下自然冷却。在根据本范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上述的冷却步骤可以是让经过热风干燥的豆类原料在冷风吹拂的状态下降温到室温。在根据本实施例的一较佳范例中,上述干燥冷却步骤230可以更包含一分散步骤,用以分散上述豆类原料。上述分散步骤的目的在于让上述经过熟化步骤220之后的豆类原料可更有效率地进行干燥。

经过干燥冷却步骤230后,将含水量低于10wt%(重量百分比)的上述豆类原料进行磨碎步骤240。在根据本实施例的一较佳范例中,上述的磨碎步骤240可以是将上述的豆类原料研磨成约30目(mesh)的粉末。

经过磨碎步骤240之后的豆类原料,可即进行包装步骤250。在根据本实施例的一较佳范例中,上述包装步骤250可以更包含充填、包装、检验、入库等程序。

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揭露一种连续式全豆豆浆粉的制作方法。图3一根据本实施例的连续式全豆豆浆粉的制作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参见图3,上述连续式全豆豆浆粉的制作方法300包含前处理步骤310、熟化步骤320、干燥冷却步骤330、磨碎步骤340、以及包装步骤350。

在根据本实施例的一较佳范例中,上述前处理步骤310可以包含提供豆类原料312、种皮分离314、筛选316、以及浸泡318等步骤。上述的提供豆类原料步骤312指依据欲产出的豆浆粉种类,提应不同种类的豆类原料。上述豆类原料可以是选自下列的一者或其组合:黄豆、黑豆、青仁黑豆、豌豆、红扁豆、或是鹰嘴豆。需注意的是,根据本实施例所使用的豆类原料除了是容易水煮出浆的豆种,也可以是不容易出浆的豆种。上述的种皮分离步骤314可以是藉由物理方法将豆类原料的种皮,与种皮内的胚、胚乳等分离。根据本实施例,将豆类原料的种皮从胚与胚乳分离,将有助于让后续的熟化步骤320更有效率。上述的筛选步骤316是从豆类原料中剔除杂质、异物、劣质豆等,以维持所制作出的豆浆粉的安全与品质。浸泡步骤318是让豆类原料预先吸收充足水分,以利后续加工。相较于习知技艺,需将豆类原料浸泡至软才进行后续加工;根据本实施例,上述的浸泡步骤318只需将豆类原料浸泡至略为膨胀即可,且浸泡时间随着豆类原料的不同而互有差异。在根据本实施例的一较佳范例中,上述浸泡步骤318的时间约30~90分钟。

在经过前处理步骤310后的豆类原料即可进行熟化步骤320。上述熟化步骤320可以是藉由高温湿热的方式,让豆类原料完全熟化。在根据本实施例的一较佳范例中,上述熟化步骤320可以是藉由蒸煮的方式来熟化上述的豆类原料。在根据本实施例的另一较佳范例中,上述熟化步骤320可以是在压力约1.5~3.0kg/cm2,温度约为100~150°c,时间约为10~50分钟的高压蒸煮条件下,熟化上述的豆类原料。

在熟化步骤320后,上述的豆类原料将先经过干燥冷却步骤330,再进行磨碎步骤340。在根据本实施例的一较佳范例中,上述干燥冷却步骤330包含干燥步骤332、与冷却步骤334。在根据本范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上述的干燥步骤332可以是让上述豆类原料进行温度约65~85°c的热风吹拂条件下,进行约80~300分钟的热风干燥。在根据本范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上述的冷却步骤334可以是让经过热风干燥的豆类原料在室温下自然冷却。在根据本范例的另一较佳实施方式中,上述的冷却步骤334可以是让经过热风干燥的豆类原料在冷风吹拂的状态下降温至室温。在根据本实施例的一较佳范例中,上述干燥冷却步骤330可以更包含一分散步骤,未显示于图中,用以分散上述豆类原料。上述分散步骤的目的在于让上述经过熟化步骤320之后的豆类原料可更有效率地进行干燥与冷却。

经过干燥冷却步骤330后,将含水量低于10wt%(重量百分比)的上述豆类原料进行磨碎步骤340。在根据本实施例的一较佳范例中,上述的磨碎步骤340可以是将上述的豆类原料研磨成约30目(mesh)的粉末。

经过磨碎步骤340的豆类原料,可接着进行包装步骤350。在根据本实施例的一较佳范例中,上述包装步骤350可以包含充填、包装、检验、入库等程序。

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揭露一种连续式全豆豆浆粉的制作方法。图4一根据本实施例的连续式全豆豆浆粉的制作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参见图4,上述连续式全豆豆浆粉的制作方法400包含前处理步骤410、熟化步骤420、干燥冷却步骤430、磨碎步骤440、以及包装步骤460。

在根据本实施例的一较佳范例中,上述前处理步骤410可以包含提供豆类原料412、种皮分离414、筛选416、以及浸泡418等步骤。上述的提供豆类原料步骤412指依据欲产出的豆浆粉种类,提应不同种类的豆类原料。上述豆类原料可以是选自下列之一或其组合:黄豆、黑豆、青仁黑豆、豌豆、红扁豆、或是鹰嘴豆。需注意的是,根据本实施例所使用的豆类原料除了是容易水煮出浆的豆种,也可以是不容易出浆的豆种。上述的种皮分离步骤414可以是藉由物理方法将豆类原料的种皮,与种皮内的胚、胚乳等分离。根据本实施例,将豆类原料的种皮从胚与胚乳分离,将有助于让后续的熟化步骤420更有效率。上述的筛选步骤416是剔除上述豆类原料中的杂质、异物、劣质豆等,以维持所制作出的豆浆粉的安全与品质。浸泡步骤418是让豆类原料预先吸收充足水分,以利后续加工。相较于习知技艺,需将豆类原料浸泡至软才进行后续加工;根据本实施例,上述的浸泡步骤418只需将豆类原料浸泡至略为膨胀即可,且浸泡时间随着豆类原料的不同而互有差异。在根据本实施例的一较佳范例中,上述浸泡步骤418的时间约30~90分钟。

在经过前处理步骤410后的豆类原料即可进行熟化步骤420。上述熟化步骤420可以是藉由高温湿热的方式,让豆类原料完全熟化。在根据本实施例的一较佳范例中,上述熟化步骤420可以是藉由蒸煮的方式来熟化上述的豆类原料。在根据本实施例的另一较佳范例中,上述熟化步骤420可以是在压力约1.5~3.0kg/cm2,温度约为100~150°c,时间约为10~50分钟的高压蒸煮条件下,熟化上述的豆类原料。

在熟化步骤420后,上述的豆类原料将先经过干燥冷却步骤430,再进行磨碎步骤440。在根据本实施例的一较佳范例中,上述干燥冷却步骤430包含干燥步骤432、与冷却步骤434。在根据本范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上述的干燥步骤432可以是让上述豆类原料进行温度约65~85°c的热风吹拂条件下,进行约80~300分钟的热风干燥。在根据本范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上述的冷却步骤434可以是让经过热风干燥的豆类原料在室温下自然冷却。在根据本范例的另一较佳实施方式中,上述的冷却步骤434可以是让经过热风干燥的豆类原料在冷风吹拂的状态下降温至室温。在根据本实施例的一较佳范例中,上述干燥冷却步骤430可以更包含一分散步骤,未显示于图中,用以分散上述豆类原料。上述分散步骤的目的在于让上述经过熟化步骤420之后的豆类原料可更有效率地进行干燥与冷却。

经过干燥冷却步骤430后,将含水量低于10wt%(重量百分比)的上述豆类原料进行磨碎步骤440。在根据本实施例的一较佳范例中,上述的磨碎步骤440可以是将上述的豆类原料研磨成约30目(mesh)的粉末。

另一方面,根据本实施例,上述种皮分离步骤414中分离出的种皮,可接着依序进行种皮磨碎步骤4142、与种皮熟化步骤4144,如图4所示。在上述种皮磨碎步骤4142中,上述的种皮经过研磨成为约30目(mesh)的粉末。上述种皮熟化步骤4144可以是藉由高温湿热的方式,让上述经过研磨的种皮完全熟化。在根据本实施例的一较佳范例中,上述种皮熟化步骤4144可以是藉由蒸煮的方式来熟化上述经过研磨的种皮。在根据本实施例的另一较佳范例中,上述种皮熟化步骤4144可以是在压力约1.5~2.5kg/cm2,温度约为80~90°c,时间约40分钟的条件下,熟化上述经过研磨的种皮。在根据本实施例的一较佳范例中,上述经过种皮熟化步骤4144的经过研磨的种皮,可再经过一干燥冷却步骤,未显示于图中。

根据本实施例,在磨碎步骤440之后,上述的连续式全豆豆浆粉的制作方法400可以更包含一混合步骤450。上述的混合步骤450是把上述经过磨碎步骤430的豆类原料,与上述经过种皮熟化步骤4144的种皮混合。在根据本实施例的一较佳范例中,上述混合步骤450是把经过磨碎步骤430的豆类原料与经过种皮熟化步骤4144的种皮,以大约10:1的比例进行混合。

经过混合步骤450的豆类原料与种皮,可接着进行包装步骤460。在根据本实施例的一较佳范例中,上述包装步骤460可以包含充填、包装、检验、入库等程序。

以下将叙明根据本实施例的连续式全豆豆浆粉的制作方法的较佳范例。

范例1.以黄豆为原料的连续式全豆豆浆粉的制作方法的制作范例:首先,秤取600公斤的黄豆。将上述的黄豆以精白机脱除种皮后,在上述去除种皮的黄豆中,加入40公升的水,进行浸泡30~90分钟,使上述的黄豆呈现略微膨胀。在完成浸泡后,先进行筛选,以挑除其中的异物、杂质、劣质豆等。

将上述经过浸泡与筛选后的去除种皮的黄豆送入一蒸煮装置,以进行熟化步骤。上述熟化步骤可以是让上述去除种皮的黄豆在压力约2.0~3.0kg/cm2,温度约为100~150°c的环境中,熟化时间约为20~50分钟。接着,将熟化步骤后的去除种皮的黄豆进行一分散程序,使熟化步骤后的去除种皮的黄豆尽量分散,并送入一干燥装置,并导入温度约65~85°c的热风至干燥装置,使熟化步骤后的去除种皮的黄豆进行约100~300分钟的热风干燥。然后,改导入室温的冷风至上述干燥装置,对上述去除种皮的黄豆进行冷风冷却步骤使上述去除种皮的黄豆降温至室温,以得到含水量低于10wt%(重量百分比)的去除种皮的黄豆。

将上述含水量低于10wt%(重量百分比)的去除种皮的黄豆送入一研磨装置,进行磨碎步骤后,可得到约30目(mesh)的黄豆粉。

另一方面,上述以精白机去除的黄豆种皮先经过一研磨装置,进行种皮磨碎步骤,以得到约30目(mesh)的黄豆种皮粉。上述的黄豆种皮粉接着送至一蒸煮装置,以进行种皮熟化步骤。上述种皮熟化步骤可以是让上述的黄豆种皮粉在压力约2.0~3.0kg/cm2,温度约为100~150°c的环境中,熟化时间约为20~50分钟。接着,将种皮熟化步骤后的黄豆种皮粉送入一干燥装置,并导入温度约65~85°c的热风至干燥装置,使种皮熟化步骤后的黄豆种皮粉进行约100~300分钟的热风干燥。然后,改导入室温的冷风至上述干燥装置,对上述的黄豆种皮粉进行冷风冷却步骤降温至室温,以得到含水量低于10wt%(重量百分比)的黄豆种皮粉。

接下来,将上述经过磨碎步骤后的黄豆粉、与上述经过种皮熟化步骤的黄豆种皮粉以比例约为10:1进行混合,以得到全豆豆浆粉。

上述经过混合步骤所得到的全豆豆浆粉可接着进行包装步骤。依据预设每一包装的重量,将上述全豆豆浆粉分别充填至包材中,并在充填后进行封装。然后,针对包装后的全豆豆浆粉进行成品检验,以排除是否有充填不足量、封装不确实、或是金属残留等状况。通过检验后,即完成全豆豆浆粉的包装步骤。

范例2.以豌豆为原料的连续式全豆豆浆粉的制作方法的制作范例:首先,秤取600公斤的豌豆。在上述豌豆中,加入10公升的水,进行浸泡30~90分钟,使上述的豌豆呈现略微膨胀。在完成浸泡后,进行筛选,以挑除其中的异物、杂质、劣质豆等。

将上述经过浸泡与筛选的豌豆送入一蒸煮装置,以进行熟化步骤。上述熟化步骤可以是让上述的豌豆在压力约1.5~2.5kg/cm2,温度约100~130°c下,蒸煮约为10~25分钟。接着,将熟化步骤后的豌豆送入一干燥装置,并导入温度约65~85°c的热风至干燥装置,使熟化步骤后的豌豆进行约80~150分钟的热风干燥。然后,改导入室温的冷风至上述干燥装置,对上述的豌豆进行冷风冷却步骤使上述的豌豆冷却至室温,以得到含水量低于10wt%(重量百分比)的豌豆。

将上述含水量低于10wt%(重量百分比)的豌豆送入一研磨装置,进行磨碎步骤后,可得到约30目(mesh)的豌豆粉。

上述经过磨碎步骤后,以豌豆所制成的全豆豆浆粉可接着进行包装步骤。依据预设每一包装的重量,将上述全豆豆浆粉分别充填至包材中,并在充填后进行封装。然后,针对包装后的全豆豆浆粉进行成品检验,以排除是否有充填不足量、封装不确实、或是金属残留等状况。通过检验后,即完成全豆豆浆粉的包装步骤。

范例3.以红扁豆为原料的连续式全豆豆浆粉的制作方法的制作范例:首先,秤取600公斤的红扁豆。在上述红扁豆中,加入10公升的水,进行浸泡30~90分钟,使上述的红扁豆呈现略微膨胀。在完成浸泡后,进行筛选,以挑除其中的异物、杂质、劣质豆等。

将上述经过浸泡与筛选的红扁豆送入一蒸煮装置,以进行熟化步骤。上述熟化步骤可以是让上述的红扁豆在压力约1.5~2.5kg/cm2,温度约100~130°c下,蒸煮约为10~25分钟。接着,将熟化步骤后的红扁豆送入一干燥装置,并导入温度约65~85°c的热风至干燥装置,使熟化步骤后的红扁豆进行约80~150分钟的热风干燥。然后,改导入室温的冷风至上述干燥装置,对上述的红扁豆进行冷风冷却步骤使上述的红扁豆冷却至室温,以得到含水量低于10wt%(重量百分比)的红扁豆。

将上述含水量低于10wt%(重量百分比)的红扁豆送入一研磨装置,进行磨碎步骤后,可得到约30目(mesh)的红扁豆粉。

上述经过磨碎步骤后,以红扁豆所制成的全豆豆浆粉可接着进行包装步骤。依据预设每一包装的重量,将上述全豆豆浆粉分别充填至包材中,并在充填后进行封装。然后,针对包装后的全豆豆浆粉进行成品检验,以排除是否有充填不足量、封装不确实、或是金属残留等状况。通过检验后,即完成全豆豆浆粉的包装步骤。

范例4.以青仁黑豆为原料的连续式全豆豆浆粉的制作方法的制作范例:首先,秤取100公斤的青仁黑豆。将上述的青仁黑豆以精白机脱除种皮后,在上述去除种皮的青仁黑豆中,加入100公升的水,进行浸泡30~90分钟,使上述的青仁黑豆呈现略微膨胀。在完成浸泡后,进行筛选,以挑除其中的异物、杂质、劣质豆等。

将上述经过浸泡与筛选后的去除种皮的青仁黑豆送入一蒸煮装置,以进行熟化步骤。上述熟化步骤可以是让上述去除种皮的青仁黑豆在压力约2.0~3.0kg/cm2,温度约为100~150°c的条件下,蒸煮约20~50分钟。接着,将熟化步骤后的去除种皮的青仁黑豆进行一分散程序,使熟化步骤后的去除种皮的青仁黑豆尽量分散,并送入一干燥装置,并导入温度约65~85°c的热风至干燥装置,使熟化步骤后的去除种皮的青仁黑豆进行约100~300分钟的热风干燥。然后,改导入室温的冷风至上述干燥装置,对上述去除种皮的青仁黑豆进行冷风冷却步骤使上述去除种皮的青仁黑豆降温至室温,以得到含水量低于10wt%(重量百分比)的去除种皮的青仁黑豆。

将上述含水量低于10wt%(重量百分比)的去除种皮的青仁黑豆送入一研磨装置,进行磨碎步骤后,可得到约30目(mesh)的青仁黑豆粉。

另一方面,上述以精白机去除的青仁黑豆种皮先经过一研磨装置,进行种皮磨碎步骤,以得到约30目(mesh)的青仁黑豆种皮粉。上述的青仁黑豆种皮粉接着送至一蒸煮装置,以进行种皮熟化步骤。上述种皮熟化步骤可以是让上述的青仁黑豆种皮粉在压力约2.0~3.0kg/cm2,温度约为100~150°c的条件下,蒸煮约20~50分钟。接着,将种皮熟化步骤后的青仁黑豆种皮粉送入一干燥装置,并导入温度约65~85°c的热风至干燥装置,使种皮熟化步骤后的青仁黑豆种皮粉进行约100~300分钟的热风干燥。然后,改导入室温的冷风至上述干燥装置,对上述的青仁黑豆种皮粉进行冷风冷却步骤使上述的青仁黑豆冷却至室温,以得到含水量低于10wt%(重量百分比)的青仁黑豆种皮粉。

接下来,将上述经过磨碎步骤后的青仁黑豆粉、与上述经过种皮熟化步骤的青仁黑豆种皮粉以比例约为10:1进行混合,以得到全豆豆浆粉。

上述经过混合步骤所得到的全豆豆浆粉可接着进行包装步骤。依据预设每一包装的重量,将上述全豆豆浆粉分别充填至包材中,并在充填后进行封装。然后,针对包装后的全豆豆浆粉进行成品检验,以排除是否有充填不足量、封装不确实、或是金属残留等状况。通过检验后,即完成全豆豆浆粉的包装步骤。

范例5.以黄豆为原料的连续式全豆豆浆粉的制作方法的制作范例:首先,秤取600公斤的黄豆。将上述的黄豆以精白机脱除种皮后,在上述去除种皮的黄豆中,加入40公升的水,进行浸泡30~90分钟,使上述的黄豆呈现略微膨胀。在完成浸泡后,进行筛选,以挑除其中的异物、杂质、劣质豆等。

将上述经过浸泡与筛选后的去除种皮的黄豆送入一蒸煮装置,以进行熟化步骤。上述熟化步骤可以是让上述去除种皮的黄豆在压力约2.0~3.0kg/cm2,温度约为100~150°c的条件下,蒸煮约20~50分钟。接着,将熟化步骤后的去除种皮的黄豆进行一分散程序,使熟化步骤后的去除种皮的黄豆尽量分散,并送入一干燥装置,并导入温度约65~85°c的热风至干燥装置,使熟化步骤后的去除种皮的黄豆进行约100~300分钟的热风干燥。然后,改导入室温的冷风至上述干燥装置,对上述去除种皮的黄豆进行冷风冷却步骤使上述去除种皮的黄豆冷却至室温,以得到含水量低于10wt%(重量百分比)的去除种皮的黄豆。

将上述含水量低于10wt%(重量百分比)的去除种皮的黄豆送入一研磨装置,进行磨碎步骤后,可得到约30目(mesh)的黄豆粉。

上述经过磨碎步骤后,以黄豆所制成的全豆豆浆粉可接着进行包装步骤。依据预设每一包装的重量,将上述全豆豆浆粉分别充填至包材中,并在充填后进行封装。然后,针对包装后的全豆豆浆粉进行成品检验,以排除是否有充填不足量、封装不确实、或是金属残留等状况。通过检验后,即完成全豆豆浆粉的包装步骤。

综上所述,本发明揭露一种连续式全豆豆浆粉的制作方法。上述连续式全豆豆浆粉的制作方法包含前处理步骤、熟化步骤、干燥步骤、磨碎步骤、以及包装步骤。根据本发明,上述连续式全豆豆浆粉的制作方法可使用于容易出浆,或是不易出浆的豆类原料。上述的豆类原料可以是选自下列之一或其组合:黄豆、黑豆、青仁黑豆、豌豆、红扁豆、或是鹰嘴豆。根据本发明的设计,由于无须经过制作生浆的步骤,所以也无须大量用水。如此一来,不仅可达到省水的效果,也无须使用昂贵的喷雾干燥装置来移除大量的水分,进而可大幅降低上述连续式全豆豆浆粉的制作方法的成本。更好的是,上述连续式全豆豆浆粉的制作方法的过程中无须使用两次的加热/煮浆程序,所以可达到有效节能的效果。另一方面,由于上述连续式全豆豆浆粉的制作方法并未滤除豆渣,所以可大幅提升豆浆粉的产出率,无须额外使用添加物,并可同时保留全豆营养与膳食纤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