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茶叶翻炒及烘干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57848阅读:172来源:国知局
一种茶叶翻炒及烘干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茶叶加工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的涉及一种茶叶翻炒及烘干装置。



背景技术:

茶是我国一种特有的饮品,遍销海内外。茶叶制作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随着工业文明的发展,茶的制作也发生了变化,揉捻后传统的晒干方式被机械化的烘干所代替。茶叶烘干有加热均匀和排湿稳定的特点,在大多数优质茶叶的制作过程正趋向于普及态势。

炒茶烘干阶段对于茶叶的品质非常关键,决定了茶叶的口感。传统的炒茶烘干阶段完全由人工辅助烘干设备完成,用煤炉加热,利用助燃风机控制锅炉活力大小,再利用加热风机将锅炉内的热风吹进烘干滚筒内,但是这种方法容易产生烟雾,污染茶的品质,而且需要炒制人员熟练的经验和技巧,工作劳动强度大,耗时耗力。

现有的茶叶烘干装置大部分是将茶叶放置在一层一层的隔板内,利用烘干机对整个箱内进行加热烘干,这种方法的烘干效率并不高,因为茶叶堆积在一起,受不到翻动,因此,设计一种集茶叶翻炒和烘干于一体的烘干装置就显得尤为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茶叶烘干效率低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茶叶翻炒及烘干装置。

本发明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具体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茶叶翻炒及烘干装置,包括底座、立柱、烘干箱、电机箱,所述底座上设置有电机箱,所述电机箱内设置有电机,所述电机输出轴连接有转轴一,所述转轴一端部设置有锥形齿轮一,所述锥形齿轮一上端设置有与锥形齿轮一啮合的锥形齿轮二,所述锥形齿轮二上端设置有转轴二,所述转轴二端部连接有烘干箱,所述底座上设置有立柱,所述立柱上设置有横杆,所述横杆上套设有连杆,所述连杆端部设置有烘干罩,所述烘干箱上方设置有炒茶箱,所述炒茶箱顶部设置有进料斗,所述炒茶箱底部设置有出料口,所述锥形齿轮二一端设置有与锥形齿轮二啮合的锥形齿轮三,所述锥形齿轮三连接转轴三,所述电机箱底部设置有支撑架,转轴三与支撑架转动连接,所述转轴三另一端设置有主动轮,所述主动轮一端设置有支撑杆一,所述主动轮上方设置有从动轮,从动轮一端设置有支撑杆二,主动轮和从动轮之间通过皮带连接,所述从动轮另一端连接有转轴四,所述转轴四端部伸入到炒茶箱内,所述转轴四端部连接有翻炒板。首先将茶叶从进料斗进入到炒茶箱内,打开电机,驱动锥形齿轮一转动,锥形齿轮一转动带动与之啮合的锥形齿轮二转动,锥形齿轮二进而带动烘干箱转动,锥形齿轮二转动进而带动与之啮合的锥形齿轮三转动,锥形齿轮三的转动,带动主动轮转动,主动轮转动通过皮带将动力传送给从动轮,进而带动从动轮转动,从动轮一端连接有翻炒板,从动轮上转轴四转动带动翻炒板转动,翻炒板对进入到炒茶箱内的茶叶不断的进行翻炒,加速茶叶的风干速度。经过翻炒的茶叶从出料口进入到烘干箱内,由于烘干箱在不断的转动,使茶叶在烘干箱内不停地旋转,加速了茶叶与烘干罩发出的热气的接触面积,提高了茶叶的烘干效率。

进一步地,所述烘干箱内设置有反弹板,所述反弹板底部与烘干箱底部之间设置有弹簧组。在烘干箱不断旋转的同时,烘干箱底部和烘干箱内反弹板之间设置有弹簧组,弹簧组在转动的同时,会产生弹性势能,从出料口落到反弹板上的茶叶由于存在自身的重力,在反弹板下方弹簧的弹性势能作用下发生上下振动,同时不断做旋转运动,使茶叶在反弹板内实现了翻转,增加了茶叶与热气的接触面积,提高了茶叶的烘干效率。

进一步地,所述出料口内设置有一层筛网。从进料斗加入的茶叶颗粒不均,叶片较小的茶叶首先从筛网内落下,落入到烘干箱内,接受初步烘干,此时,翻炒板还在对剩余大叶片的茶叶进行翻炒,当细小的茶叶达到一定程度烘干要求后,可以从烘干箱内取出这些细小茶叶再进行后期处理,也进一步达到了分离茶叶和细碎茶叶末的目的。

进一步地,所述烘干箱四周设置有防护栏。由于烘干箱在不断的旋转,为了进一步稳固烘干箱,在烘干箱四周设置了防护栏,起到固定的作用。

进一步地,所述烘干箱外设置有隔热层。由于烘干箱内温度较高,为了防止工作人员在加工处理过程中,触碰到烘干箱壁造成烫伤事故,在烘干箱外设置一层隔热层。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首先将茶叶从进料斗进入到炒茶箱内,打开电机,驱动锥形齿轮一转动,锥形齿轮一转动带动与之啮合的锥形齿轮二转动,锥形齿轮二进而带动烘干箱转动,锥形齿轮二转动进而带动与之啮合的锥形齿轮三转动,锥形齿轮三的转动,带动主动轮转动,主动轮转动通过皮带将动力传送给从动轮,进而带动从动轮转动,从动轮一端连接有翻炒板,从动轮上转轴四的转动带动翻炒板转动,翻炒板对进入到炒茶箱内的茶叶不断的进行翻炒,加速茶叶的风干速度,由于从进料斗加入的茶叶颗粒不均,叶片较小的茶叶首先从筛网内落下,落入到烘干箱内,接受初步烘干,此时,翻炒板还在对剩余大叶片的茶叶进行翻炒,当细小的茶叶达到一定程度烘干要求后,可以从烘干箱内取出这些细小茶叶再进行后期处理,经过翻炒的茶叶从出料口进入到烘干箱内,落到反弹板上,在烘干箱不断旋转的同时,烘干箱底部和烘干箱内反弹板之间设置有弹簧组,弹簧组在转动的同时,会产生弹性势能,从出料口落到反弹板上的茶叶由于存在自身的重力,在反弹板下方弹簧的弹性势能作用下发生上下振动,同时不断做旋转运动,使茶叶在反弹板内实现了翻转,增加了茶叶与热气的接触面积,提高了茶叶的烘干效率,待烘干处理完成,取出茶叶,进行后续处理。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发明通过设置锥形齿轮传动机构,通过炒茶箱内翻炒板对茶叶进行翻炒,使茶叶在翻炒更均匀,同时对茶叶进行烘干处理,实现了茶叶的翻炒和烘干同步进行,提高了茶叶的烘干效率,且装置节能环保。

2、本发明通过在烘干箱底部设置反弹板,利用弹簧的弹性势能,实现茶叶在反弹板内翻转,增加了茶叶与热气的接触面积,提高了茶叶的烘干效率。

3、本发明通过在烘干箱外设置防护栏,进一步起到稳定装置的作用。

4、本发明结构简单,实现茶叶翻炒与烘干处理,提高茶叶烘干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种茶叶翻炒及烘干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主动轮和从动轮结构示意图(左视图);

附图标记:1-进料斗,2-翻炒板,3-转轴四,4-从动轮,5-出料口,6-支撑杆二,7-皮带,8-主动轮,9-支撑杆一,10-底座,11-支撑架,12-转轴三,13-锥形齿轮三,14-锥形齿轮二,15-锥形齿轮一,16-转轴一,17-电机,18-电机箱,19-转轴二,20-弹簧组,21-反弹板,22-防护栏,23-烘干箱,24-烘干罩,25-立柱,26-连杆,27-横杆,28-炒茶箱,29-筛网。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的理解本发明,下面结合附图和以下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1

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茶叶翻炒及烘干装置,包括底座10、立柱25、烘干箱23、电机箱18,所述底座10上设置有电机箱18,所述电机箱18内设置有电机17,所述电机17输出轴连接有转轴一16,所述转轴一16端部设置有锥形齿轮一15,所述锥形齿轮一15上端设置有与锥形齿轮一15啮合的锥形齿轮二14,所述锥形齿轮二14上端设置有转轴二19,所述转轴二19端部连接有烘干箱23,所述底座10上设置有立柱25,所述立柱25上设置有横杆27,所述横杆27上套设有连杆26,所述连杆26端部设置有烘干罩24,所述烘干箱23上方设置有炒茶箱28,所述炒茶箱28顶部设置有进料斗1,所述炒茶箱28底部设置有出料口5,所述锥形齿轮二14一端设置有与锥形齿轮二14啮合的锥形齿轮三13,所述锥形齿轮三13连接转轴三12,所述电机箱18底部设置有支撑架11,转轴三12与支撑架11转动连接,所述转轴三12另一端设置有主动轮8,所述主动轮8一端设置有支撑杆一9,所述主动轮8上方设置有从动轮4,从动轮4一端设置有支撑杆二6,主动轮8和从动轮4之间通过皮带7连接,所述从动轮4另一端连接有转轴四3,所述转轴四3端部伸入到炒茶箱28内,所述转轴四3端部连接有翻炒板2。

本实施例中,首先将茶叶从进料斗进入到炒茶箱内,打开电机,驱动锥形齿轮一转动,锥形齿轮一转动带动与之啮合的锥形齿轮二转动,锥形齿轮二进而带动烘干箱转动,锥形齿轮二转动进而带动与之啮合的锥形齿轮三转动,锥形齿轮三的转动,带动主动轮转动,主动轮转动通过皮带将动力传送给从动轮,进而带动从动轮转动,从动轮一端连接有翻炒板,从动轮上转轴四转动带动翻炒板转动,翻炒板对进入到炒茶箱内的茶叶不断的进行翻炒,加速茶叶的风干速度。经过翻炒的茶叶从出料口进入到烘干箱内,由于烘干箱在不断的转动,使茶叶在烘干箱内不停地旋转,加速了茶叶与烘干罩发出的热气的接触面积,提高了茶叶的烘干效率。

实施例2

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优化,具体实施方案如下:

所述烘干箱23内设置有反弹板21,所述反弹板21底部与烘干箱23底部之间设置有弹簧组20。

本实施例中,在烘干箱不断旋转的同时,烘干箱底部和烘干箱内反弹板之间设置有弹簧组,弹簧组在转动的同时,会产生弹性势能,从出料口落到反弹板上的茶叶由于存在自身的重力,在反弹板下方弹簧的弹性势能作用下发生上下振动,同时不断做旋转运动,使茶叶在反弹板内实现了翻转,增加了茶叶与热气的接触面积,提高了茶叶的烘干效率。

实施例3

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优化,具体实施方案如下:

所述出料口5内设置有一层筛网29。

本实施例中,从进料斗加入的茶叶颗粒不均,叶片较小的茶叶首先从筛网内落下,落入到烘干箱内,接受初步烘干,此时,翻炒板还在对剩余的茶叶进行翻炒,当细小的茶叶达到一定程度烘干要求后,可以从烘干箱内取出这些细小茶叶再进行后期处理,也进一步达到了分离茶叶和细碎茶叶末的目的。

实施例4

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在实施例3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优化,具体实施方案如下:

所述烘干箱23四周设置有防护栏22。

本实施例中,由于烘干箱在不断的旋转,为了进一步稳固烘干箱,在烘干箱四周设置了防护栏,起到固定的作用。

实施例5

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在实施例4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优化,具体实施方案如下:

所述烘干箱23外设置有隔热层。

本实施例中,由于烘干箱内温度较高,为了防止工作人员在加工处理过程中,触碰到烘干箱壁造成烫伤事故,在烘干箱外设置一层隔热层。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凡是运用本发明的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同结构变化,同理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