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条索绿茶生产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001670发布日期:2019-06-25 22:55阅读:29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茶叶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条索绿茶生产工艺。



背景技术:

茶叶最早是被作为祭品使用的。自春秋后期就被人们作为菜食,在西汉中期发展为药用,直至西晋后期才发展成为民间的普通饮料,我国是茶叶的原产国,也是茶叶生产和消费大国,茶叶生产历史悠久,茶叶种类位居世界第一,依据品种和制作方式主要分为六大类:绿茶、红茶、黑茶、白茶、黄茶和乌龙茶。

传统工艺制作的绿茶由于设备落后,工艺难操控,茶叶的原料浪费巨大,高品质的茶叶不足30%,制作的茶叶多为饼茶、碎茶和颗粒茶,外形成团曲状,大小不一,茶叶冲泡时质地轻飘,汤色浑浊,水浸出物浓度较低,很难满足高品质消费人群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原料利用率高、茶叶品质好、浸出物浓度高的条索绿茶生产工艺。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条索绿茶生产工艺,其工艺步骤为:

步骤1,采摘:混采春季一芽两叶和一芽三叶的茶鲜叶;

步骤2,去杂:去除老叶、黄叶、红梗以及附着杂物;

步骤3,摊凉:将去杂后的茶鲜叶摊铺在竹匾内,摊凉2-3小时,每隔15分钟翻动一次;

步骤4,杀青:将摊凉好的茶鲜叶放入滚筒杀青机内进行杀青,时间为5-8分钟,温度为77-85℃;

步骤5,振筛:将杀青成型的茶叶进行高频振筛,使茶叶内部结构紧实,外型饱满、光亮;

步骤6,烘焙:采用烘炒机将茶叶的含水量烘干至4%以下。

具体地,所述步骤3中,摊凉后茶鲜叶的含水量降至45-48%。

具体地,所述步骤4中,杀青后茶叶形成细致卷曲、黄中缀绿的条索状,含水量降至15-20%。

具体地,所述步骤6中,烘炒温度设置在120-140℃之间,每10-20秒翻炒一次。

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通过对一芽两叶和一芽三叶茶鲜叶的混采,大大提高了原料的利用率,降低了采摘成本;该工艺生产的茶叶外形美观、大小均匀、汤色鲜绿、浸出物浓度高且耐冲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条索绿茶生产工艺,其工艺步骤为:

步骤1,采摘:混采春季一芽两叶和一芽三叶的茶鲜叶;

步骤2,去杂:去除老叶、黄叶、红梗以及附着杂物;

步骤3,摊凉:将去杂后的茶鲜叶摊铺在竹匾内,摊凉2小时,每隔15分钟翻动一次,摊凉后茶鲜叶的含水量降至45%;

步骤4,杀青:将摊凉好的茶鲜叶放入滚筒杀青机内进行杀青,时间为5分钟,温度为77℃,杀青后茶叶形成细致卷曲、黄中缀绿的条索状,含水量降至20%;

步骤5,振筛:将杀青成型的茶叶进行高频振筛,使茶叶内部结构紧实,外型饱满、光亮;

步骤6,烘焙:将烘炒机烘炒温度设置在120℃,每10秒翻炒一次,使茶叶含水量烘干至4%以下。

实施例2:

条索绿茶生产工艺,其工艺步骤为:

步骤1,采摘:混采春季一芽两叶和一芽三叶的茶鲜叶;

步骤2,去杂:去除老叶、黄叶、红梗以及附着杂物;

步骤3,摊凉:将去杂后的茶鲜叶摊铺在竹匾内,摊凉2.5小时,每隔15分钟翻动一次,摊凉后茶鲜叶的含水量降至47%;

步骤4,杀青:将摊凉好的茶鲜叶放入滚筒杀青机内进行杀青,时间为6分钟,温度为80℃,杀青后茶叶形成细致卷曲、黄中缀绿的条索状,含水量降至17%;

步骤5,振筛:将杀青成型的茶叶进行高频振筛,使茶叶内部结构紧实,外型饱满、光亮;

步骤6,烘焙:将烘炒机烘炒温度设置在130℃,每16秒翻炒一次,使茶叶含水量烘干至4%以下。

实施例3:

条索绿茶生产工艺,其工艺步骤为:

步骤1,采摘:混采春季一芽两叶和一芽三叶的茶鲜叶;

步骤2,去杂:去除老叶、黄叶、红梗以及附着杂物;

步骤3,摊凉:将去杂后的茶鲜叶摊铺在竹匾内,摊凉3小时,每隔15分钟翻动一次,摊凉后茶鲜叶的含水量降至48%;

步骤4,杀青:将摊凉好的茶鲜叶放入滚筒杀青机内进行杀青,时间为8分钟,温度为85℃,杀青后茶叶形成细致卷曲、黄中缀绿的条索状,含水量降至15%;

步骤5,振筛:将杀青成型的茶叶进行高频振筛,使茶叶内部结构紧实,外型饱满、光亮;

步骤6,烘焙:将烘炒机烘炒温度设置在140℃,每20秒翻炒一次,使茶叶含水量烘干至4%以下。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条索绿茶生产工艺,包括步骤1,采摘:混采春季一芽两叶和一芽三叶的茶鲜叶;步骤2,去杂:去除老叶、黄叶、红梗以及附着杂物;步骤3,摊凉:将去杂后的茶鲜叶摊铺在竹匾内摊凉;步骤4,杀青:将摊凉好的茶鲜叶放入滚筒杀青机内进行杀青;步骤5,振筛:将杀青成型的茶叶进行高频振筛,使茶叶内部结构紧实,外型饱满、光亮;步骤6,烘焙:采用烘炒机将茶叶的含水量烘干至4%以下。该工艺原料利用率高、生产的茶叶外形美观、大小均匀、汤色鲜绿、浸出物浓度高且耐冲泡。

技术研发人员:熊金芳;吴彦稷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苏珍香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7.12.18
技术公布日:2019.06.2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