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天麻乌龙茶及其加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363282阅读:35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茶叶加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天麻乌龙茶及其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乌龙茶,亦称青茶、半发酵茶及全发酵茶,品种较多,是中国几大茶类中独具鲜明中国特色的茶叶品类。乌龙茶是经过采摘、萎凋、摇青、炒青、造型、烘焙等工序制出的品质优异的茶类。品尝后齿颊留香、回味甘鲜。乌龙茶作为中国特种名茶,除了与一般茶叶同样具有提神益思、消除疲劳、生津利尿、解热防暑、杀菌消炎、祛寒解酒、解毒防病、消食去腻、减肥健美等保健功能外,还突出的表现在具有防癌症、降血脂、抗衰老等特殊功效。

天麻,为兰科天麻属植物,立冬后至次年清明前采挖(以冬麻为好),是名贵中药材。早在二千多年前就已入药,以云南昭通产者为优。天麻富含天麻素、香荚兰素、蛋白质、氨基酸及微量元素,其性辛、温,有抗癫痫、抗悸厥、抗风湿;镇静,镇痉,镇痛,补虚,平肝息风,中枢神经调节的功效。临床应用证明,天麻对血管性神经性头痛、风湿性头痛、脑震荡后遗症等有显著疗效。

本发明以乌龙茶与天麻粉为主要原料,经特殊工艺制成保健天麻乌龙茶,其可充分发挥不同原料的保健功效,对提高人体免疫力等具有很好的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天麻乌龙茶及其加工方法,该方法操作简便,可行性高,为充分发挥乌龙茶与天麻的药用保健功效提供了一种更为便捷的使用方式,且所制备的天麻乌龙茶对提高人体免疫力,尤其是缓解神经性头痛、风湿性头痛具有很好的效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天麻乌龙茶,其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挑选品质良好的天麻,粉碎,过80-100目筛,得天麻粉,备用;将半边苏粉碎,过80-100目筛,得半边苏粉;

(2)挑选适合做乌龙茶的鲜叶,萎凋至叶色转为暗绿色,表面光泽消失,青草气消失;

(3)将萎凋后的茶叶在25℃、相对湿度80%的条件下进行5次摇青,摇青时间依次为1min、2min、6min、10min、15min,每次摇青后静置晾青,晾青时间依次为60min、90min、120min、150min、180min,以形成“绿叶红镶边”及乌龙茶独特的芳香;

(4)采用滚筒炒青机炒青,投叶量为10-15kg,炒青温度为280℃,炒青时间为5-10min;

(5)按茶叶与天麻粉的重量比为3-6:1称取天麻粉,取1/3的天麻粉加入茶叶中混匀,然后经揉捻或包揉至茶汁略有溢出,40%的茶叶初步形成条状或颗粒状;

(6)将剩余天麻粉与其一半重量的半边苏粉混匀后,均等分为两份,各加入其2倍体积的60℃的水调制为均匀的悬浊液;将其中一份悬浊液均匀喷洒至步骤5)初步成型的茶叶中,继续揉捻或包揉5min,然后于60℃干燥10min后,继续揉捻或包揉至60%茶叶成型;再添加第二份悬浊液,揉捻或包揉5min,然后于60℃干燥10min,再继续揉捻或包揉至85%茶叶成型,以实现茶叶与天麻粉的充分融合;

(7)将造型好的茶叶按2-3cm的厚度均匀摊放于托盘中,迅速移至120℃的烘箱中烘干15min,然后降至100℃干燥60-90min至足干。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发明以茶叶和天麻粉为主要原料,结合半边苏粉,制成天麻乌龙茶,其经开水冲泡后,各自的成分溢出并融合,可具有提高人体免疫力以及缓解神经性头痛、风湿性头痛、提高免疫力等很好的效果;

(2)将天麻和半边苏磨成一定粒径的细粉有利于其有效成分的快速溶出,同时,通过将天麻粉与茶叶混合进行初步造型,可在造型过程中对茶叶起到摩擦的作用,以促使所得茶叶叶底柔软;而将天麻粉与半边苏粉混合加入到后续造型过程中,可利用半边苏中含有的挥发油成分促使天麻中所含的黄酮类成分释放,以进一步促使其有效成分与乌龙茶的充分融合,且天麻的使用还可提升乌龙茶的口感,进而使乌龙茶品质发生明显改善。

(3)本发明制备方法操作简便,可行性高,为充分发挥乌龙茶与天麻的药用保健功效提供了一种更为便捷的使用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所述的内容更加便于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所述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说明,但是本发明不仅限于此。

实施例1

一种天麻乌龙茶,其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挑选品质良好的天麻,将其用粉碎机粉碎,过80-100目筛,得天麻粉,备用;将半边苏粉碎,过80-100目筛,得半边苏粉;

(2)挑选适合做乌龙茶的鲜叶,萎凋至叶色转为暗绿色,表面光泽消失,青草气消失;

(3)将萎凋后的茶叶在25℃、相对湿度80%的条件下用摇青机进行5次摇青,摇青时间依次为1min、2min、6min、10min、15min,每次摇青后静置晾青,晾青时间依次为60min、90min、120min、150min、180min,以形成“绿叶红镶边”及乌龙茶独特的芳香;

(4)采用滚筒炒青机炒青,投叶量为12kg,炒青温度为280℃,炒青时间为8min;

(5)按茶叶与天麻粉的重量比为6:1称取天麻粉,取约1/3的天麻粉加入茶叶中混匀,然后经揉捻或包揉至茶汁略有溢出,40%的茶叶初步形成条状或颗粒状;

(6)将剩余天麻粉与其一半重量的半边苏粉混匀后,均等分为两份,各加入其2倍体积的60℃的水调制为均匀的悬浊液;将其中一份悬浊液均匀喷洒至步骤5)初步成型的茶叶中,继续揉捻或包揉5min,然后移至60℃烘箱中干燥10min后,继续揉捻或包揉至60%茶叶成型;再添加第二份悬浊液,揉捻或包揉5min,然后移至60℃烘箱中干燥10min,再继续揉捻或包揉至85%茶叶成型,以实现茶叶与天麻粉的充分融合;

(7)将造型好的茶叶按2-3cm的厚度均匀摊放于托盘中,迅速移至120℃的烘箱中烘干15min,然后降至100℃干燥80min至足干。

实施例2

一种天麻乌龙茶,其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挑选品质良好的天麻,将其用粉碎机粉碎,过80-100目筛,得天麻粉,备用;将半边苏粉碎,过80-100目筛,得半边苏粉;

(2)挑选适合做乌龙茶的鲜叶,萎凋至叶色转为暗绿色,表面光泽消失,青草气消失;

(3)将萎凋后的茶叶在25℃、相对湿度80%的条件下用摇青机进行5次摇青,摇青时间依次为1min、2min、6min、10min、15min,每次摇青后静置晾青,晾青时间依次为60min、90min、120min、150min、180min,以形成“绿叶红镶边”及乌龙茶独特的芳香;

(4)采用滚筒炒青机炒青,投叶量为15kg,炒青温度为280℃,炒青时间为10min;

(5)按茶叶与天麻粉的重量比为3:1称取天麻粉,取约1/3的天麻粉加入茶叶中混匀,然后经揉捻或包揉至茶汁略有溢出,40%的茶叶初步形成条状或颗粒状;

(6)将剩余天麻粉与其一半重量的半边苏粉混匀后,均等分为两份,各加入其2倍体积的60℃的水调制为均匀的悬浊液;将其中一份悬浊液均匀喷洒至步骤5)初步成型的茶叶中,继续揉捻或包揉5min,然后移至60℃烘箱中干燥10min后,继续揉捻或包揉至60%茶叶成型;再添加第二份悬浊液,揉捻或包揉5min,然后移至60℃烘箱中干燥10min,再继续揉捻或包揉至85%茶叶成型,以实现茶叶与天麻粉的充分融合;

(7)将造型好的茶叶按2-3cm的厚度均匀摊放于托盘中,迅速移至120℃的烘箱中烘干15min,然后降至100℃干燥90min至足干。

实施例3

一种天麻乌龙茶,其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挑选品质良好的天麻,将其用粉碎机粉碎,过80-100目筛,得天麻粉,备用;将半边苏粉碎,过80-100目筛,得半边苏粉;

(2)挑选适合做乌龙茶的鲜叶,萎凋至叶色转为暗绿色,表面光泽消失,青草气消失;

(3)将萎凋后的茶叶在25℃、相对湿度80%的条件下用摇青机进行5次摇青,摇青时间依次为1min、2min、6min、10min、15min,每次摇青后静置晾青,晾青时间依次为60min、90min、120min、150min、180min,以形成“绿叶红镶边”及乌龙茶独特的芳香;

(4)采用滚筒炒青机炒青,投叶量为10kg,炒青温度为280℃,炒青时间为5min;

(5)按茶叶与天麻粉的重量比为5:1称取天麻粉,取约1/3的天麻粉加入茶叶中混匀,然后经揉捻或包揉至茶汁略有溢出,40%的茶叶初步形成条状或颗粒状;

(6)将剩余天麻粉与其一半重量的半边苏粉混匀后,均等分为两份,各加入其2倍体积的60℃的水调制为均匀的悬浊液;将其中一份悬浊液均匀喷洒至步骤5)初步成型的茶叶中,继续揉捻或包揉5min,然后移至60℃烘箱中干燥10min后,继续揉捻或包揉至60%茶叶成型;再添加第二份悬浊液,揉捻或包揉5min,然后移至60℃烘箱中干燥10min,再继续揉捻或包揉至85%茶叶成型,以实现茶叶与天麻粉的充分融合;

(7)将造型好的茶叶按2-3cm的厚度均匀摊放于托盘中,迅速移至120℃的烘箱中烘干15min,然后降至100℃干燥60min至足干。

将实施例3所得天麻乌龙茶与未添加半边苏的天麻乌龙茶的感官评价及成分含量对比分别见表1、2。

表1不同天麻乌龙茶的感官评价对比

表2不同天麻乌龙茶的成分含量对比

由结果可见,本发明天麻乌龙茶滋味清甜,无苦涩味,叶底柔软,且与未添加半边苏的天麻乌龙茶相比,本发明天麻乌龙茶中具有抗氧化性的黄酮含量明显提升,其多糖含量也得到提升,而具有苦涩味的茶多酚含量有所下降,证明采用本发明方法制得的天麻乌龙茶在品质及保健功效上都有显著提高。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发明的涵盖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