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辊间距调节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30265阅读:550来源:国知局
面辊间距调节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压面机,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压面机的面辊间距调节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压面机一般压制出的面皮厚度偏小,尤其对于家用台式压面机而言,压制出的面皮厚度小于7mm。然而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客户需求越来越多样化,厚度小于7mm的面皮已经不能满足需要了。压面机压制的面皮厚度是由主动面辊和被动面辊的间距大小来决定的。一般地,主动面辊和被动面辊之间通过二级传动齿轮进行传动。当增大主动面辊和被动面辊之间的间距时,连接于主动面辊和被动面辊之间的两个传动齿轮之间的间距也将相应地增大,即两个传动齿轮啮合的紧密性降低。当把主动面辊和被动面辊之间的间距增大到一定程度时,两个传动齿轮将脱开甚至完全分离,即两个传动齿轮不能有效地啮合在一起,从而无法进行传动。因此,为了保证两个传动齿轮能够有效地啮合以进行传动,主动面辊和被动面辊之间的间距有一个上限值,面辊间距无法调整得更大。现有的压面机基于主动面辊和被动面辊之间的间距限制,压制出来的面皮厚度小于7mm。换而言之,现有技术中压面机无法压制出厚度大于7mm的面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面辊间距调节装置,解决现有技术中压面机无法压制出厚度大于7mm的面皮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面辊间距调节装置,面辊间距调节装置适用于压面机,压面机包括支架、第一面辊、第一齿轮、第二面辊以及第二齿轮。第一面辊固定于支架,第二面辊平行于第一面辊,第二面辊可移动地设置于支架,第一齿轮套接在第一面辊的一端,第二齿轮套接在第二面辊的一端。面辊间距调节装置包括两根搭桥轴、第三齿轮、第四齿轮以及调节件。两根搭桥轴均设置于支架。第三齿轮套接于其中一根搭桥轴的一端,第三齿轮和第一齿轮啮合。第四齿轮套接于另一根搭桥轴的一端,第四齿轮和第二齿轮与第三齿轮均啮合。调节件设置于支架,调节件可操作地移动第二面辊的位置以调节第一面辊和第二面辊的间距。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第三齿轮的齿数为18,第三齿轮的模数为2.5,第四齿轮的齿数为21,第四齿轮的模数为2.5。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调节件的数量为两个,两个调节件分别对应第二面辊的两端以共同调节第一面辊和第二面辊的间距。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调节件包括螺钉和弹簧,弹簧的一端间接地连接第二面辊,弹簧的另一端固定于支架,螺钉安装于支架并位于第二面辊的端部,以使螺钉可被操作来移动第二面辊的位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面辊间距调节装置还包括齿轮箱盖,齿轮箱盖固定于支架的一侧,两根搭桥轴各自的一端分别固定于支架,两根搭桥轴各自的另一端分别固定于齿轮箱盖。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支架包括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分别位于支架的两侧,两根搭桥轴各自的一端分别固定于第一支撑部,两根搭桥轴各自的另一端分别固定于第二支撑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第三齿轮和第四齿轮,以在第一面棍和第二面棍之间进行传动,相比于直接通过套接在第一面辊的第一齿轮和套接在第二面辊的第二齿轮啮合来进行传动,本方案相当于增加了两级传动机构,齿轮之间不容易脱开或完全分离,从而使得第一面辊和第二面辊的间距调节范围更广,第一面辊和第二面辊的间距的上限值更大。也就是说,第一面辊和第二面辊的间距能够拉得更大,并且能够保证第一面辊和第二面辊之间有效地传动,齿轮之间不会脱开。这样,具有本实用新型的面辊间距调节装置的压面机可以压制出大于7mm的面皮。具体而言,当压面机工作时,第一面辊转动,套接在第一面辊的第一齿轮和第一面辊同步地转动,第一齿轮带动第三齿轮转动,第三齿轮带动第四齿轮转动,第四齿轮带动第二齿轮转动,第二齿轮使得第二面辊转动,置于第一面辊和第二面辊之间的面团被压制成特定厚度的面皮。这样,第一面辊和第二面辊之间的传动是通过四个齿轮来实现,也就是说,通过四级传动的方式来实现第一面辊和第二面辊之间的传动。相比于两级传动,四个彼此依次啮合的齿轮脱开或者分离的难度更高;并且四个齿轮之间结合的紧密性要求下降,也就是说,允许四个齿轮之间结合的松紧幅度度更大,从而允许调节的第一面辊和第二面辊之间的间距范围更广,压面机能够压制出更厚的面皮。本技术方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无法压制出厚度大于7mm面皮的问题。另外,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调节件来改变第二面辊在支架的位置,这样用户通过操作调节件就可以调节第一面辊和第二面辊的间距,快捷高效。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第三齿轮的齿数和模数分别为18和2.5;第四齿轮的齿数和模数分别为21和2.5,使得允许调节的第一面辊和第二面辊的间距范围为0mm至20mm。本实用新型的面辊间距调节装置结构简单,实用方便,包括所述面辊间距调节装置的压面机能够压制的面皮厚度最大值为20mm。

本实用新型的调节件采用螺钉和弹簧,用户通过拧紧螺钉来移动第二面辊以缩小第一面辊和第二面辊的间距,同时弹簧被压缩。反之,拧松螺钉,弹簧有复原趋势,从而弹簧反向推动第二面辊移动以增大第一面辊和第二面辊的间距。螺钉和弹簧不仅供用户操作以调节第一面辊和第二面辊的间距,还起到维持第一面辊和第二面辊之间的距离的作用。另外,螺钉和弹簧的结构简单,用户操作简单快捷,实用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个实施例的面辊间距调节装置被应用于压面机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压面机去掉齿轮箱盖之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压面机的剖视图,以展示调节件的结构;

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二个实施例的面辊间距调节装置被应用于压面机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只用于揭露本实用新型以使得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施本实用新型。以下描述中的实施例只作为举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其他显而易见的变形。在以下描述中界定的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可应用于其他实施方案,变形方案,改进方案,等同方案以及其他未背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其他方案。

如图1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面辊间距调节装置。面辊间距调节装置适用于压面机,面辊间距调节装置用于调节压面机的面辊间距,其中压面机包括支架10,第一面辊20、第二面辊30、第一齿轮40、第二齿轮 50。本实用新型的面辊间距调节装置包括两根搭桥轴60、第三齿轮70、第四齿轮80以及调节件90。

支架10用于支撑整个压面机。支架10具有第一支撑部11和第二支撑部 12。第一支撑部11和第二支撑部12平行地间隔设置。第一支撑部11和第二支撑部12分别位于支架10的两侧。

特别地,支架10还包括两个轴承座13,两个轴承座13分别可移动地设置于第一支撑部11和第二支撑部12。基于图1所示的方位,两个轴承部13 在受力状态下可分别沿着第一支撑部11和第二支撑部12水平移动。

第一面辊20固定于支架10。第一面辊20的两端分别固定于支架10的第一支撑部11和第二支撑部12,也就是说,第一面辊20位于第一支撑部11和第二支撑部12之间,并且第一面辊20的两端分别延伸于支架10的外侧。第一面辊20具有安装轴,第一面辊20的安装轴的两端分别通过轴承固定在支架10两侧的第一支撑部11和第二支撑部12。需要说明的是,在图1中,由于观察角度的原因,第一面辊20的大部分被遮挡,而只能看到第一面辊20 的一个端部。

第二面辊30平行于第一面辊20,第二面辊30可活动地设置于支架10以调节第一面辊20和第二面辊30的间距。第二面辊30的两端分别固定于支架 10的第一支撑部11和第二支撑部12,也就是说,第二面辊30位于第一支撑部11和第二支撑部12之间,并且第二面辊30的两端分别延伸于支架10的外侧。

于第一个实施例中,第二面辊30的两端分别固定于两个轴承座13。也就是说,第二面辊30的两个端部分别通过两个轴承座13来实现对应地沿着第一支撑部11和第二支撑部12水平移动。换而言之,当轴承座13受力时,第二面辊30和两个轴承座13一起移动。可以理解的是,当第二面辊30移动以远离第一面辊20时,第一面辊20和第二面辊30之间的间距增大,从而压面机得以压制出厚度更厚的面皮;反之,当第二面辊30移动以靠近第一面辊20 时,第一面辊20和第二面辊30之间的间距减小,从而压面机得以压制出厚度更薄的面皮。

第一齿轮40套接在第一面辊20的一端。第一齿轮40位于支架10的一侧。具体而言,如图1所示,第一齿轮40套接在第一面辊20的一端并贴合于第一支撑部11的外侧。在实际应用中,第一齿轮40通过键固定于第一面辊20。可选地,第一齿轮40的齿数为16,第一齿轮40的模数为2.5。

第二齿轮50套接在第二面辊30的一端。第二齿轮50位于支架10的一侧,并且第一齿轮40和第二齿轮50位于支架10的同一侧。如图1所示,第二齿轮50套接在第二面辊30的一端并贴合第一支撑部11的外侧。在实际应用中,第二齿轮50通过键固定于第二面辊30。可选地,第二齿轮50的齿数为16,第二齿轮40的模数为2.5。

两根搭桥轴60均设置于支架10。

第三齿轮70套接于其中一根搭桥轴60,第三齿轮70和第一齿轮40啮合。如图1所示,第三齿轮70固定于支架10的一侧,第三齿轮70毗邻第一齿轮 40。第三齿轮70和第一齿轮40啮合,以使得第一齿轮40带动第三齿轮70 转动。可选地,第三齿轮70的齿数为18,第三齿轮70的模数为2.5。

第四齿轮80套接于另一根搭桥轴60,第四齿轮80和第二齿轮50与第三齿轮70均啮合。具体而言,第四齿轮80固定于支架10的一侧,第四齿轮80 毗邻第二齿轮50与第三齿轮70。可以理解的是,第三齿轮70和第四齿轮80 均位于第一支撑部11和齿轮箱盖100之间。第一齿轮40、第二齿轮50、第三齿轮70以及第四齿轮80这四者均位于支架10的同一侧。在压面机运行时,第一齿轮40带动第三齿轮70转动,第三齿轮70带动第四齿轮80转动,第四齿轮80带动第二齿轮50转动,四者依次传动。可选地,第四齿轮80的齿数为21,第四齿轮80的模数为2.5。

所述面辊间距调节装置还包括齿轮箱盖100,齿轮箱盖100固定于支架 10的一侧。具体地,齿轮箱盖100固定于支架10一侧的第一支撑部11。齿轮箱盖100和第一支撑部11之间具有一定间距。在实际应用中,齿轮箱盖100 通过三个M5的螺钉固定于支架10。两根搭桥轴60各自的一端分别固定于支架10,两根搭桥轴60各自的另一端分别固定于齿轮箱盖100。具体而言,两根搭桥轴60平行设置,两根搭桥轴60各自的一端分别固定于第一支撑部11,两根搭桥轴81各自的另一端分别固定于齿轮箱盖100。

值得一提的是,在实际应用中,第三齿轮70和第四齿轮80分别通过轴承套接于两根搭桥轴60。当压面机运行时,第三齿轮70、第四齿轮80以及轴承同步转动,但是搭桥轴60不转动。为了防止搭桥轴60随着第三齿轮70、第四齿轮80以及轴承转动,搭桥轴60固定于支架10的一端被铣成扁平状,即搭桥轴60一端的端部横截面不是圆形。这样搭桥轴60被铣扁的端部得以嵌合于支架10的第一支撑部,保证搭桥轴60被第一支撑部11限制不能转动。

调节件90设置于支架10。调节件90可操作地移动第二面辊30的位置以调节第一面辊20和第二面辊30的间距。这样,用户通过操作调节件90就可以调节第一面辊20和第二面辊30的间距,操作简单,快捷高效。

于第一个实施例中,调节件90的数量为两个,两个调节件90分别对应第二面辊30的两端以共同调节第一面辊20和第二面辊30的间距。具体而言,两个调节件90分别对应地设置于第一支撑部11和第二支撑部12,并且两个调节件90位于第二面辊30的两端位置。两个调节件90均可被操作以共同移动第二面辊30的位置,从而调节第一面辊20和第二面辊30的间距。

进一步地,调节件90包括螺钉91和弹簧92。如图3所示,弹簧92的一端间接地连接第二面辊30,弹簧92的另一端固定于支架10。具体而言,弹簧92的一端抵住轴承座13,第二面辊30的端部固定于轴承座13,通过这种方式,弹簧92的一端间接地连接第二面辊30。螺钉91安装于支架10并位于第二面辊30的端部,以使螺钉91可被操作来移动第二面辊30的位置。

当拧紧螺钉91时,螺钉91推动第二面辊30和轴承座13以使得第二面辊30靠近第一面辊20,从而缩小第一面辊20和第二面辊30的间距,同时弹簧92被压缩。反之,当拧松螺钉91时,弹簧92有复原趋势,从而弹簧92 反向推动轴承座13和第二面辊30,以使得第二面辊30远离第一面辊20,从而第一面辊20和第二面辊30的间距增大。螺钉91和弹簧92不仅供用户操作以调节第一面辊20和第二面辊30的间距,还起到维持第一面辊20和第二面辊30之间的距离的作用。另外,螺钉91和弹簧92的结构简单,用户操作简单快捷,实用方便。

所述面辊间距调节装置可被装配于各种类型的压面机,尤其是家用的台式压面机。包括所述面辊间距调节装置的压面机在工作过程中,第一面辊20 在电机或者其他驱动力作用下绕着自身轴线转动,第一齿轮40随着第一面辊 20转动。第一齿轮40带动第三齿轮70转动,第三齿轮70带动第四齿轮80 转动,第四齿轮80带动第二齿轮50转动,从而第二齿轮50迫使第二面辊30 转动。第一面辊20和第二面辊30的转动方向相同。第一面辊20和第二面辊 30之间相当于通过四级传动作用来完成整个动力的依次传递,这样四个齿轮之间,即第一齿轮40、第二齿轮50、第三齿轮70以及第四齿轮80之间不易脱开或分离。相比于传统技术,第一面辊20和第二面辊30的间距的调节范围更广,允许的第一面辊20和第二面辊30的间距上限值更大。

值得一提的是,于第一个实施例中,第一齿轮40的齿数和模数分别为16 和2.5;第二齿轮50的齿数和模数分别为16和2.5;第三齿轮70的齿数和模数分别为18和2.5;第四齿轮80的齿数和模数分别为21和2.5,通过这样的尺寸设计,使得允许调节的第一面辊20和第二面辊30的间距范围为0mm至 20mm。本实用新型的面辊间距调节装置结构简单,实用方便,使得压制的面皮厚度最大值可达到20mm。但是,本实用新型对于第一齿轮40、第二齿轮 50、第三齿轮70以及第四齿轮80各自的尺寸并不作限定,于其他实施例中,根据不同的需要和压面机的整体尺寸不同,第一齿轮40、第二齿轮50、第三齿轮70以及第四齿轮80各自的尺寸可以为其他合理的数值。

当需要调节第一面辊20和第二面辊30的间距时,用户通过分别拧紧或拧松两个调节件90的螺钉91即可控制第二面辊30的位置,以使得第二面辊 30靠近或者远离第一面辊20,从而调节第一面辊20和第二面辊30的间距。根据调节的第一面辊20和第二面辊30的间距不同,压面机即可压制出不同厚度的面皮。

如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二个实施例进一步提供一种适用于压面机的面辊间距调节装置,第二个实施例中的面辊间距调节装置是对第一个实施例的变形。于第二个实施例中,面辊间距调节装置同样地包括第三齿轮70、第四齿轮80以及调节件90。并且第二个实施例中的第三齿轮70、第四齿轮80 以及调节件90分别和第一个实施例中相应的结构一致。第二个实施例中的面辊间距调节装置的不同之处在于两根搭桥轴60A,并且面辊间距调节装置省略了齿轮箱盖100。

如图4所示,两根搭桥轴60A各自的一端分别固定于支架10的一侧,两根搭桥轴60A各自的另一端分别固定于支架10的另一侧。具体而言,两根搭桥轴60A平行设置,两根搭桥轴60A各自的一端分别固定于第一支撑部11,两根搭桥轴60A各自的另一端分别固定于第二支撑部12。第三齿轮70套接于其中一根搭桥轴60A的一端,第四齿轮80套接于另一根搭桥轴60A的一端。第三齿轮70和第四齿轮80同样地均位于支架10的一侧,第三齿轮70 和第一齿轮40啮合,第四齿轮80和第二齿轮50与第三齿轮70均啮合。

可以理解的是,于第一个实施例中,搭桥轴60的两端是分别通过第一支撑部11和固定于第一支撑部11的齿轮箱盖100来固定的,搭桥轴60位于第一支撑部11和齿轮箱盖100之间。于第二个实施例中,搭桥轴60A的长度比第一个实施例中的搭桥轴60更长,搭桥轴60A的两端分别通过第一支撑部 11和第二支撑部12固定,搭桥轴60A位于第一支撑部11和第二支撑部12 之间,并不需要借助齿轮箱盖100来固定搭桥轴60A。

另外,包括所述面辊间距调节装置的压面机能压出最宽20mm面皮且噪音轻、质量好。通过增加二级传动后大大提高了机器的寿命。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上述描述以及附图中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只作为举例,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已经完整并有效地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功能和结构原理已在实施例中展示和说明,在没有背离所述原理情况下,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可以有任何变形和修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