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茶理条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36975发布日期:2018-11-07 07:58阅读:90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茶的制造、配置或泡制用设备或装置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绿茶理条装置。

背景技术

茶叶,是一种中国传统的饮品,其中绿茶是主要的茶类之一。绿茶是指采取茶树的新叶或芽,未经发酵,经杀青、理条、做形、烘干等工艺而制作的饮品。绿茶中富含茶多酚、儿茶素、叶绿素、咖啡碱、氨基酸、维生素等营养成分,具有防衰老、防癌、抗癌、杀菌、消炎、降脂、减肥等功效,对吸烟者也可减轻其受到的尼古丁伤害作用,因此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喜爱。

绿茶加工过程中,理条是非常重要的一道工序,主要是为了保持茶叶良好的外形,并使茶叶失水、提香。传统的茶叶理条包括抓条和甩条两种手法,且均是通过人工操作的。由于茶叶理条过程中为了使茶叶失水会对茶叶进行加热,而通过人工理条易导致工人被高温灼伤,并且人工操作费时费力。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现目前通常使用理条机对茶叶进行理条,现有的理条机包括机架、转动连接在机架上的槽体和驱动槽体转动的电机,槽体的底部还设有加热器。使用时,将茶叶投入槽体内,通过电机驱动槽体转动,使得槽体带动茶叶移动,从而使得茶叶与槽体发生相对移动,实现对茶叶的理条;同时通过启动加热器对茶叶进行加热,实现茶叶的失水与提香。

但是上述技术方案存在以下技术问题:通过在槽体底部设置加热器,会导致槽体内的茶叶加热不均匀,与槽体接触的茶叶的温度较高,而远离槽体的茶叶的温度较低,因此导致理条效果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意在提供一种绿茶理条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通过在槽体底部设置加热器,使得槽体内的茶叶加热不均匀,从而导致理条效果不佳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绿茶理条装置,包括机架、转动连接在机架上的槽体,机架上还设有驱动槽体往复摆动的驱动件,槽体呈半球状,且机架上还固定有包裹槽体且呈半球状的壳体,槽体可相对于壳体内壁滑动,槽体与壳体的开口相对设置,槽体与壳体之间组成理条腔;外壳的下侧壁设有若干排气口,外壳顶部设有下料口,下料口内设有密封块,槽体的上侧壁设有若干可与排气口连通的通孔;机架上位于槽体的一侧设有储气机构、涡流管和与涡流管进气端连通的鼓风机构,涡流管的热风端与理条腔连通,涡流管的冷风端与储气机构连通,储气机构与槽体底部之间设有导气管,导气管上设有导气阀门。

本技术方案的原理:

驱动件带动槽体转动,能够实现槽体内的茶叶移动,使得茶叶与槽体发生相对摩擦,从而实现对茶叶的理条,并且槽体是往复移动的,因此能够使得槽茶叶与槽体之间的摩擦更均匀,从而使得理条的效果更佳。

通过鼓风机构实现向涡流管内鼓入气体,从而使得气体在涡流管内进行涡流反应后产生热气和冷气,热气从热气端排出,并导流至理条腔内,实现对茶叶的加热;并且吹动茶叶的转动,茶叶的加热更均匀,并且使得茶叶落下时与槽体发生较大的摩擦,提高理条效果。由于槽体转动,因此当排气口与通孔错开不连通时,理条腔处于相对密封的状态,而热气进入理条腔内,使得整个理条腔的温度升高,从而使得茶叶的升温更均匀。随着槽体的转动,能够使得排气口与通孔间歇的连通,从而将对茶叶加热产生的蒸汽排出,并对理条腔泄压,避免壳体或槽体受损。

涡流管产生的冷气进入出气机构进行储存,并在理条完成后,打开导气阀门,使得冷气进入理条腔内,实现对茶叶的快速冷却,避免茶叶因温度过高导致的香味散失,并且提高茶叶冷却的速度。

本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

1.设置壳体与槽体形成理条腔,使得排气口与通孔错开时,理条腔保持相对密封,因此在通入热气时,能够使得热气与茶叶充分的接触,并且使得整个理条腔的温度升高,从而使得理条腔内的茶叶均匀的受热,理条的效果更佳;

2.槽体在转动的过程中排气口和通孔会间歇的连通,因此能够实现将加热茶叶产生的蒸汽排出,并实现理条腔的泄压,避免壳体或槽体受损;

3.向理条腔内通入热气,热气吹动茶叶,使得茶叶发生翻动,能使得底部的茶叶和顶部的茶叶翻转,从而能够提高理条的均匀度;

4.由于投入理条腔的茶叶的湿度较高,因此一部分茶叶会粘黏在槽体上,通过通入热气吹动茶叶,能够避免茶叶粘黏在槽体或壳体上;

5.理条完成后,通过向理条腔内通入冷气,能够对茶叶进行快速的降温,避免将茶叶导出时茶叶温度过高导致的香味散发的情况出现。

进一步,所述驱动件包括贯穿壳体且与槽体顶壁固定的转轴,转轴上设有齿轮,转轴上位于齿轮和壳体之间设有扭簧;还包括转动连接在机架上的转动轴和驱动转动轴转动的电机,转动轴上固定有可与齿轮啮合的扇形齿轮。

有益效果:电机驱动转动轴转动,从而实现扇形齿轮的转动,扇形齿轮间歇的与齿轮啮合,从而实现齿轮间歇的转动,并且齿轮带动转轴转动时,扭簧蓄能,因此当齿轮与扇形齿轮脱离啮合状态时,转轴反转,从而实现槽体的往复摆动,使得茶叶往复摆动,实现更好的理条。

进一步,所述鼓风机构包括固定在机架上的箱体,箱体内滑动连接有滑板,滑板的一端固定有贯穿箱体一端且与箱体滑动连接的推杆,推杆位于箱体外的一端上设有导块,转轴上设有可与导块构成圆柱凸轮结构的滑槽;箱体的两端均设有进气口和出气口,进气口内设有进气单向阀,出气口内设有出气单向阀,两个出气口通过y型管连接,且y型管与涡流管的进气端连通。

有益效果:转轴上的滑槽与导块构成圆柱凸轮结构,因此在转轴转动的过程中,导块带动推杆往复移动,实现滑板的往复移动,箱体的两端间歇的抽气和排气,排出的气体通过y型管导流至涡流管内,实现向涡流管内鼓入气体。

进一步,所述储气机构包括顶端设有开口的储气箱和滑动连接在储气箱上的活塞,储气箱顶部设有电磁铁和与电源连通的电源,储气箱侧壁的上部设有控制电磁铁与电源连通的控制开关,导气阀门的外周设有凸块,凸块上固定有与电磁铁相排斥的第一磁铁块。

有益效果:通过涡流管的冷气端排出的冷气在储气箱内储存,冷气进入储气箱时,会使得储气箱的压强增大,从而使得活塞上移,当活塞上移至与控制开关接触后,完成理条,此时控制开关打开使得电源与电磁铁连通,电磁铁产生磁场排斥第一磁铁块,使得第一磁铁块下压凸块,从而使得导气阀门转动,实现储气箱内的冷气导块流至理条腔内,对茶叶进行冷却。并且通过储气箱对冷气进行储存,能够使得冷气与周围的空气发生一定的热交换,使得冷气的温度升高,避免因冷气温度较低导致的茶叶冻伤的情况出现。

进一步,所述控制开关上设有记忆海绵。

有益效果:记忆海绵的复位速度较慢,因此能够向理条腔内通入大量的冷气对茶叶进行冷却。

进一步,所述活塞上设有与电磁铁相排斥的第二磁铁块。

有益效果:当电磁铁与电源连通产生磁场时,排斥第二磁铁块,使得第二磁铁块下移,挤压储气箱内的冷气,使得冷气快速的排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a部分的放大图;

图3为图1中b部分的放大图;

图4为图3中导气阀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壳体1、下料口11、密封块12、排气口13、槽体2、通孔21、转轴3、齿轮31、单向轴承32、扭簧33、滑槽34、固定块35、转动轴4、扇形齿轮41、箱体5、推杆51、导块52、y型管53、涡流管6、储气箱7、活塞71、第二磁铁块711、电磁铁72、导管8、导气管9、导气阀门91、凸块911、第一磁铁块912。

如图1、图2所示,绿茶理条装置,包括机架、固定在机架上的壳体1和转动连接在机架上的槽体2,壳体1位于槽体2的上方,壳体1和槽体2均呈半球状,且壳体1和槽体2的开口相对。壳体1的内径与槽体2的外径一致,壳体1的下部包裹槽体2的上部,且槽体2可相对壳体1内壁转动,壳体1与槽体2之间组成理条腔。槽体2侧壁的上部设有若干通孔21,壳体1侧壁的下部设有可与通孔21连通的排气口13,壳体1的顶部设有下料口11,下料口11上设有密封块12。

机架上还设有驱动槽体2转动的驱动件、位于槽体2右侧的鼓风机构、涡流管6和储气机构。如图3所示,驱动件包括固定在机架上的电机、与电机的输出轴固定的转动轴4和固定在槽体2顶部的转轴3,电机为正反转电机,转轴3贯穿壳体1的右侧壁且与壳体1转动连接。转轴3的右端设有齿轮31,齿轮31与转轴3之间设有单向轴承32;转轴3上位于壳体1与齿轮31之间固定有固定块35,转轴3上位于壳体1与固定块35之间设有扭簧33,且扭簧33的两端分别固定在壳体1和固定块35上。转动轴4左端固定可与齿轮31啮合的扇形齿轮41。

鼓风机构包括固定在机架上的箱体5和滑动连接在箱体5内的滑板,滑板左端固定有贯穿箱体5左端的推杆51,推杆51与箱体5滑动密封,且推杆51的左端设有导块52,转轴3右端的外壁设有环形的滑槽34,且滑槽34与导块52构成圆柱凸轮结构。箱体5的两端均设有进气口和出气口,进气口内设有进气单向阀,出气口内设有出气单向阀。

以箱体5左端为例,当滑板右移时,箱体5左端的压强变小,因此箱体5的左端通过进气口吸气;当滑板左移时,箱体5左端的压强增大,箱体5左端通过出气口将气体排出。机架上还固定有y型管53,y型管53包括两根分别与箱体5两端的出气口连通的支管和与涡流管6的进气端连通的交汇段。涡流管6的热气端与壳体1之间设有连通管,且连通管与理条腔连通。

储气机构包括固定在机架上的储气箱7和滑动连接在储气箱7内的活塞71,储气箱7的顶端设有开口,且储气箱7顶端设有电磁铁72和与电磁铁72连通的电源,储气箱7内壁的上部设有与电源连通的控制开关,控制开关能够控制电磁铁72与电源的连通与断开,控制开关上设有记忆海绵。

滑板的顶部设有第二磁铁块711,电磁铁72与电源连通时和第二磁铁块711相互排斥。储气箱7的底端与涡流管6的冷气段之间连通有导管8,导管8内设有导气单向阀,气体仅能通过涡流管6进入储气箱7内。储气箱7的底端与槽体2的底端之间连通有导气管9,导气管9为波纹管,且导气管9的左端设有筛网。导气管9上位于箱体5的下方设有导气阀门91,如图4所示,导气阀门91的外周设有凸块911,凸块911顶部设有第一磁铁块912,电磁铁72与电源连通时和第一磁铁块912相互排斥。因此电磁铁72连通时会排斥第一磁铁块912和第二磁铁块711,使得第一磁铁块912和第二磁铁块711下移,并且第一磁铁块912和第二磁铁块711相对的一端的磁极相反。

具体实施过程如下:打开密封块12,将待理条的茶叶投放至槽体2内,启动电机,电机带动转动轴4正转,当转动轴4上的扇形齿轮41与转轴3上的齿轮31啮合时,使得齿轮31带动转轴3转动,从而实现槽体2的转动,并且此时扭簧33蓄能。由于扇形齿轮41间歇的与齿轮31啮合,因此当扇形齿轮41与齿轮31脱离啮合状态时,在扭簧33的作用下转轴3反转,从而使得槽体2反转,实现槽体2的往复摆动,提高理条的效果。

由于导块52与滑槽34构成圆柱凸轮结构,因此转轴3转动时,会带动推杆51左右往复移动,从而实现滑板的左右往复移动,使得箱体5的左右两端间歇的排气,箱体5排出的气体通过y型管53导流至涡流管6内。气体在涡流管6内发生涡流反应后,热气从连通管排入理条腔内,对茶叶进行加热。茶叶加热会产生蒸汽,槽体2在转动的过程中会使得通孔21与排气口13连通,因此能够将加热茶叶产生的蒸汽排出。

通过设定正反转电机的正反转时间间隔,由于每一次投入理条腔的茶叶的量相同,并且向理条腔通入的热气量相同、槽体2转动的速度不变,因此每一次理条的时间相同,因此能够根据时间来确定理条的完成程度。当理条完成后,正反转电机反转,此时扇形齿轮41反转,由于齿轮31与转轴3之间设有单向轴承32,因此此时转轴3保持不动;避免理条完成后槽体2继续发生转动,导致的茶叶与槽体2发生摩擦造成的茶叶破碎的情况。

涡流管6产生的冷气通过导管8导流至储气箱7,随着冷气的导入,储气箱7下部的压强增大,使得活塞71上的第二磁铁块711克服凸块911上的第一磁铁块912的吸引力向上滑动。当理条完成时,活塞71移动至控制开关处,活塞71挤压控制开关,从而使得电源与电磁铁72连通,此时电磁铁72产生磁场,排斥第一磁铁块912和第二磁铁块711,从而挤压凸块911和活塞71,凸块911下移带动导气阀门91转动,使得导气阀门91打开。并且活塞71下移,挤压储气箱7内的气体,因此储气箱7内的冷气通过导气管9导流至理条腔内,对茶叶进行快速的冷却。

当活塞71下滑至储气箱7的下部时,控制开关在记忆海绵的作用下复位,此时电磁铁72与电源断开,活塞71上的第二磁铁块711吸引第一磁铁块912,使得凸块911上移,从而使得导气阀门91反向转动,实现出气阀门的关闭。再转动时槽体2,使得槽体2与壳体1之间出现缺口,实现茶叶的取出。

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专利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