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尖峰茶叶生产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72941发布日期:2018-11-16 23:36阅读:28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尖峰茶叶生产工艺,属于有尖峰茶叶生产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尖峰茶主产区就在双峰尖九岭十八坡上,香气清香,汤色嫩绿明亮,滋味鲜醇,广受消费者喜爱,在尖峰茶的生产过程中,其工艺繁琐死板,不能够摊青散发青气、水份,无法提高茶叶品质,不便于炒制,无法及时散发热气,经常出现闷黄,同时无法使茶坯中的水分重新分配均匀,不利于以后的造形和避免在造形过程产生碎片,无法在外力的作用适度破坏杀青叶细胞组织,无法塑造一定的外形,无法使成品茶具有美观的外形,不易于冲泡,且无法使茶叶病平、光滑、挺直和保持色、形的特色,无法使茶叶具有条子紧凑、扁平提直的特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尖峰茶叶生产工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尖峰茶叶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鲜叶摊青、杀青、摊凉、作形、辉干和包装。

优选的,所述的鲜叶摊青为将茶青瞭青和退青,摊青时按地片、老嫩、米摘时间不同,分类摊放在笳篱里,笳篱用薄竹篾片编成的,直径100至110厘米的摊青筐,置放在晾青架上,其中,早青叶子含水量大,要薄摊,每篱摊青量为1至2公斤,翻拌3至4次,使水分蒸发均匀,午青叶子已受热,要及时摊晾,散发叶温,每篱摊青量为2至3公斤,晚青叶子含水量低,只需稍经摊放散热,每篱摊青量为2至3公斤。

优选的,所述的杀青为采用平锅手工杀青或杀青机杀青,手工杀青分一次杀青和二次杀青,一次杀青,锅温220℃至240℃,投叶量1.5kg至2.0kg左右,青叶下锅,先闷炒5分钟至6分钟,待叶温上升到3℃至5℃,采取多闷少扬,炒匀炒透的原则,翻炒的快慢,视叶子受热程度灵活掌握,含水量较少,叶片较薄的奇种以闷炒为宜,火温控制在50℃至80℃,时间宜短些,叶子肥大含水量较高的水仙应采取高温闷扬结合的方法,其温度控制在180℃至200℃,时间宜长些,一般趁热揉捻,揉后进行第二次杀青,即二次杀青,二次杀青杀青锅温200至240℃,将初揉叶撒在锅内闷炒十几秒钟,炒到烫手时起锅,进行复揉,杀青机杀青应严格按使用说明书操作,杀青工序失重率为15%至20%。

优选的,所述的摊凉是将经初烘的茶坯,及时薄摊在蔑盘内或竹垫上,散发热气,防止闷黄,同时使茶坯中的水分重新分配均匀,利于以后的造形和避免在造形过程产生碎片,摊凉时间约20min左右,放置在干燥且阴凉通风位置。

优选的,所述的作形将茶叶做出形状并使其白豪竖起,加工时,锅温降至60℃左右,将茶坯置于掌心,双手旋转揉搓成一茶团,放回锅中,让其定形,搓团用力由轻到重,茶团由大到小,待茶坯全部搓完后,打散后继续揉搓,依次循环,直至白毫竖起,干燥达到九成干时出锅,多次搓团,方向一致,用力均匀,提毫时用力宜轻,理条时,控制在温度150℃至180℃,时间10分钟至15分钟,压扁时,温度100℃至120℃,时间8分钟至10分钟。

优选的,所述的辉干为对茶叶进行加热和提香,将茶叶放入辉干机中进行辉干,将辉干机温度控制在90℃至120℃,时间25分钟至35分钟。

优选的,所述包装为对足干后的成茶用无异味无污染的包装材料包装,标明干茶级别和生产日期,应在低温和干燥的环境中贮存。

一种尖峰茶叶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按要求对茶青进行摊青和杀青,摊青时主要根据茶青情况采取合适的摊青量,杀青时根据青叶的情况采用合适的稳定进行加工,加工时根据茶叶等级情况采取手工杀青或杀青机杀青。

(2)将初烘的茶坯薄摊在蔑盘内或竹垫上,且放置在干燥且阴凉通风位置。

(3)将摊凉后的茶胚加热作形,多次操作后,将作形后的茶胚通过辉干机进行辉干处理,然后对足干后的成茶用无异味无污染的包装材料包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发明中作为摊放目的,通过鲜叶能够摊青散发青气、水份,提高茶叶品质,并且便于炒制,通过散发热气,防止闷黄,同时使茶坯中的水分重新分配均匀,利于以后的造形和避免在造形过程产生碎片,通过作形工序的处理,在外力的作用适度破坏杀青叶细胞组织,塑造一定的外形,使成品茶具有美观的外形,易于冲泡,通过采用辉干工序后使茶叶病平、光滑、挺直和保持色、形的特色,使茶叶具有条子紧凑、扁平提直、色泽翠绿特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

一种尖峰茶叶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鲜叶摊青、杀青、摊凉、作形、辉干和包装。

其中,所述的鲜叶摊青为将茶青瞭青和退青,摊青时按地片、老嫩、米摘时间不同,分类摊放在笳篱里,笳篱用薄竹篾片编成的,直径100至110厘米的摊青筐,置放在晾青架上,其中,早青叶子含水量大,要薄摊,每篱摊青量为1至2公斤,翻拌3至4次,使水分蒸发均匀,午青叶子已受热,要及时摊晾,散发叶温,每篱摊青量为2至3公斤,晚青叶子含水量低,只需稍经摊放散热,每篱摊青量为2至3公斤。

其中,所述的杀青为采用平锅手工杀青或杀青机杀青,手工杀青分一次杀青和二次杀青,一次杀青,锅温220℃至240℃,投叶量1.5kg至2.0kg左右,青叶下锅,先闷炒5分钟至6分钟,待叶温上升到3℃至5℃,采取多闷少扬,炒匀炒透的原则,翻炒的快慢,视叶子受热程度灵活掌握,含水量较少,叶片较薄的奇种以闷炒为宜,火温控制在50℃至80℃,时间宜短些,叶子肥大含水量较高的水仙应采取高温闷扬结合的方法,其温度控制在180℃至200℃,时间宜长些,一般趁热揉捻,揉后进行第二次杀青,即二次杀青,二次杀青杀青锅温200至240℃,将初揉叶撒在锅内闷炒十几秒钟,炒到烫手时起锅,进行复揉,杀青机杀青应严格按使用说明书操作,杀青工序失重率为15%至20%。

其中,所述的摊凉是将经初烘的茶坯,及时薄摊在蔑盘内或竹垫上,散发热气,防止闷黄,同时使茶坯中的水分重新分配均匀,利于以后的造形和避免在造形过程产生碎片,摊凉时间约20min左右,放置在干燥且阴凉通风位置。

其中,所述的作形将茶叶做出形状并使其白豪竖起,加工时,锅温降至60℃左右,将茶坯置于掌心,双手旋转揉搓成一茶团,放回锅中,让其定形,搓团用力由轻到重,茶团由大到小,待茶坯全部搓完后,打散后继续揉搓,依次循环,直至白毫竖起,干燥达到九成干时出锅,多次搓团,方向一致,用力均匀,提毫时用力宜轻,理条时,控制在温度150℃至180℃,时间10分钟至15分钟,压扁时,温度100℃至120℃,时间8分钟至10分钟。

其中,所述的辉干为对茶叶进行加热和提香,将茶叶放入辉干机中进行辉干,将辉干机温度控制在90℃至120℃,时间25分钟至35分钟。

其中,所述包装为对足干后的成茶用无异味无污染的包装材料包装,标明干茶级别和生产日期,应在低温和干燥的环境中贮存。

一种尖峰茶叶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按要求对茶青进行摊青和杀青,摊青时主要根据茶青情况采取合适的摊青量,杀青时根据青叶的情况采用合适的稳定进行加工,加工时根据茶叶等级情况采取手工杀青或杀青机杀青。

(2)将初烘的茶坯薄摊在蔑盘内或竹垫上,且放置在干燥且阴凉通风位置。

(3)将摊凉后的茶胚加热作形,多次操作后,将作形后的茶胚通过辉干机进行辉干处理,然后对足干后的成茶用无异味无污染的包装材料包装。

具体的,本发明通过鲜叶能够摊青散发青气、水份,提高茶叶品质,并且便于炒制,通过散发热气,防止闷黄,同时使茶坯中的水分重新分配均匀,利于以后的造形和避免在造形过程产生碎片,通过作形工序的处理,在外力的作用适度破坏杀青叶细胞组织,塑造一定的外形,使成品茶具有美观的外形,易于冲泡,通过采用辉干工序后使茶叶病平、光滑、挺直和保持色、形的特色,使茶叶具有条子紧凑、扁平提直、色泽翠绿特点。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