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分体式食品消毒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94680发布日期:2018-11-02 20:47阅读:13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电用品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分体式食品消毒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类对卫生、环境、健康的要求日益迫切。但是,目前种植瓜果、蔬菜基本上都是采用化肥和农药在植物上喷洒,使果蔬成熟后其表面仍可能有部分有毒有机物残留,在食用前若不能有效地将这些残留物彻底清除,食用后在人体内将逐步形成慢性积累,时间长久对人体产生危害。各种肉类会有大量沙门细菌,用水冲洗会导致细菌四溅,污染了餐具上可能会导致疾病。传统的消毒方式是使用消毒液、漂白粉或电解自来水产生氯气溶于水产生次氯酸的设备等处理,但这种消毒方式在消毒时同时会产生卤代物,造成二次污染;市场上也有臭氧消毒的果蔬机,但使用简单的爆气石或射流器,臭氧很难溶于水中,水中臭氧浓度达不到消毒的要求,还会导致大量臭氧挥发到空气中,造成空气污染,同时现有的消毒装置体积较大,携带比较麻烦,具有改进的空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小巧,便于携带,能够产生高度臭氧水进行食品消毒的分体式食品消毒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分体式食品消毒装置,包括分体设置的臭氧生成系统和臭氧水生成系统,所述臭氧生成系统与臭氧水生成系统通过导气电缆相连通,所述臭氧生成系统为臭氧水生成系统提供动力和臭氧;

所述臭氧生成系统包括第一壳体和设置在第一壳体内的臭氧发生器,所述臭氧发生器的出口端与导气电缆的进口端相连通;

所述臭氧水生成系统包括第二壳体和设置在第二壳体内的隔离罩、气体扩散板、离心叶轮、固定板、电机和联动装置,所述固定板将第二壳体的内部腔体分隔为上部腔体和下部腔体,所述下部腔体为防水密封腔,所述电机安装在下部腔体内;

所述隔离罩设置在上部腔体内并将上部腔体分隔为上腔室和下腔室,所述气体扩散板设置在下腔室内并将下腔室分隔为混合腔和气体分散腔,所述离心叶轮设置在混合腔内,所述电机通过联动装置与离心叶轮相连,所述导气电缆的出口端与气体分散腔相连;

所述第二壳体上设置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出水口与混合腔相连通,所述进水口与上腔室相连通,所述隔离罩的中心位置设置有连通上腔室与混合腔的连通孔。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壳体由上壳体和下壳体对合而成,所述固定板与上壳体配合形成上部腔体,与下壳体配合形成下部腔体。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隔离罩与上壳体的壳壁配合形成进水通道,所述隔离罩、固定板、气体扩散板以及下壳体的壳壁配合形成出水通道,所述隔离罩的边缘处设置有连接进水通道和出水通道的内循环孔。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臭氧生成系统还包括空气过滤器,所述空气过滤器设置在第一壳体的侧壁上,用于收集第一壳体外部的空气并进行过滤,供应给臭氧发生器。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空气过滤器与臭氧发生器之间的管路上设置有气泵。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气泵与臭氧发生器之间的管路上设置有第一单向阀。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臭氧发生器的出口端管路上设置有第二单向阀。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简单、小巧,通过将臭氧生成系统浸没在有水的容器中,能够方便的将容器内的水转化为臭氧水,用于食品的消毒;气泵通过空气过滤器将外界的空气吸入并进行过滤,将过滤后的空气鼓入臭氧发生器中,臭氧发生装置产生臭氧并将含有臭氧的气体鼓入气体分散腔中,该气体通过气体扩散板的扩散孔形成气泡进入混合腔,同时,电机通过联动装置带动离心叶轮高速旋转,离心叶轮高速旋转带动水流切割气体扩散板上产生的气泡,使气泡还未变大就从气体扩散板上剥离,形成微纳米气泡,提高了含臭氧的气体与水的接触效果,提高了臭氧的溶解度;再者,高速旋转的离心叶轮带动水流运动将容器内的水通过进水口引入上腔室,通过隔离罩上的内循环孔进入混合腔与臭氧混合形成臭氧水,同时将混合腔生成的臭氧水通过出水口抛出,形成容器内水的循环,形成高浓度的臭氧水,方便食物的清洗和消毒。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分体式食品消毒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结合附图在其上标记以下附图标记:

1、臭氧生成系统;11、第一壳体;12、臭氧发生器;13、空气过滤器;14、气泵;15、第一单向阀;16、第二单向阀;2、臭氧水生成系统;21、第二壳体;211、上壳体;212、下壳体;22、气体扩散板;23、离心叶轮;24、固定板;25、隔离罩;251、连通孔;26、电机;27、联动装置;28、上部腔体;281、上腔室;282、下腔室;2821、混合腔;2822、气体分散腔;29、下部腔体;30、进水口;301、进水通道;31、出水口;311、出水通道;4、导气电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本实用新型一种分体式食品消毒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分体设置的臭氧生成系统1和臭氧水生成系统2,臭氧生成系统1与臭氧水生成系统2之间通过导气电缆4相连接,臭氧生成系统1为臭氧水生成系统2提供臭氧和电力,臭氧水生成系统2利用臭氧生成系统1产生的臭氧,将臭氧溶于水中生成高浓度的臭氧水,用于食品的清洗和消毒。

如图1所示,臭氧生成系统1包括第一壳体11以及设置在第一壳体11内的臭氧发生器12、空气过滤器13、气泵14和电控件,空气过滤器13安装在第一壳体11的侧壁上,用于收集第一壳体11外部的空气并进行过滤,将过滤后的空气通过进气管供应给臭氧发生器12,气泵14设置在空气过滤器13与臭氧发生器12之间的进气管管路上,气泵14为空气过滤器13提供动力吸收外部的空气,并能够有效的过滤后的空气鼓入臭氧发生器12内;优选的,气泵14与臭氧发生器12之间的管路上设置有第一单向阀15;臭氧发生器12的进口端与空气过滤器13相连,其出口端与导气电缆4的气管相连,通过导气电缆4将电力和臭氧供应给臭氧水发生器,优选的,臭氧发生器12的出口端管路上设置有第二单向阀16;电控件用于控制空气过滤器13、气泵14、臭氧发生器12以及臭氧水生成系统2工作。

如图2所示,臭氧水生成系统2包括第二壳体21、以及设置在第二壳体21内的气体扩散板22、隔离罩25、离心叶轮23、固定板24、电机26和联动装置27,第二壳体21由上壳体211和下壳体212对合而成并在内部形成腔体,固定板24设置在腔体内并分别与上壳体211和下壳体212配合形成上部腔体28和下部腔体29,下部腔体29为防水密封结构,电机26设置在下部腔体29内,受电控件的控制;隔离罩25设置在上部腔体28内并将上部腔体28分隔为上腔室281和下腔室282,气体扩散板22设置在下腔室282并将下腔室282分隔为混合腔2821和气体分散腔2822,离心叶轮23设置在混合腔2821内,电机26通过联动装置27与离心叶轮23相连,优选的,联动装置27与固定板24之间通过油封结构和/或密封圈结构实现密封,保证下部腔体29的防水密封效果,导气电缆4的气管与气体分散腔2822相连通;第二壳体21上设置有进水口30和出水口31,进水口30与上腔室281相连通,隔离罩25与上壳体211的壳壁配合形成进水通道301,出水口31与混合腔2821相连通,隔离罩25与气体扩散板22、固定板24以及下壳体212的壳壁配合形成出水通道311,隔离罩25的中心位置处设置有连通孔251,通过连通孔251能够实现离心叶轮23中心处进水,优选的,隔离罩25的边缘处设置有内循环孔,实现进水通道301与出水通道311的连通,同时实现离心叶轮23将混合腔2821内的水甩出过程中部分水能够通过内循环孔进入进水通道301进行再次循环;将臭氧水生成系统2浸没在有水的容器内,水通过进水口30进入第二壳体21的上部腔体28内并充满上部腔体28,臭氧生成系统1将臭氧鼓入气体分散腔2822内,臭氧通过气体扩散板22的扩散孔形成气泡,电机26驱动离心叶轮23高速转动,离心叶轮23带动水流运动形成水刀切割气体扩散板22上的气泡,使的气泡还未变大就被剥离,形成微纳米气泡,提高了臭氧与水的接触面积,提高了臭氧的溶解度;同时高速旋转的离心叶轮23带动水流在容器内循环,容器内的水通过进水口30进入与臭氧混合形成臭氧水,生成的臭氧水通过出水口31被排出,通过不断的循环,使得容器内的水成为高浓度的臭氧水,从而方便食物的清洗和消毒。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简单、小巧,通过将臭氧生成系统浸没在有水的容器中,能够方便的将容器内的水转化为臭氧水,用于食品的消毒;气泵通过空气过滤器将外界的空气吸入并进行过滤,将过滤后的空气鼓入臭氧发生器中,臭氧发生装置产生臭氧并将含有臭氧的气体鼓入气体分散腔中,该气体通过气体扩散板的扩散孔形成气泡进入混合腔,同时,电机通过联动装置带动离心叶轮高速旋转,离心叶轮高速旋转带动水流切割气体扩散板上产生的气泡,使气泡还未变大就从气体扩散板上剥离,形成微纳米气泡,提高了含臭氧的气体与水的接触效果,提高了臭氧的溶解度;再者,高速旋转的离心叶轮带动水流运动将容器内的水通过进水口引入上腔室,通过隔离罩上的连通孔进入混合腔与臭氧混合形成臭氧水,同时将混合腔生成的臭氧水通过出水口抛出,形成容器内水的循环,形成高浓度的臭氧水,方便食物的清洗和消毒。

以上公开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并非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思之的变化都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