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氮隧道冷冻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381665发布日期:2019-08-09 20:48阅读:758来源:国知局
一种液氮隧道冷冻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冷冻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液氮隧道冷冻机。



背景技术:

液氮无毒,是一种物色透明低粘度的液体,液氮的化学性能稳定,在标准大气压下的沸点为-196.5℃,且不易与冷冻品发生化学反应,对冷冻品成分呈惰性,是一种理想的制冷剂。因而液氮经常用于食品的低温保鲜。

目前的液氮速冻设备一般分为柜式与隧道式两种,其中隧道式冷冻机属于流水化生产设备,适于大批量冷冻产品的生产。现有液氮隧道冷冻机,一般包括机体,机体内设有隧道,隧道中安装有输送带与液氮喷头,在输送带输送待冷冻品的过程中,利用液氮喷头喷出的液氮完成对待冷冻品的冰冻。但是由于液氮隧道冷冻机的隧道空间较大,需要在隧道空间内安装大量液氮喷头,这样多点喷射液氮的冷冻方式对液氮消耗量较大,存在着液氮利用率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液氮隧道冷冻机,具有减少液氮的消耗量,提高液氮的利用率的特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液氮隧道冷冻机,其包括设有冷冻隧道的机体,所述冷冻隧道的一端设有入料口,所述冷冻隧道远离入料口的一端设有出料口,所述冷冻隧道内设有用于输送待冷冻品的输送机构,所述输送机构的两端分别凸出于冷冻隧道;所述冷冻隧道内设有用于对待冷冻品喷淋液氮降温的喷液氮机构;所述冷冻隧道的顶部还设有用于对喷液氮机构喷淋的液氮进行雾化的若干导风管,每个所述导风管内均设有用于向冷冻隧道吹风的鼓风组件,每个所述导风管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每个所述导风管的出风口端朝冷冻隧道的宽度方向向下弯曲且每个所述导风管的出风口的出风方向相同。

进一步地,所述冷冻隧道的横截面的拐角呈流线型。

进一步地,所述机体设有用于对冷冻隧道保温的保温层。

进一步地,所述鼓风组件包括转动设置在导风管内的风扇和设置于机体顶部且用于驱动风扇转动的第一驱动件,所述第一驱动件的输出轴突设于冷冻隧道且与风扇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输送机构包括转动承载于冷冻隧道的第一链传送件和第二链传送件,所述第一链传送件和第二链传送件平行设置且同步运动,所述第一链传送件和第二链传送件之间设有用于承载待冷冻品的承载网。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链传送件包括转动承载于冷冻隧道的第一主动轮、第一从动轮、套设在第一主动轮和第一从动轮之间的第一传动链,所述第二链传送件包括转动承载于冷冻隧道的第二主动轮、第二从动轮、套设在第二主动轮和第二从动轮之间的第二传动链,所述第一主动轮和第二主动轮固定有同步轴,所述机体上设有用于驱动第一主动轮转动的第二驱动件。

进一步地,所述喷液氮机构包括开口朝向承载网的多个第一喷液氮管和多个第二喷液氮管,多个所述第一喷液氮管位于承载网的上方,多个所述第二喷液氮管位于承载网的下方。

进一步地,所述冷冻隧道的入料口处设有用于封闭冷冻隧道的第一保温帘,所述冷冻隧道的出料口处设有用于封闭冷冻隧道的第二保温帘。

进一步地,所述机体上设有与冷冻隧道相通的检修门。

进一步地,所述机体上设有电控箱。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每个导风管均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进风口和出风口均位于冷冻隧道内,每个导风管的出风口端朝冷冻隧道的宽度方向向下弯曲且每个所述导风管的出风口的出风方向相同,这样从导风管内吹出的风可以在冷冻隧道内形成一个环流,每个所述导风管的出风口的出风方向相同可以加快冷冻隧道内风的流速,进而提高冷冻效率,减少液氮的使用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1、机体;11、冷冻隧道;111、入料口;112、出料口;12、保温层;13、检修门;14、电控箱;2、输送机构;21、第一链传送件;211、第一主动轮;212、第一传动链;22、第二链传送件;221、第二主动轮;222、第二传动链;23、承载网;24、第二驱动件;25、同步轴;31、第一喷液氮管;32、第二喷液氮管;4、导风管;41、进风口;42、出风口;51、第一驱动件;61、第二保温帘。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与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液氮隧道冷冻机,其包括设有冷冻隧道11的机体1,所述冷冻隧道11的一端设有入料口111,所述冷冻隧道11远离入料口111的一端设有出料口112,所述冷冻隧道11内设有用于输送待冷冻品的输送机构2,所述输送机构2的两端分别凸出于冷冻隧道11;所述冷冻隧道11内设有用于对待冷冻品喷淋液氮降温的喷液氮机构;所述冷冻隧道11的顶部还设有用于对喷液氮机构喷淋的液氮进行雾化的若干导风管4,每个所述导风管4内均设有用于向冷冻隧道11吹风的鼓风组件。具体工作时,待冷冻品被输送机构2输送进冷冻隧道11,冷冻隧道11内的喷液氮机构对待冷冻品喷淋液氮降温,导风管4向隧道内吹风,利于液氮雾化,加快液氮的冷冻效率。

优选地,所述鼓风组件包括转动设置在导风管4内的风扇和设置于机体1顶部且用于驱动风扇(图中没有显示)转动的第一驱动件51,这里的第一驱动件51可以采用高速电机,所述第一驱动件51的输出轴突设于冷冻隧道11且与风扇固定连接。每个所述导风管4均设有进风口41和出风口42,进风口41和出风口42均位于冷冻隧道11内,每个所述导风管4的出风口42端朝冷冻隧道11的宽度方向向下弯曲且每个所述导风管4的出风口42的出风方向相同。这样从导风管4内吹出的风可以在冷冻隧道11内形成一个环流,每个所述导风管4的出风口42的出风方向相同可以加快冷冻隧道11内风的流速,进而提高冷冻效率,减少液氮的使用量。

优选地,所述冷冻隧道11的横截面的拐角呈流线型。冷冻隧道11的横街面可以采用圆形、椭圆形等具有弧形转角的形状,图示为设有圆形倒角的矩形,冷冻隧道11的横截面这样设置,搭配导风管4的使用,可以使冷冻隧道11内的风更容易形成一个环流,减小液氮沿冷冻隧道11内壁流动时的阻力,利于液氮雾化,提高液氮的冷冻速率,减少液氮的使用量。且液氮从待冷冻品的表面高流过时的冷冻效率高于液氮从待冷冻品的表面低速过时的冷冻效率。

优选地,所述机体1设有用于对冷冻隧道11保温的保温层12。这里在冷冻隧道11的四周包裹上一层由保温材料制成的保温层12,可以采用酚醛泡沫,减小冷冻隧道11内的低温传导至冷冻隧道11外,避免造成冷冻隧道11降温困难,从而减少液氮的使用量,提高冷冻效率。

优选地,所述输送机构2包括转动承载于冷冻隧道11的第一链传送件21和第二链传送件22,所述第一链传送件21和第二链传送件22平行设置且同步运动,所述第一链传送件21和第二链传送件22之间设有用于承载待冷冻品的承载网23。将待冷冻品放置于承载网23,可以使待冷冻品的每个面均可以与液氮接触,利于待冷冻品的降温冷冻,提高液氮的冷冻效率,减少液氮的使用量。

所述第一链传送件21包括转动承载于冷冻隧道11的第一主动轮211、第一从动轮(图中没有显示)、套设在第一主动轮211和第一从动轮之间的第一传动链212,所述第二链传送件22包括转动承载于冷冻隧道11的第二主动轮221、第二从动轮(图中没有显示)、套设在第二主动轮221和第二从动轮之间的第二传动链222,所述第一主动轮211和第二主动轮221固定有同步轴25,所述机体1上设有用于驱动第一主动轮211转动的第二驱动件24,第二驱动件24可以采用伺服电机。采用同步轴25将第一主动轮211和第二主动轮221固定连接,一方面可以减少第二驱动件24的使用,节约成本,另一方面可以使第一传动链212和第二传动链222同步运动。

优选地,所述喷液氮机构包括开口朝向承载网23的多个第一喷液氮管31和多个第二喷液氮管32,多个所述第一喷液氮管31位于承载网23的上方,多个所述第二喷液氮管32位于承载网23的下方。第一喷液氮管31可以对待冷冻品的上面进行降温,第二喷液氮管32可以对待冷冻品的下面进行降温。同时可以在冷冻隧道11内交替安装第一喷液氮管31和第二喷液氮管32,采用交替的方式对待冷冻品进行降温,可以提高冷冻效率,减少液氮的使用量。

优选地,为了避免大量的液氮从冷冻隧道11的入料口111和出料口112处流失,所述冷冻隧道11的入料口111处设有柔性的用于封闭冷冻隧道11的第一保温帘(图中没有显示),所述冷冻隧道11的出料口112处设有柔性的用于封闭冷冻隧道11的第二保温帘61,这里的第一保温帘和第二保温帘61可以采用PVC塑料。柔性的第一保温帘和第二保温帘61可以一定程度阻挡冷冻隧道11内的液氮流失,同时不易阻挡待冷冻品在承载网23上的输送。

优选地,为了方便检查和维修冷冻隧道11内的部件,所述机体1上设有与冷冻隧道11相通的检修门13,检修门13位于冷冻隧道11的侧壁上。所述机体1上设有电控箱14,可以方便控制冷冻机的运行。

工作原理:待冷冻品在承载网23上从冷冻隧道11的入料口111端进入,第一喷液氮管31和第二喷液氮管32分别交替着对待冷冻品的上面和下面进行喷液氮降温,导风管4向隧道吹风,导风管4的出风口42端弯曲设置和冷冻隧道11的横截面流线型设置的结合使用,可以使冷冻隧道11内的液氮形成一个环流,加快液氮的流动速度,对待冷冻品降温冷冻,最后冷冻完成后冷冻品从出料口112输送出来。

本实施例中的所有技术特征均可根据实际需要而进行自由组合。

上述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现方案,除此之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其它方式实现,在不脱离本技术方案构思的前提下任何显而易见的替换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