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茶叶的加工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729858发布日期:2019-09-21 00:21阅读:177来源:国知局
一种茶叶的加工工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茶叶加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茶叶的加工工艺。



背景技术:

茶叶在鲜叶采摘之后,需要进行多步加工才能成茶,茶叶种类较多,其中红茶是我们生活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现在红茶制备工艺较多,但是大多是制备红茶质量不高,只能制备单一种类红茶,不能满足现在的使用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茶叶的加工工艺,其目的是实现多种类,高品质红茶。

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具体如下。

一种茶叶的加工工艺,包括如下措施制得:

A1:采收新鲜的茶叶,并将新鲜的茶叶进行分级;

A2:将分级之后的茶叶摊放并进行萎凋处理;

A3:将萎凋之后的茶叶进行揉捻处理;

A4:将揉捻之后的茶叶进行发酵处理;

A5:将发酵之后的茶叶进行烘干处理;

A6:将烘干之后的茶叶进行烘焙提香处理。

优选地:A1中,茶叶分级的依据为:叶数、嫩度和干湿度。

优选地:A2中,对茶叶进行分段加温萎凋处理,第一阶段温度为38~40℃,第二阶段温度为34~36℃。

优选地:A3中,在温度20~24℃,相对湿度85~90%的条件下对茶叶进行进行揉捻处理,揉捻时间60~120min。

优选地:A4中,在温度30~45℃,相对湿度95~100%的条件下,在茶叶发酵设备中对茶叶进行发酵处理,根据所需茶叶的叶象和香气控制发酵时间。

优选地:A5中,采用烘干机对茶叶进行烘干处理,首先在温度100~120℃条件下,将茶叶烘干至含水量20~25%,然后将茶叶摊凉,晾凉时间为60~90min,最后将茶叶烘干至含水量4~5%。

优选地:A6中,在温度80~110℃的条件下,在烘焙箱中对茶叶进行烘焙处理,烘焙60~180min。

优选地:A2中,采用茶叶萎凋处理设备对茶叶进行萎凋处理,茶叶萎凋处理设备采用鼓风加温的方式对茶叶进行连续化萎凋处理。

优选地:A3中,采用茶叶揉捻机对茶叶进行揉捻处理,茶叶揉捻机揉捻茶叶时采用通风的方式对茶叶进行调温和调湿。

优选地:A2中,在对茶叶加温时,每隔30min将茶叶翻一次。

优选地:在A2操作完成之后,将茶叶摊晾15~25min,然后再进行A3操作。

优选地:A3中,揉捻老叶时,采用重压轻揉的方式揉捻,揉捻嫩叶时,采用轻压短揉的方式揉捻,在揉捻老嫩混合的茶叶时,分两次揉捻,第一次揉捻之后,嫩叶揉捻呈条索,老叶未成形,将老叶嫩叶筛分开来,对老叶再次进行揉捻,使之成条索形。

优选地:A3中,茶叶揉捻粘接成团块时,对茶叶进行解块处理。

一种茶叶加工系统,包括茶叶萎凋处理设备、茶叶揉捻机、茶叶发酵设备、烘干机和烘焙箱。

本发明取得的技术效果为:通过上述措施,实现对茶叶的分级、萎凋、揉捻、发酵、烘干和烘焙处理,即可将鲜叶制备成茶叶。

由于茶叶采摘之后,不同叶数、不同嫰度的鲜叶在接下来各道加工工艺过程的操作及表现是有很大不同,它会直接影响接下来所有工序的生产加工,所以需要对茶叶进行分级处理,保证每级茶叶叶数、嫩度和干湿度一致,保持后续加工稳定进行,保证各级茶叶的加工处理质量。

现在一般农户制备茶叶时,采用的是让茶叶自然萎凋,这种方式耗时太长,为了提升效率,采用加温的方式对茶叶进行萎凋处理,但是温度过高失水快了化学变化不能正常进行,以致于茶味淡薄,温度不能过高,采用分段加温的方式对茶叶进行萎凋处理,第一阶段的加温有助于茶叶萎凋速度的提升,第二阶段的加温便于茶叶化学变化的积累,能够在保证茶叶内部化学变化正常进行的情况下提升茶叶的萎凋速度。需要注意的是,在处理雨水叶或露水叶应时,应先鼓冷风,将叶面水分散发干再进行加温,不然容易产生水闷味道。在对茶叶萎凋处理时,摊叶厚度一般在0.5-5厘米左右,每平米在十五KG左右,上叶时不压,保持松散。

由于茶叶有春茶和秋茶,在春秋季节揉捻茶叶时,温度、湿度区别较大,所以本来保证茶叶的揉捻效果,所以在温度20~24℃,相对湿度85~90%的条件下对茶叶揉捻效果最佳,根据茶叶嫩度不同,选择适宜的揉捻时间,嫩叶揉捻时间较短,老叶揉捻时间较长。

发酵是红茶制作的特殊工序,是以绿叶变红为主要特征的生化变化过程,发酵过程中,多酚类化合物的氧化缩合和其它成分的深刻变化,受环境条件的影响特别大,空气干燥,湿度太低,发酵叶水分蒸发快,往往造成理化变化失调,而出现乌条、花青等发酵不均匀的现象,所以在温度30~45℃,相对湿度95~100%的条件下发酵茶叶效果最佳。生产中必须结合发酵叶的香气、色泽的变化综合判断适度的发酵时间。按香气:由强烈青草气—青香—兰花香—桂花香—果香— 低香—香低(几手嗅不到香气) ;按色泽:青绿色—青黄色—黄色—黄红色—红色—暗红色。变化分为六级叶象: 一级叶象:青绿色,有强烈青草气 ;二级叶象:青黄色,青草气;三级叶象:黄色,青香;四级叶象:黄红色,花香或果香;五级叶象:红色,低香;六级叶象:暗红色,香低。

在温度100~120℃条件下,将茶叶烘干至含水量20~25%,在生产过程中我们称之为毛火,毛火掌握高温快速的原则,抑制酶的活性,散失叶内水分,其操作为将发酵适度的叶子均匀地散在预热的烘干机子,摊叶厚度1.6厘米左右,毛火程度表现为:毛火适度的叶子,手捏稍有刺手,但叶面软有强性折梗不断;将毛火之后的茶叶摊凉,目的使梗内水分重新均匀分布,避免叶干梗湿,外干内湿,其摊叶厚度不宜太厚,一般掌握在2—5厘米;在最后将茶叶烘干至含水量4~5%时,应掌握“低温、厚窨、慢烤”,其作用蒸发水分,发展茶叶香气,厚窨目的主要是使香气不易散发,保持持久的香气,火候程度:火候适度的叶子, 条索紧结,手捻成米,色泽乌润,香气浓烈。

对茶叶进行烘焙处理,为了进一步提香,根据需要茶叶香型的不同来确定烘焙温度以及时间。

采用茶叶萎凋处理设备处理茶叶,能够通过鼓风加温的方式对茶叶进行连续化萎凋处理,加工效率高,使用方便。

揉捻机揉捻茶叶时,采用通风的方式对茶叶进行调温和调湿,实现根据茶叶的不同调节茶叶揉捻时的温度和湿度,便于操作,提升了茶叶的揉捻效果。

每隔半小时翻一次,过程需轻拿轻放防止叶片损伤造成的红变。

在A2操作完成之后,将茶叶摊晾15~25min,然后再进行A3操作,将茶叶散热降温,避免揉捻茶叶时茶叶温度过高,导致茶叶品质降低。

根据茶叶的不同选择合适的揉捻方式,进一步的提升了茶叶的揉捻效果,提升茶叶品质。

茶叶粘接在一起,无法进行发酵,所以要将茶叶分散开来,在生产过程中一般选择杀青机进行冷风解块处理。

通过上述茶叶加工系统,能够根据本发明提出的加工工艺对茶叶进行加工处理。

本发明工艺简明,便于实现,能够实现对茶叶的流程化加工,实现制备不同香型的红茶,满足了现在的使用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加工系统流程图。

图2为根据本发明提出的一种茶叶萎凋处理设备结构示意图。

图3为根据本发明提出的一种茶叶萎凋处理设备中布风装置的局部剖视图。

图4为根据本发明提出的一种茶叶萎凋处理设备中输送带放大示意图。

图5为根据本发明提出的一种茶叶萎凋处理设备中均风槽和碍流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根据本发明提出的一种茶叶萎凋处理设备中碍流板另一种布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根据本发明提出的一种茶叶萎凋处理设备中供风装置示意图。

图8为根据本发明提出的一种茶叶萎凋处理设备中条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根据本发明提出的一种茶叶揉捻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根据本发明提出的一种茶叶揉捻机中揉桶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根据本发明提出的一种茶叶揉捻机中压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根据本发明提出的一种茶叶揉捻机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各附图标号对应关系如下:100-布料机构、110-布料斗、120-限料板、130-挡料板、140-挡条、200-输送带、210-A输送带层、211-条板、211a-铰接轴、220-B输送带层、300-布风装置、310-分风器、311-分风管、312-分风板、320-均风槽、321-均风组件、321a-碍流板、400-供风装置、410-鼓风机、420-加热器、430-除尘滤网、500-机架、510-曲柄摇杆机构、600-揉盘、700-揉桶、710-通气孔、720-夹腔、800-压盖、810-压盖座、820-压板、830-气腔、840-浮动件、900-布气装置、910-供气组件、920-导气件、1000-调节装置、1010-调温机构、1020-调湿机构、1100-压紧装置、1110-丝杆、1120-导杆、1130-锥齿盘、1140-导套、1150-支撑臂、1160-锥齿轮、1170-锁紧装置、1180-锁紧块、1190-立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具体明。应当理解,以下文字仅仅用以描述本发明的一种或几种具体的实施方式,并不对本发明具体请求的保护范围进行严格限定。

实施例1

一种茶叶的加工工艺,包括如下措施制得:

A1:采收新鲜的茶叶,并将新鲜的茶叶进行分级;

A2:将分级之后的茶叶摊放并进行萎凋处理;

A3:将萎凋之后的茶叶进行揉捻处理;

A4:将揉捻之后的茶叶进行发酵处理;

A5:将发酵之后的茶叶进行烘干处理;

A6:将烘干之后的茶叶进行烘焙提香处理。

通过上述措施,实现对茶叶的分级、萎凋、揉捻、发酵、烘干和烘焙处理,即可将鲜叶制备成茶叶。

A1中,茶叶分级的依据为:叶数、嫩度和干湿度。

由于茶叶采摘之后,不同叶数、不同嫰度的鲜叶在接下来各道加工工艺过程的操作及表现是有很大不同,它会直接影响接下来所有工序的生产加工,所以需要对茶叶进行分级处理,保证每级茶叶叶数、嫩度和干湿度一致,保持后续加工稳定进行,保证各级茶叶的加工处理质量。

A2中,对茶叶进行分段加温萎凋处理,第一阶段温度为38~40℃,第二阶段温度为34~36℃。

现在一般农户制备茶叶时,采用的是让茶叶自然萎凋,这种方式耗时太长,为了提升效率,采用加温的方式对茶叶进行萎凋处理,但是温度过高失水快了化学变化不能正常进行,以致于茶味淡薄,温度不能过高,采用分段加温的方式对茶叶进行萎凋处理,第一阶段的加温有助于茶叶萎凋速度的提升,第二阶段的加温便于茶叶化学变化的积累,能够在保证茶叶内部化学变化正常进行的情况下提升茶叶的萎凋速度。需要注意的是,在处理雨水叶或露水叶应时,应先鼓冷风,将叶面水分散发干再进行加温,不然容易产生水闷味道。在对茶叶萎凋处理时,摊叶厚度一般在0.5-5厘米左右,每平米在十五KG左右,上叶时不压,保持松散。

A3中,在温度20~24℃,相对湿度85~90%的条件下对茶叶进行进行揉捻处理,揉捻时间60~120min。

由于茶叶有春茶和秋茶,在春秋季节揉捻茶叶时,温度、湿度区别较大,所以本来保证茶叶的揉捻效果,所以在温度20~24℃,相对湿度85~90%的条件下对茶叶揉捻效果最佳,根据茶叶嫩度不同,选择适宜的揉捻时间,嫩叶揉捻时间较短,老叶揉捻时间较长。

A4中,在温度30~45℃,相对湿度95~100%的条件下,在茶叶发酵设备中对茶叶进行发酵处理,根据所需茶叶的叶象和香气控制发酵时间。

发酵是红茶制作的特殊工序,是以绿叶变红为主要特征的生化变化过程,发酵过程中,多酚类化合物的氧化缩合和其它成分的深刻变化,受环境条件的影响特别大,空气干燥,湿度太低,发酵叶水分蒸发快,往往造成理化变化失调,而出现乌条、花青等发酵不均匀的现象,所以在温度30~45℃,相对湿度95~100%的条件下发酵茶叶效果最佳。生产中必须结合发酵叶的香气、色泽的变化综合判断适度的发酵时间。按香气:由强烈青草气—青香—兰花香—桂花香—果香— 低香—香低(几手嗅不到香气) ;按色泽:青绿色—青黄色—黄色—黄红色—红色—暗红色。变化分为六级叶象: 一级叶象:青绿色,有强烈青草气 ;二级叶象:青黄色,青草气;三级叶象:黄色,青香;四级叶象:黄红色,花香或果香;五级叶象:红色,低香;六级叶象:暗红色,香低。

A5中,采用烘干机对茶叶进行烘干处理,首先在温度100~120℃条件下,将茶叶烘干至含水量20~25%,然后将茶叶摊凉,晾凉时间为60~90min,最后将茶叶烘干至含水量4~5%。

在温度100~120℃条件下,将茶叶烘干至含水量20~25%,在生产过程中我们称之为毛火,毛火掌握高温快速的原则,抑制酶的活性,散失叶内水分,其操作为将发酵适度的叶子均匀地散在预热的烘干机子,摊叶厚度1.6厘米左右,毛火程度表现为:毛火适度的叶子,手捏稍有刺手,但叶面软有强性折梗不断;将毛火之后的茶叶摊凉,目的使梗内水分重新均匀分布,避免叶干梗湿,外干内湿,其摊叶厚度不宜太厚,一般掌握在2—5厘米;在最后将茶叶烘干至含水量4~5%时,应掌握“低温、厚窨、慢烤”,其作用蒸发水分,发展茶叶香气,厚窨目的主要是使香气不易散发,保持持久的香气,火候程度:火候适度的叶子, 条索紧结,手捻成米,色泽乌润,香气浓烈。

A6中,在温度80~110℃的条件下,在烘焙箱中对茶叶进行烘焙处理,烘焙60~180min。

对茶叶进行烘焙处理为了进一步提香,根据需要茶叶香型的不同来确定烘焙温度以及时间。

A2中,采用茶叶萎凋处理设备对茶叶进行萎凋处理,茶叶萎凋处理设备采用鼓风加温的方式对茶叶进行连续化萎凋处理。

采用茶叶萎凋处理设备处理茶叶,能够通过鼓风加温的方式对茶叶进行连续化萎凋处理,加工效率高,使用方便。

A3中,采用茶叶揉捻机对茶叶进行揉捻处理,茶叶揉捻机揉捻茶叶时采用通风的方式对茶叶进行调温和调湿。

揉捻机揉捻茶叶时,采用通风的方式对茶叶进行调温和调湿,实现根据茶叶的不同调节茶叶揉捻时的温度和湿度,便于操作,提升了茶叶的揉捻效果。

A2中,在对茶叶加温时,每隔30min将茶叶翻一次。

每隔半小时翻一次,过程需轻拿轻放防止叶片损伤造成的红变。

在A2操作完成之后,将茶叶摊晾15~25min,然后再进行A3操作。

将茶叶散热降温,避免揉捻茶叶时茶叶温度过高,导致茶叶品质降低。

A3中,揉捻老叶时,采用重压轻揉的方式揉捻,揉捻嫩叶时,采用轻压短揉的方式揉捻,在揉捻老嫩混合的茶叶时,分两次揉捻,第一次揉捻之后,嫩叶揉捻呈条索,老叶未成形,将老叶嫩叶筛分开来,对老叶再次进行揉捻,使之成条索形。

根据茶叶的不同选择合适的揉捻方式,进一步的提升了茶叶的揉捻效果,提升茶叶品质。

A3中,茶叶揉捻粘接成团块时,对茶叶进行解块处理。

茶叶粘接在一起,无法进行发酵,所以要将茶叶分散开来,在生产过程中一般选择杀青机进行冷风解块处理。

一种茶叶加工系统,包括茶叶萎凋处理设备、茶叶揉捻机、茶叶发酵设备、烘干机和烘焙箱。

通过上述茶叶加工系统,能够根据本发明提出的加工工艺对茶叶进行加工处理。

本发明工艺简明,便于实现,能够实现对茶叶的流程化加工,实现制备不同香型的红茶,满足了现在的使用要求。

实施例2

参照图2-8,根据本发明在本实施例中提出了一种茶叶萎凋处理设备,一种茶叶萎凋处理设备,包括机架,机架上装有用于摊布茶叶的布料机构100,布料机构100包括布料面,布料面上设置有透气孔,布料面上的茶叶通过透气孔上下透气,实现对茶叶进行萎凋处理。

通过布料机构100的设置,实现将茶叶摊放至布料面上,再通过在布料面上设置的透气孔,使得茶叶能够通过透气孔上下透气,随着空气的流动,带走茶叶部分水分,实现对茶叶的萎凋处理。

机架上装有用于输送茶叶的输送带200,输送带200的上带面构成布料面。

通过输送带200的设置,布料机构100将茶叶摊放至输送带的上带面,茶叶在输送带200上带面进行萎凋处理,处理之后,输送带200能够快速的将茶叶输送走,同时在输送带200能够将茶叶快速的卸料,提升加工效率。

机架上还装有供风装置400,供风装置400用于向输送带供风,实现对茶叶进行通风萎凋处理。

通过供风装置400的设置,实现对输送带200上的茶叶提供流动速度较快的气流,提升茶叶流水水分的速度,使得萎凋速度也得到有效的提升。

输送带200设置有两层分别为A输送带层210和B输送带层220,B输送带层220设置在A传送带层210内侧,B输送带层220上的透气孔口径大于A输送带层210上的透气孔口径,A输送带层210在B输送带层220上呈两种状态,其一为:输送带200处于输送茶叶的进程中时,A输送带层210处于贴合在B输送带层220上输送茶叶的输送状态,其二为:输送带200回程时,A输送带层210处于脱离B输送带层220并将风导向B输送带层220的导风状态。

通过A输送带层210和B输送带层220的设置,由于A输送带层210上的透气孔口径小于B输送带层220,在输送带200在回程的过程中,A输送带层210脱离B输送带层220,A输送带层210不会阻碍气流流动,B输送带层220的透气孔口径较大,所以对气流阻碍较小,气流能够保持较大部分流动到输送带100的上带面上对茶叶进行通风,A输送带层210将风导向至B输送带层,实现了对气流的导向功能,使得气流能够流向输送带。

A输送带层210由首尾贴靠排布的各条板211组成,条板211上设置有透气孔,各条板211的首端均通过铰接轴211a铰接在B输送带层220上,铰接轴211a的轴向和输送带200带宽方向一致,在重力作用下,输送带200进程时,各条板211贴靠在B输送带层220上,输送带200回程时,各条板211转动呈立状吊挂布置。

通过条板211的设置,输送带200进程时,在重力作用下,各条板211贴靠在B输送带层220上,各条板211的板面构成了输送带200的上带面,实现对茶叶的撑托功能,同时条板上的透气孔能够对茶叶进行上下透气,输送带200回程时,在重力作用下相应的各条板211转动呈立状吊挂布置,使得各条板211脱离B输送带层200,并将风导向至B输送带层200,同时在输送带200范围内各条板211还能够沿着输送带200长度方向实现均风的作用,使得输送带200上的茶叶均匀受风,条板211结构简单,实现方便,同时输送带200在对茶叶进行卸料时,条板211能够翻转,使得茶叶不会残留在输送带上,卸料彻底方便。

供风装置400和输送带200之间设置有布风装置300,布风装置300设置在输送带200下方,布风装置300上设置有出风口,出风口与输送带200对应设置,布风装置300用于调节出风口均匀出风。

通过布风装置300的设置,实现了出风口能够均匀出风,使得出风口对应的输送带200上带面上的茶叶能够均匀受风,使得茶叶的萎凋速度和效果一致,保证了茶叶的质量。

布风装置300包括分风器310和均风槽320,均风槽320一端连接分风器310,另一端端封闭,均风槽320的槽口构成出风口,均风槽320的槽长方向与输送带200长度方向一致,分风器310连接供风装置,分风器310用于将供风装置400输出的气流沿着均风槽320槽宽方向均分并将气流导向至均风槽320中,均风槽320内装有均风组件321,均风组件321用于将气流沿着均风槽320槽长方向均布在均风槽320内。

通过分风器310的设置,使得气流能够沿着均风槽320槽宽方向均分,并且将气流导向至均风槽320内,通过均风组件321的设置,实现了将气流均匀沿着均风槽320槽长方向均布在均风槽320内,通过二者的共同作用,实现将气流均分在均风槽320内各处,使得均分槽320槽口能够均匀的排出气流。

分风器310包括分风管311和分风板312,分风管311一端连接供风装置400另一端连接均风槽320,分风管311的管径沿着气流流向逐步增大,分风管311出气端的口径与均风槽320槽宽相一致,各分风板312在分风管311内沿着气流流向呈辐射状布置。

通过分风管311和分风板312的设置,分风管311用于连通供风装置400和均风槽320,在配合分风板312使得将气流均风槽320槽宽方向均分并呈辐射状扩散到均风槽320内,分风管311和分风板312结构简单,实现方便,装配便捷。

均风组件321包括各碍流板321a,各碍流板321a在均风槽内沿着槽长方向等间隔立状布置,各碍流板321a对气流进行部分截留,实现沿着均风槽320槽长方向上对气流进行均分。

通过碍流板321a的设置,气流在流经碍流板321a时,碍流板321a阻挡部分气流,使得被阻挡部分气流回流在相邻碍流板321a之间的区域内,然后该部分气流上升从出风口中排出,出风口即可实现均匀出风,碍流板321a结构简单,便于实施。

均风槽320的槽底设置有倾斜设置的导风面322,导风面322沿着输送带200输送方向与输送带200的间距逐步减小,导风面322用于将风向上导向。

通过导风面322的设置,一方面将吹向导风面322的风向上导向,另一方面将碍流板321a阻挡回流的风向上导向,实现导风功能。

各碍流板321a在均风槽320槽内的位置对应,各碍流板321a阻碍气流的板面沿着输送带200输送方向等量增大。

通过上述碍流板321a的设置,各碍流板321a通过等量增大的板面,实现将气流逐层截留,实现沿着均风槽320槽长方向上对气流进行均分。

各碍流板321a阻碍气流的板面大小一致,相邻的碍流板321a沿着均风槽320槽宽方向错开布置。

通过上述碍流板321a的设置,各碍流板321a通过位置的不同,使得气流的流动路径不断变化,各碍流板321a各自都能将气流截留一部分,实现沿着均风槽320槽长方向上对气流进行均分。

布料机构100还包括布料斗110和限料板120,布料斗110和限料板120安装在输送带200的进料端,布料斗110和限料板120沿着输送带200输送方向间隔布置,布料斗110用于向输送带200上布置茶叶,限料板120用于在输送带200带动茶叶经过时摊平输送带200上的茶叶。

通过布料斗110和限料板120的设置,实现在输送带200进料端布料,在布料时,输送带200经过布料斗110下方,布料斗110落下茶叶,输送带200再将茶叶输送经过限料板120,限料板120阻挡与限料板120接触的茶叶,配合随着输送带200的输送,将茶叶摊平在输送带200上。

机架上还装有挡条140和挡料板130,挡料板130设置在输送带200的出料端,挡料板130活动安装,挡条140设置有两条,两挡条140设置在挡料板130和限料板120之间,两挡条140安装在输送带200两侧用于阻挡茶叶从输送带200上脱落。

通过布料斗110和限料板120的设置,实现在输送带200输送过程中和供风装置400供风萎凋处理过程中,阻挡茶叶脱落,当萎凋处理完成之后,输送带200输送茶叶卸料时,将挡料板130拿开即可。

输送带200在机架上间隔布置,输送带200与布风装置300一一对应布置,供风装置400用于向各布风装置300供风。

通过多条输送带200的设置,能够对大批量茶叶同时进行萎凋处理,加工量大,效率高。

供风装置400包括鼓风机410,鼓风机410与布风装置300一一对应,鼓风机410的出气端通过管道连接布风装置300。

通过鼓风机410的设置,实现鼓风功能,鼓风机410运行稳定,安装方便,便于实现。

鼓风机410的进风端连接空气处理箱,空气处理箱内装有用于加热空气的加热器420和用于对空气除尘的除尘滤网430。

通过加热器420实现将气流加热,进一步提升茶叶萎凋的速度,通过除尘滤网430的设置,实现对气流除尘处理,避免空气中的杂质灰尘污染茶叶。

本实施例在使用时:首先输送带200运行,供风装置400和布风装置300启动,向输送带200布风,布料斗110向输送带200上布置茶叶,输送带200输送茶叶经过限料板120,限料板120将茶叶摊平在输送带200上,输送带200输送茶叶到卸料端时停止,输送带200上的茶叶通过透气孔上下通风,输送带200停止一个工时之后,继续运行,萎凋处理之后茶叶从输送带200的卸料端排出,输送带200的进料端由布料斗110继续布料,重复上述步骤,即可实现连续化加工。

实施3

参照图9-12,根据本发明在本实施例中提出了一种茶叶揉捻机,包括机架500,机架500上装有揉盘600,揉盘600上设置有揉桶700,揉桶700上装有用于压紧茶叶的压盖800,揉桶700活动安装,揉桶700用于带动茶叶在揉盘600上运动,实现对茶叶的揉捻加工,机架500上还设置有布气装置900和调节装置1000,揉捻时压盖800与揉盘600之间的揉桶区域记为揉捻区,布气装置900向揉捻区通入气流,调节装置1000用于调节通入揉捻区气流的温度和/或湿度。

通过布气装置900和调节装置1000的设置,当揉桶700在揉盘600上运动时,茶叶在进行揉捻加工,布气装置900将气流通入到揉捻区中,调节装置1000将气流的温度调低,使得茶叶揉捻时产生的热量能够随着气流散去,而且根据茶叶的不同,调节装置1000调节气流中的湿度,当揉捻春茶时,由于春茶含水量较多,调节装置1000将气流湿度调低,使得茶叶在揉捻时含水量能够得到有效的降低,当揉捻秋茶时,由于秋茶含水量较少,调节装置1000将气流湿度调高,使得茶叶在揉捻时能够起到保湿的作用,使得茶叶不会过多的脱水。有效的提升了茶叶的品质。

揉桶700上开设有通气孔710,通气孔710与揉捻区对应布置,布气装置900通过通气孔710将气流通入揉捻区。

通过通气孔710的设置,布气装置900能够将气流快速通入到揉捻区中,在揉捻茶叶时,揉桶700中的茶叶能够通风。

通气孔710沿着揉桶700的径向和轴向呈层状分布。

通过通气孔710沿着揉桶700的径向和轴向呈层状分布,使得气流能够从揉桶700各个角度通入揉捻区,使得揉桶700内的茶叶通风均匀,能够将揉桶700内茶叶统一调节温度和/或湿度,保证茶叶的品质。

揉桶700侧壁内设置有夹腔720,通气孔710设置在揉桶700内壁上,夹腔720与各通气孔710连通,布气装置900连接夹腔720,布气装置900向夹腔720内通入气流。

通过夹腔720的设置,布气装置900是需要将气流导入夹腔720中,气流即可从各通气孔710流入揉桶700中,各通气孔710通入的气流均匀稳定,使得茶叶能够均匀受风,实施方便。

布气装置900包括供气组件910,供气组件910的出气端连接调节装置1000,调节装置1000的出气端连接夹腔720,供气组件910用于供气,调节装置1000用于对气流的温度和/或湿度进行调节。

通过供气组件910的设置,供气组件910提供气流,调节装置1000对气流的温度和/或湿度进行调节,调节之后,经过调节的气流通入夹腔720中,供气组件910一般采用气泵构成,实施方便,便于实现。

调节装置1000包括调温机构1010和调湿机构1020,调温机构1010用于调节气流的温度,调湿机构1020用于调节气流的湿度。

通过调温机构1010和调湿机构1020的设置,实现对气流温度和湿度的调节,调温机构1010一般采用水冷式散热器构成,调温机构1020一般才有加湿器和除湿器构成,实施容易。

压盖800包括压盖座810、压板820和浮动件840,压板820与压盖座810相适配,压板820滑动安装在压盖座810内,压板820与压盖座810之间围合成气腔830,浮动件840布置在气腔830内,浮动件840上端连接压盖座810下端连接压板820。

通过压盖座810、压板820和浮动件840的设置,揉捻茶叶时,压板820根据茶叶体积的变化,通过浮动件840的作用,能够上下浮动,使得茶叶所受的压力能够得到适应性变化,有效的提升了茶叶的揉捻效果。

压盖座810上装有调压机构850,调压机构850用于调节气腔830内的气压大小,实现揉捻茶叶时调节压盖800下压茶叶的压力大小。

通过调压机构850的设置,通过向气腔830内充气,实现调节气腔830内的气压大小,实现调节茶叶所受压力的大小,调节方便,使得揉捻茶叶时,茶叶所受压力可调。

压盖800连接压紧装置1100,压盖800通过压紧装置1100升降式安装在揉桶700上。

通过压紧装置1100的设置,压盖800能够升降式的安装在揉桶700上,使得压盖800能够压紧茶叶,便于操作。

压紧装置1100包括支撑臂1150、丝杆1110和螺母,支撑臂1150和压盖座810上下设置,压盖座810上装有导杆1120,支撑臂1150上装有导套1140,导套1140轴线与揉桶700桶长方向一致,导杆1120滑动安装在导套1140内,螺母转动安装在支撑臂1150上,丝杆1110装配在螺母内,丝杆1110杆长方向与揉桶700桶长方向一致,丝杆1110下端转动安装在压盖座810上,螺母上端安装有锥齿盘1130,锥齿盘1130啮合锥齿轮1160,锥齿轮1160通过传动轴连接转动把手,锥齿轮1160通过锥齿盘1130带动螺母转动,螺母带动丝杆1110升降,丝杆1110带动压盖座810同步升降。

通过上述设置,压紧茶叶时,只需要摇动转动把手,即可驱使锥齿轮1160转动,锥齿轮1160通过锥齿盘1130带动螺母转动,螺母带动丝杆1110升降,丝杆1110带动压盖座810同步升降,即可实现压紧茶叶的功能,操作简单,便于实现。

浮动件840由弹簧构成,弹簧一端安装在压盖座810上另一端安装在压板820上。

通过弹簧的设置,结构简单,使用寿命长,便于实现。

调压机构850包括气泵,气泵通过气管连接夹腔,气泵用于向气腔830内充气。

通过气泵的设置,充气方便,调节气压方便,便于实现。

揉桶700通过曲柄摇杆机构810安装在机架500上,曲柄摇杆机构800用于驱使揉桶700在揉盘600上做圆周运动。

通过曲柄摇杆机构810的设置,能够实现去驱使揉桶700在揉盘600上做圆周运动,使得揉桶700配合揉盘600能够对茶叶进行揉捻加工。

揉桶700两侧装有两立杆1190,两立杆1190与支撑臂1150对应设置,立杆1190下端安装在揉桶700上,支撑臂1150一端转动安装在一立杆的上端,支撑臂1150的另一端装有锁紧块1180,另一立杆的上端装有与锁紧块1180相适配的锁紧装置1170。

通过上述设置,实现将压盖800转动的功能,使得压盖800能够脱离揉桶桶口处,便于茶叶的加料工作,实现方便。

本实施例的在使用时,首先打开锁紧装置1170,转动支撑臂1150,将压盖800转动到揉桶700一侧,然后将茶叶布置到揉桶700内,再转动支撑臂1150,将压盖800转动到揉桶700上方,摇动转动把手,驱使锥齿轮1160转动,锥齿轮1160通过锥齿盘1130带动螺母转动,螺母带动丝杆1110下降,丝杆1110带动压盖座810下降,压板820将茶叶压紧,根据茶叶的不同,选择合适的气压,通过气泵向气腔830内充气,使得气腔830内的气压符合选择的气压,然后曲柄摇杆机构510带动揉桶700在揉盘600上运动,对茶叶进行揉捻处理,供气组件1010启动,气流导入调节装置1000中,根据茶叶的情况,调节装置1000将气流的温度和湿度调节至适宜的数值,气流通入揉桶700内,揉捻加工完成之后,关闭供气组件1010和调节装置1000,取下茶叶即可。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本发明中未具体描述和解释说明的结构、装置以及操作方法,如无特别说明和限定,均按照本领域的常规手段进行实施。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