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成型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500373发布日期:2019-12-24 20:09阅读:301来源:国知局
食品成型模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食品加工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食品成型模具。



背景技术:

烧麦又称烧卖,其顶端为蓬松束折如花的形状,是一种以面为皮裹馅上笼蒸熟的小吃。烧麦形如石榴,洁白晶莹,馅多皮薄,清香可口,兼有小笼包与锅贴之优点,民间常作为宴席佳肴。虽然机制烧麦已经是常见的技术,但是目前的烧麦机仅能制备圆柱形的烧麦,而不具备将烧麦的顶部加工成蓬松束折如花的形状的能力,烧麦的成型效果较差,严重影响成品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成型效果好的食品成型模具。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食品成型模具,包括模具本体,设置在模具本体顶部的接皮板;所述模具本体上设置有上端开口的成型腔,所述接皮板上与成型腔相应位置设置有成型孔;所述接皮板与模具本体之间设置有压合机构;所述压合机构包括至少三个压合块,每个压合块上设置有压合侧面和导向凸条;所述压合块圆周设置、以使压合侧面围成一个压合孔;所述接皮板上与导向凸条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有导向滑槽,所述导向凸条滑动配合在相应的导向滑槽内;当所有压合块同时移动时,所述压合孔可变大或变小。

进一步的,所述压合机构还包括转动设置在模具本体上、且位于压合块下方的驱动环,所述驱动环的一侧设置有延伸至模具本体外部的驱动把手;每个压合块的底部设置有驱动槽,所述驱动环上设置有伸入每个驱动槽内、且与驱动槽相配合的驱动轴。

进一步的,所述驱动槽在沿导向凸条滑动方向上各个位置的宽度小于驱动轴在该方向上的运动轨迹的宽度;所述驱动槽在沿与导向凸条滑动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的两端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驱动轴在该方向上的运动轨迹的长度。

进一步的,所述驱动槽在沿导向凸条滑动方向上的各个位置的宽度相一致;所述驱动轴在驱动槽内移动的过程中,驱动轴同时与所述驱动槽的两个驱动面相接触。

进一步的,所述接皮板的底部设置有容纳压合块的第一容置腔;所述压合块设置在该第一容置腔内。

进一步的,所述模具本体的顶部设置有一侧开口的第二容置腔,第二容置腔的底部设置有定位环,定位环的轴线与成型腔的轴线重合;所述驱动环设置在第二容置腔内、且套在定位环上;所述驱动把手从第二容置腔一侧的开口处伸至模具本体的外部。

进一步的,所述模具本体的数量至少为两个;至少两个模具本体并列设置在安装板上;所有的驱动把手位于模具本体的同侧、且同时与连接杆铰接。

进一步的,还包括控制压合孔压合尺寸的限位件。

进一步的,所述限位件包括设置在连接杆上的凸块,设置在安装板上、且位于凸块运动轨迹上的挡块。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食品成型模具,当所有压合块同时移动时,使压合孔变小,进而通过多个压合侧面对食品的中间部位进行挤压,使食品的顶部形成蓬松束折如花的形状,不仅提高了成型效果,而且保证了食品外观的一致性,提高了成品质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食品成型模具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食品成型模具的俯视图;

图3是图2中a-a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压合机构处于打开状态时的俯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食品成型模具的正向爆炸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食品成型模具的反向爆炸图。

图中附图标记为:101-安装板,102-模具本体,103-接皮板,104-压合机构,105-连接杆,107-挡块,108-顶芯,109-顶杆,110-顶升板,111-复位弹簧,112-凸块,1021-成型腔,1022-第二容置腔,1023-定位环,1031-成型孔,1032-导向滑槽,1033-第一容置腔,1041-驱动环,1042-压合块,1043-驱动把手,1044-压合侧面,1045-压合孔,1046-导向凸条,1047-驱动槽,1048-驱动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包馅食品压合模具,包括模具本体102,设置在模具本体102顶部的接皮板103;所述模具本体102上设置有上端开口的成型腔1021,所述接皮板103上与成型腔1021相应位置设置有成型孔1031;所述接皮板103与模具本体102之间设置有压合机构104;所述压合机构104包括至少三个压合块1042,每个压合块1042上设置有压合侧面1044和导向凸条1046;所述压合块1042圆周设置、以使压合侧面1044围成一个压合孔1045;所述接皮板103上与导向凸条1046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有导向滑槽1032,所述导向凸条1046滑动配合在相应的导向滑槽1032内;当所有压合块1042同时移动时,所述压合孔1045可变大或变小。

如图1至图6所示,所述食品成型模具包括模具本体102,所述模具本体102具有上端开口的成型腔1021,所述成型腔1021的形状可根据初成型后的食品的形状而设置;作为优选,所述成型腔1021为圆柱形,用于初成型为圆柱形的食品。所述成型腔1021内设置有可上下移动的顶芯108,所述顶芯108用于将食品从成型腔1021中顶出。所述顶芯108的底部设置有向下延伸至模具本体102外部的顶杆109,顶杆109能上下移动;使用时,对顶杆109持续施加向上的作用力,驱动顶杆109向上移动,进而带动顶芯108向上移动,通过顶芯108将食品从成型腔1021中顶出。所述食品成型模具还包括安装在模具本体102顶部的接皮板103,所述接皮板103上与成型腔1021相应位置设置有成型孔1031,所述成型孔1031的形状可以为圆形,也可以为花瓣形等其它形状;进一步,所述接皮板103的顶部设置有凹陷台阶,方便接放面皮,所述凹陷台阶的形状可以为方形、矩形或圆形等。

所述压合机构104用于对食品的中部进行挤压,以使食品的顶部形成蓬松束折如花的形状。所述压合机构104包括至少三个压合块1042,每个压合块1042上具有一个压合侧面1044和一个导向凸条1046。所有的压合块1042圆周设置、并使其压合侧面1044围成一个多边形的压合孔1045。所述导向凸条1046为长条形结构,滑动安装在与其相对应的导向滑槽1032内、且能在导向滑槽1032内滑动;通过导向凸条1046和导向滑槽1032的滑动配合,保证每个压合块1042能沿直线往复移动,进而使压合孔1045变大或变小。

如图4至图6为压合机构104的一种实施例,所述压合机构104包括四个压合块1042,四个压合块1042圆周设置、以使四个压合侧面1044围成一个四边形的压合孔1045。作为优选,所述压合孔1045为正方形,所述导向凸条1046与压合侧面1044在水平面的投影之间的夹角为45°。进一步,两个相邻的压合侧面1044中,前一个压合侧面1044靠近后一个压合侧面1044的一端还设置有辅助压合面,进而通过四个压合侧面1044和四个辅助压合面共同围成一个八边形的压合孔1045;使压合块1042在对食品进行挤压时,压合孔1045的形状更接近圆形,以提高食品的压合后的外观质量。

如图4所示,压合块1042在导向凸条1046的作用下按图中箭头所示方向移动,使四个压合侧面1044围成的压合孔1045逐渐变小,当压合侧面1044与食品接触后,随着压合块1042的移动,通过压合侧面1044对食品进行挤压。每个压合侧面1044在对食品进行挤压的过程中,会产生两个作用力,其中一个为径向作用力f1,另一个为切向作用力f2;通过径向作用力f1对食品进行径向挤压,通过切向作用力f2对食品产生一个旋转力,使食品在被进行挤压的同时还能产生旋转,增加了食品的造型,使成品更美观。食品成型后,压合块1042只需按图4中与箭头相反的反向移动,就能使压合孔1045逐渐变大,当压合孔1045的尺寸大于成型腔1021的尺寸后,就可将食品从成型腔1021中取出。

本实用新型中的食品包括但不限于烧麦、包子、混沌等。以烧麦为例,其成型过程为:首先驱动所有压合块1042移动,进而使压合孔1045变大;然后将面皮放在接皮板103上,通过注馅管将面皮向下捅,面皮依次穿过成型孔1031、压合孔1045,然后进入到模具本体102的成型腔1021中、且完成注馅;然后控制所有压合块1042移动,从而使压合孔1045变小,进而通过压合侧面1044对烧麦的中部进行挤压,使烧麦顶部形成蓬松束折如花的形状,然后控制所有压合块1042移动,使压合孔1045变大,当压合孔1045的尺寸大于成型腔1021的尺寸后,就可通过顶芯108将烧麦从下向上顶出成型腔1021。

本实用新型的食品成型模具,可以通过手动驱动压合块1042进行移动,这种驱动方式在长期的作业过程中,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较大。为了降低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压合机构104还包括转动设置在模具本体102上、且位于压合块1042下方的驱动环1041,所述驱动环1041的一侧设置有延伸至模具本体102外部的驱动把手1043;每个压合块1042的底部设置有驱动槽1047,所述驱动环1041上设置有伸入每个驱动槽1047内、且与驱动槽1047相配合的驱动轴1048。

如图5至图6所示,所述驱动环1041为圆环形,转动安装在模具本体102上;为了方便对驱动环1041进行操作,驱动环1041的一侧还设置有延伸至模具本体102外部的驱动把手1043。每个压合块1042的底部设置有驱动槽1047,驱动环1041上固定有与每个驱动槽1047配合的驱动轴1048,所述驱动轴1048为圆柱形、且伸入与其相应的驱动槽1047内。使用时,对驱动把手1043施加一个作用力,就能通过驱动环1041带动驱动轴1048绕驱动环1041的中心线转动,驱动轴1048同时还在驱动槽1047内移动,当驱动轴1048与驱动槽1047的侧面接触时,驱动轴1048对驱动槽1047的侧面施加驱动力,驱动压合块1042移动。为叙述方便,下文中将驱动槽1047中与驱动轴1048接触的侧面称为驱动面。

所述驱动槽1047在沿导向凸条1046滑动方向上各个位置的宽度小于驱动轴1048在该方向上的运动轨迹的宽度,保证驱动环1041在转动过程中,驱动轴1048能与驱动槽1047的驱动面接触,为驱动槽1047提供驱动力,进而驱动压合块1042移动。所述驱动槽1047在沿与导向凸条1046滑动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的两端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驱动轴1048在该方向上的运动轨迹的长度,避免驱动环1041在转动过程中,驱动轴1048与驱动槽1047卡死,保证了驱动轴1048的移动范围,进而保证压合孔1045具有最大的调节范围。

为了提高使用效率,作为优选方案,如图6所示,所述驱动槽1047在沿导向凸条1046滑动方向上的各个位置的宽度相一致;所述驱动轴1048在驱动槽1047内移动的过程中,驱动轴1048同时与所述驱动槽1047的两个驱动面相接触。这样设置的目的是,保证驱动环1041在转动过程中,驱动轴1048始终与驱动槽1047的两个驱动面接触,使驱动轴1048能连续为驱动面提供驱动力。

为了降低食品成型模具的安装高度,作为优选方案,如图6所示,所述接皮板103的底部设置有容纳压合块1042的第一容置腔1033;所述压合块1042设置在该第一容置腔1033内。为进一步降低安装高度,如图5所示,所述模具本体102的顶部设置有一侧开口的第二容置腔1022,第二容置腔1022的底部设置有定位环1023,定位环1023的轴线与成型腔1021的轴线重合;所述驱动环1041设置在第二容置腔1022内、且套在定位环1023上;所述驱动把手1043从第二容置腔1022一侧的开口处伸至模具本体102的外部。

如图5所示,所述定位环1023为圆环形,定位环1023设置在第二容置腔1022的底部、且定位环1023的轴线与成型腔1021的轴线重合;所述定位环1023还可以与模具本体102一体成型。所述驱动把手1043从第二容置腔1022一侧的开口处伸出至模具本体102的外部,方便操作人员从模具本体102的外部对驱动把手1043进行操作。进一步,所述第一容置腔1033和第二容置腔1022的高度之和大于或等于所述驱动环1041与压合块1042的厚度之和,其中,驱动环1041的厚度不包括驱动轴1048的厚度,压合块1042的厚度不包括导向凸条1046的厚度。

为了提高生产效率,所述模具本体102的数量至少为两个;至少两个模具本体102并列设置在安装板101上,所有的驱动把手1043位于模具本体102的同侧、且同时与连接杆105铰接。

图1至图2为食品成型模具的一种实施例,所述食品成型模具包括两个模具本体102,两个模具本体102并列安装在安装板101上,两个驱动把手1043位于模具本体102的同侧,两个驱动把手1043同时与连接杆105铰接;两个顶杆109与顶升板110连接,所述顶升板110与模具本体102之间设置有套装在每个顶杆109上的复位弹簧111。

使用时,只需对连接杆105施加作用力,就能同时控制两个压合机构104的压合孔1045同时变大或变小。只需对顶升板110施加向上的作用力,就能同时将两个成型腔1021中的食品顶出,操作更方便。通过设置复位弹簧111,当通过顶芯108将包馅食品顶出成型腔1021后,在复位弹簧111弹力的作用下,顶芯108复位至成型腔1021的底部。

食品成型模具还包括控制压合孔1045压合尺寸的限位件;所述压合孔1045的压合尺寸指的是通过压合侧面1044围成的压合孔1045的最小尺寸。

所述限位件可以是设置在导向滑槽1032内的挡块,通过挡块对导向凸块1046进行限位,进而控制压合孔1045的最小尺寸。图1中示出了限位件的一种实施例,所述限位件包括设置在连接杆105上的凸块112,设置在安装板101上、且位于凸块112运动轨迹上的挡块107。所述凸块112与连接杆105可以一体成型。所述凸块112运动轨迹指的压合孔1045从大变小的过程中凸块112的运动轨迹。通过在凸块112的运动轨迹上设置挡块107,当凸块112移动到挡块107的位置时,挡块107对凸块112进行限位,进而控制压合孔1045的最小尺寸。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